目的 了解来本院就诊的孕前及孕妇弓形体(TOX)、风疹病毒(RUV)、巨细胞病毒(CMV)、单纯疱疹病毒(HSV-Ⅰ/Ⅱ)(统称TORCH系列病原体)感染的现状.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孕妇血清TORCH的特异性IgM抗体.结果 TORCH阳性率为:TOX 1.85%,RUV2.23%,CMV2.04%,HSV 3.31%.结论 TORCH筛查对提高生育质量,防止出生缺陷完全必要.
作者:李江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了解葡萄球菌属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情况,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选药依据.方法 用苯唑西林检测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的敏感性,用纸片扩散法检测葡萄球菌属对四环素、红霉素、庆大霉素、氨苄青霉素、环丙沙星、头孢吡肟、复方新诺明、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福平、克林霉素等抗菌药物的耐药结果.结果 203株葡萄球菌中,共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73株(72.3%),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63株(61.8%).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菌株,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显著高于对甲氧西林敏感的葡萄球菌.结论 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全部敏感,万古霉素是临床治疗重症葡萄球菌感染的首选药物.加强对MRSA的检测和耐药性监测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金宁娟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浓度的测定在病毒性肝炎患者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检测健康对照组和病毒性肝炎组血清IL-6和TNF-α的浓度,并分别检测其HBV DNA含量.结果 病毒性肝炎患者的IL-6和TNF-α的浓度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炎后肝硬化组显著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V DNA阳性组显著高于HBV DNA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清IL-6和TNF-α的测定对病毒性肝炎患者机体的免疫损伤状况进行有效的反映,对判断患者病情预测和预后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作者:韦美德;赵桓;苏国生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胎膜早破(PROM)期待疗法中的效果.方法 把100例PROM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试验组期待疗法中给予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给予传统疗法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在生产时出血量、产后出血率、产后病、新生儿窒息率方面,试验组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PROM期待疗法中给予护理干预,有利于促进母婴健康,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立;易定化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描述并分析通过外科手术治疗后上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合并膀胱癌的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26例上尿路上皮癌患者,统计分析参数包括:患者年龄、性别、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原发肿瘤部位(肾盂或肾盏)、肿瘤分级和分期、是否伴发膀胱癌、有无泌尿道外器官转移等.结果 男性患者占57%,无痛性肉眼血尿是常见的临床症状,大多是非浸润性(54%)和低级别(62%)肿瘤,其中1例在上尿路上皮癌发生前1个月伴有膀胱癌,2例在确诊时伴有膀胱癌,4例在手术后8~36个月发生膀胱癌(平均术后16个月),1例肾盂癌发生双肺转移.结论 上尿路上皮癌容易合并膀胱癌,所有患者在外科根治手术后需要一个严格的临床随访期,浸润性高级别的肿瘤可以发生远处转移.
作者:李祖茂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3种肿瘤标志物即β2-微球蛋白(β2-MG)、甲胎蛋白(AFP)、血清铁蛋白(SF)在原发性肝癌临床诊断中的评价.方法 原发性肝癌组100例与健康对照组100例(本院血库正常献血员血清)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中β2-MG、AFP、SF抗体浓度,放射免疫试剂盒由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提供,其操作方法按试剂盒上说明书进行.结果 原发性肝癌组血清β2-MG、AFP、SF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β2-MG、AFP、SF阳性率分别为80%、92%、88%;β2-MG与SF联合测定阳性率为90%;AFP与SF联合测定阳性率为88%;三者联合测定阳性率为96%.结论 肿瘤标志物β2-MG、AFP、SF对原发性肝癌有一定的诊断价值[1-2],3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提高原发性肝癌诊断的敏感性.
作者:张登灿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哮喘患者外周血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60例哮喘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量,同时测定20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的肺功能.结果 哮喘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明显低于非急性发作期患者,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参与了哮喘的发生.
作者:韩雪花;郑玉龙;金跃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了解2002~2007年柳州市149 035例无偿献血者血液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感染状况和民族分布,以确保输血安全和保护受血者利益.方法 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对2002~2007年33个民族149 035例无偿献血者进行HBsAg测定,结果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结果 检测无偿献血者149 035例,不合格1 762例,HBsAg阳性率为1.18%,首次献血者血清样本HBsAg阳性率为2.46%,重复献血者血清样本HBsAg阳性率为0.33%,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民族无偿献血者进行HBsAg阳性率有所不同.结论 严格对无偿献血者进行HBsAg检测,对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避免输血后感染起到重要作用;33个民族无偿献血者HBsAg感染率有差异,感染率可认为是本地区33个民族健康人群中无症状感染流行病学的一种评估.
作者:谭庆芬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妇科急性盆腔炎患者的检测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对照组及盆腔炎治疗前、后组病例各75例,对其血清CRP水平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健康对照组与急性盆腔炎治疗前及治疗后血清CRP水平分别为(2.1±1.5)g/L、(35.3±51.0)g/L、(3.2±1.7)g/L;急性盆腔炎治疗前CRP水平比对照组与治疗后CRP浓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健康对照组与治疗后的血清CRP水平虽有差异,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清CRP水平对急性盆腔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意义,可用于指导临床治疗及预后监测.
作者:李北坤;陆翠群;黄美琼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Sysmex XE-2100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分类的复检率,进一步完善临床检验科的标准操作程序(SOP)文件.方法 使用Sysmex XE-2100血细胞分析仪随机检测537例非血液科患者的外周血标本同时做显微镜检查(包括细胞形态观察和白细胞分类计数分类),按照我国Sysmex XE-2100血细胞分析复检标准制定协作组制定的白细胞复检规则和显微镜检查阳性规则进行评估,计算出涂片复检率、真阳性、假阳性、真阴性、假阴性.结果 根据Sysmex XE-2100血细胞分析复检标准制定协作组的23条复检规则和涂片阳性规则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复检率为15.27%(82/537),真阳性率8.57%(46/537),假阳性率6.70%(36/537),真阴性率82.86%(445/537),假阴性率1.86%(10/537).结论 Sysmex XE-2100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复检规则能有效提高检测效率,防止漏检和误检,可纳入本科室的SOP文件中.
作者:苏莉斯;郑小玲;冯桂玲;邓小燕;习浩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静脉血样本在室温下放置时间对血常规测定有无影响.方法 50例体检健康者静脉血经乙二胺四乙酸三钾抗凝,置室温(18~25 ℃)分别于即刻、30 min、2 h、 6 h采用Sysmex K-21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测定.结果 2 h内测定血常规各项参数与即刻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血放置6 h后,中间细胞百分比、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与即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常规测定应在2 h内完成.
作者:何萌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总结重型颅脑损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科室收治的41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ARDS的发生与脑伤程度重、伤后发生呕吐误吸、合并多发伤及患者年龄大有关.所有患者中恢复良好14例,中残7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5例.结论 早期诊断、早期气管切开并合理使用呼吸机,及时处理颅脑损伤及合并伤,加强输液管理,早期动态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和血氧饱和度是成功救治重型颅脑损伤并发ARDS患者的关键.
作者:韩波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前列腺按摩液(EPS)卵磷脂小体和精浆锌元素的数值变化,研究二者的关系.方法 测量183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EPS中卵磷脂小体数值,以百分比表示,同期分离精浆,测定锌浓度,口服有机锌制剂(复合蛋白锌),1个月为1个疗程,再复查上述2项数值,数据用SPSS软件包分析处理.结果 183例患者口服复合蛋白锌后,显效72例,有效71例,无效40例,总有效率78.14%.服药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浆锌浓度与卵磷脂小体有正相关关系,补充锌元素可增加前列腺卵磷脂小体,进而可有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
作者:姚艺雄;李凯英;区志刚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了解院内患者的真菌感染情况,对其耐药性进行分析,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用念珠菌显色平板进行初步鉴定,再使用ID32C和ATB FUNGUS3分别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在全自动鉴定与药敏测试仪(ATB Expression)上读板.结果 送检1 045例标本,检出酵母样真菌198株,院内感染真菌分离率为18.9%(198/1045).其中白色念珠菌140株,热带念珠菌25株,清酒念珠菌13株,光滑念珠菌8株,克柔念珠菌4株,其他念珠菌8株,分别占检出真菌的70.7%、12.6%、6.6%、4.0%、2.0%、4.0%.结论 以白色念珠菌感染为主,热带念珠菌和清酒念珠菌其次,3种念珠菌占总分离真菌的89.9% (178/198).5种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以5-氟胞嘧啶和两性霉素B较低,氟康唑、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较高.
作者:夏厚才;张辉亮;马瑞红;严小勖;黄树华;黄苑宜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分析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在几种疾病中的变化,探讨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循环酶法测定162例4组疾病患者和52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浆HCY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HCY在冠心病组、脑梗死组、糖尿病肾病组、慢性肾功能不全组的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HCY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也是肾脏疾病血管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马韬;熊大迁;蔡红蓉;许安春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通过实验观察溶血标本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一步法和二步法中对乙型肝炎两对半(HBVM)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用80例健康人(HBVM均为阴性)的血液标本,人为造成不同程度溶血,用ELISA一步法和二步法同时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抗-HBe)、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通过对检测结果的观察来分析溶血对检测结果的干扰程度.结果 当溶血程度大于或等于10 g/L时,ELISA一步法40%以上的标本OD值均大于临界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LISA二步法仅为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溶血程度大于或等于10 g/L对ELISA一步法检测HBVM的结果有干扰,可造成临界假阳性;ELISA二步法干扰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薛俊太;邓翠华;王惟;母娟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从临床的角度探讨鼻中隔偏曲与应变性鼻炎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问卷和前鼻镜检查,对3 856例体检后诊断为鼻中隔偏曲的702例患者,同时在体检人员中随机选择702例非鼻中隔偏曲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变应性鼻炎的发生情况.结果 鼻中隔偏曲合并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有309例,占44.0%(309/702),季节性鼻炎35例,占5.0%(35/702);对照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77例,占11%(77/702),季节性变应性鼻炎28例,占4.0%(28/702).两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发生的差异性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鼻中隔偏曲与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发生有相关性.
作者:曾蓉;莫远江;黄伟;向明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通过对本室Hitachi 7170和Olympus AU1000两种生化检测系统的测定结果进行方法比对和偏倚评估,探讨不同生化检测系统间检测结果是否具有可比性.方法 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的EP9-A2文件要求,以Hitachi 7170为参比系统,Olympus AU1000为试验系统,检测40例患者血清的16个生化项目,计算相关系数、直线回归方程和不同医学决定水平处的相对偏差(SE%),并以美国临床实验室改进修正案能力验证(CLIA′88)允许总误差的1/2为标准,评价检测结果是否具有可比性.结果 两种不同生化检测系统的检测结果相关性良好,各项目的 相关系数大于0.9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了清蛋白及尿酸各有一个医学决定水平处的SE%>1/2 CLIA′88,超出临床可接受范围外,其余项目的 SE%均在临床可接受范围.结论 当同一实验室内同一检测项目存在两种以上分析系统时,应进行方法比对和偏倚评估,以实现检测结果的可比性.
作者:梁瑞莲;周远青;谢丽明;唐跃华;卓伟;罗建伟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建立本地区正常X青少年X线头影测量值标准.方法 选择120例常州籍汉族正常X青少年拍摄头颅定位侧位X线片,用Steiner及Tweed分析方法做角度测量及线距测量.男、女青少年间进行比较,观察不同性别正常值间的差异;分别和长春、西安男、女青少年进行比较,观察不同地区同一性别青少年正常值间的差异.对所有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建立了常州地区汉族正常X青少年硬组织的X线头影测量正常值标准,并比较性别差异及地区差异.结论 同一地区不同性别正常X青少年Steiner及Tweed分析法测量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地区正常X青少年X头影测量值间有一定的差异.
作者:沈云娟;陈慧霞;许晓聪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南通地区淋病奈瑟菌(NG) 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选择147株NG标本进行菌株鉴定和5种抗菌药物的敏感试验.结果 NG对青霉素、四环素及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72.10%、68.08%和8.85%,NG对菌必治(头孢三嗪)、壮观霉素的敏感率为100.00%、94.56%.结论 菌必治(头孢三嗪)和壮观霉素仍可作为南通地区淋病治疗的首选药物,但淋球菌对壮观霉素已出现耐药株,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警惕;建议临床应在药敏试验的指导下用药.
作者:孙亚军;袁建芬;喻海忠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缩宫素宫体注射与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宫体注射在剖宫产术中预防产后出血的疗效比较.方法 选用本院12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于剖宫产术中胎儿娩出后宫体肌肉注射益母草注射液40 mg,缩宫素20 U.术后2 h肌肉注射益母草注射液20 mg,以后每12 h 1次,共7次.对照组于胎儿娩出后宫体肌肉注射缩宫素20 U,术后2 h肌肉注射缩宫素20 U,以后每12 h 1次,共7次.分别观察两组的产后出血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胎盘娩出后出血量(154±16)mL,产后2 h的出血量为(203.0±20.9)mL,产后24 h的出血量(298.0±31.3)mL.对照组胎盘娩出后出血量(187±21)mL,产后2 h的出血量为(289.0±26.6)mL,产后24 h出血量(382.3±55.3)mL,产后出血1例.结论 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宫体注射可以减少剖宫产术后出血.
作者:罗文梦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分析护理病历中存在的缺陷和问题,探讨质量持续改进的对策.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2008年1~12月的567例护理病历进行分析,查找护理病历中存在的缺陷并分类统计.结果 抽查护理病历合格率约93.47%;主要存在10类缺陷,缺陷发生率约21.69%.结论 针对护理病历中的缺陷进行分析,采取相应对策极大地促进护理病历质量的持续改进.
作者:李小贤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了解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瘦素、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的水平.方法 选择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40例和健康对照组40例,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Inso)、血脂、血清瘦素(Leptin)、身高、体质量,计算其体质量指数和胰岛素抵抗(HOMA-IR).结果 (1)非酒精性脂肪肝组Leptin和HOMA-IR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通过多元回归相关分析发现,非酒精性脂肪肝与Leptin、Inso及HOMA-IR均呈独立正相关.结论 高Leptin、高Inso和HOMA-IR在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周贤会;郭开军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如何在新时期特殊医疗环境下使院外急救护理工作适应医疗改革发展的需求.方法 分析了院外急救患者的来源构成、院外急救患者和家属心理需求表现等资料.结果 市场经济条件下院外急救范畴拓宽;患者和家属需求增加;开放式急诊医疗环境弊多利少;家属参与存在不利因素;患者和家属负性心理状况影响院外急救.结论 培养护士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缩短心理等候时间;加强对出诊人员的法制教育;重视院前急救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均有助于医护人员应对这些问题.
作者:刘玲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大便潜血试验免疫法测定血红蛋白和转铁蛋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60例黑色便分别使用邻联甲苯胺法、血红蛋白法和转铁蛋白法进行潜血试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另对2003~2008年先后使用上述3种方法检测的10 473例随机大便标本的潜血试验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 60例黑色便潜血试验阳性率邻联甲苯胺法假阳性率16.7%,血红蛋白假阴性率10.0%,转铁蛋白法假阴性率2.0%;随机大便潜血试验阳性率邻联甲苯胺法为38.7%,血红蛋白法为11.4%,血红蛋白法与转铁蛋白法联合检测时为16.2%,3种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红蛋白法和转铁蛋白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高于邻联甲苯胺法,二者联合使用可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作者:梁华英;黄胜;肖伟泉;程洪周;洪流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回顾本院尿路感染细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 总结2007年7月至2008年6月本院门诊、住院患者送检的尿路感染阳性标本,采用VITEK32全自动细菌分析仪进行鉴定及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果 163例尿培养阳性标本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占41.47%,其次为肠球菌属(28.83%)和克雷伯菌属(9.80%).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呋喃妥因敏感率较高,万古霉素对肠球菌属100%敏感.结论 尿培养分离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大肠埃希菌为主,病原菌种类较多,耐药率较高,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作者:刘剑荣;张勇;陈玲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成人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 1992年10月至2006年2月本院收治的成人先天性胆管扩张症39例患者均行囊肿切除术.结果 术后短期胆汁漏6例,无胰漏,急性胰腺炎1例,无死亡.39例经1~15年随访,随访率94.6%,2例表现轻度胆管炎,其余均痊愈,无胆管炎及胆管狭窄表现.结论 上腹痛是成人先天性胆管扩张症常见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该病的主要依据.成人型胆管扩张症手术治疗的关键在于手术方式和手术时机的选择,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为首选手术方式.
作者:李丹;谭智勇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全自动电泳系统在检测产前孕妇和产后新生儿地中海贫血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法国 Sebia 全自动蛋白电泳系统进行血红蛋白电泳检测.结果 共检测产前孕妇及新生儿8 093例,其中新生儿4 676例,共检出地中海贫血和异常血红蛋白病患者 844例,占10.43%(844/8 093).结论 全自动电泳系统具有很高的分辨率,避免人工操作的某些技术及客观条件的误差,用于高危人群产前孕妇和产后新生儿地中海贫血的筛查简单、方便、快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张春荣;黄小明;马巧蓉;吴斯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应用锁定加压接骨板(LCP)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应用LCP治疗肱骨近端骨折25例,男11例,女14例;年龄26~71岁,平均42.3岁.根据Neer分型,Neer3部分骨折18例,其中5例伴前脱位,10例伴有原发性骨质疏松;Neer4部分骨折7例,其中4例伴肱骨头前脱位,3例伴后脱位.手术采用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将锁定钢板置于结节间沟后缘1 cm,近端距肱骨大结节顶点下5 mm的位置.复位后骨折断端如有骨质缺损,进行自体或异体骨植入,骨折远近端分别用锁定及非锁定螺钉固定.术后第3 天肩关节适量被动活动,1周后开始主动活动,2周后加强功能锻炼.结果 本组25例手术患者均获得6~13个月的随访,平均11.5个月,骨折12个月内全部愈合.按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优14例,良8例,可3例,全组优良率88%.结论 锁定钢板的螺钉锁定于接骨板上,明显提高对肱骨近端粉碎骨折及伴有骨质疏松患者固定的稳定性,可早期行肩关节功能锻炼,有利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但应注意对锁定接骨板的合理操作,尽量避免锁定引起的一系列问题.
作者:刘云华;王如彪;谢文军;王伟;陈波;张宏斌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了解肝病患者血清肝脏酶谱酶活性的改变情况.方法 测定201例肝病患者血清肝脏酶谱酶活性,并与98例非肝病患者肝脏酶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01例肝病患者血清肝脏酶谱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4项酶活性均高于非肝病患者,其中急性肝炎各种酶显著增高,以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为显著,高者达2 915 U/L,与非肝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肝炎各种酶亦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硬化组以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移酶(GGT)增高较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2项无明显差异;肝癌患者ALP、GGT增高极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AST升高不明显;酒精性肝炎时,以GGT升高较突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LT、AST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LP无显著性差异.其他肝病组各酶系升高程度不一,AST、GGT、ALP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ST仅轻度升高.结论 肝病患者定期进行肝脏酶谱的检测和结果分析对肝病的诊疗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作者:周世亮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在2型糖尿病(DM)动脉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关性.方法 109例2型DM患者和61例健康对照者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测定oxLDL和sICAM-1水平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109例2型DM患者血清oxLDL与sICAM-1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DM动脉硬化患者血清oxLDL与sICAM-1水平明显高于DM无动脉硬化患者,2型DM动脉硬化患者血清中oxLDL与sICAM-1呈一定的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88、P<0.01).结论 oxLDL与sICAM-1与2型DM动脉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提示这2项指标可能在2型DM动脉硬化病变过程中起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作者:张国明;徐庆雷;胡礼仪;张高明;王洪建;葛林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影响妊娠结局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07年301例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妊娠结局.结果 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是肝功能正常组:胎膜早破17.7%,早产3.34%,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下称妊高征)3.82%,产后出血1.91%,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6.22%,新生儿低体质量2.39%,新生儿窒息4.78%;肝功能异常组:胎膜早破27.17%,早产20.65%,妊高征23.91%,产后出血17.39%,ICP13.04%,新生儿低体质量15.22%,新生儿窒息16.30%.结论 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容易引起胎膜早破、早产、妊高征、产后出血、 ICP、新生儿低体质量、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如肝功能异常影响则更为显著.
作者:王昊珏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了解本院口服抗糖尿病药物的用药情况及发展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金额排序法和频度分析法(DDDs)对本院2007年口服抗糖尿病药物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院口服抗糖尿病药物用药金额排第1位的是磺酰脲类,占52.70%,其次为罗格列酮,占25.47%,第3位是双胍类,占8.93%.3类药物中用药频度占前3位的是盐酸二甲双胍、格列吡嗪、格列美脲.结论 本院口服降血糖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双胍类DDDs高,其不仅降血糖,而且具有降血脂和血黏度的作用.
作者:罗玉瑶;金梅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血清腺苷脱氨酶测定对伤寒和副伤寒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速率法检测10例伤寒、15例副伤寒、20例其他发热患者(15例上呼吸道感染和5例肺炎)及2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腺苷脱氨酶活性.结果 伤寒组、副伤寒组、其他发热患者组及健康体检组血清腺苷脱氨酶活性分别为:(45.2±14.4)、(48.2±12.8)、(15.6±4.8)及(14.2±4.4)U/L,各组数据进行t检验,伤寒组、副伤寒组与其他发热组和健康体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寒组、副伤寒组、其他发热与健康体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腺苷脱氨酶测定可作为伤寒和副伤寒与其他发热患者的辅助鉴别诊断指标.
作者:朱合;滕剑平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通过检测14种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初步分析食物不耐受与临床疾病的关系并为临床提供诊治疾病的实验室依据.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140例患者血清中14种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结果 在日常食用的14种食物中,不耐受率为 7.5%( 猪肉)~89.9%(鸡蛋),其不耐受率从高到低的顺序为(男性):鸡蛋、牛奶、螃蟹、虾、大豆、小麦、鸡肉、西红柿、玉米、蘑菇、牛肉、猪肉、鳕鱼、大米;女性为:鸡蛋、牛奶、螃蟹、大豆、鳕鱼、鸡肉、虾、玉米、西红柿、牛肉、小麦、大米、蘑菇、猪肉.其中男性情况较为严重,在螃蟹、鸡蛋、牛奶、鳕鱼4种食物中高于女性.其他食物不耐受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人群普遍存在食物不耐受,不同性别有所不同,根据实验结果调整患者饮食结构,患者的症状多可明显改善.
作者:党迷;陈方媛;李红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家庭功能和心理防御方式的临床特征.方法 采用生活事件量表、防御方式问卷对42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研究组)以及45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检查,分析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家庭功能和心理防御特征.结果 研究组生活事件和负性生活事件的频度及严重度、不成熟防御机制评分高于对照组,而家庭环境状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负性生活事件、不成熟防御机制和家庭环境与躯体形式障碍的发病密切相关,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家庭支持系统不良,心理防御机制存在不成熟倾向.
作者:熊贵芬;黄子琼;杜霞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布地奈德联合可必特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4例确诊为毛细支气管炎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2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予布地奈德联合可必特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对照组予氨溴索联合地塞米松雾化吸入, 两组用药次数及疗程均相同.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地奈德联合可必特雾化吸入佐治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比氨溴索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疗效更好,能明显缩短病程,缓解症状.
作者:余冰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交联纤维蛋白二聚体(D-D)含量与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期发生和发展的关系,为临床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在本院呼吸科住院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46例、COPD缓解期患者42例及健康体检者45例,抽空腹静脉血检测其血浆中D-D含量,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D-D含量在COPD急性加重期分别与对照组及COPD缓解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OPD缓解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浆中D-D含量高,处于血栓前状态,D-D定量检测对临床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马兴璇;刘春明;张冰松;黄海屏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研究全血质控品在仪器检测中血小板的检测结果和检测次数之间的关系,找到其变化规律,检测的血小板结果随检测次数的增加而失控是否代表仪器失控.方法 仪器按常规方法测定,在不同的时间段,打开同一批号同一批次质控品,同时对所打开的质控品进行仪器检测,在仪器检测的同时用手工法对这几只质控品进行血小板计数,以检验血小板的稳定性.结果 仪器检测的血小板结果会随质控品的使用次数增加而增高,结果出现失控,手工计数血小板结果仍然稳定.结论 采用阻容式或阻抗式进行细胞计数的仪器,血小板的检测结果会随质控品的使用次数增加而增高,乃方法的局限性所致,失控结果不代表仪器本身的真正失控.
作者:罗乾元;苟必庆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评价采用旋入式自锁髓内针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2例肱骨干骨折采用肩峰后外切口穿针固定并随访6~18个月.结果 32例患者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4~6个月.结论 旋入式自锁髓内针治疗肱骨干骨折操作简单、固定牢固,对骨折端的血运影响小,完全避免对桡神经的干扰,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刘云华;王伟;谢文军;陈波;王如彪;张宏斌;谭于健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比较卡托普利和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DN)尿清蛋白排泄率(UAE)的效果.方法 4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卡托普利组19例、厄贝沙坦组23例.卡托普利组:开始给予卡托普利25 mg,每天3次;厄贝沙坦组:开始给予厄贝沙坦75 mg,每天1次.血压以控制在130/80 mm Hg以下为目标.所有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用放射免疫法测定24 h UAE,并于整个过程中反复多次观测血压,根据血压控制情况调整卡托普利和厄贝沙坦的剂量,必要时加服利尿剂.结果 UAE用自然对数值表示,卡托普利组治疗前后从(6.71±0.38)In降至(6.12±0.39)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厄贝沙坦组治疗前后从(6.78±0.45)In降至(6.23±0.48)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组UAE下降程度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厄贝沙坦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少.
作者:徐可佳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分析医嘱书写中存在的问题,规范医嘱书写.方法 依据医嘱书写标准,对759份归档病历进行讨论分析.结果 问题医嘱271份,占抽查病历总数的35.70%.结论 不规范医嘱所占比例较高,给护理人员执行带来难度,给医疗安全带来潜在隐患.
作者:刘晓云;郑德君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了解O139群霍乱弧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按K-B法对2次疫情中分离的O139群霍乱弧菌分别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34株O139群霍乱弧菌对诺氟沙星、环丙沙星、丁胺卡那霉素等抗菌药物敏感,对氨苄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等高度耐药.结论 在传染病疫情控制中应及时开展细菌的药物敏感试验监测工作,为临床提供针对性的指导用药,对疫情控制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郎中凯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为了预防医院感染,减少医患纠纷,预防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方法 本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对各临床科室部分住院患者进行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丙型肝炎(下称丙肝)病毒抗体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进行检测.结果 不同科室患者乙肝和丙肝感染率不同,4.60%和1.23%的患者在住院前就已分别感染了乙肝和丙肝.结论 临床医生应按病种按科室收治患者,这样有利于疾病的治疗、消毒隔离和预防交叉感染.
作者:董志辉;张东生;袁粉梅 刊期: 2009年第14期
为进一步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性,保证患者用血安全, 随着输血技术的发展,血库工作人员水平及血型鉴定试剂灵敏度的提高,由A、B、O血型鉴定错误引起的速发性溶血反应发生率显著减少,而患者由于输血或妊娠免疫而产生的免疫抗体引起的迟发性溶血反应时有发生.因此对输血前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试验在保证临床输血安全、减少溶血性输血反应中具有重要意义.以下笔者就1例县级人民医院血库交叉配血不合送本站检测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楚强 刊期: 2009年第14期
有机磷农药中毒是一种常见的内科急性中毒,是基层医院较常见的急症之一,且居农药中毒之首位.众所周知,有机磷具有强烈的毒性,中毒后可致强烈的神经毒作用,引起脑水肿、呼吸衰竭、反跳等并发症,占5%~6%以上.反跳一旦发生,应立即采取准确无误的抢救措施.若有延误,患者常常来不及治疗即迅速死亡.因此,临床上应高度警惕,预防是抢救的关键.本文以本科室收治的2例有机磷农药中毒后反跳患者为例,分析反跳预防的体会,现报道如下.
作者:龚秀连 刊期: 2009年第14期
实验室安全不仅涉及实验室各项工作正常有序运转,而且影响到实验室工作人员身体健康、生命安全以及实验室周边环境的安全,严重者可造成社会恐慌.特别是在新加坡、台湾、北京相继发生实验室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毒泄露,造成人员感染事件后,实验室安全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广泛重视.为此,强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安全管理非常重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专业分类很多,功能和工作内容各不相同,安全的具体要求也不相同.实验室安全在确保硬件建设和落实各项防范措施的基础上,还必须建立组织、完善管理制度、落实责任制、加强人员培训、增强全员的安全意识.
作者:尉向海 刊期: 2009年第14期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国家医改政策的不断完善,主动到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也越来越多,其中常见的项目就是检查乙型肝炎(下称乙肝)5项.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本院乙肝5项检测结果的模式,本文对本院2 956例门诊和住院就诊者的乙肝5项检测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姜旭华;乔国强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痔疮是直肠末端黏膜下和肛管皮肤下痔静脉丛屈曲扩张形成的柔软静脉团.内痔是长在肛门管起始处的痔,如果膨胀的静脉位于更下方,几乎是在肛管口上,这种曲张的静脉就叫外痔.外痔有时会脱出或突现于肛管口外.正常情况下,包围在肛管周围的组织称为肛垫,里面充满血液以帮助肠的运动.当内部的压力过大或其他因素引起这些肛垫过大的膨胀便形成痔疮.在骨盆部和直肠部的肛垫内过大的压力是引起痔疮的原因,体质量过大也可以促进痔疮的形成.
作者:汪彬 刊期: 2009年第14期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医学检验在临床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因为它能够对疾病的全面诊断、治疗决策、病程和疗效的监测及预后判断等提供可靠依据,在临床医学中起到不可代替的作用,尤其是临床检验常规项目是基础性的项目,是临床诊断的基础性指标.因此提高临床检验常规项目的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它是搞好检验工作,实行检验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程,现就如何提高临床检验常规项目质量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作者:杨雪 刊期: 2009年第14期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多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疾病,目前是人类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1].因此,针对AMI病因的研究始终没有中断过.除了传统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等)之外,家族史被认为是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
作者:张成禄;谢健敏;王前;郑磊 刊期: 2009年第14期
脊髓损伤(SCI)导致膀胱排空障碍,过度充盈膨胀,使黏膜充血、水肿,防御机制受损[1],造成尿路感染、结石及肾积水,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Lapides 等于1971年提出了清洁间歇导尿术(CIC)的概念,并用于脊髓损伤患者的治疗,取得了引人注目的临床效果.CIC是指在清洁条件下,定时将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内,使膀胱能够有规律地排空尿液的方法[2].许多研究表明,神经性排尿功能障碍者长期应用CIC能免除留置导尿的不便,并能显著降低尿路感染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使患者生存得更长久,生活质量得到改善[2].下面就SCI患者的CIC的护理管理作一综述.
作者:常赛男;王红红 刊期: 2009年第14期
随着输血学的不断发展,机采血小板以其浓度大、纯度高、临床效果好、输血反应少等优势,越来越被临床治疗所重视,目前临床治疗的需求量也在日益上升.
作者:钟传村 刊期: 2009年第14期
随着人们寿命的延长和生活水平提高,老年人急性胆囊炎有明显增高的趋势,临床表现病情进展快、病理改变重、临床表现轻、手术后并发症多,已引起的人们的高度重视.本院1995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收治60岁以上老年人急性胆囊炎107例,其中手术治疗95例.现就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徐中培 刊期: 2009年第14期
本文为艾滋病(AIDS)患者真菌感染诊治提供实验鉴别特征依据,避免漏诊和误诊.综合分析AIDS患者常见真菌感染的类型及其实验室鉴别特征.血液真菌感染是AIDS患者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且有较高的发病率及死亡率.血液寄生真菌病可引起发热,全血细胞减少,肝脾淋巴结大,易被误诊为恶性组织细胞病.AIDS患者真菌感染常见的类型有荚膜组织胞浆菌(Hp)、马尔尼菲青霉菌(PM)、隐球菌、念珠菌和曲霉菌.
作者:邱春红;丘春东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初步探讨陪伴管理对震区患者伴发的焦虑忧郁的影响.方法 109例伴发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的震区患者的陪伴管理,并对290例志愿者陪伴进行常规的心理干预措施培训,分别在入院时和出院前采用汉米尔顿抑郁量表和副反应量表进行评定对比.结果 心理抑郁指数出院时比入院时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1±4.6比57.6±5.0,P<0.01);焦虑指数出院时比入院时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6.5±5.6比59.7±5.1,P<0.01) .结论 良好的陪伴管理对震区患者心理康复有促进作用.
作者:周畅;张玉梅 刊期: 2009年第14期
妊娠、分娩及产后阶段是妇女生命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这些过程中所遇到的经历将对妇女、儿童、家庭及社会产生长期影响.虽然分娩是一个自然生理过程,可他对人类却往往是一件重大的应急事件,非常容易出现复杂的心理变化,对分娩产生不良影响.尤其是初产妇,对妊娠、分娩的相关知识了解太少,特别希望产科护理人员对孕期自我监护、分娩的准备等相关内容予以指导,以保证她们自身健康以及孕育出健康的孩子.因此,身心医学正在日益受到广泛重视,要求广大妇产科医务工作者不但要重视生理因素对分娩的影响,更应关注社会及心理因素对分娩过程的影响,要帮助产妇好地发挥自身潜力来完成分娩过程,以提高妊娠分娩质量.
作者:裴小荣 刊期: 2009年第14期
为探索影响中职学生学习成绩的相关因素,笔者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某校在校护理专业学生16个班共789名进行问卷调查,资料经SPSS13.0软件处理,发现学生学习成绩在以下因素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学习动机、课前准备、课堂表现、课后复习巩固、心理因素、教师的态度、教师教学方法等方面共28个因素.
作者:赵琼;邓福忠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在护理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56名护校学生(下称护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8名采用传统的带教方法.观察组28名按照临床带教路径制定带教要求对护生进行临床实习带教.两组均于各个实习阶段末进行考核和问卷调查收集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观察组各个实习阶段护生对带教的满意率、患者对护生的满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理论和操作考试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临床路径带教可使护生尽快掌握护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同时护生对带教的满意率及患者对护生的满意率均明显提高,保证了临床护理实习带教的质量.
作者:陈涪容 刊期: 2009年第14期
对检验医学专业本科生兼职辅导员工作方式进行探讨及实践,通过填写调查表、E-mail联系、电话、个别谈话等形式,收集同学们对专业课理论课和实验课教学、短期实习、课外科研活动、报考研究生、毕业分配或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各种问题分类归纳总结,积极与相关部门联系,给予解决或改进.
作者:芮勇宇;王前;裘宇容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建立快速血糖测定的全面质量管理,保证检测质量.方法 成立医院内快速血糖测定管理领导小组,制定相应质量管理文件,加强相关人员培训,实施全程质量控制.结果 使快速血糖测定结果得到了有效保证.结论 建立和实施快速血糖测定全面质量管理是获得准确实验结果的重要保证.
作者:李必浩;王宇;梁天北;杨诚;白锦波 刊期: 2009年第14期
随着电子技术在医学中的广泛应用,医学仪器的性能越来越先进,功能也越来越完备,在医院中所处的地位也就更重要.在某种程度上,一个医院医疗设备的水平代表了医院的医疗水平.仪器的使用与管理关系到医疗的质量.现今临床实验室管理者却更多地强调行政管理、质量管理、人员管理、试剂管理、生物安全管理等,笔者认为,更不能忽视仪器管理.作为一名前线的检验工作者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体会:当所使用的仪器发生故障时,小则延迟发报告时间,大则部分工作出现瘫痪状态;有些项目结果和临床情况严重不符,终的结果是影响临床医生对疾病的诊断和疗效的判断,严重的话更会引起医疗事故.因此如何更好地发挥医学仪器的作用,使之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成为每个医院面临的重要课题.
作者:陈国新;周善明;冼洁霞 刊期: 2009年第14期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因其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经济安全等特点而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是由于其操作步骤复杂,一般包括试剂准备,样本收集,加样,温育,洗涤,显色,比色,结果判定等,其中任何一项操作不当都会对检测结果产生很大影响.因此,必须加强ELISA检测的全面质量控制,保证其结果的准确可靠.结合本院临床免疫室工作的实际经验,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周艳萍 刊期: 2009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