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培位
笔者在临床上常择其未成脓之早期疮疡患者,以汗法治之,收效甚佳.1临床资料本组69例中,男48例,女21例;年龄小7岁,大73岁.2药物与治法2.1药物组成巴豆10~30粒(7岁以下儿童不用,7岁以上每岁1粒,多用至30粒),连须葱白5~8棵,旧箩衣约手掌大1块(约有15cm × 15cm,若无此物,可用旧丝绸织物代之),青石头粉80~100g,面粉10g,银朱少许.
作者:朱德宝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女性多见.笔者自1998年开始,以手法为主治疗骨性关节炎38例,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8例中,男性5例,女性33例;年龄在48~62岁;病程1~10年.主要表现为膝关节伸屈不利,行走不便,下蹲困难,或因突然活动而使膝部刺痛,一般运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X线膝关节正侧位片可表现为:关节间隙变窄,关节边缘增生,髌骨边缘增生,胫骨前棘增生变尖.检查可有膑骨推移困难,关节腔有积液者,浮髌试验阳性.
作者:党守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慢惊风是小儿常见病,多由急惊风转化而来,或由吐泻后形成,或为痘疹后得之.若迁延失治,则有性命之忧.孔老治此证每以《福幼编》之逐寒荡惊汤加味治疗,涤沉寒、扫阴霾,温煦肾阳,起沉疴化险为夷,救危亡其效颇著.1基方及用法 胡椒、炮姜、肉桂、丁香各3g,共捣细渣,以灶心土90g煮汤澄清,煎药大半茶杯,频频灌之(因碎为渣,故不宜久煎).
作者:孔祥鹏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男扎术后精囊结缔组织炎合并精囊包块临床上少见,笔者采用活血软坚、清热解毒中药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6例,已施行男扎手术,年龄小的27岁,大的42岁;其中4例术后感染化脓切开引流,2例术后发炎保守治疗;从发病到就诊短时间半年,长的3年;发病过程均有不规则发热、阴囊肿痛,伴有不同程度的性功能减退.体征:仅2例38℃,其余在正常范围,右侧阴囊肿痛者4例,左侧者2例.患侧阴囊明显下坠,肿物大的5cm×6cm,小的3.5cm×4cm,质硬韧,表面及四邻不光滑,有触痛但痛感不明显,无波动感,肿物紧裹精囊,手指挤压无法分离精囊,皮下环下方小段精囊以及副睾部清晰可查,每例均反复穿刺无分泌物,其中1例组织活检提示:结缔组织炎性特征反应.化验检查,除2例发热者末梢白细胞增多外,其余均正常.
作者:郑天贵;张玉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1 临床资料本组20例均为1991年1月~1997年12月住院病人及门诊病人.其中住院12例,门诊病人8例;男性9例,女性11例;年龄小32岁,大72岁;病程6个月~1年者8例,1年以上者12例.2治疗方法取5ml注射器、7号针头,抽取维生素B1注射液100mg,取足三里穴、三阴交穴(均单侧)常规消毒,刺入穴位,有酸胀感时,抽取无回血后,每穴注入维生素B1注射液50mg,双侧交替注射,每日1次,10日为1个疗程.如未愈,隔3日后可重复第2疗程.
作者:马延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1 一般资料笔者从1994年10月~1999年12月共收治各类高血压患者58例.其中,女性31例,占53.5%;男性患者27例,占46.5%;原发性高血压54例,占93%;继发性高血压4例,占7%;年龄大者72岁,小者21岁,平均年龄48.2岁;病程长者26年,短者2个月.血压均18.7/12.0kPa以上.患者主诉有头痛、目眩、头胀、耳鸣、心悸、失眠,面红目赤,四肢麻木等.临床观察,推拿结合针灸对高血压有明显的降压作用,一般1次治疗后,就可降压2.67kPa左右,因高血压而引起的上述症状亦可明显好转.58例患者在治疗时都停用或减量使用降压药.
作者:高瑞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中医高等教育经过四十年的艰难跋涉,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中医药人才.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受传统的医学模式、教学方式、医疗服务形式以及科技水平的制约,中医教育特别是中医本科教学也沉积了不少问题,既与当今社会的实际需求有差距,更与即将来临的新世纪的要求相距甚远.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向中医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造就真正能够“创造未来”的跨世纪中医药人才,这是值得当今中医界尤其是高等中医院校的每一位老师深刻思考的一个问题.本文试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对中医本科教学的现状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不妥之处,敬请同道斧正.
作者:蔡建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朱××,女,56岁,汉族,家属.于1996年4月4日收住本院.住院号03525.1996年4月16日治愈出院.患者无明显诱因而咳嗽少痰,自服各种感冒药无效.3日后发现以脐中线为界左侧少腹部大片瘀血斑片,色紫,表面压痛.追问病史,无外伤及咳嗽牵扯痛史.曾在上级医院检查腹部B超、拍片,均无明确诊断及治疗.入院时症见:干咳无痰,口干不欲饮,大便干结,溲黄,舌红无苔,脉细.查体:四测正常,一般情况佳,形体肥胖,心肺无异常,左侧腹部大片状紫色瘀斑,表面压痛,余无异常,胸腹部拍片均正常,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均正常,血沉正常.
作者:刘会丽;牛向东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老年痴呆是临床上常见的难治病之一,以阿茨哈默型(ALZHEIMER)老年性痴呆(简称老年性痴呆,SDAT)和血管性痴呆(VD)为主,临床以智力、记忆力减退为特点.中医认为本病病位在脑,与各脏腑功能密切相关,病理机制属本虚标实,运用中医药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辨证论治
作者:魏凯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中医认为,年老体衰、肾气亏虚是前列腺增生症的发病基础,据统计,51~66岁的人有50%出现病理上的前列腺增生症,至80岁时,有90%出现前列腺增生症,临床症状以61~70岁明显.我科自1999年3月运用中药与理疗相结合的方法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临床资料205例中,年龄大90岁,小49岁,平均年龄69岁.尿潴留为34例. 2前列腺膏的组成黄柏、栀子、连翘、败酱草、公英、牡丹皮、苦参、木通、冰片等加工制成膏剂.3治疗方法3.1根据辨证分型给予中药汤剂,每日2次温服.中成药选择男康片、癃清片、黄柏胶囊、三金片、六味地黄丸等口服.
作者:田建萍;李森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尿路感染是指大量的细菌在尿路内繁殖而引起的尿路炎症,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据统计,发病率约0.9%,女性病人发病率约2%.笔者采用易黄汤加减治疗急性尿路感染和慢性尿路感染共48例,取得了较好疗效.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1.1诊断标准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征,腰痛和肾区叩击痛,全身感染症状(发热,寒战,头痛,恶心,食欲不振,血白细胞升高,血沉加快等);尿常规镜检:血细胞数升高或兼有病因的脓细胞出现;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阳性.
作者:王泳;严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卵巢囊肿是妇科常见病.笔者自拟化消瘤煎剂保留灌肠治疗5cm以下纯性卵巢囊肿178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78例中,年龄25~35岁97例,36~45岁68例,46~54岁13例.病程短1个月,长3年.卵巢囊肿经B超检查,小者2.2cm×2.6cm,大5.8cm×4.7cm.以上病例治疗前后均经B超确诊,排除正常卵泡.2治疗方法2.1方药组成金银花、红藤、苡仁各20g,连翘、败酱草、枳实各15g,柴胡、苍术、青皮、黄柏、赤芍、牛膝各12g,三棱10g.
作者:王亚玲;王存芬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婴幼儿腹泻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部分易流行.1997年以来,我们以中药煎液保留灌肠为主治疗婴幼儿腹泻186例,并与西医治疗182例进行对照,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诊断依据 (1)腹泻1天3次以上,伴有或不伴有发热、呕吐;(2)大便呈水样、蛋花汤样或脓血性便;(3)大便化验镜检,少许脓球、脂肪球或阴性,部分可见多量脓球、红细胞;(4)化验排除阿米巴、肠滴虫等寄生虫病所致腹泻.
作者:陈芹;冯建波;姜建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中国药典》收载太子参为石竹科植物孩儿参的干燥块根.近来市场上出现太子参的伪品,经鉴别为禾本科植物淡竹叶的块根,两者来源于不同的科属,功效各异,应注意鉴别.本文从性状、化学定性、薄层色谱及紫外光谱等方面对正品太子参与伪品淡竹叶块根进行比较鉴别.1仪器材料
作者:方秀桐;韦娟;罗俭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气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在中医理论中素有“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之说.“气为血之帅”包含了气能生血、行血、摄血之功,“血为气之母”包含了血能生气、载气之义.这种理论较详尽地说明了气与血的关系.近年来,笔者在学习过程中,对此观点持有不同看法,今略陈管窥,就教同仁.1气血生成的关系就其气血的生成而言,气的生成来源有三:禀受父母的先天精气、饮食中的营养物质、自然界中的清气,通过脏腑的生理功能综合作用结合而成,所以就气的生成过程与“血”并无内在的联系.“血为气之母”,按其理论推之,血当为气之母体,应当对气的生成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究其根源,气的生成并无血的参与,故“血为气之母”之说,从气的生成角度看,当属不妥.
作者:孟农;谢志勇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大多由过劳或受冷刺激导致.笔者临床观察80例,温针治疗45例,总有效率达93.3%;电针治疗35例,总有效率达74.3%.经统计学X2检验P<0.05.显示:温针疗法优于电针疗法.
作者:施斌 刊期: 2001年第01期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早的一部古典医学论著,已认识到外邪致病,并注意到外邪有正邪和虚邪之分.《八正神明论》曰:“虚邪者,八正之虚邪也,无邪者,身形若用力汗出,腠理开,逢虚风,其中人也微,故莫知其情,莫见其形.”从原文看,虚邪当包含有致病因子在内(即现今的细菌、病毒之类)的一类邪气;而正邪是指正常的气候中,正气较虚而偶受风寒之类,不包含有致病因子,故“其中人亦微”,这一发病观在内经中是很重要的,对我们今天的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吴素玲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呃逆,俗称“打嗝”,西医称之为膈肌痉挛.笔者自1998年5月~1999年12月,运用和胃降逆法治疗本病,收效满意,现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35例患者,均为本院1998年5月~1999年12月住院病人.住院期间并发呃逆,经肌肉注射利他林及针灸治疗无效后,给予中药治疗.其中,胃切除术后6例,胆囊切除术后6例,脑血管意外6例,肝癌术后2例,肺癌化疗后3例,心血管疾患5例,消化道疾患7例.35例中,男性30例,女性5例;年龄在20~75岁之间,平均年龄50.1岁.平均发病天数1.5天.
作者:王晶;潘瑞亮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中药汤剂是多种药物同煎后发挥药物综合疗效的剂型.药物煎煮的如何,当临床疗效关系极大,此项严谨而细心的工作,不能有任何一点差异.自古以来,人们延用传统煎药方法来防治疾病.传统煎药的优点是:(1)能按煎药要求,调整火候.(2)对有些药物可根据病情进行适当的煎煮,例如:解表药用武火煎煮,时间掌握在10分钟即可,含挥发油的药物应后下,如薄荷,在药物即将煎好时放入,再共煎5分钟即可.(3)滋补药物火候多为文火,慢慢煎煮20~30分钟即可.(4)对一些矿物类及贝壳之类药物:如珍珠母、石决明、磁石等,因这类药物质地坚硬,和其它药物同煎时,有些质地轻的药物已煎成糊状,但质地坚硬的药物有效成分却仍未煎出,必须把质地坚硬的药物提前煎煮1小时左右,再把其它药放入同煎,这样可以充分发挥药物疗效.(5)有毒药物需先煎1~2小时,减低其毒性,如:附子、川乌、草乌等.
作者:赵玉华;余梅贤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六神丸清凉解毒、消炎止痛,内服外用治疗痈疖疗疮等证,若红肿将出脓或已穿烂,切勿再敷.笔者在临床曾用六神丸(苏州雷允上制药厂生产)醋调外用,治愈糖尿病并足部溃疡2例,未发现毒副作用,认为六神丸具有收敛疮面,促进愈合的功效. 例1,陈×,男,54岁,教师,病案号28826.因患糖尿病3年余,于1998年2月24日住入我科治疗.查血糖10.9mmol/L,尿糖(++++),胸片示右肺Ⅲ型结核,查痰未发现排菌.自述3月来,左足部溃疡糜烂,曾四处求治,用“湿润烧伤膏”、“生肌愈皮膏”等药治疗无效.查:左足面有2cm×2cm,左足内踝处见3cm×5cm大小的溃疡面,微痒,局部无红肿疼痛,有渗出物.首用0.9%的氯化钠注射液清洗溃疡面,继用六神丸适量醋调或稀糊状搽患处,后用消毒纱布覆盖.每日换药2次,且保持局部干燥.换药25日,溃疡面干燥结痂、脱落,痊愈出院.
作者:张春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