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患关系在治疗上的作用

胡桂珍

关键词:护士, 患者, 关系
摘要:护患关系是一种治疗性的人际关系,是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在提供和接受护理服务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一种帮助与被帮助的人际关系.护士将护理知识及技术运用于维护护患关系中去,结合患者战胜疾病的潜力,可促进患者生理机能的改进.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定菌生辅助治疗老年性阴道炎临床观察

    本院自2004年6月至2005年5月在门诊用定菌生乳酸杆菌活菌胶囊制剂治疗老年性阴道炎56例,结果发现其治疗效果好,不良反应小,复发率低,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袁玲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BS-3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供、排水系统的改进

    深圳迈瑞公司生产的BS-3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是一款设计较先进,性能较好的仪器,具有较高的性价比,比较适用于中小型医院.由于使用独立的加样系统、搅拌系统和一次性反应比色杯,耗水量约为7 L/h,不必配备专用的水机.为了防止交叉污染,仪器需要用蒸馏水对样品针、试剂针和搅拌针进行清洗.该仪器原来的设计是在仪器的下方备有2个15 L的塑料桶,一个装蒸馏水用,另一个装废液,2个塑料桶均有液面探测器.当蒸馏水用完或废液装满时仪器会给出提示,见图1.

    作者:朱武军;邰飞;黄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肝肾联合移植的护理

    肝肾联合移植术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肝、肾病的有效方法,也是目前器官移植术中难度大的手术之一.2006年6月14日,本院为1例终末肝病合并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患者实施了肝肾联合移植手术,取得了满意效果,术后恢复良好,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张琼;黄小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重庆市渝中区中小学及幼儿园饮水卫生状况调查

    目的 调查分析学生饮水卫生状况,保障饮水安全.方法 调查学校的饮水卫生管理,对饮水进行微生物检测.结果 辖区内学校饮水卫生管理有待进一步完善,48份样品中细菌总数合格率为47.9%,大肠菌群合格率为93.8%,霉菌合格率为93.8%.结论 饮水微生物超标的原因与教室的卫生环境有关,卫生行政部门和教育部门须通力协作,加大监督力度.

    作者:侯剑;李源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检测在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相关分析

    目的 分析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C-反应蛋白(CRP)与白细胞计数(WBC)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对41例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分成≤28 d、≤2月、<6月、6月至6岁,4个组),同一时间采集样品,进行CRP与WBC测定.结果 CRP、WBC同时升高6例,占14.63%;CRP升高、WBC正常27例,占65.85%;CRP、WBC均正常者8例,占19.51%;CRP平均升高59.65 mg/L.上述4组WBC平均水平均在正常参考范围内.结论 CRP与WBC对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前者敏感,后者不敏感.

    作者:王冬娥;陈健锋;李栓文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呼吸机辅助成功抢救格林巴利综合征患儿1例

    本科利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成功抢救格林巴利综合征患儿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杜国华;张瑞芳;李金萍;罗友珍;杜继平;赵刚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血中游离和总前列腺特异抗原检测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联合检测血中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和(f/t)PSA比值以期提高前列腺癌诊断的特异性和准确性.方法 73例前列腺疾病患者分成两组,前列腺癌组和前列腺增生组,应用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Elecsys 2010)检测tPSA、fPSA和(f/t)PSA比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间tPSA与fPSA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f/t)P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tPSA正常值4.0为临界点,tPSA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为86.7%,特异性为37.9%.以(f/t)PSA正常参考值0.25为临界点,(f/t)PSA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为80.0%,特异性为82.8%.结论 联合检测tPSA、fPSA和(f/t)PSA比值可提高前列腺癌诊断的特异性和准确性.

    作者:赵春明;崔诗晗;王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护患关系在治疗上的作用

    护患关系是一种治疗性的人际关系,是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在提供和接受护理服务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一种帮助与被帮助的人际关系.护士将护理知识及技术运用于维护护患关系中去,结合患者战胜疾病的潜力,可促进患者生理机能的改进.

    作者:胡桂珍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农村药品质量技术监督与抽验

    国家对药品质量实施监督主要依靠行政监督和技术监督两种手段.技术监督的重要内容是药品抽验,抽验的目的是更客观地反应相关药品的质量.抽验的盲目性会造成经费的大量浪费,同时遗漏掉假劣药品,给患者带来危害.我国农村药品市场由于面广点多,为了保证患者用上放心药,在药品监督中推广快速检验(下称快检)手段,在当前农村药品的质量监督中是行之有效的.

    作者:林萌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HBV血清标志物与HBV-DNA、Pre-S1抗原检测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抗原与HBeAg、HBV-DNA相关性及3者之间的关系,分析Pre-S1的检测在判断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病毒复制中的作用.方法 笔者检测了30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患者血清中Pre-S1、HBV-M、HBV-DNA,对其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将患者血清分4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HBV-M、HBV前S1抗原,PCR-ELISA法检测HBV-DNA.结果 不同模式HBV感染者血清HBV-DNA、HBV前S1抗原的总检出率分别为81.6%和76%,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4组模式感染者血清HBV-DNA和Pre-S1抗原的检出率分别为85.5%、80.7%、46.8%、41.6%、73.8%、66.6%、37.3%、29.4%、21.4%、10.7%.同组两者间无明显差异,每两组之间HBV-DNA和HBV前S1抗原阳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BV-DNA、HBeAg、HBV前S1抗原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HBV前S1抗原是乙肝病毒复制的又一新标志.结果表明,Pre-S1能够较好地反映乙肝病毒复制情况,对病情的预后及疗效判断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王文余;任从棉;张峰;黄兆松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中的问题探讨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公共场所的经营方式逐步向多元化发展,基层卫生监督机构在实施卫生监督中遇到的难题日渐增多,如何科学高效地实施卫生监督,一直是卫生监督部门积极探索的问题.

    作者:苏瑛;冯垚;刘建民;黎治国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194例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实验室分析

    目的 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实验室检查.方法 回顾性分析194例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实验室的检查及临床表现.结果 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大于10%者125例(64.4%),贫血32例(16.5%),粒细胞减少症31例(16%),血小板减少20例(10.3%),溶血性贫血2例(1%).EB病毒(EBV)IgM抗体78例,EBV-DNA阳性30例,总阳性率75%.查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90例中异常46例,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85例,异常49例,骨髓检查较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少.结论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可引起血液等方面的疾病,临床应重视实验室的检验,尤其是异型淋巴细胞涂片的形态学检查.

    作者:常杏红;呼秉莲;王晓欢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基层检验的现状和改进建议

    21世纪,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生命科学时代的到来,分子生物学、分子免疫学、分子遗传学等检验医学的发展,使医学科学达到一个全新的阶段.检验在临床中的地位也有所提高,它不仅为临床提供准确及时的检验诊断依据,还给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平台.检验医学的发展在发达地区的医院中已有充分的体现,而对于落后地区,特别是基层检验仍然发展缓慢、滞后.这是由基层检验的现状决定的.笔者就基层检验的现状与改进提点建议,与基层检验同行共勉.

    作者:史光霞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微波与α-干扰素联合治疗尖锐湿疣30例临床观察

    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引起的性传播性疾病,与宫颈癌有一定关系.近年来尖锐湿疣患者急剧增多,使之成为妇产科门诊的常见病之一,对妇女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单纯用物理疗法复发率高,本院在使用微波的同时配合应用α-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取得了明显疗效,现将治疗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何杰英;王晓波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医院感染的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变迁

    目的 了解本院医院感染的肠杆菌科细菌和非发酵菌的感染情况及对常用药物的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 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对医院微生物室近3年检出阳性标本进行分析、统计.结果 肠杆菌科细菌576株,非发酵菌属474株,肠杆菌科细菌中大肠埃希菌、产气肠杆菌、泉居沙雷菌,戴氏西地西菌对先锋必、氧哌嗪耐药率达83.33%以上,泉居沙雷菌对丁胺卡那的耐药率为66.67%,而大肠埃希菌、产气肠杆菌、戴氏西地西菌对丁胺卡那的耐药率则在16.67%以下,非发酵菌属中短黄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噻肟的耐药率均达100%,对先锋必、氧哌嗪耐药率也很高,为80%以上,而对丁胺卡那的耐药率为27.27%以下.结论 在常用药物中,丁胺卡那对肠道杆菌和非发酵菌的作用很强,而先锋必、氧哌嗪作用较弱.

    作者:邓群;李泽玉;涂玉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应用

    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是人体应急时产生的一种急性期反应蛋白,由肝脏分泌.在外伤,局部缺血,烧伤,各种感染与发炎时会迅速上升,在炎症及侵袭因子作用下,6~12 h后血清中CRP浓度开始增高,24~48 h达到高峰,可达1 000倍以上,反复的炎症刺激可致CRP水平持续上升.此反应不受放疗、化疗、皮质激素治疗的影响.

    作者:舒建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的意义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两对半定量、乙肝病毒(HBV)DNA定量与前S2抗原对乙肝患者诊断和预后的意义.方法 分别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荧光定量PCR(FQ-PCR)和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技术(CMIA)对141例乙肝患者的乙肝病毒前S2抗原(Pre-S2)、乙肝病毒DNA(HBV-DNA)、乙肝两对半进行定性和(或)定量检测. 结果 137例HBsAg阳性患者中Pre-S2阳性119例,HBeAg阳性69例,HBV-DNA阳性84例,阳性率Pre-S2>HBV-DNA>HBeAg.结论 联合检测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两对半、HBV-DNA定量及Pre-S2,可以更全面地反映临床HBV感染、复制、传染性及抗病毒治疗效果的状况.

    作者:张国元;王永富;凡瞿明;周彤;张金花;何兰;邓仁兵;程吉兵;赖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开放式药房调剂模式的优越性

    开放式药房调剂模式也称为柜台型调剂模式,是药学专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从服务态度和服务理念上一个大的改观,是药学作为临床专业逐步走向成熟的标志.本院于2004年开始尝试门诊药房敞开式柜台型调剂模式,经过不断的摸索和一系列设施的完善,如信息化管理设施的完善,改变以往药房是排队拥挤的中心点,撒气吵架的集中点,服务滞后的突出点的落后现象,成为了医疗发展的支柱,优质服务的模板,得到了患者的肯定,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李爱玲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重庆市渝中区旅店业卫生现状调查及管理对策

    为了解渝中区旅店业经营单位卫生现状,渝中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于2003~2005年对辖区内的旅店业经营单位96户中随机抽取73户,按国家相关卫生标准进行了全面的卫生监督监测.通过对监督监测结果分析发现,渝中区旅店业经营单位的自身卫生管理状况相对稳定,监督监测合格率高于同期全国抽检水平.但噪音这单一指标合格率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作者:李云飞;苏瑛;侯剑;杨杰;兰利萍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室内质控的几个问题

    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的第一要素是选择和执行适当的室内质量控制(internal quality control,IQC)程序,例如依据测定项目的质量要求和方法特点选择统计学标准、控制规则和质控品的数目,并严格执行IQC程序以提高IQC的质量[1].室内质控方法很多,但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中仍主要采用Levey-Jennings质控图.笔者长期从事免疫学检验质量管理工作,发现医院、血站检验科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一些比较普遍的问题或疑问,根据自身实践经验,结合相关专著,简要介绍如下,供实验室参考.

    作者:袁红;黄文方;杨明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