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春艳;赵巍
1病历摘要男,29岁.2007-11-02因颅底骨折右眼眶骨骨折,双上颌窦骨折入住我科,住院治疗7 d病情好转,患者要求出院.6个月后在一次查体时发现肾脏小结石,即每天在大量饮水后,做双脚跳运动10~15 min,20 d后出现右眼红肿,逐渐外突,无眼疼及视力下降,于2008-05-31再次来我科就诊,行眼眶螺旋CT检查示:右侧眶内静脉曲张,提示同侧海绵窦病变,临床诊断为CCF,即到上级医院行血管内栓塞治疗7 d后痊愈出院.
作者:于爱欣;马金娥;刘乃红 刊期: 2009年第12期
对青年脑出血延误诊断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25岁.以情绪低落、言语少3 d为主诉来门诊.因患者不愿讲话,有其母代诉,患者长期在外打工,住在别处,3 d前无故请假返回家中.
作者:贾舒;尹琳 刊期: 2009年第12期
近年来我国胃食管反流病有增高趋势,我院近2 a来使用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50例,女38例,年龄35~75(平均46)岁.本组治疗前均行胃镜检查,诊断为反流性食管炎.所有病例治疗前常规检查肝功、心电图检查,除外肝脏、心脏病变及其他食道动力障碍性疾病.
作者:徐连春;教富娥 刊期: 2009年第12期
我院CCU病房应用异搏定治疗反复心室颤动3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例1:男,60岁.主因发作性胸痛1 h人院.心电图示:窦性心律,Ⅱ、Ⅲ、aVF、V3R~V5R导联ST段抬高为2~5 mm.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下壁、右室心肌梗死.入院后患者反复意识丧失,心电监护示心室颤动.应用可达龙及非同步直流电转复后不能维持窦性心律,给予异搏定10 mg静脉注射,继而10mg维持静脉滴注,滴速0.1 mg/min,无室颤发作.
作者:张双月;卞秋武;刘晓媛;梁慧;马利祥;王雪青 刊期: 2009年第12期
近年来,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眼科的应用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给眼眶疾病的诊断提供了一种定量、无创的检查方法,也大大提高了眼科医师对眼眶疾病的鉴别、诊断的能力,现已成为眼部疾病不可缺少的影像诊断方法之一.
作者:王志学;牟明春;孙则红;梁勇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慢性心、肾功能不全内科治疗加血液透析是否优于单纯内科治疗.方法:慢性心、肾功能不全患者98例,其中内科治疗加血液透析62例,单纯内科治疗36例.结果:内科治疗加血液透析组出院时心脏射血分数(45±3.9)%,左心室内径(52.4±1.2)mm;血肌酐下降(543±53.4)μmol/L.与单纯内科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用血液透析治疗,能明显提高心脏射血分数,缩小左心室内径,降低血肌酐水平.
作者:于东汇;李中言;郭春花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微量喂养对窒息后喂养不耐受新生儿血液胃动素(MOT)、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将52例窒息后喂养不耐受新生儿分为微量喂养组和全胃肠外营养组,并检测其血液MOT、NO的动态变化.结果:微量喂养组与对照组相比,患儿血液MOT、NO水平能够更快地趋于正常.结论:微量喂养对于窒息后喂养不耐受新生儿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具有有效的促进作用.
作者:刘俊峰;黄军华;王杰;刘花玲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盐酸戊乙奎醚对异丙酚伍用氯胺酮麻醉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影响.方法:实施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患者204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静脉缓慢注入异丙酚2 mg/kg+氯胺酮0.2~0.3 mg/kg混合液;B组静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0.01 mg/kg,15 min后静脉缓慢注入异丙酚与氯胺酮混合液.观察并记录患者术中口腔分泌物分泌情况及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了解宫颈松弛程度.结果:宫颈松弛程度B组明显优于A组(P<0.05),B组术中口腔分泌物增多的发生率和术后恶心呕吐、下腹坠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1).结论:盐酸戊乙奎醚可改善异丙酚伍用氯胺酮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麻醉效果.
作者:孙德峰;闫妮;吴涛;安刚;吴崇天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咽淋巴环原发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咽淋巴环原发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误诊为腭扁桃体炎,2例误诊为鼻咽癌,1例误诊为腺样体肥大,1例误诊为舌扁桃体炎.结论:临床及病理医生应对本病提高警惕,对可疑者反复活检,根据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改变结合临床特征可明显降低误诊率.
作者:曹金玲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牙隐裂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对80例并发牙髓病或根尖病的隐裂进行治疗,包括对患牙调整,消除颌创伤.为防止患牙折裂,对其进行结扎丝环扎或粘带环,进行完善的根管治疗,并进行全冠修复.结果:本组中成功72例,有效6例,无效2例.结论:对牙隐裂患者及时恰当的综合治疗,能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吴晶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了解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住院期间功能锻炼的状况.方法:收集骨科医院2005-08/2007-09 87例(90个髋关节)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资料.结果:通过术后患者进行髋关节屈曲度、增强肌力、站立和行走的练习,以开始练习的时间早晚和坚持练习时间的长短,分两组进行比较.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住院期间实际进行锻炼的人数次数时间方法不尽相同,护理人员通过正确的指导和帮助患者进行有效的康复锻炼,提高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
作者:孙艳杰 刊期: 2009年第12期
我们在治疗1例头颈外伤患者时,由于检查设备不足等原因,没能及时有效的手术治疗,错过了佳治疗时机,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55岁.于1998-05-21因翻车致头颈部外伤,当时意识丧失约2~3 min,醒后头晕,颈项部疼痛,无抽搐,无尿便失禁,无恶心、呕吐.查体:神清语明,左额见约6.0 cm×2.5cm红肿,左肘擦皮伤.
作者:侯云;郑孝宏 刊期: 2009年第12期
对Lambert-Eaton综合征伴肺癌误诊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女,44岁.因四肢乏力进行性加重9个月余,嗳气20 d余于2008-11-05入住我院神经内科.患者9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乏力(以下肢为重),呈晨重暮轻,疲劳后加重休息可缓解,不伴感觉异常、走路不稳、头痛、头晕、大小便障碍等,呈进行性加重.
作者:王粲;张婧 刊期: 2009年第12期
对新生儿泪囊囊肿合并泪囊部血管瘤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女,28日龄.于2007-11-22来诊,家长介绍:出生5 h发现左眼内眦部有青紫肿物并渐渐增大,检查发现泪囊部位有一明显肿物约1.5 cm×1.0 cm,较硬,有弹性,与皮肤不粘连,肿物表皮很薄,有较多新生血管,结膜囊内有分泌物,睫毛成束.外眦部发红,角膜、结膜正常,对泪囊部肿物加压,可见有分泌物从泪点溢出,肿物变软,为新生儿泪囊炎即先天泪囊囊肿.立即做泪道冲洗,经下泪点进针约3 mm,阻力较大,进针困难,又从上泪点进针,偏后下进针顺利,可达泪囊,冲洗时有脓液逆流,用氯霉素眼药水反复冲洗,冲净脓液后行泪道探通术.探后冲洗无逆流,有明显吞咽.鼻腔有液体及结痂喷出.
作者:马玉华;刘凤仪 刊期: 2009年第12期
对我院流行性出血热误诊为急性胃肠炎20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均为男性,年龄19~38(平均27)岁.均从事野外作业,以急性胃肠炎的诊断收入病房.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T 38.5~40℃)及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症状.
作者:史子敏 刊期: 2009年第12期
对扩张型心肌病误诊急性心肌梗死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50岁.因咳嗽、胸闷气短20 d,加重伴呼吸困难不能平卧10 h入院.近20 d来因受凉后出现咳嗽,伴有活动后气短,于10 h前夜间睡眠时突感呼吸困难不能平卧.既往自诉体健.
作者:许宝义;刘秀清;李武强;郑杰 刊期: 2009年第12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我国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患病率和病死率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力和生活质量.根据2006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COPD)>,Ⅲ~Ⅳ级COPD患者有应用糖皮质激素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的指征.本人以临床症状评分及肺功能为疗效判断的指标,应用舒利迭(250/50 μg)吸入治疗COPDⅢ~Ⅳ级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谷岩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穿透性胎盘植入并子宫破裂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5例穿透性胎盘植入并子宫破裂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经术中探查及术后病理确诊为穿透性胎盘植入并子宫破裂.结论:有多孕多产史、人流史、剖宫产史等高危因素,孕期突发件持续性腹痛,由局限性腹痛延及全腹,B超提示腹腔积液,子宫肌层低回声带变薄或消失,应考虑穿透性胎盘植入并子宫破裂可能,尽早手术治疗,视术中情况行全宫切除术或子宫肌层部分切除术.
作者:吴书仪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比较布托啡诺持续全身静脉给药和持续臂从浸润给药的镇痛效果.方法:40例择期上肢手术患者被随机分成布托啡诺静脉注射及布托啡诺臂丛输注组.布托啡诺剂量为3.3 mg/h.疼痛程度采用视觉评分法(VAS).结果:两组VAS评分术后6 h无区别.术后9~24 h A组的疼痛评分显著高于B组.结论:连续臂丛布托啡诺的镇痛效果优于连续静脉结药.
作者:朱云章;赵平;刘文东;王文杰 刊期: 2009年第12期
对慢型克山病合并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39岁.2008-04-12因心前区疼痛2 d,晕厥1次入院.既往:其兄年幼时曾死于克山病,尸检发现合并心肌梗死.抽烟20a,每日1包.入院查体:BP 90/60 mm Hg,一般情况稍差、颈静脉无怒张,双肺闻及湿啰音,心界向左右明显扩大,HR 56次/min,律不齐,心尖区闻及Ⅲ级杂音,S1,P2>P2,肝脾未及,双下肢不肿.ECG:(1)窦性心动过缓;(2)完全性右夹支传导阻滞;(3)窦性早搏伴窦性停搏;(4)下壁异常Q波伴ST段抬高、T波倒置.
作者:赵燕;张云梅;张宏 刊期: 2009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