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杨杨
临床医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能力的培养的是临床医学生培养的关键,临床实习课教学是临床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1].当前,医学生临床能力的培养模式多种多样,教学效果各不相同.众所周知,中医外科学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中医外科学自身经历了经验的积累、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临床治疗方法的建立与完善等过程,并受到所处时代科学技术水平、中医学整体发展及西医外科学等外部大环境的影响,其学科体系逐渐成熟,学科特色更加鲜明,成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中医外科学肛肠科的临床带教老师,探究中医药特色的肛肠科临床教学创新,促使教学方式由单纯的传授知识向开发学生综合创新能力方面改变,是今后临床教学发展的趋势.
作者:潘芳杰;王军省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益元定喘汤辨证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5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中药治疗组76例,西药对照组74例,治疗组给予益元定喘汤中药汤剂治疗.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抗炎解痉祛痰治疗.结果 肺功能测定中,治疗组总有效率86.84%.对照组总有效率67.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临床完全缓解方面,治疗组显效率为84.21%;对照组显效率为54.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元定喘汤辨证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疗效显著.
作者:曹向阳;魏永斌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丹葛止痛方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条件的入选病例78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39例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丹葛止痛方,对照组39例只用常规西药治疗,疗程均为4周.经过1疗程治疗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心绞痛次数、程度)及心电图改变.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4.62%,对照组66.6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心电图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76.92%,对照组61.54%,P<0.05).结论 丹葛止痛方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确切,优于单用西药治疗.
作者:黄修解;黄金龙;牛豫洁;刘叶芳;高姣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寰枕筋膜挛缩型颈椎病在临床上很常见,由于人们经常上网,低头写作,长期伏案工作而致寰枕筋膜(包括寰枕后膜、项筋膜)挛缩病变引起的顽固性头痛、头晕、视力模糊等病症,本病受到临床工作者的广泛重视,目前多以保守治疗为主,采用针刀配合手法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马文 刊期: 2013年第04期
该文总结了近五年来冬病夏治中穴位敷贴的临床护理现状,归纳了穴位敷贴的护理措施,并就穴位敷贴药物停留的时间,皮肤水泡的处理及提高穴位敷贴疗效的护理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建议和下一步临床护理研究的方向.
作者:苏敏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是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许多中医院一样肩负着传承中医药文化,发展中医药事业,提供优质中医药服务的重任,但综合医院中医科有着特殊的环境,有着不同的发展条件,所以在发展过程中有特殊之处,结合我院的中医发展经历,从发挥中医特色、建设专科、人才队伍等方面,谈谈综合医院发展中医药事业、创建全国中医药示范单位的体会.
作者:李伟;赵昌谋 刊期: 2013年第04期
肛裂是肛管上皮非特异性放射纵行溃疡,呈梭形或椭圆形,临床特点是肛管皮肤全层裂开,肛门周期性剧烈的疼痛.多数肛裂不经过治疗不会自愈.为一次性治愈陈旧性肛裂,促进术后创面愈合,减轻患者疼痛,本科自2010年6月~2011年6月,采用生肌止痛熏洗剂坐浴,配以局部换药治疗肛裂术后,取得了满意疗效.
作者:阿衣古丽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建立聪耳片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主要药材川芎、山茱萸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聪耳片中淫羊藿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色谱柱:shimadzu ODS柱(15cm×4.6mm,粒径5um);流动相甲醇:水(55:45);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70nm;柱温20℃;理论塔板数按淫羊藿苷计应不低于2 000.检测结果:淫羊藿苷含量在0.083 ~0.194mg/mL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99%,RSD1.47%.结论 该方法准确、可靠、简便,结果稳定,重现性好,可有效控制制剂质量.
作者:郭伟;沈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甲钴胺穴位注射联合中药足浴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将60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给予甲钴胺穴位注射联合中药足浴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中药足浴治疗,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神经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7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本组治疗后自身比较正中神经和胫前神经传导速度均快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本组治疗后自身比较胫前神经传导速度快于治疗前(P<0.05),正中神经本组治疗后自身比较无差异(P>0.05),且治疗后两组比较正中神经和胫前神经传导速度观察组均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甲钴胺穴位注射联合中药足浴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优于单纯中药足浴治疗.
作者:何慧;孙博;周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了4种不同型号大孔吸附树脂对黄芪中黄芪甲苷的吸附性质,结果表明,HPD100树脂对黄芪中黄芪甲苷具有很好的吸附特性,并对其吸附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确定其工艺参数为上样液浓度1g生药/mL,吸附时间不低于3h,吸附速度1~2 BV/h,洗脱速度1~3 BV/h,80%乙醇洗脱6 BV.
作者:赵月芬;何承辉;焦小晶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石室秘录》对不孕症有“胎胞冷者温之”等十大治法,通过文献研究,辨证分析各种治法的实质内涵,结合现代医学的相关认识及临床实际掌控相应的适应范围,有利于对不孕症中医传统治法的继承发展,并开拓相应的临床诊疗思路.
作者:易望丰;杨爱萍;曾斌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采用神经阻滞疗法治疗枕大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就诊的枕大神经痛患者117例,采用神经阻滞疗法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症状及临床体征的变化.结果 痊愈、显效、有效、无效依次为71.8%(74/117例)、22.2%(26/117例)、6.0%(7/117例)、0.0%(0/117例).结论 神经阻滞疗法是治疗枕大神经痛的有效方法.
作者:吴刚;马丽萍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对比9位医家临证处方规律的异同点,分析探讨清代医家唐容川临证处方用药特色.方法 选择唐容川及其他8位医家临证医案为研究对象,运用传统文献学方法、方剂计量学方法,对各医家临证处方用药的常用药物四性五味归经补泻运用情况进行方剂计量学特有指标对比分析.结果 唐容川临证处方用药排序前5位高频用药分别为炙甘草(0.65)、白芍(0.63)、茯苓(0.32)、黄芩(0.32)、当归(0.31)、生地黄(0.24).与其他8位医家相比茯苓、白芍用量偏高.用药归经显示脾、肺、胃(5.0、4.7、3.95)频次较高,唐容川与中西医汇通医家张锡纯及陆渊雷相关性显著,相关系数分别为0.826,0.701(P<0.05),与其他医家均不显著(P均>0.05),唐容川临证处方计量特有指标中变异系数、极变异系数、主要突出指数偏小0.4、4.62、0.45.结论 唐容川临证用药习惯上与中西医汇通医家有相似之处,与非汇通医家差另较大.
作者:毕肯·阿不得克里木;沙塔娜提·穆罕默德;周铭心 刊期: 2013年第04期
临床医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能力的培养是临床医学生培养的关键,临床实习课教学是临床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1].当前,医学生临床能力的培养模式多种多样,教学效果各不相同.众所周知,中医内科学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中医内科学自身经历了经验的积累、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临床治疗方法的建立与完善等过程,并受到所处时代科学技术水平、中医学整体发展及西医外科学等外部打环境的影响,其学科体系逐渐成熟,学科特色更加鲜明,成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古结乃特;巴燕 刊期: 2013年第04期
中医骨伤科学是一门实践能力较强的中医临床学科,其教学目的是为社会输送理论基础扎实且实践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人才.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课堂理论授课为主,见习教学为辅的方式培养中医骨伤方面的人才,经实践检验,此种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骨伤临床的需要,为此我院骨伤教研室从培养教师素质,拓宽教学形式,注重基本功训练,重视医患沟通人手,在课堂教学中增加实践教学的成份,在实践教学中穿插课堂教学的内容,始终使理论和实践融为一体,终指导实践,服务实践.
作者:程国杰;吕发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合理的管理方法应该是科学和人文的结合,模糊管理法正是将两者结合起来,在精确的科学管理的前提下,向系统整合的人本管理复归.医学研究生的培养需要兼顾医学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科研工作能力和素质教育并行,适应性和创造性的提高和激发需要人本管理.在医学研究生教育中引入模糊管理不失为一种有效、明智的管理模式.
作者:腊晓琳;田海清;艾海权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基础上采用西医常规护理和中医辨证施护,对冠心病患者的防治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冯建萍;石兢;何新荣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医学影像学是一门基于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为基础,以分析影像图像做出诊断的一门学科,传统意义上属于西医范畴.中医及民族医作为祖国传统医学和少数民族医学,多具有口手相传的传承的特点,如何使现代医学影像学能为中医及民族医所用,我们在教学中做了大量的实践,使用各种教学方式及模式,使中医及民族医学生从中了解、认识甚至熟悉医学影像学,同时也使他们意识到,医学影像学从某种意义上可以促进中医及民族医发展.
作者:楼俭茹;栾立;王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本文针对《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见习示教课的教学环节与教学准备,从见习课前培训、准备合格的示教病例、创建“看”与“问”的教学情景、示教演示与讲解、课后总结与撰写见习报告等五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对《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见习示教课教学具有示范效应.
作者:沈晓峰;周光;尚佩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辨证施护方法.方法 对2008年1月~2011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12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辨证施护方法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126例风湿性关节炎病人,总有效率100%.结论 风湿性关节炎病人,在实施中西医结合的辨病治疗同时,配合辨证施护,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作者:周晓影;童爱民 刊期: 201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