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扩张型心肌病误诊急性心肌梗死1例分析

许宝义;刘秀清;李武强;郑杰

关键词:心肌病, 充血性/诊断, 心肌梗塞/诊断, 误诊
摘要:对扩张型心肌病误诊急性心肌梗死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50岁.因咳嗽、胸闷气短20 d,加重伴呼吸困难不能平卧10 h入院.近20 d来因受凉后出现咳嗽,伴有活动后气短,于10 h前夜间睡眠时突感呼吸困难不能平卧.既往自诉体健.
中国误诊学杂志相关文献
  • 喘可治注射液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喘可治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将确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86例随机用双盲法分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1例,两组按照常规用大环内酯类治疗处理基础上,对照组用硫酸沙丁胺醇溶液和异丙托溴胺溶液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用喘可治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5 d为一疗程.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86.7%、70.7%,两组治疗效果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喘可治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疗效确切.

    作者:庞学问;廖锋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Van-Neck病误诊8例分析

    1924年Van-Neck报道本病并对本病实施病理检查,临床医生开始认识到本病特点.国内周永德[1]教授也曾经报道10例.Van-Neck病主要表现为患侧下肢跛行或大腿根部疼痛,由于症状与一些疾病容易混淆,故容易误诊.本文对2000/2008年本院误诊的8例Van-Neck病分析如下.

    作者:任辉;孙殿章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肺囊性腺瘤样畸形1例分析

    目的:探讨先天性胎儿肺囊性腺瘤样畸形(CCAM)的产前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08年经病理检查所证实的1例胎儿肺囊性腺瘤样畸形超声检查声像图与临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侧病变,并有胎儿羊水过多.结论:产前超声检查对诊断胎儿肺囊性腺瘤样畸形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于忠魁;高红杰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头颈外伤1例分析

    我们在治疗1例头颈外伤患者时,由于检查设备不足等原因,没能及时有效的手术治疗,错过了佳治疗时机,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55岁.于1998-05-21因翻车致头颈部外伤,当时意识丧失约2~3 min,醒后头晕,颈项部疼痛,无抽搐,无尿便失禁,无恶心、呕吐.查体:神清语明,左额见约6.0 cm×2.5cm红肿,左肘擦皮伤.

    作者:侯云;郑孝宏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检验工作中的常见差错及解决方案

    对我院在检验工作中的常见差错及解决方案探讨如下.1在仪器与试剂方面1.1 出现差错的原因1.1.1 对仪器功能原理不够理解由于对仪器各部位的名称和功能原理及显示信号的含义不是十分了解,而且在同一实验项目更换不同厂家所生产的试剂时,没有依照试剂说明书上的要求改变不同的参数,致使实验结果出现系统性的误差.

    作者:刘馨;于洪儒;王洪新;韦志忠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主动脉夹层36例诊治分析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发病急、发展快、易误诊、表现复杂、病死率高的心血管疾病,现将我院2003-08/2008-08收治的主动脉夹层36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26例,女10例,年龄36-82(平均62.3)岁.合并高血压病33例,马凡综合征3例,病程数小时至数天.入院时误诊为其他疾病13例(36.1%),入院后经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

    作者:王鲲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无创与有创通气治疗Ⅱ型呼吸衰竭昏迷的比较

    目的:比较无创与有创通气治疗Ⅱ型呼吸衰竭昏迷的疗效.方法:40例Ⅱ型呼吸衰竭昏迷患者分为无创组和有创组,比较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气分析均改善(P<0.05),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和病死率接近,无创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P<0.05).结论:Ⅱ型呼吸衰竭昏迷患者可以首先尝试实施无创通气治疗.

    作者:尤勇;顾勤;朱章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结直肠癌相关血清肿瘤标志物及应用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经根治手术治疗后,Dukes A、B和C期的5 a生存率分别约为80%、65%和30%[1],D期预后差,因此对结直肠癌做到早期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利用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实现对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越来越受到重视.

    作者:徐德魁;郑长青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经锁骨上行锁骨下静脉穿刺50例分析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已普遍应用于临床,为抢救休克患者、胃肠外供给高营养、介入治疗、长期输液和应用抗癌药物开辟了一条安全简便的途径,患者乐于接受,减少每天穿刺的痛苦.锁骨下静脉是颈根部大的静脉,对其进行穿刺置管还可以监测CVP,进行血透、血液灌流,放置起搏器,我们采用经锁骨上法行锁骨下静脉穿刺共50例,报道如下.

    作者:刘玉杰;刘玉明;曲茹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盘锦地区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症状评分对性功能的影响

    我们评估了97例盘锦地区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的性功能问卷各项指标,并按其前列腺症状评分进行分组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博君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术后5 d误拔T管致胆汁性腹膜炎1例分析

    对术后5 d误拔T管致胆汁性腹膜炎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女,65岁.因腹痛10 a,加重1 d入院,诊断为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入院第4天全麻下行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所用T管为橡胶管.拔管前均行T管造影,显示胆道出口通畅.

    作者:郭子军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Lambert-Eaton综合征伴肺癌误诊1例分析

    对Lambert-Eaton综合征伴肺癌误诊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女,44岁.因四肢乏力进行性加重9个月余,嗳气20 d余于2008-11-05入住我院神经内科.患者9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乏力(以下肢为重),呈晨重暮轻,疲劳后加重休息可缓解,不伴感觉异常、走路不稳、头痛、头晕、大小便障碍等,呈进行性加重.

    作者:王粲;张婧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青年脑出血延误诊断1例分析

    对青年脑出血延误诊断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25岁.以情绪低落、言语少3 d为主诉来门诊.因患者不愿讲话,有其母代诉,患者长期在外打工,住在别处,3 d前无故请假返回家中.

    作者:贾舒;尹琳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儿科入院诊断待查320例分析

    目的:分析入院诊断待查率高及其原因,提出提高早期确诊率的方法.方法:对待查因素及构成比进行统计并挑选部分病例与出院诊断作对比分析.结果:待查因素庞杂(45项),确定(出院)诊断多样,仅发热待查一项即有近20种疾病.结论:医生要认真仔细,全面掌握病情,做好必要的检查,力争首诊即明确诊断或做出倾向性诊断.

    作者:陈虹;何伟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肠内营养在糖尿病高渗昏迷中的应用

    目的:讨论经肠内营养在糖尿病高渗性昏迷中应用的疗效.方法:对48例高渗性糖尿病患者分别应用两种治疗方法,肠内营养组30例,常规组18例,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在24 h及72 h内血钠、血糖、血浆渗透压等生化指标.结果:肠内营养组治疗24 h血钠、血糖、血浆渗透压等指标明显下降,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营养组疗效优于常规组,能较快的改善血浆有效渗透压,提高治愈率.

    作者:程春艳;赵巍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普拉克索治疗不宁腿综合征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普拉克索治疗不宁腿综合征(RLS)的临床疗效及安伞性.方法:将60例RLS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28例常规应用银杏制剂及B族维生素,治疗组3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普拉克索.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60.7%,治疗组总有效率90.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普拉克索能有效控制RLS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张海娜;陈秋惠;韩艳秋;胡国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巨大十二指肠憩室误诊1例分析

    十二指肠憩室是十二指肠常见病,但巨大十二指肠憩室(直径超过10 cm)比较少见.我科近期收治1例巨大十二指肠憩室患者,术前诊断为腹膜后肿物,经剖腹探查明确诊断,现报告如下.

    作者:毛林;唐晓龙;包铁军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阴部神经阻滞减少软产道损伤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双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对阴道分娩者减少软产道损伤的作用.方法:选择经阴道正常分娩的初产妇600例,行会阴侧切产钳术者50例,在胎头拨露后均行双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结果:正常分娩者,会阴及软产道有损伤者占48%;会阴完整或仅有阴道壁靠近阴道口处擦伤不需缝合者占40%.余下的12%因有可能造成不可避免的裂伤而行会阴侧切术.行会阴侧切产钳术者(均为低位产钳)中切口延长加深者占20%.结论:双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对减少软产道损伤有效,尤其对产钳术者,对减轻侧切口进一步延深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李静辉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肝外胆道解剖变异1例

    1病历摘要女,67岁.以反复右上腹痛伴右肩背放射痛2 a住院,B超显示胆囊结石,手术中见胆囊大,张力高,结石嵌顿于胆囊颈部,大网膜粘连其上,仔细解剖胆囊三角区及小网膜孔处,发现肝十二指肠韧带右方有一似胆囊样袋状物,大小约2 cm,与上方胆囊无关,先切除上方与胆囊动脉,胆囊管,胆总管正常解剖关系的胆囊.

    作者:刘新宇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胃食管反流性哮喘误诊16例分析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它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是多年来全球经久不息的研究热点.研究已证实,支气管哮喘是GERD常见的食管外并发症之一,现将我院2000/2008年临床确诊的16例胃食管反流性哮喘患者误诊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李亚平 刊期: 2009年第12期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漯河市中心医院 重庆第九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