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玲;陈卉
关节肿大疼痛时痹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症状.如何迅速缓解这一症状,解除病中痛苦,是治疗中的一个关键.本科在治痹病临床工作中借用治伤之法,选用治伤之药,对关节肿痛从伤论治,收效良好.一般来说,伤科治肿,重在化瘀(兼用外敷药),痹病治肿重在祛湿.根据风寒湿热之邪既入经络,气血凝滞,精液稽留,化生浊物,蓄于肢节腔窍,肿成痛坐的机转,将化瘀、祛湿两相结合,这样既能使已有之病理性积液得失迅速祛除,双能使经络血液通畅,恢复正常生理状态,积液难以再度产生,从而疼痛随肿消而减,痹随痛而失,加之局部敷药的直接作用,更能发挥速效、高效的目的.
作者:薛巨茂;李秀云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优选较佳的甘草中甘草酸提取条件.方法 应用正交设计软件,以出膏率和甘草酸含量为指标,对影响甘草酸提取的因素进行优化.结果 优选出佳的提取条件为加水量为5倍量,提取次数为4次.结论 优选得到的甘草酸制备工艺,并通过实验得到了验证.
作者:徐建军;马清河;李海齐;范晓雯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应用“苍龟探穴法”治疗枕大神经痛患者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10~2011年本院针灸门诊枕大神经痛患者9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采用苍龟探穴法隔日1次治疗,5次为1疗程;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学中常规毫针刺法,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结果 治疗组治愈28例,有效14例,总有效率达93.3%;对照组治愈15例,有效21例,总有效率80.0%,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利用苍龟探穴法治疗枕大神经痛快速有效.
作者:俞华;王莉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本文通过文献与临床研究,提出肝癌临床诊治“扶正攻毒理论”,一为促进肝癌临床中西医结合“治则”的理论创新与发展,二为探索西医、中医、中西医结合三个学科肝癌临床实践的整合与规范.
作者:王冠英;王冠峰;张洪亮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雪莲口服液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4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10例),试验组给予雪莲口服液口服,对照组给予风湿液口服,疗程8周.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8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改善患者关节疼痛、晨僵、压痛、肿胀等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改善中医症状积分程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血沉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沉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雪莲口服液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有效,安全.
作者:陈慕芝;照日格图;王洪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那就需在新形势下加强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提高医院整体效益,切实增强医院的凝聚力和生命力.现围绕医院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就如何加强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浅谈如下.
作者:薛小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中医护理发展历史悠久,但临床使用中却面临许多困难.通过对中医护理所面临的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旨在探讨在历史性机遇面前,中医护理界的从业人员应该抓住机遇,有所创新,有所飞跃,使中医护理保持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
作者:张瑞;李永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通过介绍一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病情,阐述护理该病人的几个方面,成功预防了该病人低血糖的再次发生.
作者:董玲;陈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四君子汤是临床常用经方,疗效确切.笔者通过检索近15年相关文献,探讨四君子汤益气健脾抗肿瘤临床研究进展,发现四君子汤的单药及复方均有抗肿瘤作用,其机制主要是通过增强免疫及诱导细胞凋亡.笔者提出药物基因组学能更深入、全面的研究中药复方的作用机制.
作者:李沫函;何文婷;张洪亮 刊期: 2013年第01期
CX31是一种由GJB3基因编码的缝隙连接蛋白,其突变在中国人群中较为常见,而且GJB3基因在人种间也有差异性,各地区、民族的发病率和突变类型都有不同.目前我国少数民族耳聋人群中常见耳聋基因突变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报道不多.现就所掌握资料做一综述,以探索新疆地区耳聋患者不同民族GJB3基因突变的情况,为进一步实验检测论证提供良好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分析.
作者:铁玲;李彦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豨莶至阴汤加减,结合核黄素穴位注射治疗镜面舌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6年以来的50例镜面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稀莶至阴汤加减使用及核黄素穴位注射的治疗方案.结果 50例患者,痊愈32例,显效12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96%.结论 豨莶至阴汤与核黄素穴位注射进行治疗,效果理想,无明显副作用.
作者:苏珊珊 刊期: 2013年第01期
肾性血尿是肾脏疾病中的顽疾,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王景洪教授对其辨治有独到的见解.本文主要介绍“滋肾血尿方”随症加减对肾源性血尿的辨治经验加以整理、总结,为广大中医工作者更好地运用王老经验提供借鉴.
作者:余翔;雷艳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采用穴位埋线法配合补肾益髓汤治疗老年性痴呆的疗效.方法 随机将60例老年痴呆患者分为治疗组(穴位埋线加补肾益髓汤组)30例和对照组(安理申组)30例.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MSE积分的变化,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MMSE积分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MMSE积分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前后组内MMSE积分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埋线法配合补肾益髓汤对老年性痴呆有治疗效果,但尚不能证实其疗效优于西药安理申.
作者:赵先彬;杨晓燕;陈妍;唐素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小针刀联合封闭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患者分为两组,针刀组(对照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右膝17例,左膝21例,双膝2例;针刀封闭组(观察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右膝17例,左膝20例,双膝3例,治疗结束2周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7.5%、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ROM评分及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结论 针刀联合封闭治疗虽不能改变膝骨关节炎的终结果,但能够有效地缓解症状,提高关节活动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单平联;马雷;单烁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岳美中临证处方初复诊用药变化规律.方法 选取岳美中及现代名中医临证处方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传统文献学与方剂计量学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一系列方剂计量指标的对比分析,从中显示岳美中临证处方初复诊用药变化规律.结果 (1)岳美中在平均加药数、平均减药数、变化指数上均低于其他多数医家,体现其“守方”特点;(2)岳美中在加减指数上表现为用药习惯是以加药为主;(3)岳美中在平均加药比与平均减药比与叶熙春聚为一类.结论 初复诊临证处方的变化是有效区分医家用药习惯的指标之一.岳美中教授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遵从“守方”原则,对于慢性病的诊治有方有守,体现其辨证准确,立法有定,用药稳当的特点.
作者:张佳佳;朱晓东;苏珊;张治中;周铭心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运用香天麻汤治疗阴虚脏燥型高血压,分析对血压变异性的影响,并观察临床疗效.方法 将78例阴虚脏燥证高血压病患者按1:1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生活质量评分及临床疗效评定,分析两纽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异和生活质量等的改善情况.结果 1)治疗组疗效及血压下降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平均血压下降更为显著(P<0.01);2)治疗组在治疗前后其血压变异性有差异,治疗后其血压变异性明显小于治疗前(P<0.05),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除24h舒张压变异有差异外,其他时间血压变异无明显差异性,治疗组治疗后全天血压变异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白昼收缩压变异性明显小于对照组,其差异性更加显著(P<0.01);3)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4)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 香天麻汤治疗阴虚脏燥型高血压有效,显著减小其血压变异性,并能改善其临床症状,提高阴虚脏燥型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马丽;何佳;李海滨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超微粉碎前后丹参显微特征及粉体学性质.方法 采用生物显微镜进行显微特征观察;测定粉体休止角和堆密度.结果 丹参超微粉颗粒均匀,基本无完整细胞存在;与普通粉相比,丹参超微粉体的休止角增大,堆密度减小.结论 超微粉碎中,植物细胞破壁率明显提高,但流动性、充填性变差,有待于在制剂生产中进行改进.
作者:李玲;唐玉娇;孟玲;王巍;姗都哈西;张海英 刊期: 2013年第01期
《中国药典》2010版制剂通则之固体制剂增修订概况,其标准制定的思路特点,增修订要点分类简介.通过与2005版《中国药典》的比较,终将《中国药典》2010版落脚在保障安全性、有效性、可控性上.
作者:李鸿飞;李茜;李晓雯 刊期: 2013年第01期
中医治疗原发性失眠疗效明显,副作用少,前景广阔;但往往因为辨证切入角度不同,方法各异,使后学较难重复前人较高的临床疗效,进而导致中医治疗不寐的良好疗效很难被后入完全重复、完全认可.而现代医学虽在原发性失眠治疗方面尚有欠缺,但其对原发性失眠的诊疗可操作性强,具有科学严格、客观统一的诊疗标准,可信度高,特别在客观检查方面体现的尤为突出.因此在探讨原发性失眠临床特征时,中西医双管齐下、相互参照将会是一个崭新且有实用价值的尝试.
作者:梁政亭;张星平;安艳丽 刊期: 2013年第01期
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为身体、心理、适应能力等方面的症状,与中医脾肾亏虚所致症状表现极为相似,从脾肾的生理病理特征、病因病机的变化及防治方面论述,以改善亚健康状态、禀承中医学“治未病”的基本思想、提高大众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作者:高昌杰;谭静;马玲 刊期: 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