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一次性使用白细胞过滤器质量控制必要性探讨

樊小蓉;王娟娟;邹晓萍;舒勤;黎美君;贺凌

关键词:一次性使用白细胞过滤器, 去白细胞输血, 白细胞残留量, 红细胞回收率
摘要:目的 探讨对一次性使用白细胞过滤器的质量控制,是确保去白细胞血液产品质量的重要措施.方法 对国内5个厂家及同一厂家不同批次的一次性使用白细胞过滤器均采用相同的质量指标进行评估.评估指标有:过滤效果(白细胞残留量、红细胞回收率)、细菌内毒素、无菌试验、一般检查(外观、密闭性、标签、其他).结果 5个厂家的一次性使用白细胞过滤器的质量存在差异,并有2个厂家的产品质量检查结果不符合要求;对同一厂家的一次性使用白细胞过滤器质量检查45批次,其质量也存在差异,且均体现在过滤效果上.结论 建立对一次性使用白细胞过滤器进行质量控制,是十分有必要的,使用单位应对供方实施质量评价合格准入制及每批用前经质量检查合格后放行制.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29例孕产妇产科出血死亡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对29例孕产妇产科出血死亡相关因素分析,找出影响原因,提出对策,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 搜集经市孕产妇死亡评审组评审的辖区内上报的孕产妇死亡资料进行统计.结果 同期发生53例孕产妇死亡,其中产科出血死亡29例,占死亡总数54.71%,居死因首位.结论 产科出血死亡原因与经济、交通、文化程度、计划外生育、多胎多产及分娩地点、基层医疗设施、人员素质等有关.

    作者:余红艳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7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综合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将1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牵引、中频电、超短波治疗、卧硬板床、佩戴腰围.对照组采用牵引、电磁波治疗仪(TDP)、照射法.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5.7%,对照组有效率为7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综合治疗有较好疗效.

    作者:王燕;陈琪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临床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分析及治疗对策

    目的 调查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现状,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ATB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K-B法做体外药敏试验.结果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60.5%,药敏结果显示MRSA耐药率明显高于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未检出对万古霉素及替考拉宁耐药菌株.结论 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严重,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糖肽类抗生素(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可作为多重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重症感染的首选抗生素.

    作者:赵德军;田维涛;胡昭宇;曹雁;毛跃;杨围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军队现行编制条件下处理好医教研关系的体会

    在现有军队编制体制条件下,作为军医大学附属医院教员需要处理好医教研三者的关系.首先要完成好医疗任务,有过硬的医学知识;其次要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熟练地应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和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需要紧跟科学发展的步伐进行科学研究.

    作者:潘凤;梁后杰;阮志华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876例孕妇血糖尿糖浓度变化分析

    目的 探讨妊娠期妇女血液葡萄糖和尿液葡萄糖浓度的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鄂钢医院妇产科正常妊娠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血液葡萄糖和尿液葡萄糖浓度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与正常对照人群进行比较.结果 正常妊娠组的血糖浓度较健康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且尿糖的阳性率远远高于对照组(P<0.01),妊娠期糖尿病的血糖水平也远比WHO诊断糖尿病的血糖水平低.结论 妊娠期妇女是一组特殊人群,其血液葡萄糖和尿液葡萄糖浓度有其特殊的变化规律,在诊断和筛查过程中应有别于正常人的诊断和筛查标准.

    作者:黄敏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剖宫产术后硬膜外吗啡镇痛对泌乳及子宫收缩的影响

    目的 观察剖宫产术后硬膜外吗啡镇痛对产妇泌乳功能及子宫收缩的影响.方法 选择采用硬膜外腔麻醉行剖宫产初产妇100例,随机分为两组,镇痛组保留硬膜外导管,术毕注入0.25%布比卡因5~7 mL+吗啡1.5~2 mg复合液后拔管.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术后肌盐酸哌替啶50~100 mg镇痛,观察两组术后3 d内产妇泌乳的情况并记录;术后24、48 h宫底高度以及两组术前、术后的平均动脉压及心率有无改变.结果 剖宫产术后硬膜外吗啡镇痛与传统肌注哌替啶比较:前者泌乳时间早(P<0.05),两者宫底高度一致(P>0.05),对照组术后的血压和心率较术前加快.结论 剖宫产术后硬膜外吗啡镇痛有利于乳汁的分泌从而促进早泌乳,但并不影响子宫收缩,不改变生命体征的参数,是基层保健院保证母婴安全的有效镇痛方法.

    作者:朱白丽;卫徐萍;王琳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Sysmex XT-2000i血细胞分析仪的应用评价

    目的 对即将投入使用的Sysmex XT-2000i血细胞分析仪的性能进行应用评价.方法 采用新鲜抗凝静脉全血及质控品评价仪器的主要性能.结果 批内、间精密度和总重复性CV值均小于5.0%;携带互染率小于1.0%;对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测定.结果 与Sysmex KX-21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密切相关,r>0.95.结论 Sysmex XT-2000i 血细胞分析仪主要指标试验结果能满足临床检测需要,是一种快速、有效筛检标本的血细胞分析仪.

    作者:邓芳;张丽侠;孙峰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手术室应用干罐持物钳的效果监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无菌干罐持物钳在手术室的使用效果.方法 在本院手术室使用无菌干罐持物钳4 292例.随机抽样120例进行细菌培养,分析其应用效果.结果 在手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使用无菌干罐持物钳的有效时间为6 h.结论 在手术室操作中,使用无菌干罐持物钳,可减少污染,且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既避免了消毒液对物体的腐蚀和对皮肤黏膜刺激等问题,还节约了医疗经费,适应当前节能减排的发展趋势.因此无菌干罐持物钳在手术室的应用值得提倡和推广.

    作者:罗密;周光萍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改良Bland-Altman图评价血糖仪结果准确性

    目的 评价LifeScan血糖仪测定结果准确性.方法 以参比法结果为横坐标,血糖仪与参比法结果之差为纵坐标,绘制改良Bland-Altman图.结果 血糖在小于或等于75 mg/dl(n=28)和大于75 mg/dl(n=65)两个范围内,95%以上的误差结果位于ISO15197控制线内.结论 改良Bland-Altman图评价血糖仪结果准确性符合ISO15197准则,方法简便,结果判定直观.

    作者:夏寿扬;史菊;王娟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脑脊液乳酸检测在小儿脑膜炎中的诊断意义

    目的 探讨脑脊液乳酸检测在小儿脑膜炎临床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酶显色法检测125例患儿的脑脊液乳酸(CSF-LA)水平.结果 化脓性脑膜炎组和结核性脑膜炎组CSF-LA水平明显高于病毒性脑膜炎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化脓性脑膜炎组CSF-LA水平高于结核性脑膜炎组(P<0.05),且经正规治疗1周后,化脓性脑膜炎组患儿CSF-LA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P<0.001),而结核性脑膜炎组患儿其CSF-LA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病毒性脑膜炎组CSF-LA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SF-LA水平检测对小儿脑膜炎的鉴别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特别是动态观察CSF-LA水平的变化对小儿化脓性脑膜炎和结核性脑膜炎的鉴别诊断具有更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黄彩芝;莫丽亚;胡彬;尤灿;张聪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基层医疗机构临床安全合理用血情况调查

    自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血液制品管理条例>等法规后,基层医疗机构的临床安全合理用血情况如何?特别在欠发达地区.

    作者:刘俐伟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精神科住院患者意外事件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 探讨精神科住院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的原因及对策.方法 查阅本院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发生的意外事件病例.结果 26例意外事件中,外逃8例,骨折5例,吞食异物4例,自杀、自残4例,开水烫伤2例,走失1例,噎食2例.结论 精神科意外事件发生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后果也很严重,意外事件的防范尤为重要.

    作者:杨应菊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Sysmex XS-1000i血液分析仪临床应用评价

    目的 探讨Sysmex XS-1000i实验室体外诊断血液分析仪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随机和不随机选择标本方法,计算精密度、携带污染率、总重复性、白细胞分类的鉴定、可比性等对Sysmex XS-1000i全自动五分类血液分析仪进行评价.结果 精密度CV值均在设计规定范围内,总重复性CV<5%符合标准;携带污染率小于2%符合标准要求;仪器白细胞分类与显微镜目测白细胞分类相关性相关系数为:r=0.612~0.950,仪器与SF-3000 CBC参数测定的相关系数为0.980~0.918;可比性P>0.4~0.5.结论 对Sysmex XS-1000i几项主要指标鉴定结果符合设计要求,是较好的全自动五分类仪器,能满足临床血液常规分析.

    作者:马永能;张鹏;何芳;刘慧玲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甲强龙囊内注射配合石膏固定治疗耳廓假性囊肿38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甲强龙囊内注射配合石膏固定法治疗耳廓假性囊肿的疗效.方法 总结2006~2008年采用甲强龙囊内注射配合石膏固定法治疗耳廓假性囊肿,观察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38例,随访半年,1次性治愈32例,占84.2%,5例2次治愈,占13.2%,1例3次治愈,占2.6%,治愈率100%.结论 甲强龙囊内注射配合石膏固定方法简单,疗效确切,患者痛苦小,无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亚晖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Rh抗体在凝聚胺方法漏检的分析

    目的 了解弱Rh抗体在不同凝聚胺试剂中的漏检的情况.方法 将在凝聚胺法中漏检的1例Rh抗体用3种不同厂家、不同批号的凝聚胺试剂进行检测,同时用木瓜酶法、抗人球蛋白法及微柱凝胶法进行对照.结果 该抗体在3种凝聚试剂中均未被检出,而在其他方法中均检出.结论 凝聚胺试剂对弱的Rh抗体有漏检的情况.

    作者:王芳;毛伟;黄霞;张蕾;林丽芝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914例腹泻患者病原体的分离鉴定与耐药分析

    目的 研究腹泻患者病原体分布及耐药率.方法 采用SS琼脂、麦康凯琼脂、10 g/L NaCl碱性蛋白胨水、真菌快速显色培养基同时分离腹泻致病菌;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法.结果 914例腹泻患者致病菌分离率53.6%,其中肠杆菌科细菌、致病性弧菌、气单胞菌、真菌分别为25.9%、13.5%、11.8%、2.4%;肠杆菌科细菌在急性腹泻组和慢性腹泻组的分离百分率分别为27.4%、12.5%,其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志贺菌、沙门菌构成比分别为46.5%和45.5%、35.4%和18.2%、8.5%和27.3%;致病性弧菌、气单胞菌、真菌在急、慢性腹泻组的分离百分率分别为13.8%和10.2%、12.3%和6.8%、0.36%和21.6%.肠杆菌科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噻吩、庆大霉素的耐药百分率分别为78.1%、27.0%、23.6%;弧菌科细菌对氨苄西林、复方磺胺甲噁唑耐药百分率分别为91.1%、62.6%.结论 腹泻患者急性腹泻组肠杆菌科细菌、气单胞菌感染明显高于慢性腹泻组,真菌感染率慢性腹泻组明显高于急性腹泻组;肠杆菌科细菌中急性腹泻组志贺菌比率明显高于慢性腹泻组,而沙门菌分离率则明显低于慢性腹泻组.肠杆菌科细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较高;弧菌科对氨苄西林、复方磺胺甲噁唑耐药率较高;两类细菌对环丙沙星、头孢他啶均较敏感.

    作者:陆其兵;李强;徐跃武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冷沉淀在临床中的应用进展

    冷沉淀是存在于血液中的一种功能性成分,具有广泛的生理功能和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近年来,冷沉淀的应用已突破传统的用于甲型血友病、纤维蛋白原及凝血因子缺乏所致的出血性疾病的治疗,在临床肿瘤手术、多发伤和手术创伤、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 )、深度烧伤、黏膜和皮肤疾病、自发性气胸、糖尿病足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冷沉淀的应用成为医学界研究的热点.

    作者:董伟;戴宝剑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医学实验技术本科教育探索

    实验医学是医学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临床诊断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保障,通过对医学生进行实验医学的教育,是保证他们能顺利的研究和揭示人类生命现象的本质和疾病的机制,认识健康与疾病相互转化规律,并按照此规律创造防病治病的医学技术,为人类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服务的必要前提.

    作者:马铁军;薛兴猛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腺苷脱氨酶同工酶在结核性胸积液和肿瘤性胸积液的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腺苷脱氨酶(ADA)同工酶(ADA1和ADA2)活性检测在结核性胸积液和肿瘤性胸积液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 收集36例结核性胸积液和28例肿瘤性胸积液为研究对象,检测结核性胸积液和肿瘤性胸积液的总ADA和ADA2活性,比较两组胸积液的总ADA和ADA2活性区别在鉴别诊断的意义.结果 结核性胸积液组的总ADA、ADA2 活性显著高于肿瘤性胸积液组(P<0.01).在诊断结核性胸膜炎上,总AD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3.3 %和92.86 %;ADA2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3.3%和96.4 %.在诊断肿瘤性胸膜炎上,总AD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8 %和81.2%,ADA2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6.4 %和81.8%.结论 检测胸积液总ADA和ADA2活性可为结核性胸积液和肿瘤性胸积液的鉴别诊断提供有效参考,检测ADA2活性优于总ADA活性.

    作者:李方知;黄广雄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EDTA致假性血小板减少1例报道

    血液细胞分析仪的普及应用,不但减轻了检验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也提高了计数结果的准确性和精确性.然而近作者发现了1例因EDTA所致的假性血小板减少.假性血小板减少在日常工作中很少见,原因一是使用EDTA(乙二胺四乙酸)抗凝剂且血中含有EDTA依赖性抗体,二是标本中含血小板自身抗体的冷凝集素.

    作者:陈丽红;王海英;孙百芹 刊期: 2009年第20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