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小针刀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牛时季;苟斌虎

关键词:椎旁神经阻滞, 小针刀疗法, 神经根型颈椎病
摘要:目的 探讨采用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小针刀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 观察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92例.结果 通过临床疗效评定终得出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小针刀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92例,经过两次联合治疗,治愈61例,好转28,无效3例,总有效率96.73%.结论 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小针刀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满意.
新疆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不同血压水平与颈动脉硬化程度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不同血压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择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合并高血压患者152例和单纯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150例,所有入选者均行彩色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监测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 血压水平与IMT(双侧颈总动脉的内—中膜厚度)Crouse评分相关性:血压水平与IMT呈直线相关关系(r=-0.37,P<0.05),血压水平与Crouse评分呈直线相关关系(r=0.41,P<0.05),表明血压越高,Crouse评分越高,IMT(双侧颈总动脉的内—中膜厚度)越高.即血压高低与IMT(双侧颈总动脉的内—中膜厚度)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颈动脉硬化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高于血压正常组.结论 高血压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颈动脉硬化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高于血压正常组.这对于减少脑血管病的发病和复发具有重要意义.及早发现并干预血压及血同型半胱氨酸,可能是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病率的措施之一.

    作者:马建军;马建华;李昕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顾乃龙主任医师治疗胃癌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采用顾乃龙主任医师思想“益气活血、祛瘀解毒”法,予以扶正祛瘀解毒方治疗中晚期胃癌患者,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疗效、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变化.方法 70例气虚血瘀型中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合理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益气活血、祛瘀解毒”法,予以扶正祛瘀解毒方治疗,疗程均为30d.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36< 0.05,二者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在改善恶心、呕吐、疼痛、精神萎靡、周身乏力、心悸临床症状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1,二者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治疗组在改善腹胀、腹泻、食欲不振、发热、舌苔、脉象临床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二者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前两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P>0.05,二者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P<0.01,二者有统计学差异;对照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P>0.05,二者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P< 0.01,二者有统计学差异;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差值比较△△P<0.01,二者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益气活血、祛瘀解毒”法,能有效改善气虚血瘀型中晚期胃癌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郭震兵;金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我国原发性肝癌数据库的建设及应用概况

    近些年来,计算机被大范围应用于多个行业,医学也是成功运行计算机技术的领域之一.原发性肝癌数据库在国外医学的应用早已步入成熟阶段,现在已经形成大量的多中心的大型数据库;我国建成的此类临床数据库多为小规模数据库,体量灵活,使用快捷方便等特点让其受到越来越多医务工作者的欢迎.原发性肝癌数据库实现了患者病情数据的存储管理、输入输出、统计分析、检索查询等功能,使其成为临床诊治、科研教学中的重要工具.目前,国内尚无原发性肝癌数据库的专题报道,本文将其在原发性肝癌的作用影响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仝斐;吕书勤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134例缺血中风恢复期患者实施中医护理方案的体会

    目的 探讨缺血中风恢复期患者给予中医护理后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12月在我科住院的134例缺血中风恢复期患者,按照2013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医护理方案》中中风(脑梗死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对患者实施相应中医护理,并对患者主要症状及次要症状的辨证施护方法及中医护理技术后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134例患者行辨证施护护理效果评价中对各症状评价为“好”和“较好”均占80%以上,对不同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及对方案中健康指导内容的满意度均在80%以上,而82%以上患者就本病的中医护理方案认为实用性较强.结论 使用国家《中医护理方案》效果评价标准,可以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患者的满意度,同时进一步提高中医院护士的中医护理临床应用能力,提高中医护理效果,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何俐;翁迪华;刘扬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中风恢复期病人的中医康复护理措施及效果探讨

    目的 总结中风恢复期患者的中医康复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中风恢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入院时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为41.80分±14.44分,出院时adl评分为56.30分±17.23分.结论 运用传统中医理念,加强中风恢复期患者的中医康复护理,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作者:王红琳;夏艳春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隔姜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6例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分析隔姜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方法 用隔姜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6例,并与依帕司他、甲钻胺组对照观察患者神经病症状、体征以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方法均能改善患者周围神经病的症状、体征以及感觉、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但隔姜灸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隔姜灸能显著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肢体麻木、刺痛、乏力等临床症状,改善其神经传导,疗效确切.

    作者:岳萍;郑霞;张强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中药干预实验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研究进展

    中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肯定,具有多途径、多靶点等整体治疗优势.本文从多元醇途径、蛋白非酶糖基化产物的生成、血流动力学与血管因素、氧化应激、蛋白激酶C的激活、神经营养因子等6个方面,综述近10年来中药单味药及复方干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实验研究进展.

    作者:张慧杰;张文风;钟慧群;史立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研究进展

    目的 总结近年来用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研究现状.方法 检索2002~2014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关于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哮喘的相关文献,然后从穴位贴敷的药物选择、穴位选择、时间点以及配合其他疗法几方面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 穴位贴敷对于小儿哮喘是一种副作用小、操作方便,且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

    作者:刘源;刘智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复宫汤中西医结合治疗药物流产后异常子宫出血120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复宫汤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药物流产后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药物流产后异常子宫出血属气虚血瘀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肌注缩宫素注射液治疗;治疗组采用肌注缩宫素注射液合用复宫汤加减治疗,两组均治疗7天后评价疗效.结果 宫内残留消失与阴道流血停止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96.7%、91.7%,对照组分别为78.3%、66.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复宫汤结合肌注缩宫素注射液治疗药物流产后异常子宫出血要明显优于肌注缩宫素注射液.

    作者:李昕;李国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柏及栓提取工艺的研究

    目的 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优选柏及栓的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以盐酸小檗碱的含量和浸膏量为指标,综合评分,优化黄柏、鱼腥草等中药的提取工艺.结果 佳提取工艺为10倍量80%乙醇,提取3次,每次1h.结论 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

    作者:刘艺;赵媛;库德热提·阿吉;杨继彪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甘草酸单铵盐生产工艺的改进研究

    目的 甘草酸单铵盐是一种重要的原料,广泛应用于医药行业.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同时降低生产成本,对原生产工艺进行了调整,并通过对比研究,考察改进工艺的可行性.方法 以甘草酸含量相同或者相近的酸析物为原料,分别采用改进工艺和原有工艺制备成单铵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不同工艺条件下产晶的含量、收率、移行率等变化.结果与结论 实验表明,改进工艺制备的粗晶吸收度较低,并能减少提取过程的能源和乙醇消耗,两种工艺制备的产品在含量、收率及移行率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

    作者:廖菁;范晓雯;牛学军;苗现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热敏灸疗法的临床研究进展

    近年来,热敏化腧穴悬灸新疗法的创立,引起了国内针灸界的重视,使针灸学的发展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本文回顾了近十年来热敏灸疗法的相关文献,对热敏灸疗法理论和临床研究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总结,显示了热敏灸疗法疗效确切并具有广泛的适应证.今后研究当继续深入探索腧穴热敏化的分布规律,扩展热敏灸的适应证,完善其操作方法.

    作者:热依拉·帕尔哈提;姚晓彬;马忠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小针刀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采用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小针刀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 观察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92例.结果 通过临床疗效评定终得出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小针刀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92例,经过两次联合治疗,治愈61例,好转28,无效3例,总有效率96.73%.结论 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小针刀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满意.

    作者:牛时季;苟斌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雪莲通脉丸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型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雪莲通脉丸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型患者的症状改善,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将符合诊断标准的冠心病气虚血瘀型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组)、治疗组(雪莲通脉丸+西医常规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根据患者病情选用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日1次;他汀类(口服辛伐他汀片20mg,日1次);硝酸酯类(口服欣康40mg,日1次);β-受体阻滞剂(口服美托洛尔25mg,日2次),疗程8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给予雪莲通脉丸,9g/次,日2次,疗程8周.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患者心绞痛症状、心电图、中医症状定量积分、血浆内皮素(ET)及一氧化氮(NO)的变化.结果 1.心绞痛症状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心电图方面:治疗组心电图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心电图总有效率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中医证候积分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8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血浆内皮素(ET)及一氧化氮(NO):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浆ET水平较治疗前有所降低,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浆NO水平较治疗前有所升高,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1.雪莲通脉丸可以明显改善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气虚血瘀型患者的心绞痛症状、中医症候.2.雪莲通脉丸对于心电图的影响,同对照组相比未见明显优势.3.雪莲通脉丸能够降低血浆ET及升高血浆NO,说明雪莲通脉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机理可能与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善有关.

    作者:张秀芬;赵肖华;任小娟;陈红霞;陈小兵;翁幼武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针灸宁心安神法治疗肿瘤疼痛疗效观察

    目的 通过对针灸宁心安神法治疗肿瘤疾病疼痛的观察,探讨针灸治疗的疗效.方法 通过临床穴位选择,治疗98例不同肿瘤部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使用针灸联合西药止痛药物治疗,对照组口服西药止痛药物,分析评价疗效.结果 9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经统计学分析,治疗组镇痛效果明显强于单纯西药止痛药物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灸宁心安神法对于肿瘤性疼痛治疗有良好疗效.

    作者:吴兰珍;王亚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中药穴位贴敷对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腹胀缓解的护理研究

    目的 探讨中药穴位贴敷对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腹胀缓解的护理效果.方法 将120例腹腔镜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穴位贴敷缓解腹腔镜术后患者腹胀,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缓解腹腔镜术后患者腹胀,观察两组首次排气的时间和排气后腹胀缓解的程度.结果 治疗组首次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腹胀缓解率比对照组高.结论 中药穴位贴敷能快速有效缓解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腹胀.

    作者:杨杰;韩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观察中医“柔筋正骨、以松治痛”理论治疗早中期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中医“柔筋正骨、以松治痛”理论在治疗早中期膝骨性关节炎中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 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期间,选取收治于我院的106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均分成治疗组53例和对照组53例.其中治疗组患者给予中医“柔筋正骨、以松治痛”理论指导推拿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药物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疼痛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42例显效、9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6.2%(5 1/53);对照组患者29例显效、14例有效、10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1.1%(43/53),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治疗中,采用中医“柔筋正骨、以松治痛”理论为指导并应用于临床实践,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关节功能,在提高临床疗效的同时使患者满意率增加,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邓迎杰;马风龙;高振华;闫涛;向文远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内分泌科中西医结合教学查房模式的探讨

    教学查房不仅是一项临床工作,也是各层次师资和学员进行临床教学实践的重要途径.本文针对内分泌学科特点,探讨适合本专业的教学查房的方式及方法,希望对临床教学有一定启发.

    作者:马静;马丽;李凯利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针刺耳尖放血治疗发热患者的护理观察

    发热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是机体正气与邪气相争,阴阳失调的一种病理反应.发热能耗气伤津,损害机体,甚至造成不良后果.临床常用降温方法有物理降温、药物降温等,而本文采用针刺耳尖放血降温.因其奏效迅速、操作简便,且安全、无毒、痛苦小等特点,急诊临床应用广泛,收到较好结果.总结如下.

    作者:杨欢;李永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新疆少数民族医学研究生培养的思考

    从加强思想教育工作、提高汉语言学习水平、培养临床实践与科研能力等方面,阐述对于新疆少数民族医学研究生培养的思考和建议.

    作者:陈苗苗;赵明芬;耿冲;洪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新疆中医药杂志

新疆中医药杂志

主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