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拥;徐怀逵
泌尿系结石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笔者运用通淋化瘀方自1998年3月~1999年3月,治疗泌尿系结石30例,取得较好疗效.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30例患者均来源于门诊,诊断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石淋、沙淋的诊断,并经B超检查确诊.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龄23~55岁;病程1天~5年;肾结石12例,肾、输尿管混石结石11例,输尿管结石5例,膀光结石2例;大结石1.0cm×1.4cm,小结石0.2cm×0.3cm.2临床症状
作者:李宗光;潘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郭忠主任医师,临证30余载,善治疑难杂证,屡起沉疴.现整理其急症验案2则,以飨读者.1破伤风案1.1沙×,女,34岁.住院号:2681.半月前,斧伤右手中指,血流不止,自取粪土毡灰涂敷,7天后牙关紧闭,四肢抽搐,甚则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周身痹痛,面色紫暗,苦笑面容,缓解时身汗淋漓,于1977年12月26日入本院外科.心率96次/分,血压18.8/13.3kPa,血色素95g/L.已生育多胎,5个月前做人工流产及绝育术.入院后全身一般情况差,病情危急,诊为破伤风,治疗抢救3天,效果不佳,请中医诊治.
作者:周生文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尿路感染是指大量的细菌在尿路内繁殖而引起的尿路炎症,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据统计,发病率约0.9%,女性病人发病率约2%.笔者采用易黄汤加减治疗急性尿路感染和慢性尿路感染共48例,取得了较好疗效.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1.1诊断标准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征,腰痛和肾区叩击痛,全身感染症状(发热,寒战,头痛,恶心,食欲不振,血白细胞升高,血沉加快等);尿常规镜检:血细胞数升高或兼有病因的脓细胞出现;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阳性.
作者:王泳;严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前列腺增生症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病、多发病.其起病隐匿,病程长,痛苦大,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笔者拟疏肝益肾、软坚消瘀法治疗本病,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门诊及住院病例共68例,年龄小46岁,大76岁,平均年龄64.5岁;病程短1年,长8年,平均5.5年.本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甚至充盈性尿失禁,或合并急性尿潴留.直肠指诊前列腺有不同程度的增大.经腹B超检查均提示前列腺的大小形态、内部组织结构有异常.本组所有病例均排除合并梗阻性肾损害.
作者:张艳军;邓立武 刊期: 2001年第01期
金洪元教授在其近40年临床、教学、科研实践中,始终重视脾胃学说,临证之中注重调理脾胃已成为老师整个学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多年跟师学习的一些体会整理如下.1慢性肝病从脾胃论治金师擅治肝病,尤以治疗各类慢性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更著蜚声.他认为慢性病毒性肝炎病因为湿热疫毒,其病机演变可分为三期:初期湿热疫毒,蕴结肝脏,气机郁滞;中期木郁土壅,湿热未尽,脉络瘀阻;后期湿热留恋,瘀热互结,肝肾阴亏.治疗时,有清热解毒、行气化湿、活血通络.滋补肝肾之不同;但无论病至何期,金师都非常重视疏肝运脾法,认为肝与脾在病机上密切联系,相互影响,常谓“知肝之病,必要传脾,治肝之病,当先实脾.”
作者:王亚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中国药典》收载太子参为石竹科植物孩儿参的干燥块根.近来市场上出现太子参的伪品,经鉴别为禾本科植物淡竹叶的块根,两者来源于不同的科属,功效各异,应注意鉴别.本文从性状、化学定性、薄层色谱及紫外光谱等方面对正品太子参与伪品淡竹叶块根进行比较鉴别.1仪器材料
作者:方秀桐;韦娟;罗俭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1 一般资料笔者从1994年10月~1999年12月共收治各类高血压患者58例.其中,女性31例,占53.5%;男性患者27例,占46.5%;原发性高血压54例,占93%;继发性高血压4例,占7%;年龄大者72岁,小者21岁,平均年龄48.2岁;病程长者26年,短者2个月.血压均18.7/12.0kPa以上.患者主诉有头痛、目眩、头胀、耳鸣、心悸、失眠,面红目赤,四肢麻木等.临床观察,推拿结合针灸对高血压有明显的降压作用,一般1次治疗后,就可降压2.67kPa左右,因高血压而引起的上述症状亦可明显好转.58例患者在治疗时都停用或减量使用降压药.
作者:高瑞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呼吸道感染是小儿常见的感染性疾病,而反复呼吸道感染(RRI)仅占30%,多表现为反复上呼吸道感染(URRI),亦可为反复喘息性支气管炎、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LRRI).近年来多主张免疫疗法.笔者试用黄芪精口服液,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1资料42例RRI患儿均符合1987年全国儿科呼吸道疾病会议制订RRI标准.男25例,女17例;3个月~1岁8例,~3岁21例,~7岁9例,~12岁4例.人工喂养31例,混合喂养7例,母乳喂养4例.合并营养不良18例,营养性混合性贫血13例.主要表现为反复发热(39例)、咳嗽(40例)、气喘(28例)等.
作者:陈爱玲;阿衣木沙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卵巢囊肿是妇科常见病.笔者自拟化消瘤煎剂保留灌肠治疗5cm以下纯性卵巢囊肿178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78例中,年龄25~35岁97例,36~45岁68例,46~54岁13例.病程短1个月,长3年.卵巢囊肿经B超检查,小者2.2cm×2.6cm,大5.8cm×4.7cm.以上病例治疗前后均经B超确诊,排除正常卵泡.2治疗方法2.1方药组成金银花、红藤、苡仁各20g,连翘、败酱草、枳实各15g,柴胡、苍术、青皮、黄柏、赤芍、牛膝各12g,三棱10g.
作者:王亚玲;王存芬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血液病肿瘤属中医虚劳、血证范畴,在现今医疗条件下,化疗药物是缓解血液病肿瘤患者临床症状,延长其生命的主要手段之一.然而其周期长,毒性强,对机体组织损伤大,对血管破坏程度深,并由此引起的一些不良反应等,常使患者心生恐惧、忧虑,失去治疗的信心和勇气,而影响化疗方案的正常实施.分析患者情感、体征,运用中医阴阳五行,脏腑气血及八纲理论进行辨证调护配合饮食调养,施护于化疗病人,对消除患者的异常情志,增强治疗信心,顺利完成化疗方案,具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卿晓棠;党平;时雯婷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中医认为,年老体衰、肾气亏虚是前列腺增生症的发病基础,据统计,51~66岁的人有50%出现病理上的前列腺增生症,至80岁时,有90%出现前列腺增生症,临床症状以61~70岁明显.我科自1999年3月运用中药与理疗相结合的方法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临床资料205例中,年龄大90岁,小49岁,平均年龄69岁.尿潴留为34例. 2前列腺膏的组成黄柏、栀子、连翘、败酱草、公英、牡丹皮、苦参、木通、冰片等加工制成膏剂.3治疗方法3.1根据辨证分型给予中药汤剂,每日2次温服.中成药选择男康片、癃清片、黄柏胶囊、三金片、六味地黄丸等口服.
作者:田建萍;李森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恶性淋巴瘤(malignantlymphaloma,ML)是淋巴组织常见的恶性肿瘤,据国际抗癌联盟(IARC)统计,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4.1%,预后较差,尤其弥漫性大淋巴样细胞型淋巴瘤预后更差,平均生存期1.5年.本文报告1例弥漫性大淋巴样细胞型淋巴瘤,由于患者难以忍受化疗产生的副作用,不能按原设计化疗方案系统治疗,改用配合中药辨证施治取得较好的效果.1病例患者女,31岁,以“胸部不适2个月”为主诉就诊.胸部X线摄片发现纵膈有一团状阴影.
作者:王拥;徐怀逵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慢性盆腔炎为妇科多发病,常为急性盆腔炎未恰当彻底治疗或病人体质差病程迁延引起.慢性盆腔炎常可急性发作,常见症状为下腹部堕胀疼痛,牵扯至腰骶部酸痛,白带增多、月经过频、经期延长、经血量多等.劳累、月经前后或性生活后疼痛加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严重者可丧失劳动力和造成不孕.1临床资料146例均为住院病人,年龄在18~47岁之间,均为结婚或有性生活史者.有过生育史或流产史者128例,占81%;有过上取环宫腔操作者98例,占66%;有一次宫外孕手术者5例,占3.4%;合并盆腔附件区炎性包块者23例,占15.8%.
作者:沈茂平;韩璐 刊期: 2001年第01期
1995~2000年收治各类肛周脓肿631例,现将其早期一次治愈而不成瘘的切口选择规律以及脓腔处理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429例,女202例;年龄12~70岁.痊愈(红肿热痛症状消失,术后脓腔创面长平,皮肤粘膜愈合)618例,占97%;好转(红肿热痛症状消失,手术创面长平,皮肤愈合,粘膜有肉芽增殖)17例,占2%;成瘘6例,占1%.
作者:徐凌波;巴合提;黄凤;潘芳杰;徐斌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灵枢@官针篇》记载:“恢刺者,直刺傍之,举之,前后恢筋急,以治筋痹也.”这种刺法,是专对筋肉拘急痹痛的部位四周针刺.先从傍刺入,得气后,令病人作关节功能活动,不断更换针刺方向,以疏通经气,舒缓筋急.是一针多向刺的范例.恢,有恢复其原来的活动功能的意思.笔者在临床实践中,结全前辈经验,将其改良为恢刺电针法来治疗筋痹,主要是大筋急,其代表是梨状肌炎,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介绍如下.1方法
作者:任宇丁 刊期: 2001年第01期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早的一部古典医学论著,已认识到外邪致病,并注意到外邪有正邪和虚邪之分.《八正神明论》曰:“虚邪者,八正之虚邪也,无邪者,身形若用力汗出,腠理开,逢虚风,其中人也微,故莫知其情,莫见其形.”从原文看,虚邪当包含有致病因子在内(即现今的细菌、病毒之类)的一类邪气;而正邪是指正常的气候中,正气较虚而偶受风寒之类,不包含有致病因子,故“其中人亦微”,这一发病观在内经中是很重要的,对我们今天的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吴素玲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口腔溃疡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常给患儿带来较大的痛苦.从1996年至今,我们采用中药合剂辨证治疗69例,取得良好疗效,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共69例患儿,其中男性42例,女性27例;发病年龄小1岁,大12岁.病程短2天,长11天,平均4.3天.单发溃疡面者31例,两处溃疡面者23例,多处溃疡者15例.2疗效判定痊愈标准:用药1周内溃疡全部愈合的为痊愈;用药1周后,溃疡面积缩小或多发溃疡未全部愈合为好转;用药1周溃疡面无减小或呈扩大趋势为无效.
作者:董梅;张砾岩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笔者在临床上常择其未成脓之早期疮疡患者,以汗法治之,收效甚佳.1临床资料本组69例中,男48例,女21例;年龄小7岁,大73岁.2药物与治法2.1药物组成巴豆10~30粒(7岁以下儿童不用,7岁以上每岁1粒,多用至30粒),连须葱白5~8棵,旧箩衣约手掌大1块(约有15cm × 15cm,若无此物,可用旧丝绸织物代之),青石头粉80~100g,面粉10g,银朱少许.
作者:朱德宝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笔者运用举元煎加味治疗人工流产术后出血20例,疗效显著.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20例均为孕60天内行人工流产术者;年龄大者43岁,小者22岁;出血时间长者1年零1个月,短者42天.B超检查子宫附件均无异常,查尿妊娠试验,均为阴性,查血小板、出凝血时间均正常.2治疗方法药物组成:人参、山茱萸、五味子各10g,黄芪30g,白术9g,升麻3g,香附、甘草各6g.每日1剂,水煎服.伴腹痛者,加白药12g,三七粉3g;腰痛者,加续断、杜仲各12g;纳差者,加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各15g,陈皮10g.一般服药3~5剂,流血即止.
作者:张艳荣;于立莲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在信息时代,图书馆(资料室)为中医药科技人员传送和了解科技信息,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中医药信息资源必须合理管理,充分应用.1加强信息资源建设作为医院图书馆(资料室),其主要任务就是为医疗服务,为医院管理服务,为科技人员提供主要信息及动态.因而,医院信息资源建设的重点,应放在对发展医疗企业有实际意义的科技文献的收集上,这些文献的采购经费应占全馆购书费的50%以上,其中报刊杂志和图书各占一半.同时,还应重视专利文献收集,注意采集本地区的新经验、新技术、新方法、新药品等,甚至各地区的新资料,有些没有成文的,应协助整理成文,作为新的文献信息资源收藏.
作者:纪宁;尕丽娜 刊期: 2001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