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磊;马超;王岩斌
手术是外科领域常见的治疗方法,它即是一种治疗手段,同时也是一类创伤性刺激源.它可以影响病人的心理活动,而心理活动可影响手术效果.(1)因为手术患者在遭受疾病的痛苦折磨时,又要面临躯体的疼痛或伤残甚至生命威胁,心理上处于高度的应激状态.有研究认为,有效的心理干预可调节患者的心理环境,提高疼痛阈值,并能使手术患者的焦虑值明显降低,使疼痛减轻.(2)帮助患者顺利度过手术难关,对于提高患者生命和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马红霞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对电针治疗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进行系统观察.方法:将loo例病例随机分成2组:电针组(观察组)和药物组(对照组),每组选50例病例,采用非盲法随机对照研究.电针组以中骼、次髎为主穴,配合双侧肾俞穴、双侧会阳穴,足三里、三阴交,采用电针中等强度刺激.药物组:口服管通(盐酸米多君)2.5mg,3次,日,10天为1个疗程.分别予以3个疗程的治疗,统计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电针组近期治愈率为20%,有效率为54%,药物组近期治愈率为10%,有效率为24%,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对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有显著疗效.
作者:何朝霞;李昕 刊期: 2011年第01期
近几年来,我们在中医内科学课堂教学中进行了案例教学实践,下面谈谈体会.1案例教学的三个阶段
作者:丁元庆 刊期: 2011年第01期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医疗服务作为专业服务将进一步对外开放,医疗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医院间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医院的成功越来越取决于管理人力资本的能力.人力资源管理在改善医院经营业绩、培养优秀员工队伍、塑造医院核心竞争优势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这要求医院必须以人为本,进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作者:柯岗;刘志连;李志钢 刊期: 2011年第01期
教学查房是临床教学工作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处理问题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形式,有助于加深医学生对相关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认识.2010年上半年我院中医示范教学病区在教学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对我院内科系统9名教学干事进行教学查房培训考核,意在规范教学查房流程,树立教学查房理念,增强教学查房能力,提高教学查房质量.现就培训考核成绩分析如下.
作者:李毅平;刘晨萍;李勇;虞胜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三维动画在中医耳鼻喉科多媒体教学中的运用效果和前景.方法:制作三维动画后随机抽取两个班级,一个班用多媒体三维动画教学,另一个班用传统方式教学.比较两个班考试成绩是否有统计学差异,反映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考核优良率76.67%,对照组考核优良率58.18%,两组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作者:李彦华;汪常伟;安杨 刊期: 2011年第01期
通过分析信息技术在中医妇科学教学的广泛应用,阐述其对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深刻变革,探讨信息技术与中医妇科学教学整合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张建伟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消除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中化痰脉通片的抑菌作用,建立化痰脉通片的微生物限度检验方法.方法:按平皿法和培养基稀释法两种不同的试验方法,采用5种阳性对照菌回牧率试验测定其是否含抑菌成分.结果:采用培养基稀释法,各试验菌在样品中的回收率均可达到70%以上.结论:培养基稀释法能够更好地消除化痰脉通片的抑菌作用,使测定结果准确,达到检测目的.
作者:张砾岩;张柏生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阿魏胶囊长期毒性试验对大鼠骨髓功能和病理学的影响.方法:SD大鼠200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阿魏胶囊低、中、高剂量组),每组各50只.给药组阿魏胶囊10.0g、68.5g、111.2g生药/kg剂量灌胃;对照组给予等体积0.5%CMC-Na.于给药1月、给药3月、给药6月和停药后1月(恢复期)进行骨髓病理学检查,给药3个月检测发现阿魏胶囊高剂量组大鼠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均低于对照组(P<0.05),在给药6月和恢复期结束时,对大鼠胸骨骨髓进行涂片分析.结果:给药1月、3月、6月及恢复期结束时,骨髓功能和病理学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阿魏胶囊长期给药对大鼠骨髓功能及病理学无不良影响.
作者:韩荣;张海英;薛洁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活血祛痛汤及中药贴敷治疗对突出椎间盘组织中IL-1β含量的影响,探寻中医药抗炎止痛机理.方法:将9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5组,A组:正常对照组,B组:模型对照组,C组:活血祛痛汤组,D组:中药贴敷组,E组:活血祛痛汤+中药贴敷组,每组18只,其中B、C、D、E组采用侧方腹膜外入路纤维环切开法手术造模,术后一周开始治疗,分别于治疗满2、4、6周后每组各处死6只,用ELIsA法检测各组动物椎闻盘组织中IL-1β含量,并进行各组间比较.结果:与A组相比,B组椎间盘组织中IL-1β含量在2、4、6周明显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1).与B组相比,C、D、E三组椎间盘组织中IL一1B含量在2、4、6周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尤其在4、6周下降明显,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C、D组相比,E组IL-1β含量下降,4、6周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活血祛痛汤及中药贴敷治疗均能降低突出椎间盘组织中IL-1β含量、抑制炎症和免疫反应,治疗4~6周效果明显,两种治疗方法综合运用效果更佳.
作者:陈和军;黄异飞;董振宇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彩超评价盆炎宁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选择临床诊断慢性盆腔炎患者80例,口服盆炎宁每次1.5g(0.5g/片),每日3次,治疗1个疗程(1月),在治疗前后使用超声对盆腔的超声声像图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超声诊断63例有显著疗效,15例有疗效,2例无效,与临床治疗标准对照,诊断符合率97%.结论:盆炎宁治疗慢性盆腔炎有确切的疗效,超声可为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效评定提供一个客观指标.
作者:喻胜;翟虹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平喘敷贴散的生产工艺,建立平喘敷贴散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普通粉碎结合超微粉碎的方法,制备平喘敷贴散;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平喘敷贴散中防风、炙麻黄进行定性鉴别.结果:得到了平喘敷贴散的生产工艺;建立了平喘敷贴散中防风、炙麻黄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结论:制订的平喘敷贴散的生产工艺在工业化生产中简便、可行;建立的防风、炙麻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重现性好,专属性强,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李小红;肖红燕;张海英 刊期: 2011年第01期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如何继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是当前中医药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结合中医妇科的学科特点,就文化传承的意义阐述自已的思考.
作者:齐聪;王瑞杰 刊期: 2011年第01期
采用20%的干酵母悬液10mL/kg大鼠背部皮下注射,建立大鼠发热模型,观察柴胡、葛根及其不同配伍比例对发热大鼠体温以及血清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活性、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发现柴胡、葛根及其不同配伍比例均具有降低发热大鼠体温以及血清中iNOS活性和NO含量的作用,在解热、抗自由基损伤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配伍优势.发挥解热、抗自由基损伤的佳配伍比例为柴胡葛根4:5.
作者:陈聪;马成 刊期: 2011年第01期
过敏性鼻炎是一种常年可反复发作的鼻粘膜变态反应性疾病,尤其在新疆,其特殊的气候条件,是属于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我门诊近年来治疗136例过敏性鼻炎患者(68例为针灸治疗患者,68例为耳穴治疗患者)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玛依努尔·木拉提 刊期: 2011年第01期
传统医学医学模式的改变正不断促进着传统医学教育方法的改革,如何提高医学生临床思维判断能力,实践操作和人际沟通能力是医学教育部门所关注的.实习和见习带教是帮助医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成临床能力的重要环节,近年来教研组通过改变教师带教观念和方法,使见习、实习的教学效果大大提高,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作者:钱麟;张勤华;胡慧;齐聪 刊期: 2011年第01期
通过对实习教学实训工作的指导,建立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逐步增加投入,改善实习教学条件,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保证实习教学质量,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师资综合素质,促进实习实训工作再上新台阶.
作者:陈宪永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es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占糖尿病患者的60%-90%,可累及肝、脾、肾三脏,其病以气虚、阴虚或气阴两虚为其本,以瘀血、痰浊、水湿常相互交阻,留置于经络,贯穿DPN整个病程的始终.气阴亏虚是DPN发病基础,痰瘀痹阻、脉络失养是DPN的病理特点.目前大都在控制饮食、运动、降糖的基础上,配合中医治疗.以改善临床症状及相关理化指标,其疗效均优于单纯中药组.
作者:加吾拉·阿不力孜;李凯利;胡晓灵 刊期: 2011年第01期
中药临床试验方案的设计是中药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是药品注册所需的重要技术资料.新药临床试验方案的优劣直接影响临床试验的成败.科学、合理的临床试验方案不仅是正确评价药物是否具有临床实用价值(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重要依据,同时能够兼顾风险及成本控制的需求.Ⅱ期试验主要是疗效探索性试验,其主要研究目的是为Ⅲ期临床确定给药剂量和给药方案.本文通过随机、双盲、安慰剂及阳性药平行对照、多中心的Ⅱ期临床试验设计,纳入病例432例,为评价阿娜尔妇洁阴道泡腾片(ANAP)治疗滴虫性阴道炎、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细菌性阴道病(湿热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提供临床试验的方案,为ANAP的Ⅲ期临床试验提供参考.
作者:杨伟俊;张论理;顾政一;地力努尔;刘砥威;刘君琳;马媛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华佗外敷麻药神方加减方对磷酸组胺诱导豚鼠致痒阈的影响作用.方法:采用磷酸组织胺致痒法,以丁酸氢化可的松、单纯乳膏基质为对照实验,根据所给予的磷酸组胺总量.观察各组致痒阚情况.结果:中药组致痒阈高于氢可组和单纯乳膏基质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佗外敷麻药神方加减方能显著提高致痒阈,具有明显的止痒作用.
作者:尹斌;周光 刊期: 2011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