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结合CTA诊断先天性锁骨下动脉闭锁1例

李爽;李春梅;陆景

关键词:血管超声检查, 超声诊断, 先天性, 锁骨下动脉盗血, 闭锁, subclavian artery, 椎动脉血流, 主动脉弓, 血流频谱, 左锁骨下动脉, 粥样硬化斑, 频谱形态, 颈总动脉, 颅颈部, 管壁增厚, 高度一致, 相连续, 舒张期, 收缩期, 近心端
摘要:患者女,47岁,因体检发现“双上肢血压不等”行血管超声检查:左侧椎动脉血流呈收缩期单峰反向,舒张期低速正向的双期双向血流频谱。左侧椎动脉下端与左侧锁骨下动脉近端相连续成“V”字形,二者血流频谱形态高度一致。左侧锁骨下动脉近心端为盲端,血供完全来自左侧椎动脉。胸骨上窝切面见主动脉弓发出头臂干和左颈总动脉,未探及左侧锁骨下动脉,主动脉弓上方未探及血流束进入左侧锁骨下动脉(图1)。主动脉可探及段、颈部及四肢大动脉均未探及内膜中层或管壁增厚,无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超声诊断:左侧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先天性左侧锁骨下动脉闭锁。1周后行头颅颈部 CTA 检查提示:左锁骨下动脉起始部闭塞。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征订启事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孕早期超声测量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孕早期应用超声测量胎儿颈项透明层(NT)厚度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接受孕早期胎儿系统性产前超声筛查的单胎胎儿2850例,分别测量其头臀径、NT 厚度、鼻骨及静脉导管血流频谱等,对孕早期 NT 增厚(≥2.5 mm)的孕妇于中晚期复查超声,分析 NT 厚度与异常妊娠的关系。结果孕早期超声检查发现 NT厚度<2.5 mm 胎儿染色体异常、结构畸形、水囊状淋巴管瘤及胚胎停止发育等异常妊娠的发生率为0.89%,较 NT 厚度≥2.5 mm 胎儿异常妊娠发生率(77.2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4例 NT 厚度≥2.5 mm 胎儿检出染色体核型异常13例,正常21例;NT 厚度的增加与异常妊娠的发生率呈正相关(r=0.734,P<0.05)。结论孕早期胎儿 NT 增厚与胎儿染色体异常及结构畸形等异常妊娠的发生具有相关性,可作为胎儿产前超声筛查的常规项目。

    作者:李学广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剖宫产瘢痕处早期妊娠的临床价值

    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指受精卵、滋养叶细胞种植于前次剖宫产切口瘢痕处,被子宫肌纤维及瘢痕纤维组织所完全包绕,是剖宫产手术罕见的远期并发症,占剖宫产后异位妊娠的6.1%[1]。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是其早期诊断的重要检查方法。本组回顾性分析18例 CSP 患者的超声影像资料,旨在提高超声对其的诊断价值。

    作者:向莉;陈畅;曾翔;张晓航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清宫术治疗宫角妊娠的初步探讨

    目的:评价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联合清宫术治疗宫角妊娠的疗效及价值。方法6例宫角妊娠患者行 HIFU 联合清宫术治疗,记录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术中出血量、术前及术后血清β-HCG 水平。结果5例患者于HIFU 治疗后、清宫术前腹痛症状缓解;6例于清宫术后腹痛和阴道流血症状均消失;1例因无法探及病灶而转行开腹病灶清除术,余5例行超声引导下清宫术,平均出血量为(10.00±6.12)ml,清除妊娠组织4~6 d 后,其血清β-HCG 水平较术前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FU 联合清宫术治疗宫角妊娠副作用少、创伤小、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黎菲;黄国华;何佳;邹建中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超声心动图诊断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后真性动脉瘤1例

    患者男,17岁,因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5年后复查,无胸痛、胸闷等不适。患者既往无吸烟史及高血压病史。超声心动图示:各房室腔大小正常范围,各瓣膜回声结构好,启闭正常,左室收缩功能正常,肺动脉长轴和心底大动脉短轴切面示肺动脉宽度正常,左肺动脉与降主动脉间可见强回声的封堵器,CDFI 未见动脉水平术后残余分流(图1,2)。胸主动脉长轴切面示封堵器处胸主动脉梭形扩张,较宽处内径约26 mm,近段内径约15 mm,远段内径约16 mm,扩张的动脉瘤体附壁未见血栓(图3)。超声诊断: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后真性动脉瘤。

    作者:费正东;曹磊;谢卫锋;王磊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免收稿件处理费的通知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多巴酚丁胺负荷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心肌造影下二维应变定量评价犬存活心肌的研究

    目的:探讨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经主动脉心肌造影联合多巴酚丁胺负荷条件下,二维应变评价犬节段心肌存活性的准确性。方法30只犬成功建立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经主动脉根部行 PLGA 心肌造影,通过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获取心肌节段二维应变参数:收缩期峰值纵向应变(LS)、径向应变(RS)及圆周应变(CS)。结果共计24只犬完成实验。多巴酚丁胺负荷实验后,非存活心肌节段的收缩期二维峰值应变较静息时无明显升高;存活心肌节段的二维应变值随多巴酚丁胺剂量增加而升高,与非存活心肌节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心肌标本染色结果作为金标准,分别以收缩期峰值 LS、RS 及 CS 作为评价参数,其检测存活心肌的敏感性分别为81.03%、77.59%及72.41%,特异性分别为81.30%、84.00%及78.00%。结论 PLGA 心肌造影联合多巴酚丁胺负荷实验可以提高超声图像质量,获取二维应变参数,提高评价犬心肌存活的准确性。

    作者:张群霞;张茂惠;阳文琳;曹小玲;苏蕾;卢岷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高频超声评价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与内侧半月板突出的关系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评价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与内侧半月板突出的关系。方法选取有膝关节疼痛症状的患者66例,按临床确诊结果分为骨性关节炎41例(A 组)和有膝关节疼痛症状无骨性关节炎者25例(B 组),另选膝关节完全正常的健康志愿者15例作为对照组。A、B 组选取膝关节疼痛较严重的一侧行超声检查内侧半月板突出程度,对照组随机选取一侧膝关节行超声检查。比较各组内侧半月板突出程度。结果 A、B 组及对照组内侧半月板突出值分别为(5.13±1.30)mm、(2.82±0.82)mm、(1.28±0.71)mm,各组间内侧半月板突出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半月板突出与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关联。应用肌骨超声评估半月板突出程度可能对今后骨性关节炎的预防、早期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及治疗效果的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琳琳;陈世荣;向醒;杨晶;唐赢;易刚;石磊;郑元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超声弹性成像对乳腺病变诊断的应用进展

    随着超声影像技术的发展,乳腺病变的检出率明显提高,在二维超声成像的基础上,弹性成像技术能够提供病灶的软硬度信息,更准确地定性诊断乳腺病变,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信息。本文就近年来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疾病中的研究进展及其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刘慧芬(综述);张玉英(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脾切除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肝脏血流动力学变化的超声观测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研究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切除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肝脏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情况。方法彩色多普勒超声动态监测30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术前1 d 及术后第3、7、30天肝脏血流参数,包括门静脉内径、门静脉大流速、门静脉血流量、肝固有动脉内径、肝固有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和舒张末期流速、肝固有动脉阻力指数及肝固有动脉血流量;以上各参数均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手术前后测量自由门静脉压力。结果所有患者门静脉内径术后第7天、第30天较术前均减小,门静脉大流速术后第7天、第30天较术前均降低,门静脉流量术后第3天较术前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肝固有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及流量均较术前增加,术后阻力指数较术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前与术后各时间段肝固有动脉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自由门静脉压力较术前降低。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监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切除加断流术术后肝脏血流动力学变化,能够为临床疗效的判断提供可靠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邓岚岚;张嫄;杨雪松;孟繁坤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卵巢内胚窦瘤超声表现1例

    患者女,25岁,因下腹部疼痛,发现盆腔包块1个月入院。体格检查:盆腔可触及一大小约18 cm×15 cm 包块,轻压痛,界限欠清。实验室检查:血清 CA125404 U/ml,甲胎蛋白9823μg/L)。超声检查:子宫大小形态未见异常,内膜正常,宫腔内未见异常回声,右侧卵巢显示清晰,其内未见异常回声,左侧卵巢未显示;于盆腔偏左侧见范围约16 cm×11 cm×13 cm 异常回声区,边界欠清晰,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可见不规则散在的无回声区(图1)。 CDFI 示其内及周边可见丰富条状不规则血流信号,以周边血流为主,峰值流速82 cm/s,阻力指数0.51(图2)。超声提示:盆腔囊实性占位病变。超声造影见注入造影剂15 s 病灶快速不均匀强化,以包膜及内分隔强化为著,并可见大片不规则坏死区,约270 s 缓慢消退(图3)。超声造影提示:盆腔囊实性肿块。术中见左侧附件失去正常形态,呈一约18 cm×16 cm×12 cm大小的囊实性肿物,表面黄白色,与邻近盆底腹膜疏松粘连,局部组织较脆,有破溃面,部分大网膜粘连包裹。术后病理证实左侧卵巢内胚窦瘤伴大片坏死(图4)。

    作者:李伊林;张馨;姚亚宁;张淼淼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超声、CT和X线诊断肠梗阻临床价值的对比研究

    肠梗阻是临床上常见的外科急腹症,急性肠梗阻临床诊断有一定困难,且病情发展常较快,死亡率约5%~10%[1]。因此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挽救患者生命、降低死亡率的关键。目前临床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为超声、CT 及 X 线平扫等。本组回顾性分析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对肠梗阻临床诊断价值,总结如下。

    作者:冯莲崧;植金兴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肺部超声“彗尾征”对舒张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肺部超声对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98例门诊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行肺部超声检查并计算“彗尾征”(ULCs)数量,根据 ULCs 数量分为 ULCs≤12条组(33例)和 ULCs>12条组(65例),并行胸部 X 光检查,Boston 心力衰竭评分,超声心动图测量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速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峰速比值(E/Ea),测量 N-末端 B 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水平。以 NT-pro BNP≥1000 ng/L、E/Ea≥15及二者联合作为诊断舒张性心力衰竭的3种标准,分别绘制 ROC 曲线分析肺部超声对心力衰竭的诊断效能。结果 ULCs 与 NT-proBNP 水平、E/Ea 值均呈正相关(r=0.800、0.627,均 P<0.01)。使用 NT-proBNP≥1000 ng/L 联合 E/Ea≥15作为诊断舒张性心力衰竭的标准,ROC 曲线显示 ULCs 截断值为12条时曲线下面积为0.861、敏感性为82.02%、特异性为90.91%,优于 Boston 心力衰竭评分标准(曲线下面积0.703、敏感性48.28%、特异性85.00%)。与 ULCs≤12组比较,ULCs>12组的 NT-proBNP、Boston 心力衰竭评分及 E/Ea 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结论肺部超声可作为诊断门诊舒张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方法;以ULCs 截断值为12可快速而准确地诊断舒张性心力衰竭。

    作者:聂昆;吴文;孟军;李敏;陈涛;张毅;张家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二尖瓣脱垂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二尖瓣脱垂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二尖瓣脱垂患者的经胸超声心动图表现,重点观察二尖瓣各部位形态、大小、运动及对合情况,并与手术结果比较。结果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明确诊断二尖瓣脱垂38例,误诊1例,诊断准确率为97.4%。经胸超声心动图发现脱垂亚区48处,术中发现59处,诊断准确率81.3%。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二尖瓣脱垂瓣叶和瓣膜病变性质的准确率分别为92.3%和94.8%。结论经胸超声心动图能快速、准确地早期诊断二尖瓣脱垂,并能明确病变部位、形态、范围及其程度,对于早期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随访均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罗开琴;谢敏;孙青;郭明珍;肖静;王俪洁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中性微泡、阳离子微泡及靶向阳离子微泡携内皮抑素基因经超声转染治疗裸鼠乳腺癌种植瘤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中性微泡(NMB)、阳离子微泡(CMB)及靶向阳离子微泡(CMB105)携内皮抑素(ES)质粒在超声作用下转染治疗 MDA-MB-231细胞裸鼠种植瘤,观察其对肿瘤模型生长的影响及治疗作用。方法18只裸鼠均注射 MDA-MB-231细胞悬液建立种植瘤模型,随机分为3组(NMB 组、CMB 组及 CMB105组),每组6只。 NMB、CMB 及CMB105携 ES 质粒在超声作用下转染 MDA-MB-231种植瘤,每只裸鼠左侧肿瘤接受治疗,右侧肿瘤为对照。治疗前和治疗后每3 d 观察记录肿瘤生长情况,绘制肿瘤生长曲线;治疗后15 d 处死裸鼠,剥取肿瘤计算抑瘤率,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 Endostatin mRNA 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于转染后12 d 开始,CMB 组和 CMB105组治疗侧肿瘤生长均受到抑制。转染后15 d,CMB105组治疗侧抑瘤率为(53.18±5.69)%,明显高于 CMB 组治疗侧[(27.57±3.02)%]和NMB 组治疗侧[(10.63±1.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CMB 组和 CMB105组 ES 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携载 ES 质粒的 CMB105在超声作用下其抗肿瘤治疗效应明显优于携载 ES 质粒的 CMB 及 NMB,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裸鼠种植瘤生长。

    作者:周宇;简嘉;王志刚;许燕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应用Fisher判别分析评价超声弹性成像在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应用 Fisher 判别函数鉴别诊断模型评价常规超声和超声弹性成像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患者共120枚甲状腺结节的常规超声和超声弹性成像图像,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有统计学意义的超声特征参数进行判别分析,并检验该判别函数模型的鉴别诊断效果。结果通过 Fisher 判别分析共纳入8个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特征参数,包括:纵横比、边缘、边界、形态、内部回声、钙化、弹性评分及结节内剪切波速度。回代性检验评价建立的判别函数鉴别诊断模型对甲状腺结节的特异性、敏感性及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8.6%、86.3%及93.3%;刀切法评价其特异性、敏感性及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8.6%、87.4%及93.3%。结论应用 Fisher 判别分析法建立的诊断模型有助于克服主观性判断的影响,为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提供良好参考,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柏刚;周桦;张忠磊;谢超;张文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超声监测呼吸对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二尖瓣血流速度的影响及对相关力学机制的分析

    目的:探讨呼吸对风湿性心脏病单纯二尖瓣狭窄患者二尖瓣血流速度的影响及其力学机制的研究。方法选取32例风湿性心脏病单纯二尖瓣狭窄患者(风湿性心脏病组)和30例正常成人(对照组),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分别获取吸气相与呼气相时二尖瓣和三尖瓣彩色多普勒血流频谱,测量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E、Et)及舒张晚期血流速度峰值(A、At),并比较吸气相与呼气相各参数之间的差异。结果对照组吸气相较呼气相 E 值减低,Et 值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风湿性心脏病组吸气相较呼气相 E 和 Et 值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 A 和 At 值均无变化。结论呼吸对正常人成与风湿性心脏病单纯二尖瓣狭窄患者二尖瓣血流速度的影响不同。吸气时胸内负压的直接力学作用与左室舒张方向相同,有利于左室舒张,可能是风湿性心脏病单纯二尖瓣狭窄患者二尖瓣血流速度 E 峰值增大的原因。

    作者:张小用;陈小龙;高燕华;付建莉;张雪梅;刘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经直肠双重超声造影在直肠癌术前T分期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经直肠双重超声造影在直肠癌术前 T 分期和定位的应用价值。方法38例直肠癌患者术前行经直肠双重超声造影和常规经腹超声检查,对直肠肿瘤定位、血流情况、肠壁浸润深度及微循环灌注模式等声像表现进行评价,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经直肠双重超声造影对直肠肿瘤血流分级诊断与常规经腹超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直肠双重造影的 T 分期与定位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78.9%和92.1%。结论经直肠双重超声造影是评价直肠癌术前 T 分期和定位的有效方法。

    作者:谭蜀川;罗晓茂;钏志睿;杨丽春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体外反搏后左室整体收缩功能的早期变化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早期评价体外反搏治疗后左室功能变化的临床价值。方法26例难治性心绞痛患者接受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分别于第一次反搏前、反搏3周后、一疗程反搏治疗结束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峰值流速(E、A),计算 E/A 值;测量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及收缩末容积(LVESV),并计算左室射血分数和左室 Tei 指数。应用2D-STI 获取左室整体纵向应变值(GLS),计算一个疗程反搏治疗后 Tei 指数增长率和 GLS 增长率。结果与第一次反搏前比较,反搏3周后仅 GLS 绝对值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疗程反搏结束后 GLS 绝对值增大,Tei 指数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与第一次反搏前比较,反搏3周及一疗程结束后 E/A 值、LVEDD、LVESD、LVEDV、LVESV 及左室射血分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GLS 增长率与 Tei 指数增长率呈负相关(r=-0.64,P<0.05)。结论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可改善难治性心绞痛患者心功能;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可以定量、客观地评价体外反搏后左室整体功能的早期变化。

    作者:王晖;周艳玲;刘兴姣;黄宇翔;万锦秀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超声诊断小儿输卵管系膜囊肿扭转1例

    患者女,12岁,因无明显诱因腹部阵发性疼痛11 h 伴加重就诊。体格检查:腹平软,下腹正中及右下腹压痛,无明显反跳痛,无移动性浊音。子宫大小正常,右附件区和左附件区未扪及明显包块,无压痛、反跳痛。实验室检查:血清β-HCG <2 mU/ml。超声检查:子宫前位,形态大小正常,内膜厚10 mm,肌层回声分布均匀。左侧卵巢内见一无回声区,大小约55 mm×37 mm,边界清,透声欠佳。右侧附件区见一类似于卵巢的团状低回声,大小约55 mm×32 mm,边界清(图1),其右上方见一“葫芦状”无回声区,大小约65 mm×31 mm,边界清,CDFI 于囊壁未探见明显血流信号(图2)。超声提示:右侧附件区包块(卵巢囊肿蒂扭转可能);左侧卵巢囊肿。行腹腔镜手术示:左侧卵巢见一直径4 cm囊肿,表面光滑;右侧输卵管系膜见两个直径3 cm 囊肿,附件扭转1周,输卵管壁充血水肿。术中病理组织检查示:(右侧卵巢)部分卵巢组织伴出血,局部见囊状卵泡(图3)。

    作者:李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