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华
在信息时代,图书馆(资料室)为中医药科技人员传送和了解科技信息,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中医药信息资源必须合理管理,充分应用.1加强信息资源建设作为医院图书馆(资料室),其主要任务就是为医疗服务,为医院管理服务,为科技人员提供主要信息及动态.因而,医院信息资源建设的重点,应放在对发展医疗企业有实际意义的科技文献的收集上,这些文献的采购经费应占全馆购书费的50%以上,其中报刊杂志和图书各占一半.同时,还应重视专利文献收集,注意采集本地区的新经验、新技术、新方法、新药品等,甚至各地区的新资料,有些没有成文的,应协助整理成文,作为新的文献信息资源收藏.
作者:纪宁;尕丽娜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中医高等教育经过四十年的艰难跋涉,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中医药人才.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受传统的医学模式、教学方式、医疗服务形式以及科技水平的制约,中医教育特别是中医本科教学也沉积了不少问题,既与当今社会的实际需求有差距,更与即将来临的新世纪的要求相距甚远.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向中医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造就真正能够“创造未来”的跨世纪中医药人才,这是值得当今中医界尤其是高等中医院校的每一位老师深刻思考的一个问题.本文试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对中医本科教学的现状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不妥之处,敬请同道斧正.
作者:蔡建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一般来说,如果小儿2天以上无排便,提示便秘可能.笔者自1996年起,用推拿方法治疗便秘患儿23例,取得较好疗效.介绍如下.1一般资料 23例患儿中,男10例,女13例;1~3岁11例,3~6岁10例,6岁以上2例.2治疗方法2.1首先通过各种检查,排除器质性便秘.本文23例患儿,均为功能性便秘,符合推拿治疗的指征.2.2手法治疗2.2.1摩腹使患儿取仰卧位,医者坐于患儿的一侧,用掌摩法于患儿的腹部,按顺时针方向进行治疗,持续时间约为5分钟.2.2.2推天枢穴患儿体位同上,医者用一指禅推法治疗患儿的天枢穴,先治一侧,再治另一侧,各持续治疗1~2分钟.
作者:徐枫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女性多见.笔者自1998年开始,以手法为主治疗骨性关节炎38例,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8例中,男性5例,女性33例;年龄在48~62岁;病程1~10年.主要表现为膝关节伸屈不利,行走不便,下蹲困难,或因突然活动而使膝部刺痛,一般运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X线膝关节正侧位片可表现为:关节间隙变窄,关节边缘增生,髌骨边缘增生,胫骨前棘增生变尖.检查可有膑骨推移困难,关节腔有积液者,浮髌试验阳性.
作者:党守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外伤后肢体肿胀是骨伤科常见病状之一,轻度肿胀,一般能自行消退,严重肿胀必须及时治疗,使肿胀尽早消退,以免产生不良后果.笔者多年来,根据少林跌打验方加减组成跌打消肿汤,治疗严重伤肿50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基本方药生地30g,当归尾、槟榔各15g,赤芍12g,红花、乳香、没药、血竭各6g,泽兰、桃仁、元胡、泽泻各9g.本方行气活血、渗湿利水、消肿止痛、用于外伤骨折、脱位、软组织损伤,致局部出现严重肿胀,皮下瘀斑,血肿或张力性水泡,疼痛剧烈,功能明显障碍者.水煎服,每日1剂.上肢受伤,加川断12g,五加皮、桂枝各9g;下肢受伤,加牛膝、木瓜各12g;大便不通者,加大黄、枳实各9g;小便不通者,加车前子9g、木通6g.
作者:吴震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泌尿系结石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笔者运用通淋化瘀方自1998年3月~1999年3月,治疗泌尿系结石30例,取得较好疗效.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30例患者均来源于门诊,诊断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石淋、沙淋的诊断,并经B超检查确诊.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龄23~55岁;病程1天~5年;肾结石12例,肾、输尿管混石结石11例,输尿管结石5例,膀光结石2例;大结石1.0cm×1.4cm,小结石0.2cm×0.3cm.2临床症状
作者:李宗光;潘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1 一般资料笔者从1994年10月~1999年12月共收治各类高血压患者58例.其中,女性31例,占53.5%;男性患者27例,占46.5%;原发性高血压54例,占93%;继发性高血压4例,占7%;年龄大者72岁,小者21岁,平均年龄48.2岁;病程长者26年,短者2个月.血压均18.7/12.0kPa以上.患者主诉有头痛、目眩、头胀、耳鸣、心悸、失眠,面红目赤,四肢麻木等.临床观察,推拿结合针灸对高血压有明显的降压作用,一般1次治疗后,就可降压2.67kPa左右,因高血压而引起的上述症状亦可明显好转.58例患者在治疗时都停用或减量使用降压药.
作者:高瑞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测定维吾尔药琐琐葡萄中总黄酮含量.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标准品芦丁,样品提取液甲醇,检测波长500nm.结果:测得总黄酮含量为14.22mg/g,回收率=100.59%,RSD=2.8%(n=6).结论:方法简便,结果准确,重现性较好.
作者:周晓英;田树革;孙莲;吾斯曼·买买提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四君子汤具有益气健脾之功,是临床常用方药.笔者结合多年临床诊疗实践,运用四君子汤加味治疗血管性头痛52例,收到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总结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均为门诊病人,男31例,女21例;年龄在20~70岁之间,平均年龄41岁;病程短3个月,长达12年.临床表现为阵发性头痛,呈胀痛、跳痛,常伴倦怠乏力、纳差、眩晕、舌体胖、边有齿痕、脉虚弦等气虚症状,与《实用内科学》有关血管性头痛的诊断标准相符合,系统检查阴性,排除外伤、颅内病变及五官科疾病引起的头痛.
作者:唐培位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肾着”为中医病名,《金匮要略》对其病因症状描述详,原文谓:“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湿冷,久而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所谓“肾着”,实与寒痹、湿痹的症状相似,只是病程较长,症状较重,病人痛苦不堪,有明显的身重、腰冷、肢体酸重等症,可做诊断依据.其病因病机多为素体虚弱,正气不足,腠里不密,卫外不固,寒湿之邪乘虚而入,注于经络、留于关节,使气血痹阻而发本病.临床观察,其症状表现,有轻重之别,施治亦须灵活运用.
作者:向理宏;热汉古力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朱××,女,56岁,汉族,家属.于1996年4月4日收住本院.住院号03525.1996年4月16日治愈出院.患者无明显诱因而咳嗽少痰,自服各种感冒药无效.3日后发现以脐中线为界左侧少腹部大片瘀血斑片,色紫,表面压痛.追问病史,无外伤及咳嗽牵扯痛史.曾在上级医院检查腹部B超、拍片,均无明确诊断及治疗.入院时症见:干咳无痰,口干不欲饮,大便干结,溲黄,舌红无苔,脉细.查体:四测正常,一般情况佳,形体肥胖,心肺无异常,左侧腹部大片状紫色瘀斑,表面压痛,余无异常,胸腹部拍片均正常,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均正常,血沉正常.
作者:刘会丽;牛向东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气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在中医理论中素有“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之说.“气为血之帅”包含了气能生血、行血、摄血之功,“血为气之母”包含了血能生气、载气之义.这种理论较详尽地说明了气与血的关系.近年来,笔者在学习过程中,对此观点持有不同看法,今略陈管窥,就教同仁.1气血生成的关系就其气血的生成而言,气的生成来源有三:禀受父母的先天精气、饮食中的营养物质、自然界中的清气,通过脏腑的生理功能综合作用结合而成,所以就气的生成过程与“血”并无内在的联系.“血为气之母”,按其理论推之,血当为气之母体,应当对气的生成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究其根源,气的生成并无血的参与,故“血为气之母”之说,从气的生成角度看,当属不妥.
作者:孟农;谢志勇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笔者在临床上常择其未成脓之早期疮疡患者,以汗法治之,收效甚佳.1临床资料本组69例中,男48例,女21例;年龄小7岁,大73岁.2药物与治法2.1药物组成巴豆10~30粒(7岁以下儿童不用,7岁以上每岁1粒,多用至30粒),连须葱白5~8棵,旧箩衣约手掌大1块(约有15cm × 15cm,若无此物,可用旧丝绸织物代之),青石头粉80~100g,面粉10g,银朱少许.
作者:朱德宝 刊期: 2001年第01期
1 临床资料本组20例均为1991年1月~1997年12月住院病人及门诊病人.其中住院12例,门诊病人8例;男性9例,女性11例;年龄小32岁,大72岁;病程6个月~1年者8例,1年以上者12例.2治疗方法取5ml注射器、7号针头,抽取维生素B1注射液100mg,取足三里穴、三阴交穴(均单侧)常规消毒,刺入穴位,有酸胀感时,抽取无回血后,每穴注入维生素B1注射液50mg,双侧交替注射,每日1次,10日为1个疗程.如未愈,隔3日后可重复第2疗程.
作者:马延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养生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又称摄生,也叫道生.《内经》中有关养生的论述很多.在人与自然长期争衡中,把医学、哲学、自然科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达到保持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与此同时,《内经》对康复做了诸多的记载和论述.在养生、康复与医病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治未病的治疗原则.几千年来祖国医学应用养生学、康复学、预防学科,通过药物、饮食、针灸、推拿、按摩、气功、运动、导引吐纳等方法达到延年、预防和治疗的目地.《内经》的这一学术理论正体现了中医的特色,因此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的养生哲学、康复医学、预防医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梁邦翼;李玉川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南宋陈无择著《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控涎丹,乃十枣汤衍化而出,为大戟、甘遂、白芥子三味组成.历代医家运用控涎丹治疗内、外、妇科多种疾病,疗效显著.作者在临证时,对形体丰满肥胖,痰湿体质所致的痰饮水湿证,久治难愈的疑难痛证、肿瘤等,应用控涎丹治疗,常收捷效.1方法大戟、甘遂、白芥子各等份,研细末装胶囊,每粒0.25g.
作者:张全意;张树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六神丸清凉解毒、消炎止痛,内服外用治疗痈疖疗疮等证,若红肿将出脓或已穿烂,切勿再敷.笔者在临床曾用六神丸(苏州雷允上制药厂生产)醋调外用,治愈糖尿病并足部溃疡2例,未发现毒副作用,认为六神丸具有收敛疮面,促进愈合的功效. 例1,陈×,男,54岁,教师,病案号28826.因患糖尿病3年余,于1998年2月24日住入我科治疗.查血糖10.9mmol/L,尿糖(++++),胸片示右肺Ⅲ型结核,查痰未发现排菌.自述3月来,左足部溃疡糜烂,曾四处求治,用“湿润烧伤膏”、“生肌愈皮膏”等药治疗无效.查:左足面有2cm×2cm,左足内踝处见3cm×5cm大小的溃疡面,微痒,局部无红肿疼痛,有渗出物.首用0.9%的氯化钠注射液清洗溃疡面,继用六神丸适量醋调或稀糊状搽患处,后用消毒纱布覆盖.每日换药2次,且保持局部干燥.换药25日,溃疡面干燥结痂、脱落,痊愈出院.
作者:张春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哈萨克族是我国56个民族中的一员,现有人口九十多万,伊犁州就是以哈萨克族为主体民族的民族自治州.哈萨克族同其他少数民族一样,在与其他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中,互相影响、互相交融,但又保持了其鲜明浓郁、独具风格的民族特色.哈医药是哈萨克族民族医药,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有其自己的医疗特色,是祖国传统医药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哈萨克族长期以游牧生活为主,在同疾病作斗争的长期实践中,创造了独特的医疗方法和用药特点,这就形成了哈医药.在哈萨克民族的生存发展中,哈医药在防病治病中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为哈萨克族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繁衍昌盛做出了贡献.
作者:张保全;吴建华;陈梅英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尿路感染是指大量的细菌在尿路内繁殖而引起的尿路炎症,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据统计,发病率约0.9%,女性病人发病率约2%.笔者采用易黄汤加减治疗急性尿路感染和慢性尿路感染共48例,取得了较好疗效.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1.1诊断标准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征,腰痛和肾区叩击痛,全身感染症状(发热,寒战,头痛,恶心,食欲不振,血白细胞升高,血沉加快等);尿常规镜检:血细胞数升高或兼有病因的脓细胞出现;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阳性.
作者:王泳;严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早的一部古典医学论著,已认识到外邪致病,并注意到外邪有正邪和虚邪之分.《八正神明论》曰:“虚邪者,八正之虚邪也,无邪者,身形若用力汗出,腠理开,逢虚风,其中人也微,故莫知其情,莫见其形.”从原文看,虚邪当包含有致病因子在内(即现今的细菌、病毒之类)的一类邪气;而正邪是指正常的气候中,正气较虚而偶受风寒之类,不包含有致病因子,故“其中人亦微”,这一发病观在内经中是很重要的,对我们今天的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吴素玲 刊期: 2001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