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艾迪注射液改善晚期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疗效观察

崔峰;李婷;张黎

关键词:艾迪, 晚期肿瘤, 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 探讨艾迪注射液改善晚期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疗效.方法 将我科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支持治疗基础上予艾迪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用15天,间隔3天后重复使用2周期.观察两组患者体重变化、疼痛评分、KPS评分的变化,将两组结果进行对照,同时记录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重变化、疼痛评分、KPS评分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艾迪注射液能明显改善晚期肿瘤患者生存质量、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新疆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医患关系紧张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目的 探讨医患关系紧张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我院的100例医护人员和自2012年1月~ 2013年6月间收治的1000例患者进行医患关系情况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来分析医患关系紧张的影响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来提出改善医患关系的对策.结果 大多数医护人员和患者都认为医患关系现状不太乐观,但两者所认为的医患关系紧张的影响因素不同.结论 医患关系紧张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迫在眉睫,这一方面需要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与技能水平,另一方面需要国家和政府加大对医疗事业的投入和管理.

    作者:王春花;王玉琴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化瘀解毒方经直肠给药治疗盆腔包裹性积液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化瘀解毒方经直肠给药治疗盆腔包裹性积液的疗效.方法 对符合纳入标准的43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以化瘀解毒方经直肠给药及康妇消炎栓纳肛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变化.结果 化瘀解毒方经直肠给药治疗该病效果显著.结论 应用化瘀解毒方经直肠给药治疗盆腔包裹性积液,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明显,费用较低,部分患者避免了手术之苦,是一种经济方便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万莉;卢艳丽;龚巍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我院110例布鲁氏杆菌病临床特点及中医证型分析

    目的 通过对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院住院患者中110例布鲁氏杆菌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中医辨证分型的分析总结,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到2014年间诊治的110例布鲁氏杆菌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中医的辨证分型.结果 我区本病有着较明显的职业特点:农牧民发病率高,主要以腰背痛、发热、四肢关节疼痛、乏力、消瘦、大汗及肝、脾、淋巴结肿大为特征,主要诊断依据布鲁氏杆菌血凝集试验及血培养结果,辅以影像学检查,治疗上才能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在选用西药的基础上,结合中医辨证论治,加用中药治疗.结论 布氏杆菌病以有牛羊接触史的农牧民为高发人群,在出现腰背痛、发热、四肢关节疼痛、乏力、消瘦、大汗等症状,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等体征时需警惕本病的发生,应当结合实验室、影像学检查以确诊,治疗除外使用西药,同时结合中医辨证论治,采用健脾祛湿法治疗效果更佳.

    作者:李瑞钊;杨惠琴;马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非手术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近十年相关文献的分析,从传统推拿手法、整脊疗法、踩跷法、牵引治疗法等方面进行综述,评价各治疗法的优劣.

    作者:孔锦涛;赵丰;王新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浅谈《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体会

    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科学,如何培养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具备一定临床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日常教学工作中的难点.而学生只有在临床实践中做到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真正掌握和理解,并回到临床实践中,才能得到锻炼和培养.《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这门课程有自身的特点,如多数疾病有区别于它病的皮损特点和临床表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教材的更新,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也在逐渐发生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作者:文谦;刘红霞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建立符合内分泌专业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的探讨

    本文结合内分泌专业及多年教育经验,提出了PBL(Problem-Based Learning)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方法、CBL(Case-Based Learning)以案例为基础的讨论式教学法及SP(simulated patients)又称模拟患者教学法三种模式,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教学方法,扬长避短.

    作者:马丽;马静;李凯利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研究进展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由自身免疫障碍引起免疫系统攻击关节的长期慢性炎症,此炎症会导致关节畸形,甚者致残.现将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进行回顾,以期为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提供临床参佐.

    作者:马艳;刘春景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六味西红花口服液治疗肾阳虚证随机、双盲、阳性药平行对照、两中心临床研究

    目的 评价六味西红花口服液治疗肾阳虚证的临床有效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阳性药平行对照临床评价方法.试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试验组服用六味西红花口服液,对照组服用健脑补肾口服液,疗程4周,观察两组腰膝酸软、动则气促、精神萎靡、下肢浮肿、夜尿频多症状评分,比较其疗效得出结论.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所降低分值相比,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六味西红花口服液可减轻肾阳虚证引起的腰膝酸软、动则气促、精神萎靡、下肢浮肿、夜尿频多等症状.

    作者:王歆君;照日格图;汪阳;倪爽爽;陈英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120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均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医药疗法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均能改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症状;但治疗组对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症状的改善、患者及医生对病情的总体评价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医药疗法结合西药常规疗法能有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李强;刘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黄疸的教学与临床结合的探讨

    近年来,中医药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尤其是中医类院校的建立,为中医药发展及人才的储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其亦存在一定的弊端.其中中医类学生临床功底相对薄弱,而中医学专业教育的总体目标是培养能够从事中医医疗及预防、保健、康复工作的毕业生,并为他们将来在中医教育、科研、对外交流、文化传播以及中医药事业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奠定基础.如何将中医院校学生培养成合格的中医学专业人才,应是我们培养工作的重中之重.

    作者:王晓忠;徐强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是由布鲁杆菌引起人畜共患的系统性、变态、反应性传染病.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是布氏杆菌侵袭脊柱引起的感染性脊柱炎,简称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由布氏杆菌病而引发的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发病率在2%~ 53%[1].近年来,布鲁氏菌病的人畜疫情在国内外均出现上升势头,严重影响了流行地区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经济发展.本文将其分子生物学特性、实验室诊断技术、影像学表现,结合手术方法做一综述,以便了解脊柱布氏杆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向正俊;赵疆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于俊生教授运用升降散治疗肾脏病经验

    于俊生教授遵循同病异治、异病同治、辨证论治的原则运用升降散加减治疗多种急、慢性肾病的经验.

    作者:李建英;初德波;于俊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基于方剂计量学方法的何复东临证用药总体特点研究

    目的 应用方剂计量学方法研究国家级名老中医何复东主任医师的临证处方总体遣药特点,并由方及理的原则,推论与之相应的何老的学术思想,分析、总结、提炼何老的学术特色.方法 收集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何老临证医案方剂,建立数据库,计算机随机抽取200首处方,运用方剂计量学方法,对其用药范围、性味、归经和功能等指标加以统计分析,从而揭示其用药特色和规律.结果 何复东临证处方用药频次高的20味药物,依次为巴戟天、葛根、甘草、仙茅、淫羊藿、补骨脂、紫河车、桂枝、土元、当归、何首乌、黄连、知母、锁阳、鹿茸、黄芩、川芎、钩藤、天麻、石决明.使用频次高的为补虚药,公用41味,1 126频次,其中使用多的补益药包括巴戟天、甘草、仙茅、淫羊藿、补骨脂、紫河车、当归、何首乌、锁阳、鹿茸等.对于补虚药的进一步分析显示,在补虚药中应用味数及频次高的为助阳药,共计15味,占补虚药味数的36.59%,而用药频次达591次,占补虚药总频次的52.49%.其次为补气药、补血药使用频率较高,滋阴药频次低.对于处方用药的四气分析看,使用多的是温性药物,寒性药物次之,平性药物再次之,热性与凉性药物使用极少.五味方面使用频次高的依次为辛味药、甘味药、苦味药,咸味药、酸味药及淡味药频次较低.从药物归经来看,归入肝经、胆经的药物多,其余依次为脾经、胃经,肾经、膀胱经,肺经、大肠经,心经、小肠经,归人心包、三焦经的药物少.结论 何老临证遣药具有其总体趋势,即善用葛九、补益虚损;长于温补、偏重补阳;寒温并用、补中有泻;辛开苦降、调畅气机.

    作者:严兴海;李涛;吴斌;何茁;杜樱洁;杨宇玲;何复东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中医综合疗法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80例患者按照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分成两组,分别采用中医综合治疗(治疗组)和口服塞来昔布(对照组)治疗.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80例中,治愈68例,好转12例;对照组40例中,治愈31例,好转9例.二者在临床疗效上无明显差异.结论 应用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疗效优良率及性价比较高,实际应用起来也比较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副作用小,病人易于接受,满意度高,适合应用于临床,为广大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解除病痛.

    作者:董振宇;田亚君;李建江;杨涛;黄异飞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肛肠科疾病术后并发症的护理体会

    目的 总结肛肠科疾病手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方法和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548例肛肠疾病患者术后的病情观察、心理护理、体位性低血压的预防与护理、尿潴留护理、切口疼痛、肛门局部水肿、肛门假性失禁的护理等过程.结果 548例肛肠疾病患者经手术治疗和精心护理均痊愈出院,住院平均时间为14天.结论 在肛肠科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规范的护理对术后并发症的恢复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是提高肛肠科疾病治愈率的可靠保证.

    作者:高红霞;桑枫;许春丽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保胎方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保胎方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60例先兆流产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0例给予保胎方口服,同时口服维生素E,肌注黄体酮注射液;对照组30例只给予维生素E及黄体酮注射液.结果 试验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0%,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6.7%,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胎成功率为86.7%.结论 保胎方治疗早期先兆流产临床疗效显著,不仅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而且能提高保胎成功率,具有安胎作用.

    作者:秦春梅;王建凤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中医药口服联合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80例,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即研究组(n=40)和对照组(n=40).给予研究组患者中药清热解毒止血剂口服联合保留灌肠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西药美沙拉嗪联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结果 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腹痛、腹泻、脓血便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腹痛、腹泻、脓血便评分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治疗后和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的腹痛、腹泻、脓血便评分均显著较低(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0.0% (36/40)显著高于对照组62.5%(25/40)(P<0.05).结论 中医药口服联合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较西药好.

    作者:张波;谭星;杨晓蓓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针灸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选穴规律探讨

    心脏神经官能症是神经官能症中的一种特殊类型,以心血管系统功能失调为主要表现,还可兼有神经官能症的其他临床症状.当今社会随着现代文明的高速发展,紧张的生活节奏和繁忙工作、很多诸如婚姻家庭的不稳定、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无节制的饮酒或者情感的压抑、无疑给人们精神上带来了恐慌、焦虑、抑郁、疲惫,以致使愈来愈多的人诱发神经官能症.现代临床在针灸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方面有较多报道,但多偏重临床疗效观察方面,少有对取穴规律的规范化研究.本文将现代文献中针灸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相关的内容提取出来,加以归纳总结,以看出其中的取穴规律,再探索背后的理论依据,从而方便临床和科研使用,对临床指导治疗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魏建华;李永凯;韩轶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脑多发性硬化的MRI诊断

    目的 总结分析41例脑多发性硬化的MRI表现,提高MRI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搜集经临床证实的脑多发性硬化41例,均行MRI检查,其中36例行增强扫描;12例行SWI序列扫描;对其临床表现及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脑内病灶呈卵圆形,圆形,不规则带状,斑片形,斑点状;部分病灶融合;增强扫描急性期病灶明显强化;静止期病灶无强化;SWI序列扫描MS病灶周围见静脉伴行、绕行及穿行.结论 MRI可清晰显示MS病灶,是诊断多发性硬化的敏感的影像学方法.

    作者:郑田玲;楼俭茹;薛志伟;王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浅谈针灸专业学生临床实习的带教体会

    基于针灸专业临床实习的重要性,结合针灸科特色,对针灸科实习学生培养提出几点建议,与同行共勉.

    作者:郭慧;刘娟;杨欢;刘智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新疆中医药杂志

新疆中医药杂志

主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