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雪花;郑玉龙;金跃
目的 了解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瘦素、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的水平.方法 选择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40例和健康对照组40例,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Inso)、血脂、血清瘦素(Leptin)、身高、体质量,计算其体质量指数和胰岛素抵抗(HOMA-IR).结果 (1)非酒精性脂肪肝组Leptin和HOMA-IR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通过多元回归相关分析发现,非酒精性脂肪肝与Leptin、Inso及HOMA-IR均呈独立正相关.结论 高Leptin、高Inso和HOMA-IR在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周贤会;郭开军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比较卡托普利和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DN)尿清蛋白排泄率(UAE)的效果.方法 4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卡托普利组19例、厄贝沙坦组23例.卡托普利组:开始给予卡托普利25 mg,每天3次;厄贝沙坦组:开始给予厄贝沙坦75 mg,每天1次.血压以控制在130/80 mm Hg以下为目标.所有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用放射免疫法测定24 h UAE,并于整个过程中反复多次观测血压,根据血压控制情况调整卡托普利和厄贝沙坦的剂量,必要时加服利尿剂.结果 UAE用自然对数值表示,卡托普利组治疗前后从(6.71±0.38)In降至(6.12±0.39)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厄贝沙坦组治疗前后从(6.78±0.45)In降至(6.23±0.48)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组UAE下降程度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厄贝沙坦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少.
作者:徐可佳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如何在新时期特殊医疗环境下使院外急救护理工作适应医疗改革发展的需求.方法 分析了院外急救患者的来源构成、院外急救患者和家属心理需求表现等资料.结果 市场经济条件下院外急救范畴拓宽;患者和家属需求增加;开放式急诊医疗环境弊多利少;家属参与存在不利因素;患者和家属负性心理状况影响院外急救.结论 培养护士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缩短心理等候时间;加强对出诊人员的法制教育;重视院前急救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均有助于医护人员应对这些问题.
作者:刘玲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评价采用旋入式自锁髓内针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2例肱骨干骨折采用肩峰后外切口穿针固定并随访6~18个月.结果 32例患者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4~6个月.结论 旋入式自锁髓内针治疗肱骨干骨折操作简单、固定牢固,对骨折端的血运影响小,完全避免对桡神经的干扰,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刘云华;王伟;谢文军;陈波;王如彪;张宏斌;谭于健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影响妊娠结局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07年301例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妊娠结局.结果 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是肝功能正常组:胎膜早破17.7%,早产3.34%,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下称妊高征)3.82%,产后出血1.91%,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6.22%,新生儿低体质量2.39%,新生儿窒息4.78%;肝功能异常组:胎膜早破27.17%,早产20.65%,妊高征23.91%,产后出血17.39%,ICP13.04%,新生儿低体质量15.22%,新生儿窒息16.30%.结论 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容易引起胎膜早破、早产、妊高征、产后出血、 ICP、新生儿低体质量、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如肝功能异常影响则更为显著.
作者:王昊珏 刊期: 2009年第14期
脊髓损伤(SCI)导致膀胱排空障碍,过度充盈膨胀,使黏膜充血、水肿,防御机制受损[1],造成尿路感染、结石及肾积水,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Lapides 等于1971年提出了清洁间歇导尿术(CIC)的概念,并用于脊髓损伤患者的治疗,取得了引人注目的临床效果.CIC是指在清洁条件下,定时将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内,使膀胱能够有规律地排空尿液的方法[2].许多研究表明,神经性排尿功能障碍者长期应用CIC能免除留置导尿的不便,并能显著降低尿路感染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使患者生存得更长久,生活质量得到改善[2].下面就SCI患者的CIC的护理管理作一综述.
作者:常赛男;王红红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研究全血质控品在仪器检测中血小板的检测结果和检测次数之间的关系,找到其变化规律,检测的血小板结果随检测次数的增加而失控是否代表仪器失控.方法 仪器按常规方法测定,在不同的时间段,打开同一批号同一批次质控品,同时对所打开的质控品进行仪器检测,在仪器检测的同时用手工法对这几只质控品进行血小板计数,以检验血小板的稳定性.结果 仪器检测的血小板结果会随质控品的使用次数增加而增高,结果出现失控,手工计数血小板结果仍然稳定.结论 采用阻容式或阻抗式进行细胞计数的仪器,血小板的检测结果会随质控品的使用次数增加而增高,乃方法的局限性所致,失控结果不代表仪器本身的真正失控.
作者:罗乾元;苟必庆 刊期: 2009年第14期
有机磷农药中毒是一种常见的内科急性中毒,是基层医院较常见的急症之一,且居农药中毒之首位.众所周知,有机磷具有强烈的毒性,中毒后可致强烈的神经毒作用,引起脑水肿、呼吸衰竭、反跳等并发症,占5%~6%以上.反跳一旦发生,应立即采取准确无误的抢救措施.若有延误,患者常常来不及治疗即迅速死亡.因此,临床上应高度警惕,预防是抢救的关键.本文以本科室收治的2例有机磷农药中毒后反跳患者为例,分析反跳预防的体会,现报道如下.
作者:龚秀连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全自动电泳系统在检测产前孕妇和产后新生儿地中海贫血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法国 Sebia 全自动蛋白电泳系统进行血红蛋白电泳检测.结果 共检测产前孕妇及新生儿8 093例,其中新生儿4 676例,共检出地中海贫血和异常血红蛋白病患者 844例,占10.43%(844/8 093).结论 全自动电泳系统具有很高的分辨率,避免人工操作的某些技术及客观条件的误差,用于高危人群产前孕妇和产后新生儿地中海贫血的筛查简单、方便、快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张春荣;黄小明;马巧蓉;吴斯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了解肝病患者血清肝脏酶谱酶活性的改变情况.方法 测定201例肝病患者血清肝脏酶谱酶活性,并与98例非肝病患者肝脏酶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01例肝病患者血清肝脏酶谱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4项酶活性均高于非肝病患者,其中急性肝炎各种酶显著增高,以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为显著,高者达2 915 U/L,与非肝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肝炎各种酶亦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硬化组以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移酶(GGT)增高较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2项无明显差异;肝癌患者ALP、GGT增高极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AST升高不明显;酒精性肝炎时,以GGT升高较突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LT、AST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LP无显著性差异.其他肝病组各酶系升高程度不一,AST、GGT、ALP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ST仅轻度升高.结论 肝病患者定期进行肝脏酶谱的检测和结果分析对肝病的诊疗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作者:周世亮 刊期: 2009年第14期
本文为艾滋病(AIDS)患者真菌感染诊治提供实验鉴别特征依据,避免漏诊和误诊.综合分析AIDS患者常见真菌感染的类型及其实验室鉴别特征.血液真菌感染是AIDS患者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且有较高的发病率及死亡率.血液寄生真菌病可引起发热,全血细胞减少,肝脾淋巴结大,易被误诊为恶性组织细胞病.AIDS患者真菌感染常见的类型有荚膜组织胞浆菌(Hp)、马尔尼菲青霉菌(PM)、隐球菌、念珠菌和曲霉菌.
作者:邱春红;丘春东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建立快速血糖测定的全面质量管理,保证检测质量.方法 成立医院内快速血糖测定管理领导小组,制定相应质量管理文件,加强相关人员培训,实施全程质量控制.结果 使快速血糖测定结果得到了有效保证.结论 建立和实施快速血糖测定全面质量管理是获得准确实验结果的重要保证.
作者:李必浩;王宇;梁天北;杨诚;白锦波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描述并分析通过外科手术治疗后上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合并膀胱癌的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26例上尿路上皮癌患者,统计分析参数包括:患者年龄、性别、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原发肿瘤部位(肾盂或肾盏)、肿瘤分级和分期、是否伴发膀胱癌、有无泌尿道外器官转移等.结果 男性患者占57%,无痛性肉眼血尿是常见的临床症状,大多是非浸润性(54%)和低级别(62%)肿瘤,其中1例在上尿路上皮癌发生前1个月伴有膀胱癌,2例在确诊时伴有膀胱癌,4例在手术后8~36个月发生膀胱癌(平均术后16个月),1例肾盂癌发生双肺转移.结论 上尿路上皮癌容易合并膀胱癌,所有患者在外科根治手术后需要一个严格的临床随访期,浸润性高级别的肿瘤可以发生远处转移.
作者:李祖茂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哮喘患者外周血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60例哮喘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量,同时测定20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的肺功能.结果 哮喘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明显低于非急性发作期患者,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参与了哮喘的发生.
作者:韩雪花;郑玉龙;金跃 刊期: 2009年第14期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医学检验在临床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因为它能够对疾病的全面诊断、治疗决策、病程和疗效的监测及预后判断等提供可靠依据,在临床医学中起到不可代替的作用,尤其是临床检验常规项目是基础性的项目,是临床诊断的基础性指标.因此提高临床检验常规项目的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它是搞好检验工作,实行检验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程,现就如何提高临床检验常规项目质量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作者:杨雪 刊期: 2009年第14期
随着输血学的不断发展,机采血小板以其浓度大、纯度高、临床效果好、输血反应少等优势,越来越被临床治疗所重视,目前临床治疗的需求量也在日益上升.
作者:钟传村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了解来本院就诊的孕前及孕妇弓形体(TOX)、风疹病毒(RUV)、巨细胞病毒(CMV)、单纯疱疹病毒(HSV-Ⅰ/Ⅱ)(统称TORCH系列病原体)感染的现状.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孕妇血清TORCH的特异性IgM抗体.结果 TORCH阳性率为:TOX 1.85%,RUV2.23%,CMV2.04%,HSV 3.31%.结论 TORCH筛查对提高生育质量,防止出生缺陷完全必要.
作者:李江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通过对本室Hitachi 7170和Olympus AU1000两种生化检测系统的测定结果进行方法比对和偏倚评估,探讨不同生化检测系统间检测结果是否具有可比性.方法 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的EP9-A2文件要求,以Hitachi 7170为参比系统,Olympus AU1000为试验系统,检测40例患者血清的16个生化项目,计算相关系数、直线回归方程和不同医学决定水平处的相对偏差(SE%),并以美国临床实验室改进修正案能力验证(CLIA′88)允许总误差的1/2为标准,评价检测结果是否具有可比性.结果 两种不同生化检测系统的检测结果相关性良好,各项目的 相关系数大于0.9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了清蛋白及尿酸各有一个医学决定水平处的SE%>1/2 CLIA′88,超出临床可接受范围外,其余项目的 SE%均在临床可接受范围.结论 当同一实验室内同一检测项目存在两种以上分析系统时,应进行方法比对和偏倚评估,以实现检测结果的可比性.
作者:梁瑞莲;周远青;谢丽明;唐跃华;卓伟;罗建伟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从临床的角度探讨鼻中隔偏曲与应变性鼻炎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问卷和前鼻镜检查,对3 856例体检后诊断为鼻中隔偏曲的702例患者,同时在体检人员中随机选择702例非鼻中隔偏曲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变应性鼻炎的发生情况.结果 鼻中隔偏曲合并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有309例,占44.0%(309/702),季节性鼻炎35例,占5.0%(35/702);对照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77例,占11%(77/702),季节性变应性鼻炎28例,占4.0%(28/702).两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发生的差异性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鼻中隔偏曲与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发生有相关性.
作者:曾蓉;莫远江;黄伟;向明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在护理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56名护校学生(下称护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8名采用传统的带教方法.观察组28名按照临床带教路径制定带教要求对护生进行临床实习带教.两组均于各个实习阶段末进行考核和问卷调查收集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观察组各个实习阶段护生对带教的满意率、患者对护生的满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理论和操作考试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临床路径带教可使护生尽快掌握护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同时护生对带教的满意率及患者对护生的满意率均明显提高,保证了临床护理实习带教的质量.
作者:陈涪容 刊期: 2009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