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复宫汤中西医结合治疗药物流产后异常子宫出血120例临床观察

李昕;李国珍

关键词:药物流产/异常子宫出血, 复宫汤, 气虚血瘀型, 中西医结合
摘要:目的 观察复宫汤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药物流产后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药物流产后异常子宫出血属气虚血瘀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肌注缩宫素注射液治疗;治疗组采用肌注缩宫素注射液合用复宫汤加减治疗,两组均治疗7天后评价疗效.结果 宫内残留消失与阴道流血停止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96.7%、91.7%,对照组分别为78.3%、66.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复宫汤结合肌注缩宫素注射液治疗药物流产后异常子宫出血要明显优于肌注缩宫素注射液.
新疆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我国原发性肝癌数据库的建设及应用概况

    近些年来,计算机被大范围应用于多个行业,医学也是成功运行计算机技术的领域之一.原发性肝癌数据库在国外医学的应用早已步入成熟阶段,现在已经形成大量的多中心的大型数据库;我国建成的此类临床数据库多为小规模数据库,体量灵活,使用快捷方便等特点让其受到越来越多医务工作者的欢迎.原发性肝癌数据库实现了患者病情数据的存储管理、输入输出、统计分析、检索查询等功能,使其成为临床诊治、科研教学中的重要工具.目前,国内尚无原发性肝癌数据库的专题报道,本文将其在原发性肝癌的作用影响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仝斐;吕书勤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研究进展

    目的 总结近年来用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研究现状.方法 检索2002~2014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关于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哮喘的相关文献,然后从穴位贴敷的药物选择、穴位选择、时间点以及配合其他疗法几方面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 穴位贴敷对于小儿哮喘是一种副作用小、操作方便,且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

    作者:刘源;刘智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中医药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临床研究进展

    在COPD发展过程中,反复的急性加重是引起COPD疾病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医药在COPD急性加重期改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本文综述了近五年来中医治疗COPD急性加重的中医治疗进展,分别从痰热郁肺、痰浊阻肺、痰湿蕴肺、痰瘀阻肺、阳虚水泛及中医外治法对中医治疗COPD急性加重进行了总结,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陶思冥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慢性咽炎的中医外治研究进展

    慢性咽炎是咽部黏膜、黏膜下及其淋巴组织的弥漫性炎症,常为上呼吸道慢性炎症的一部分,也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据统计发病率约占咽喉部疾病的10%~20%.临床运用中医外治慢性咽炎较为普遍,疗效肯定,现将近年来慢性咽炎中医外治临床应用进展综述如下.1 中药煎剂超声雾化超声雾化吸入疗法系利用超声的空化作用,破坏药液表面张力和惯性,使液体在气相中分散,将药液变成雾状颗粒,吸入直接作用于咽部黏膜.

    作者:周琴;李彦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隔姜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6例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分析隔姜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方法 用隔姜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6例,并与依帕司他、甲钻胺组对照观察患者神经病症状、体征以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方法均能改善患者周围神经病的症状、体征以及感觉、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但隔姜灸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隔姜灸能显著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肢体麻木、刺痛、乏力等临床症状,改善其神经传导,疗效确切.

    作者:岳萍;郑霞;张强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不同血压水平与颈动脉硬化程度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不同血压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择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合并高血压患者152例和单纯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150例,所有入选者均行彩色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监测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 血压水平与IMT(双侧颈总动脉的内—中膜厚度)Crouse评分相关性:血压水平与IMT呈直线相关关系(r=-0.37,P<0.05),血压水平与Crouse评分呈直线相关关系(r=0.41,P<0.05),表明血压越高,Crouse评分越高,IMT(双侧颈总动脉的内—中膜厚度)越高.即血压高低与IMT(双侧颈总动脉的内—中膜厚度)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颈动脉硬化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高于血压正常组.结论 高血压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颈动脉硬化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高于血压正常组.这对于减少脑血管病的发病和复发具有重要意义.及早发现并干预血压及血同型半胱氨酸,可能是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病率的措施之一.

    作者:马建军;马建华;李昕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雪莲通脉丸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型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雪莲通脉丸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型患者的症状改善,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将符合诊断标准的冠心病气虚血瘀型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组)、治疗组(雪莲通脉丸+西医常规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根据患者病情选用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日1次;他汀类(口服辛伐他汀片20mg,日1次);硝酸酯类(口服欣康40mg,日1次);β-受体阻滞剂(口服美托洛尔25mg,日2次),疗程8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给予雪莲通脉丸,9g/次,日2次,疗程8周.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患者心绞痛症状、心电图、中医症状定量积分、血浆内皮素(ET)及一氧化氮(NO)的变化.结果 1.心绞痛症状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心电图方面:治疗组心电图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心电图总有效率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中医证候积分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8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血浆内皮素(ET)及一氧化氮(NO):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浆ET水平较治疗前有所降低,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浆NO水平较治疗前有所升高,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1.雪莲通脉丸可以明显改善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气虚血瘀型患者的心绞痛症状、中医症候.2.雪莲通脉丸对于心电图的影响,同对照组相比未见明显优势.3.雪莲通脉丸能够降低血浆ET及升高血浆NO,说明雪莲通脉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机理可能与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善有关.

    作者:张秀芬;赵肖华;任小娟;陈红霞;陈小兵;翁幼武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针刺耳尖放血治疗发热患者的护理观察

    发热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是机体正气与邪气相争,阴阳失调的一种病理反应.发热能耗气伤津,损害机体,甚至造成不良后果.临床常用降温方法有物理降温、药物降温等,而本文采用针刺耳尖放血降温.因其奏效迅速、操作简便,且安全、无毒、痛苦小等特点,急诊临床应用广泛,收到较好结果.总结如下.

    作者:杨欢;李永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中风恢复期病人的中医康复护理措施及效果探讨

    目的 总结中风恢复期患者的中医康复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中风恢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入院时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为41.80分±14.44分,出院时adl评分为56.30分±17.23分.结论 运用传统中医理念,加强中风恢复期患者的中医康复护理,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作者:王红琳;夏艳春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老年患者桡骨远端骨折外固定治疗进展

    桡骨远端骨折系指发生在距桡骨远端关节面3cm以内的骨折.临床治疗方法很多,不外乎内固定和外固定.内固定可以达到良好的解剖复位及坚强固定,早期进行腕关节活动,但其创伤大、费用高,并非适用于所有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外固定目前主要有手法复位夹板固定、石膏固定、外固定架固定等.外固定方法较多,且医者经验不一,没有系统论述,本文根据桡骨远端骨折的分型与治疗方法的关系,就目前老年患者桡骨远端骨折外固定治疗进展作一综述,希望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韩芳林;吕发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加减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高血压病合并脂代谢紊乱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加减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高血压病合并脂代谢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90例高血压病合并脂代谢紊乱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以胆固醇升高为主,选择阿托伐他汀钙片,以甘油三酷升高为主,选择非诺贝特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加减半夏白术天麻汤.两组均治疗2疗程,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水平、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结果 治疗后,两组舒张压与收缩压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对比,观察组收缩压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789,P=0.028);观察组舒张压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828,P=0.001).治疗后,两组患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低密度脂蛋白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效25例,有效18例,无效2例;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26例,无效4例.经统计学分析,两组临床疗效具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2.127,P=0.031).结论 加减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高血压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血压水平和调节血脂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东;刘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复方黄柏液联合低频电磁场促进缺血性足溃疡愈合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复方黄柏液联合低频电磁场促进缺血性足溃疡的愈合作用.方法 采用对照实验研究:缺血性足溃疡对照组、复方黄柏液组、低频电磁场组和复方黄柏液联合低频电磁场组,每组8只雄性新西兰家兔.各组行缺血肢体造模加足溃疡造模,次日实验.缺血性足溃疡对照组术后第7天作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金属蛋白酶-9检测和溃疡愈合面积测定.复方黄柏液组行10%复方黄柏液5mL浸湿纱布包扎足溃疡,Q12h1次;低频电磁场组用12毫特斯拉低频电磁性饲养笼实验,Q12h1次,每次30min;复方黄柏液联合低频电磁场组10%复方黄柏液5mL浸湿纱布包扎足溃疡即行12毫特斯拉低频电磁场饲养笼实验,Q12h1次,每次30min,实验7天作相同指标检测.结果 MMP-9血清值缺血性足溃疡对照组明显高于复方黄柏液和低频电磁场组(P<0.05),复方黄柏液联合低频电磁场组明显低于复方黄柏液组(P<0.01).TIMP-1缺血性足溃疡对照组明显低于复方黄柏液和低频电磁场组(P<0.01),复方黄柏液联合低频电磁场组明显高于复方黄柏液组(P<0.01).HIF-1α、VEGF值低频电磁场组明显高于缺血性足溃疡对照组(P<0.01),黄柏液联合低频电磁场组明显高于复方黄柏液组(P<0.01).溃疡愈合面积黄柏液联合低频电磁场组明显高于复方黄柏液组(P<0.01).结论 复方黄柏液联合低频电磁场能明显促进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及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生成,抑制血清金属蛋白酶-9生成、促进缺血性足溃疡愈合.

    作者:张建勇;彭辉;胡翠芬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热敏灸疗法的临床研究进展

    近年来,热敏化腧穴悬灸新疗法的创立,引起了国内针灸界的重视,使针灸学的发展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本文回顾了近十年来热敏灸疗法的相关文献,对热敏灸疗法理论和临床研究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总结,显示了热敏灸疗法疗效确切并具有广泛的适应证.今后研究当继续深入探索腧穴热敏化的分布规律,扩展热敏灸的适应证,完善其操作方法.

    作者:热依拉·帕尔哈提;姚晓彬;马忠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134例缺血中风恢复期患者实施中医护理方案的体会

    目的 探讨缺血中风恢复期患者给予中医护理后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12月在我科住院的134例缺血中风恢复期患者,按照2013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医护理方案》中中风(脑梗死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对患者实施相应中医护理,并对患者主要症状及次要症状的辨证施护方法及中医护理技术后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134例患者行辨证施护护理效果评价中对各症状评价为“好”和“较好”均占80%以上,对不同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及对方案中健康指导内容的满意度均在80%以上,而82%以上患者就本病的中医护理方案认为实用性较强.结论 使用国家《中医护理方案》效果评价标准,可以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患者的满意度,同时进一步提高中医院护士的中医护理临床应用能力,提高中医护理效果,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何俐;翁迪华;刘扬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柏及栓提取工艺的研究

    目的 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优选柏及栓的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以盐酸小檗碱的含量和浸膏量为指标,综合评分,优化黄柏、鱼腥草等中药的提取工艺.结果 佳提取工艺为10倍量80%乙醇,提取3次,每次1h.结论 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

    作者:刘艺;赵媛;库德热提·阿吉;杨继彪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谈谈中医学专业认证对中医外科教学工作的促进作用

    2015年11月,本院迎来由教育部中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的认证专家进行专业认证专项考察.认证专家将通过对我校中医学在办学宗旨、教育计划、学生成绩评定、学生、教师、教育资源、科学研究、教育评价、教学管理、改革与发展等指标进行全面深入的现场考察,作出认证结论.

    作者:马超;王岩斌;刘勤;沙漠;马良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甘草酸单铵盐生产工艺的改进研究

    目的 甘草酸单铵盐是一种重要的原料,广泛应用于医药行业.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同时降低生产成本,对原生产工艺进行了调整,并通过对比研究,考察改进工艺的可行性.方法 以甘草酸含量相同或者相近的酸析物为原料,分别采用改进工艺和原有工艺制备成单铵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不同工艺条件下产晶的含量、收率、移行率等变化.结果与结论 实验表明,改进工艺制备的粗晶吸收度较低,并能减少提取过程的能源和乙醇消耗,两种工艺制备的产品在含量、收率及移行率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

    作者:廖菁;范晓雯;牛学军;苗现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阿尔茨海默病的中医辨证浅析

    以中医学辨证理论为指导,以近代文献为依据,通过观察,探讨阿尔茨海默病与中医学脏腑发病机理之间的关系,并结合现代中医学对阿尔茨海默病的中医辨证分型关系的认识,为探讨阿尔茨海默病的中医辨证分型标准提供依据.

    作者:王尧;富雪婷;巴哈尔·哈德尔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穴位埋线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症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穴位埋线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符合临床纳入标准的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取穴天枢、大横、气海、关元、三脘、水道、足三里、太冲等进行单纯毫针针刺,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选用天枢、大横、气海、关元、三脘、水道穴位进行埋线治疗,埋线每7天进行1次治疗,5次为1疗程.采用《亚太区肥胖重新定义和处理》指标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两组疗法对脾虚湿阻型肥胖症均有一定疗效,但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穴位埋线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症临床效果较好,并且能改善患者胃肠道功能,对一些妇科疾病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杨茜;陈和军;陈富宾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中医治疗银屑病近十年研究概况

    目的 观察总结近10年中医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检索查新2005年1月至2015年1月的相关文献,分别从中医内治法、外治法、针灸疗法不同角度进行治疗方法的探讨.结果 近年来中医治疗银屑病取得了显著成效,也做了大量临床与实验研究,特别是中医传统疗法治疗银屑病副作用小、操作简便、价格适宜、病人耐受性强.结论 中医治疗方法多样、疗效显著,值得今后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罗芮;刘智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新疆中医药杂志

新疆中医药杂志

主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