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莉;董虹;付春华;张俊红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我国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患病率和病死率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力和生活质量.根据2006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COPD)>,Ⅲ~Ⅳ级COPD患者有应用糖皮质激素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的指征.本人以临床症状评分及肺功能为疗效判断的指标,应用舒利迭(250/50 μg)吸入治疗COPDⅢ~Ⅳ级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谷岩 刊期: 2009年第12期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它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是多年来全球经久不息的研究热点.研究已证实,支气管哮喘是GERD常见的食管外并发症之一,现将我院2000/2008年临床确诊的16例胃食管反流性哮喘患者误诊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李亚平 刊期: 2009年第12期
1病历摘要女,67岁.以反复右上腹痛伴右肩背放射痛2 a住院,B超显示胆囊结石,手术中见胆囊大,张力高,结石嵌顿于胆囊颈部,大网膜粘连其上,仔细解剖胆囊三角区及小网膜孔处,发现肝十二指肠韧带右方有一似胆囊样袋状物,大小约2 cm,与上方胆囊无关,先切除上方与胆囊动脉,胆囊管,胆总管正常解剖关系的胆囊.
作者:刘新宇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受伤后肝功能指标的变化对判断损伤程度的价值.方法:以99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测定其伤后24 h内的各项肝功能指标:ALT(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并结合临床格拉斯哥评分(GSC)分型,进行组间比较及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颅脑损伤后患者ALT、AST水平显著升高,且与损伤程度成正比.结论:颅脑损伤后出现肝功能异常,对判断颅脑损伤程度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姚士伟;吴静;崔培林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直肠癌保肛手术后吻合瘘发生的原因、诊断、处理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2/2007年直肠癌保肛手术165例,并发吻合口瘘6例.结果:通过有效的处理得到满意效果.结论:吻合口瘘是直肠癌保肛手术后并发症之一,认识吻合口瘘常见的发生原因,从而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率.
作者:李生志 刊期: 2009年第12期
支气管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这种炎症使易感者对各种激发因子具有气道高反应性,并引起气道狭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城市高于农村,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哮喘的病因还不十分清楚.大多认为是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1·3].近几年我院加强了健康教育,使患者学会了自我护理,能有效地控制气道的高反应性,保持了佳的生活状态,提高了生活质量,报告如下.
作者:王海燕;裴育红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咽淋巴环原发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咽淋巴环原发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误诊为腭扁桃体炎,2例误诊为鼻咽癌,1例误诊为腺样体肥大,1例误诊为舌扁桃体炎.结论:临床及病理医生应对本病提高警惕,对可疑者反复活检,根据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改变结合临床特征可明显降低误诊率.
作者:曹金玲 刊期: 2009年第12期
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领域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许多疾病和药物都可引发心律失常.抗心律失常药物多以西药为主,西药具有不良反应多、自身可导致心律失常等缺点.为了提高中药对心律失常的防治疗效,我国著名医学专家周玉萍等应用中医中药理论病以中两医结合为指导,经过10 a余的努力,研制出防止心律失常的中药新药-稳心颗粒.该药问世后,因其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受到广大患者、临床医生的一致好评,成为各级医院治疗心律失常的常用药之一.
作者:杨永磊;刘锐锋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低钾型周期性麻痹的患者血清肌酸激酶、电解质等各项检查的结果,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6例低钾型周期性麻痹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血清肌酸激酶、电解质等各项检查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低血钾麻痹患者均伴有肌酶学改变,为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及同工酶的升高,补钾后,临床症状完全改变,CPK基本恢复正常.结论:血清肌酸激酶的增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骨骼肌的的受损程度,是低钾型周期性麻痹重要临床特征之一.
作者:车林海;孙文君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急性期血糖异常升高的发生情况及与冠心病危险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无糖尿病史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00例,根据病情分为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但肌钙蛋白I阳性的急性冠脉综合征、肌钙蛋白I阴性的不稳定型心绞痛.3组分别测发病时晨起空腹血糖,观察其血糖平均值及异常血糖的发生率.结果:3组中,无论是异常血糖的发生率还是空腹平均血糖水平,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均高,肌钙蛋白I阴性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相对较低,非ST段抬高但肌钙蛋白I阳性的急性冠脉综合征居中.结论:血糖异常的发生率及程度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危险程度相关.
作者:刘亚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我们评估了97例盘锦地区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的性功能问卷各项指标,并按其前列腺症状评分进行分组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博君 刊期: 2009年第12期
胆囊癌是胆道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好发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男女比例为1:3~1:5.大多有胆囊结石史,可能与结石长期刺激及慢性炎症有关.胆囊癌多发生在胆囊底,体部,偶见于颈部.
作者:王立群;刘晶春;李凯;张丽丽 刊期: 2009年第12期
心律失常是各种心脏病的主要死亡形式,是需要紧急处理的常见病.抗心律失常药物可以促进心律失常的发生,因此处理快速心律失常承担的风险较大.本文将对我院心内科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分析.
作者:赵玉文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采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108例,其中结石直径≥1 cm 75例,<1 cm 33例.输尿管结石远端狭窄7例,远端息肉形成10例,结石局部炎性粘连包裹9例.结果:其中102例输尿管结石被1次性击碎,6例输尿管上段结石因术中结石被液压泵冲洗至肾盂内,需2次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输尿管穿孔5例,经留置双J管后痊愈.结论:输尿管镜下钬激光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及合并输尿管息肉、狭窄时,疗效确切、安全、微刨.
作者:杜东升;张俊岩;张兵;甄佳学;田力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研究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急性创伤患者应激早期各时段热休克蛋白72(HSP72)编码基因的表达和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收入ICU的A-PACHEI11评分≥18分的患者38例,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分离创伤后O~1 d、2~6 d、7~14 d的中性粒细胞,RT-PCR方法检测HSP72m RNA含量,比较各组间的变化,记录患者2个月存活率,研究HSP72增高与预后的关系.结果:HSP72在急性应激后表达明显增强,表达高峰在2~6 d,非糖尿病患者组较糖尿病组,HSP72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且存活率较高.结论:HSP72的基因水平检测可以作为判断重症患者预后的客观指标.
作者:王波;胡丹 刊期: 2009年第12期
桡骨头骨折是肘部损伤中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多发生于成人.损伤机制往往是平地跌倒,肩外展并在肘关节伸直位时手掌着地,肘关节过度外翻应力导致桡骨头猛烈撞击肱骨头而致其骨折[1].按照损伤程度的不同,有不同的治疗方法.根据Mason[2]分型法:对Ⅰ型及Ⅱ型骨折.我们以往采用非手术治疗.效果尚好;
作者:赵爱军;孙宏辉;胡思斌;刘道阔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低钠血症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预后的影响.方法:整理并分析了资料完整的139例CHF患者,观察低钠血症程度与CHF程度的相关性,及对CHF患者病死率的影响.结果:139例患者中低钠组38例,死亡17例,病死率44.7%;血钠正常组101例,死亡15例,病死率14.9%.两组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血钠程度与病死率有关(P<0.05),低钠血症严重程度与CHF严重程度亦有关(P<0.05).结论:CHF预后与是否合并低钠血症及其程度有关,低钠血症是CHF死亡的重要预测指标.
作者:王瑞强;邵文革;王旭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不典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不典型甲亢)的临床特点,减少漏诊、误诊.方法:对我院22例不典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误诊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本组病例误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8例,高血压性心脏病2例,风湿性心脏病2例,心肌炎2例,误诊为糖尿病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误诊为肠炎1例,消化道肿瘤2例,黄疸型肝炎2例.确诊后经抗甲亢治疗症状均获缓解.结论:要减少误诊的关键在于熟悉甲亢的各种不典型症状.对难以解释的各系统表现者,应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测以减少漏诊、误诊.
作者:张致丹;张林 刊期: 2009年第12期
如何早期诊断、鉴别不明原因发热患者是每个医师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联合检测PCT,hsCRP等指标,探讨其在发热疾病中的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冯少丹;郭平清;程祖建;江勇;蔺佩鸿;张志坚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在酒精性肝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异甘草酸镁注射液150 mg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0例,对照组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100 ml治疗36例,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两组肝功能指标ALT、AST及GGT均有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ALT、AST及GGT 下降明显,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显效率71.8%;对照组显效率4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可明显改善酒精性肝病患者症状,减轻肝功能损害,促进肝功能恢复.
作者:张剑;陈杰;崔世昌 刊期: 2009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