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六神丸外用治愈糖尿病并足部溃疡2例

张春华

关键词:六神丸, 外用治疗, 治愈, 糖尿病, 足部溃疡, 左足, 氯化钠注射液, 湿润烧伤膏, 生肌愈皮膏, 消炎止痛, 清凉解毒, 局部, 换药, 红肿, 干燥, 毒副作用, 制药厂, 药治疗, 渗出物, 愈合
摘要:六神丸清凉解毒、消炎止痛,内服外用治疗痈疖疗疮等证,若红肿将出脓或已穿烂,切勿再敷.笔者在临床曾用六神丸(苏州雷允上制药厂生产)醋调外用,治愈糖尿病并足部溃疡2例,未发现毒副作用,认为六神丸具有收敛疮面,促进愈合的功效. 例1,陈×,男,54岁,教师,病案号28826.因患糖尿病3年余,于1998年2月24日住入我科治疗.查血糖10.9mmol/L,尿糖(++++),胸片示右肺Ⅲ型结核,查痰未发现排菌.自述3月来,左足部溃疡糜烂,曾四处求治,用“湿润烧伤膏”、“生肌愈皮膏”等药治疗无效.查:左足面有2cm×2cm,左足内踝处见3cm×5cm大小的溃疡面,微痒,局部无红肿疼痛,有渗出物.首用0.9%的氯化钠注射液清洗溃疡面,继用六神丸适量醋调或稀糊状搽患处,后用消毒纱布覆盖.每日换药2次,且保持局部干燥.换药25日,溃疡面干燥结痂、脱落,痊愈出院.
新疆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柏红痔消外洗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对柏红痔消外洗颗粒进行质量标准研究.方法:采用薄层层析法对方中的黄柏和苦参进行了鉴别.结果:柏红痔消外洗颗粒中小檗碱和苦参碱能在同一薄层板上定性鉴别.结论:以上方法简单、可靠,重现性好,有效地控制了该制剂的质量.

    作者:薛洁;王军省;曹维康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浅谈中医药信息资源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

    在信息时代,图书馆(资料室)为中医药科技人员传送和了解科技信息,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中医药信息资源必须合理管理,充分应用.1加强信息资源建设作为医院图书馆(资料室),其主要任务就是为医疗服务,为医院管理服务,为科技人员提供主要信息及动态.因而,医院信息资源建设的重点,应放在对发展医疗企业有实际意义的科技文献的收集上,这些文献的采购经费应占全馆购书费的50%以上,其中报刊杂志和图书各占一半.同时,还应重视专利文献收集,注意采集本地区的新经验、新技术、新方法、新药品等,甚至各地区的新资料,有些没有成文的,应协助整理成文,作为新的文献信息资源收藏.

    作者:纪宁;尕丽娜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太子参伪品淡竹叶块根的鉴别

    《中国药典》收载太子参为石竹科植物孩儿参的干燥块根.近来市场上出现太子参的伪品,经鉴别为禾本科植物淡竹叶的块根,两者来源于不同的科属,功效各异,应注意鉴别.本文从性状、化学定性、薄层色谱及紫外光谱等方面对正品太子参与伪品淡竹叶块根进行比较鉴别.1仪器材料

    作者:方秀桐;韦娟;罗俭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芒硝在复方制剂中配制方法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芒硝在中草药制剂中配伍应用很广,发展很快,由于它具有泻热通便、润燥软坚、清火消肿之功效,可用于实热便秘、大便燥结,积滞腹痛,肠痈肿痛,外治乳痈、痔疮肿痛[1],故多外用.本文从制剂工艺的角度,阐述了芒硝在复方制剂中的配制方法,并对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以供制剂工作者参考.1芒硝与固体药物的配制

    作者:姚伟;王建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中药与理疗相结合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体会

    中医认为,年老体衰、肾气亏虚是前列腺增生症的发病基础,据统计,51~66岁的人有50%出现病理上的前列腺增生症,至80岁时,有90%出现前列腺增生症,临床症状以61~70岁明显.我科自1999年3月运用中药与理疗相结合的方法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临床资料205例中,年龄大90岁,小49岁,平均年龄69岁.尿潴留为34例. 2前列腺膏的组成黄柏、栀子、连翘、败酱草、公英、牡丹皮、苦参、木通、冰片等加工制成膏剂.3治疗方法3.1根据辨证分型给予中药汤剂,每日2次温服.中成药选择男康片、癃清片、黄柏胶囊、三金片、六味地黄丸等口服.

    作者:田建萍;李森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自拟脐疗散临床应用举隅

    自1995年底以来,笔者根据内病外治原理,自拟脐疗散,通过脐部外敷,治疗脏腑病变,确收满意疗效.1子宫内膜异位症徐××,26岁,1997年11月16日初诊.经来腹痛3年许,进行性加重3天,以右少腹刺痛为甚,伴肛门坠胀,腰酸疼痛,月经后期、量中等、色暗红有块,舌淡红、边有瘀斑、苔白,脉沉弦而紧.人流2次.妇检:外阴已婚未产式,阴道通畅,宫颈柱状潮红,子宫右侧后陷凹处,有两枚1.5cm×1.5cm的硬节,触痛明显,西医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曾以黄体酮、妇康片治疗无效.中医恙属寒凝血瘀,治当温散逐瘀、活血调冲.因患者拒服汤药,故改拟外敷疗法.自拟脐疗散:巴豆(去油)3粒、水蛭、虫、虻虫各1条,研末,于经前10天至经始日止,酒调敷于脐窝内,胶布固定,3日一换,同时在末次月经日起,内服补中益气合当归补血丸12天.

    作者:俞宗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易黄汤加减治疗尿路感染临床分析

    尿路感染是指大量的细菌在尿路内繁殖而引起的尿路炎症,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据统计,发病率约0.9%,女性病人发病率约2%.笔者采用易黄汤加减治疗急性尿路感染和慢性尿路感染共48例,取得了较好疗效.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1.1诊断标准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征,腰痛和肾区叩击痛,全身感染症状(发热,寒战,头痛,恶心,食欲不振,血白细胞升高,血沉加快等);尿常规镜检:血细胞数升高或兼有病因的脓细胞出现;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阳性.

    作者:王泳;严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和胃降逆法治疗呃逆35例

    呃逆,俗称“打嗝”,西医称之为膈肌痉挛.笔者自1998年5月~1999年12月,运用和胃降逆法治疗本病,收效满意,现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35例患者,均为本院1998年5月~1999年12月住院病人.住院期间并发呃逆,经肌肉注射利他林及针灸治疗无效后,给予中药治疗.其中,胃切除术后6例,胆囊切除术后6例,脑血管意外6例,肝癌术后2例,肺癌化疗后3例,心血管疾患5例,消化道疾患7例.35例中,男性30例,女性5例;年龄在20~75岁之间,平均年龄50.1岁.平均发病天数1.5天.

    作者:王晶;潘瑞亮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疏肝益肾软坚消瘀治疗前列腺增生症68例

    前列腺增生症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病、多发病.其起病隐匿,病程长,痛苦大,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笔者拟疏肝益肾、软坚消瘀法治疗本病,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门诊及住院病例共68例,年龄小46岁,大76岁,平均年龄64.5岁;病程短1年,长8年,平均5.5年.本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甚至充盈性尿失禁,或合并急性尿潴留.直肠指诊前列腺有不同程度的增大.经腹B超检查均提示前列腺的大小形态、内部组织结构有异常.本组所有病例均排除合并梗阻性肾损害.

    作者:张艳军;邓立武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内经》养生、康复与治未病理论初探

    养生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又称摄生,也叫道生.《内经》中有关养生的论述很多.在人与自然长期争衡中,把医学、哲学、自然科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达到保持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与此同时,《内经》对康复做了诸多的记载和论述.在养生、康复与医病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治未病的治疗原则.几千年来祖国医学应用养生学、康复学、预防学科,通过药物、饮食、针灸、推拿、按摩、气功、运动、导引吐纳等方法达到延年、预防和治疗的目地.《内经》的这一学术理论正体现了中医的特色,因此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的养生哲学、康复医学、预防医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梁邦翼;李玉川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通淋化瘀方治疗泌尿系结石30例

    泌尿系结石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笔者运用通淋化瘀方自1998年3月~1999年3月,治疗泌尿系结石30例,取得较好疗效.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30例患者均来源于门诊,诊断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石淋、沙淋的诊断,并经B超检查确诊.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龄23~55岁;病程1天~5年;肾结石12例,肾、输尿管混石结石11例,输尿管结石5例,膀光结石2例;大结石1.0cm×1.4cm,小结石0.2cm×0.3cm.2临床症状

    作者:李宗光;潘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浅谈《内经》发病观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早的一部古典医学论著,已认识到外邪致病,并注意到外邪有正邪和虚邪之分.《八正神明论》曰:“虚邪者,八正之虚邪也,无邪者,身形若用力汗出,腠理开,逢虚风,其中人也微,故莫知其情,莫见其形.”从原文看,虚邪当包含有致病因子在内(即现今的细菌、病毒之类)的一类邪气;而正邪是指正常的气候中,正气较虚而偶受风寒之类,不包含有致病因子,故“其中人亦微”,这一发病观在内经中是很重要的,对我们今天的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吴素玲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金洪元教授临证运用脾胃学说的探讨

    金洪元教授在其近40年临床、教学、科研实践中,始终重视脾胃学说,临证之中注重调理脾胃已成为老师整个学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多年跟师学习的一些体会整理如下.1慢性肝病从脾胃论治金师擅治肝病,尤以治疗各类慢性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更著蜚声.他认为慢性病毒性肝炎病因为湿热疫毒,其病机演变可分为三期:初期湿热疫毒,蕴结肝脏,气机郁滞;中期木郁土壅,湿热未尽,脉络瘀阻;后期湿热留恋,瘀热互结,肝肾阴亏.治疗时,有清热解毒、行气化湿、活血通络.滋补肝肾之不同;但无论病至何期,金师都非常重视疏肝运脾法,认为肝与脾在病机上密切联系,相互影响,常谓“知肝之病,必要传脾,治肝之病,当先实脾.”

    作者:王亚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浅谈恢刺电针法治疗筋痹

    《灵枢@官针篇》记载:“恢刺者,直刺傍之,举之,前后恢筋急,以治筋痹也.”这种刺法,是专对筋肉拘急痹痛的部位四周针刺.先从傍刺入,得气后,令病人作关节功能活动,不断更换针刺方向,以疏通经气,舒缓筋急.是一针多向刺的范例.恢,有恢复其原来的活动功能的意思.笔者在临床实践中,结全前辈经验,将其改良为恢刺电针法来治疗筋痹,主要是大筋急,其代表是梨状肌炎,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介绍如下.1方法

    作者:任宇丁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138例

    临床应用带状疱疹患者皮疹消退后常常遗留难以忍受的剧痛,即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笔者采用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本病138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并设对照组50例对比观察.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治疗组138例中,男79例,女59例;年龄小39岁,大76岁,平均年龄57.5岁;病程短9天,长2.5个月.138例患者中,皮损局部结痂完全脱落者98例,局部结痂未脱净者32例,局部皮疹部分结痂未脱净,又有少许疱疹糜烂溃疡,日久不愈合者8例.对照组50例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39~75岁,平均年龄57岁;病程短10天,长2个月.局部情况40例结痂脱净,7例结痂未脱净,3例部分疱疹糜烂溃疡日久不愈.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局部情况上均匀分配,经统计学处理,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丁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传统煎药与机器煎药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

    中药汤剂是多种药物同煎后发挥药物综合疗效的剂型.药物煎煮的如何,当临床疗效关系极大,此项严谨而细心的工作,不能有任何一点差异.自古以来,人们延用传统煎药方法来防治疾病.传统煎药的优点是:(1)能按煎药要求,调整火候.(2)对有些药物可根据病情进行适当的煎煮,例如:解表药用武火煎煮,时间掌握在10分钟即可,含挥发油的药物应后下,如薄荷,在药物即将煎好时放入,再共煎5分钟即可.(3)滋补药物火候多为文火,慢慢煎煮20~30分钟即可.(4)对一些矿物类及贝壳之类药物:如珍珠母、石决明、磁石等,因这类药物质地坚硬,和其它药物同煎时,有些质地轻的药物已煎成糊状,但质地坚硬的药物有效成分却仍未煎出,必须把质地坚硬的药物提前煎煮1小时左右,再把其它药放入同煎,这样可以充分发挥药物疗效.(5)有毒药物需先煎1~2小时,减低其毒性,如:附子、川乌、草乌等.

    作者:赵玉华;余梅贤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孔庆武老中医治疗慢惊风经验

    慢惊风是小儿常见病,多由急惊风转化而来,或由吐泻后形成,或为痘疹后得之.若迁延失治,则有性命之忧.孔老治此证每以《福幼编》之逐寒荡惊汤加味治疗,涤沉寒、扫阴霾,温煦肾阳,起沉疴化险为夷,救危亡其效颇著.1基方及用法 胡椒、炮姜、肉桂、丁香各3g,共捣细渣,以灶心土90g煮汤澄清,煎药大半茶杯,频频灌之(因碎为渣,故不宜久煎).

    作者:孔祥鹏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化消瘤煎治疗卵巢囊肿178例

    卵巢囊肿是妇科常见病.笔者自拟化消瘤煎剂保留灌肠治疗5cm以下纯性卵巢囊肿178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78例中,年龄25~35岁97例,36~45岁68例,46~54岁13例.病程短1个月,长3年.卵巢囊肿经B超检查,小者2.2cm×2.6cm,大5.8cm×4.7cm.以上病例治疗前后均经B超确诊,排除正常卵泡.2治疗方法2.1方药组成金银花、红藤、苡仁各20g,连翘、败酱草、枳实各15g,柴胡、苍术、青皮、黄柏、赤芍、牛膝各12g,三棱10g.

    作者:王亚玲;王存芬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滚法技能的形成与其早期训练原则的研究

    本文根据神经系统分化的程度、知觉与动觉的优越性、动作的协调性和肌肉的紧张性等方面,认为法技能形成存在泛化、分化和固定化的三个相互区别、密切联系的阶段.同时提出了系统不间断、善于运用技能转称和合理控制训练负荷的早期训练原则,并结合具体的训练计划加以说明.

    作者:徐俊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补肾祛瘀法治疗腰椎骨关节炎116例

    腰椎骨关节炎是腰椎间盘退变狭窄,椎体边缘退变增生及椎体间小关节因退变形成的骨关节病变和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症状.临床以慢性下腰痛持续或间断发作为主要症状.我们于1997年元月~1999年6月,用补肾祛瘀法配合辨证用药,治疗腰椎骨关节炎116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16例,男55例,女61例;年龄30~72岁,平均55岁;病程6个月~16年.116例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

    作者:赵生文;苏冬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新疆中医药杂志

新疆中医药杂志

主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