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隐匿性抑郁症误诊为慢性胃炎10例分析

付世新

关键词:抑郁症/诊断, 胃炎/诊断, 误诊
摘要:隐匿性抑郁症主要表现为反复或持续的躯体不适感,如上腹部不适、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类似慢性胃炎的症状,如不询问患者的心境体验,则不会主动谈出有关抑郁症状,因此极易造成误诊.现将我院内科门诊近5 a来误诊为慢性胃炎的抑郁症10例报告如下.
中国误诊学杂志相关文献
  • 鼻内窥镜下治疗鼻出血34例分析

    2006年来我科采用鼻内窥镜下查找出血点,局部硝酸银烧灼、电凝或明胶海绵凡士林纱条填塞技术,达到较好的止血效果,大大减少了患者的痛苦,介绍如下.

    作者:李永莉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医疗纠纷的成因及防范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增强.同时,人们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也在增强,使得医院的医疗纠纷发生,呈现出日益增多的趋势,并不同程度地困扰着各级医院管理者,甚至干扰了医院正常的医疗秩序.因此,医疗纠纷的防范和处理已成为医院管理一项重要内容之一.医疗纠纷的起因是多方面的,本人认为,医疗纠纷重在防范.

    作者:裴艳春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268例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颅内动脉瘤患者的外科治疗疗效的因素.方法: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对26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手术治疗.结果:按Hunt分级法术前0~Ⅱ级病例手术良好率为95.5%.结论:Ⅱ级以内病例应尽快手术;动眼神经麻痹患者应早期明确诊断尽早手术治疗.

    作者:尹强;魏翔泰;张浩;陈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中E-cadherin和p53的表达研究

    目的:探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TT)中E-cadherin与p53的表达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正常早期绒毛(NP)、10例完全性葡萄胎(CM)、20例侵袭性葡萄胎(IM)、19例绒癌(CCA)中E-cadherin与p53的表达.结果:E-cadherin在NP、CM、IM、CCA中表达率分别为56.29%、42.07%、19.30%、7.14%,在NP中明显高于IM、CCA 中(P=0.001,P=0.000),在CM中明显高于IM、CCA中(P=0.015,P=0.000).p53在NP、CM、IM和CCA中表达率分别为4.12%、21.68%、39.61%、27.39%,在NP中明显低于CM、IM、CCA中(P=0.004、P=0.000、P=0.001),在CM中明显低于IM中(P=0.030).结论:E-cadherin的表达减弱、突变型p53的过表达可能促进了GTT的恶性进展.

    作者:王春阳;胡建功;邵雪斋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金葡菌脑炎误诊1例分析

    对我院金葡菌脑炎误诊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女,21岁.因发热、发冷2 d,来我院求诊.查体:T 39.5 C,神志清,无皮疹,咽部充血,心肺正常,病理反射(一).血常规:WBC 8.3×109/L,N 0.80,L 0.20.初步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收治入院,对症治疗2 d,患者持续高热不退,并且出现头痛呕吐,皮肤出现多个小出血点,脑膜刺激征(++).

    作者:胡金玲;李风君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伴肌酸磷酸激酶增高的低钾性周期性麻痹26例分析

    目的:探讨低钾型周期性麻痹的患者血清肌酸激酶、电解质等各项检查的结果,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6例低钾型周期性麻痹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血清肌酸激酶、电解质等各项检查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低血钾麻痹患者均伴有肌酶学改变,为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及同工酶的升高,补钾后,临床症状完全改变,CPK基本恢复正常.结论:血清肌酸激酶的增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骨骼肌的的受损程度,是低钾型周期性麻痹重要临床特征之一.

    作者:车林海;孙文君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体检人群的HBV血清标志物反应模式调查

    乙型肝炎由乙肝病毒感染引起,我国HBV携带者高达10%[1].对乙肝疫情适时监测有助于掌握感染模式的变迁.了解人群HBV的流行特点,为有效控制感染、制定防疫决策提供依据.本文对来我院体检的职工资料进行统计,将HBV血清标志物反应模式分析汇总,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亚婷;包名家;唐晓红;王晓静;高颖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气囊上滞留物清除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的影响

    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是患者接受机械通气(MV)48 h后所并发的肺实质感染[1].VAP是机械通气过程中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高达18%~60%,病死率高达30%~50%[2],气管导管气囊上分泌物吸入被认为是VAP重要发病机制之一[3].我科通过对入住RICU的机械通气患者采用气囊上滞留物清除技术,预防VAP的发生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何永清;徐锋;梁希军;张红静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咳嗽变异性哮喘误诊32例分析

    现将近3 a来我院确诊为咳嗽变异性哮喘(CVA)中误诊32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均按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断标准诊断.男12例,女20例,年龄14~68岁,平均36岁,误诊时间2~25个月.发病季节:春季16例,夏季3例,秋季8例,冬季5例.其中有过敏史15例,吸冷空气或刺激性气体诱发8例,感染诱发13例,剧烈运动诱发18例.

    作者:常瑞玲;王立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眼眶疾病中的应用探讨

    近年来,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眼科的应用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给眼眶疾病的诊断提供了一种定量、无创的检查方法,也大大提高了眼科医师对眼眶疾病的鉴别、诊断的能力,现已成为眼部疾病不可缺少的影像诊断方法之一.

    作者:王志学;牟明春;孙则红;梁勇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环丙沙星与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存在配伍禁忌

    环丙沙星又名环丙氟哌酸,属第二代氟喹诺酮抗生素药,目前广泛应用的喹诺酮类药物中疗效较强的一种,其抗菌谱,对需氧菌、厌氧性球菌和杆菌、耐革兰阳性杆菌均有很强抗菌作用;对金葡萄球菌亦有良效.

    作者:崔丽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婴幼儿外伤性脑梗死69例分析

    目的:探讨婴幼儿外伤性脑梗死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69例婴幼儿外伤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及CT、MRI检查.结果:经药物、高压氧、康复锻炼等综合治疗后症状均明显好转.结论:轻微外伤即可引发该病、颅内合并伤少及预后良好为婴幼儿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

    作者:魏翔泰;曲圣涛;陈铎;吕涛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肠内营养在糖尿病高渗昏迷中的应用

    目的:讨论经肠内营养在糖尿病高渗性昏迷中应用的疗效.方法:对48例高渗性糖尿病患者分别应用两种治疗方法,肠内营养组30例,常规组18例,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在24 h及72 h内血钠、血糖、血浆渗透压等生化指标.结果:肠内营养组治疗24 h血钠、血糖、血浆渗透压等指标明显下降,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营养组疗效优于常规组,能较快的改善血浆有效渗透压,提高治愈率.

    作者:程春艳;赵巍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微型钢板或螺钉内固定治疗Ⅲ型桡骨头骨折18 例分析

    桡骨头骨折是肘部损伤中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多发生于成人.损伤机制往往是平地跌倒,肩外展并在肘关节伸直位时手掌着地,肘关节过度外翻应力导致桡骨头猛烈撞击肱骨头而致其骨折[1].按照损伤程度的不同,有不同的治疗方法.根据Mason[2]分型法:对Ⅰ型及Ⅱ型骨折.我们以往采用非手术治疗.效果尚好;

    作者:赵爱军;孙宏辉;胡思斌;刘道阔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气管异物误诊42例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42例气管异物患者误诊的原因.方法:搜集我院42例术前误诊为支气管炎,哮喘,肺炎,急性喉炎,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等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对误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42例患者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钳取异物,均确诊为气管异物.结论:气管异物足常见的临床急症,只有通过临床病史、完善的影像学检查并结合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才能避免误诊漏诊以至延误治疗.

    作者:梁秀艳;李辉勤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Lambert-Eaton综合征伴肺癌误诊1例分析

    对Lambert-Eaton综合征伴肺癌误诊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女,44岁.因四肢乏力进行性加重9个月余,嗳气20 d余于2008-11-05入住我院神经内科.患者9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乏力(以下肢为重),呈晨重暮轻,疲劳后加重休息可缓解,不伴感觉异常、走路不稳、头痛、头晕、大小便障碍等,呈进行性加重.

    作者:王粲;张婧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胫骨Pilon骨折14例分析

    目的:介绍应用多种方法对胫骨远端Pilon复杂骨折治疗的经验进行总结分析,并评估其疗效.方法:2003-02/2005-08我院骨科对14例单侧Pilon骨折应用解剖钢板.外固定器、自体髂骨植骨结合其他有限内固定进行治疗,术中给予骨折断端及骨折的胫骨关节面解剖复位,致伤原因以高处坠落伤、车祸、及井下砸伤为主,术后根据不同情况早期进行踝关节功能练习.结果:本组随访12~23个月,平均随访16个月.临床疗效满意,无切口创口及钉道感染,无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根据胫骨远端骨折及软组织损伤的具体情况,使用不同方法及内固定方式对Pilon骨折进行治疗.达到了有利于踝关节早期活动.避免关节僵直和软组织坏死缺损,骨质和内固定物外露,提高Pi-lon骨折临床疗效的目的.

    作者:孙向仪;孙月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胺碘酮治疗快速心律失常202例分析

    心律失常是各种心脏病的主要死亡形式,是需要紧急处理的常见病.抗心律失常药物可以促进心律失常的发生,因此处理快速心律失常承担的风险较大.本文将对我院心内科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分析.

    作者:赵玉文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途径选择及相关问题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的手术方式、适应证及常见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01/2007-02 128例胆总管探查取石的临床资料.结果:一期缝合组64例,术后胆漏2例、胰腺炎1例,结石全部取出;T管引流组52例,术后胆漏4例、胆道出血1例,结石残留3例;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组12例,无并发症及结石残留.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8个月,均未发现结石复发及胆道狭窄.结论:把握好三种术式各自适应证,更能发挥微创外科优势.

    作者:杨大勇;吴浩荣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不典型甲状腺功能亢进误诊22例分析

    目的:探讨不典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不典型甲亢)的临床特点,减少漏诊、误诊.方法:对我院22例不典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误诊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本组病例误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8例,高血压性心脏病2例,风湿性心脏病2例,心肌炎2例,误诊为糖尿病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误诊为肠炎1例,消化道肿瘤2例,黄疸型肝炎2例.确诊后经抗甲亢治疗症状均获缓解.结论:要减少误诊的关键在于熟悉甲亢的各种不典型症状.对难以解释的各系统表现者,应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测以减少漏诊、误诊.

    作者:张致丹;张林 刊期: 2009年第12期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漯河市中心医院 重庆第九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