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健脾止泻汤灌肠为主治疗婴幼儿腹泻186例

陈芹;冯建波;姜建芳

关键词:婴幼儿腹泻, 中药, 灌肠疗法
摘要:婴幼儿腹泻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部分易流行.1997年以来,我们以中药煎液保留灌肠为主治疗婴幼儿腹泻186例,并与西医治疗182例进行对照,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诊断依据 (1)腹泻1天3次以上,伴有或不伴有发热、呕吐;(2)大便呈水样、蛋花汤样或脓血性便;(3)大便化验镜检,少许脓球、脂肪球或阴性,部分可见多量脓球、红细胞;(4)化验排除阿米巴、肠滴虫等寄生虫病所致腹泻.
新疆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和胃降逆法治疗呃逆35例

    呃逆,俗称“打嗝”,西医称之为膈肌痉挛.笔者自1998年5月~1999年12月,运用和胃降逆法治疗本病,收效满意,现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35例患者,均为本院1998年5月~1999年12月住院病人.住院期间并发呃逆,经肌肉注射利他林及针灸治疗无效后,给予中药治疗.其中,胃切除术后6例,胆囊切除术后6例,脑血管意外6例,肝癌术后2例,肺癌化疗后3例,心血管疾患5例,消化道疾患7例.35例中,男性30例,女性5例;年龄在20~75岁之间,平均年龄50.1岁.平均发病天数1.5天.

    作者:王晶;潘瑞亮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馥感啉治疗和预防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42例疗效观察

    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病,其特点是反复感染,反复发病,一年达6次以上.一般认为其发病机理主要是小儿呼吸系统器官发育未完善,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及生活、饮食调摄失宜,环境污染等诸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我们采用东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馥感啉口服液治疗和预防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42例,疗效满意.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均为冬春季节发病,每人每月发病1~2次以上,病程超过3天.

    作者:燕卫;王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内经》养生、康复与治未病理论初探

    养生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又称摄生,也叫道生.《内经》中有关养生的论述很多.在人与自然长期争衡中,把医学、哲学、自然科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达到保持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与此同时,《内经》对康复做了诸多的记载和论述.在养生、康复与医病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治未病的治疗原则.几千年来祖国医学应用养生学、康复学、预防学科,通过药物、饮食、针灸、推拿、按摩、气功、运动、导引吐纳等方法达到延年、预防和治疗的目地.《内经》的这一学术理论正体现了中医的特色,因此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的养生哲学、康复医学、预防医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梁邦翼;李玉川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疮疡汗法治验

    笔者在临床上常择其未成脓之早期疮疡患者,以汗法治之,收效甚佳.1临床资料本组69例中,男48例,女21例;年龄小7岁,大73岁.2药物与治法2.1药物组成巴豆10~30粒(7岁以下儿童不用,7岁以上每岁1粒,多用至30粒),连须葱白5~8棵,旧箩衣约手掌大1块(约有15cm × 15cm,若无此物,可用旧丝绸织物代之),青石头粉80~100g,面粉10g,银朱少许.

    作者:朱德宝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肾着”病治验体会

    “肾着”为中医病名,《金匮要略》对其病因症状描述详,原文谓:“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湿冷,久而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所谓“肾着”,实与寒痹、湿痹的症状相似,只是病程较长,症状较重,病人痛苦不堪,有明显的身重、腰冷、肢体酸重等症,可做诊断依据.其病因病机多为素体虚弱,正气不足,腠里不密,卫外不固,寒湿之邪乘虚而入,注于经络、留于关节,使气血痹阻而发本病.临床观察,其症状表现,有轻重之别,施治亦须灵活运用.

    作者:向理宏;热汉古力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滚法技能的形成与其早期训练原则的研究

    本文根据神经系统分化的程度、知觉与动觉的优越性、动作的协调性和肌肉的紧张性等方面,认为法技能形成存在泛化、分化和固定化的三个相互区别、密切联系的阶段.同时提出了系统不间断、善于运用技能转称和合理控制训练负荷的早期训练原则,并结合具体的训练计划加以说明.

    作者:徐俊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疏肝益肾软坚消瘀治疗前列腺增生症68例

    前列腺增生症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病、多发病.其起病隐匿,病程长,痛苦大,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笔者拟疏肝益肾、软坚消瘀法治疗本病,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门诊及住院病例共68例,年龄小46岁,大76岁,平均年龄64.5岁;病程短1年,长8年,平均5.5年.本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甚至充盈性尿失禁,或合并急性尿潴留.直肠指诊前列腺有不同程度的增大.经腹B超检查均提示前列腺的大小形态、内部组织结构有异常.本组所有病例均排除合并梗阻性肾损害.

    作者:张艳军;邓立武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六神丸外用治愈糖尿病并足部溃疡2例

    六神丸清凉解毒、消炎止痛,内服外用治疗痈疖疗疮等证,若红肿将出脓或已穿烂,切勿再敷.笔者在临床曾用六神丸(苏州雷允上制药厂生产)醋调外用,治愈糖尿病并足部溃疡2例,未发现毒副作用,认为六神丸具有收敛疮面,促进愈合的功效. 例1,陈×,男,54岁,教师,病案号28826.因患糖尿病3年余,于1998年2月24日住入我科治疗.查血糖10.9mmol/L,尿糖(++++),胸片示右肺Ⅲ型结核,查痰未发现排菌.自述3月来,左足部溃疡糜烂,曾四处求治,用“湿润烧伤膏”、“生肌愈皮膏”等药治疗无效.查:左足面有2cm×2cm,左足内踝处见3cm×5cm大小的溃疡面,微痒,局部无红肿疼痛,有渗出物.首用0.9%的氯化钠注射液清洗溃疡面,继用六神丸适量醋调或稀糊状搽患处,后用消毒纱布覆盖.每日换药2次,且保持局部干燥.换药25日,溃疡面干燥结痂、脱落,痊愈出院.

    作者:张春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浅谈恢刺电针法治疗筋痹

    《灵枢@官针篇》记载:“恢刺者,直刺傍之,举之,前后恢筋急,以治筋痹也.”这种刺法,是专对筋肉拘急痹痛的部位四周针刺.先从傍刺入,得气后,令病人作关节功能活动,不断更换针刺方向,以疏通经气,舒缓筋急.是一针多向刺的范例.恢,有恢复其原来的活动功能的意思.笔者在临床实践中,结全前辈经验,将其改良为恢刺电针法来治疗筋痹,主要是大筋急,其代表是梨状肌炎,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介绍如下.1方法

    作者:任宇丁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古方新用控涎丹

    南宋陈无择著《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控涎丹,乃十枣汤衍化而出,为大戟、甘遂、白芥子三味组成.历代医家运用控涎丹治疗内、外、妇科多种疾病,疗效显著.作者在临证时,对形体丰满肥胖,痰湿体质所致的痰饮水湿证,久治难愈的疑难痛证、肿瘤等,应用控涎丹治疗,常收捷效.1方法大戟、甘遂、白芥子各等份,研细末装胶囊,每粒0.25g.

    作者:张全意;张树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经行吐衄验案

    经行吐衄,又名倒经,是指每逢经期或经期前后,有规律地、周期性发生吐血、衄血或眼耳出血的一种病症.笔者辨证施治,效果满意.例1,李×,女,35岁,干部.主诉行经前后及行经时鼻衄5年,近3月加重.患者发病后,经有关检查均未发现异常.并求治多方,服用过止血药并行鼻腔填塞压迫止血,血量减少,但治疗停止,流血如故.此诊仍述,经后鼻衄,量多色鲜红,伴头晕耳鸣,口渴咽干,手足心热,舌质稍暗、苔薄白,脉细数.妇科检查未见异常.辨证为:肺肾阴虚,虚火上炎,损伤肺络,致血溢脉外,鼻为肺之外窍,故上溢见鼻衄.治宜滋肾润肺、清热凉血,《傅青主女科》顺经汤:当归、熟地、茯苓各12g,沙参、白芍、丹皮、黑荆芥、牛膝各9g.住院治疗2个周期,月经正常,未再衄血.随访3年,未见复发.

    作者:刘晓莹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浅谈“鼻衄”的辨证施护

    辨证施护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遵循中医辨证论治基本方法,对疾病的变化过程所出现的各种症状和体征进行分析、综合、归纳,采用不同的护理原则和措施,“异病同护,同病异护”,使病人受到针对性护理,配合并保证了治疗效果.笔者运用这一理论特点,对“鼻衄”施实辨证施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王也男;张鲁永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通淋化瘀方治疗泌尿系结石30例

    泌尿系结石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笔者运用通淋化瘀方自1998年3月~1999年3月,治疗泌尿系结石30例,取得较好疗效.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30例患者均来源于门诊,诊断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石淋、沙淋的诊断,并经B超检查确诊.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龄23~55岁;病程1天~5年;肾结石12例,肾、输尿管混石结石11例,输尿管结石5例,膀光结石2例;大结石1.0cm×1.4cm,小结石0.2cm×0.3cm.2临床症状

    作者:李宗光;潘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金洪元教授临证运用脾胃学说的探讨

    金洪元教授在其近40年临床、教学、科研实践中,始终重视脾胃学说,临证之中注重调理脾胃已成为老师整个学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多年跟师学习的一些体会整理如下.1慢性肝病从脾胃论治金师擅治肝病,尤以治疗各类慢性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更著蜚声.他认为慢性病毒性肝炎病因为湿热疫毒,其病机演变可分为三期:初期湿热疫毒,蕴结肝脏,气机郁滞;中期木郁土壅,湿热未尽,脉络瘀阻;后期湿热留恋,瘀热互结,肝肾阴亏.治疗时,有清热解毒、行气化湿、活血通络.滋补肝肾之不同;但无论病至何期,金师都非常重视疏肝运脾法,认为肝与脾在病机上密切联系,相互影响,常谓“知肝之病,必要传脾,治肝之病,当先实脾.”

    作者:王亚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太子参伪品淡竹叶块根的鉴别

    《中国药典》收载太子参为石竹科植物孩儿参的干燥块根.近来市场上出现太子参的伪品,经鉴别为禾本科植物淡竹叶的块根,两者来源于不同的科属,功效各异,应注意鉴别.本文从性状、化学定性、薄层色谱及紫外光谱等方面对正品太子参与伪品淡竹叶块根进行比较鉴别.1仪器材料

    作者:方秀桐;韦娟;罗俭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推拿治疗小儿便秘23例疗效观察

    一般来说,如果小儿2天以上无排便,提示便秘可能.笔者自1996年起,用推拿方法治疗便秘患儿23例,取得较好疗效.介绍如下.1一般资料 23例患儿中,男10例,女13例;1~3岁11例,3~6岁10例,6岁以上2例.2治疗方法2.1首先通过各种检查,排除器质性便秘.本文23例患儿,均为功能性便秘,符合推拿治疗的指征.2.2手法治疗2.2.1摩腹使患儿取仰卧位,医者坐于患儿的一侧,用掌摩法于患儿的腹部,按顺时针方向进行治疗,持续时间约为5分钟.2.2.2推天枢穴患儿体位同上,医者用一指禅推法治疗患儿的天枢穴,先治一侧,再治另一侧,各持续治疗1~2分钟.

    作者:徐枫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活血化瘀法治疗腹部术后粘连疼痛体会

    笔者受“痛则不通,通则不痛”的启发,运用中药活血化瘀为主治疗腹部术后粘连疼痛,疗效显著.1病例例1,王××,男,24岁,某建筑公司工人.1992年4月28日初诊,右下腹疼痛持续加剧2天.患者于1988年6月曾行兰尾切除术,术后常感腹部疼痛,近日疼痛加剧,于4月27日入院.经西药处理,疼痛未见减轻,注杜冷丁针数次疼痛仍剧,转来中医科治疗.见患者痛苦不堪,呻吟不绝.腹部平坦,右下腹压痛明显,无反跳痛.诊脉细略涩,苔黄腻.证属阑尾术后伤及气血,气滞血瘀,络脉被阻,不通则痛.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药用:当归、失笑散、南山楂各10g,佩兰叶、川芎、红花、赤芍、牛膝各5g,枳壳6g,血竭、三七各3g,红藤20g.1帖.

    作者:俞娴秋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关于中医本科教学现状的几点思考

    中医高等教育经过四十年的艰难跋涉,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中医药人才.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受传统的医学模式、教学方式、医疗服务形式以及科技水平的制约,中医教育特别是中医本科教学也沉积了不少问题,既与当今社会的实际需求有差距,更与即将来临的新世纪的要求相距甚远.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向中医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造就真正能够“创造未来”的跨世纪中医药人才,这是值得当今中医界尤其是高等中医院校的每一位老师深刻思考的一个问题.本文试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对中医本科教学的现状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不妥之处,敬请同道斧正.

    作者:蔡建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维药琐琐葡萄化学成分的定量分析——维药琐琐葡萄中总黄酮含量测定

    目的:测定维吾尔药琐琐葡萄中总黄酮含量.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标准品芦丁,样品提取液甲醇,检测波长500nm.结果:测得总黄酮含量为14.22mg/g,回收率=100.59%,RSD=2.8%(n=6).结论:方法简便,结果准确,重现性较好.

    作者:周晓英;田树革;孙莲;吾斯曼·买买提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浅谈中医药信息资源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

    在信息时代,图书馆(资料室)为中医药科技人员传送和了解科技信息,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中医药信息资源必须合理管理,充分应用.1加强信息资源建设作为医院图书馆(资料室),其主要任务就是为医疗服务,为医院管理服务,为科技人员提供主要信息及动态.因而,医院信息资源建设的重点,应放在对发展医疗企业有实际意义的科技文献的收集上,这些文献的采购经费应占全馆购书费的50%以上,其中报刊杂志和图书各占一半.同时,还应重视专利文献收集,注意采集本地区的新经验、新技术、新方法、新药品等,甚至各地区的新资料,有些没有成文的,应协助整理成文,作为新的文献信息资源收藏.

    作者:纪宁;尕丽娜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新疆中医药杂志

新疆中医药杂志

主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