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仙方活命饮不同剂型的临床应用进展

兰彬;王军省

关键词:仙方活命饮, 不同剂型, 临床应用, 综述
摘要:仙方活命饮,出自明代陈实功《校注妇人良方》,其曰:“治一切疮疡,末成者即散,已成者即溃,又止痛消毒之良剂也.”通过历代医家辨证论治的临床验证,认为仙方活命饮乃“疮疡之圣药,外科之首方”,疗效确切,临床应用较广.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归纳了仙方活命饮、仙方活命饮加减方的不同剂型的临床疗效和研究进展,以便为今后临床使用提供更多思路.
新疆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内治法治疗腰肌劳损的研究进展

    本文总结了近10余年来中医内治法治疗腰肌劳损的临床研究进展,试图归纳近几年中医内治法治疗腰肌劳损的临床规律与方法,为1后的临床研究及治疗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本文将参考文献的内容大体分为补益肝肾法、祛邪除湿法、活血化瘀法、柔筋补脾法治疗腰肌劳损等四个方面进行综述,得出中医内治法治疗本病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同时我们应以柔筋补脾法为新的治疗理念开展大量的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其疗效.

    作者:郭世宁;郭玄;吕发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临床护士如何避免护患纠纷的探讨

    护理工作是医疗保健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病人和家属维权意识的提离、健康需求的增高,对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技术水平、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临床工作中不断发生这样或那样的护理纠纷,不仅影响了护理队伍的形象,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医院的信誉.故笔者撰写此文,深刻探讨护患纠纷产生的原因,提出避免护患纠纷的措施,以期改善护患关系.

    作者:李娟;杨琴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针灸学》理论与实践教学改革现状综述

    本文通过检索维普、CNKI、CBM、万方数据库中2002年至2016年发表的文献,以国内教学研究为例,分析归纳国内《针灸学》理论与实践教学研究现况、我国针灸的发展现况、我国针灸教学体系的现状,重点论述我国《针灸学》教学模式改革现状.

    作者:刘娜娜;李盼;智勇;刘智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类风湿关节炎临床护理体会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慢性、进行性、对称性多关节炎症为主要表现的全身免疫性疾病,其病理特点为滑膜炎,常以手、足小关节受累为主,可侵蚀滑膜、软骨和骨组织,晚期可引起关节结构破坏,导致关节僵硬、畸形,功能严重受损,同时还可损害心、肺、肾、神经等内脏器官.临床治疗不仅在于迅速控制急性期症状,起居、心理、饮食、关节功能锻炼等护理项目亦应重视.笔者从事中医风湿病护理多年,积累了丰富的护理经验,在改善临床症状上收获良效.

    作者:董娟梅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从肝肾论治经前期综合征偶得

    经前期综合征,属于妇科常见的复杂疾病,可使妇女在黄体期周期性出现躯体、精神以及行为改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经前期综合征相当于中医妇科“月经前后诸证”,散见于“经行情志异常”、“经行乳房胀痛”、“经行浮肿”、“经行头痛”、“经行身痛”、“经行泄泻”等病证中.西医尚无特效疗法,而中医对其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优势与特色.“肝郁肾虚”是经前期综合征发病的重要病机,“补肾填精、疏肝柔肝、行气化瘀”是治疗本病的重要方法.

    作者:王新梅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于我院确诊为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且中医证型属气虚血瘀的180名患者,随机分为西医组60例、中药组60例、中药加针灸组60例:三组均予西医降血糖基础治疗;西医组在降糖基础治疗上加服甲钴胺片;中药组在西医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桂枝五物汤;中药加针灸组在中药组的治疗基础上再联合针灸治疗;3组疗程均为1月.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神经临床症状和体征评估,并检测治疗前后正中神经和胫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传导速度(SNCV).结果 ①总有效率:西医组为75.1%,中药组为80.3%,中药加针灸组为92.3%;3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3组神经功能评分总分、周围神经症状评分和周围神经体征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其中:中药组和中药加针灸组上述指标评分均低于西医组(P<0.01),3组正中神经和胫神经的MNCV和SNCV均较治疗前增加(P<0.01),中药组和中药加针灸组正中神经、胫神经的MNCV与SNCV均快于西医组(P<0.01).结论 黄芪桂枝五物汤单用或黄苠桂枝五物汤联合针灸治疗DPN气虚血瘀证患者均能能明显改善神经症状,提高神经传导速度,均优于单纯西医组,但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针灸治疗疗效更佳,为临床上该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作者:张佳佳;朱晓东;孙博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化疗恶心呕吐的中医治疗进展

    恶心呕吐是化疗后常见的消化道不良反应.中医认为:化疗所致恶心呕吐与脾虚湿困、胃气上逆有关,治疗上多以健脾化痰益气、和中降逆为治则,常用方剂有旋覆代赭汤、吴茱萸汤、小半夏加茯苓汤、小柴胡汤等.中药的单独使用或与西医止吐药的联合运用,可提高止吐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刘述梅;吕书勤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急性腰扭伤推拿治疗近况

    急性腰扭伤是推拿临床的常见病,占临床所有腰痛病证的12%以上,其临床表现为腰骶部肌肉筋膜、棘上棘间韧带、腰椎后关节、骶髂关节等部位的急性损伤.该病的临床治疗多采取保守治疗,中医治疗特别是推拿、针灸的疗效较好.笔者以PubMed,万方网,中国知网为检索工具,通过查阅近10年中外推拿治疗急性腰扭伤的文献,对单纯推拿治疗、针灸结合推拿综合疗法治疗该病的文献进行了分类分析,对推拿治疗急性腰扭伤的前景及不足进行了展望.

    作者:张赫;刘俊昌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中医药特色护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中医药特色护理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中医药特色护理,即应用中药熏洗配合穴位按摩、中药贴敷.干预3周后,运用多伦多评分系统,评价临床症候和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变.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29%,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51.43%,组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四肢疼痛、四肢发凉、肢软无力、感觉减退、肢软麻木、肌肉萎缩等临床症候评分,较干预前明显降低,神经传导速度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结论 中医药特色护理可明显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症状.

    作者:尹金秀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初识性能量

    世上万物皆有能量,有能量才有万物的存在.当性活动出现异常,如阳痿、早泄、性畏惧、性器官异常等,反应了性能量的问题.这些情况往往和性能量保护失当有关.因为能量有正负,当损伤性能量之后,就丧失了性能力,这是能量的负向变化造成的.然而性能量也有正向的可能,那是量的过剩之后能的爆发,如性狂暴、性失态、性失制.因此性能量的维护,要以平为本.

    作者:韩葆贤;石檑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的应用分析

    当前我国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又促进了人力资源管理行业的发展.经济发展带动了市场竞争,医院人力资源成为助推医院发展的核心竞争.传统的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无法满足现代化医院发展的要求.欲使医院管理跨入一个更高的层次,不仅需要硬实力,还需要软实力.积极寻求改变医院传统人力资源的管理方法,可提高医务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兹对我院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的应用进行分析.

    作者:胡巧玲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对于构建《针灸学》立体教学改革方案的研究

    目的 构建《针灸学》立体教学改革方案,提出一种更有益于学生及临床带教老师的教学方法.方法 按分层抽样方法抽取100名中医相关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对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教学评价体系三方面的改革,运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法对本届接受《针灸学》教学改革的学生与上一届未接受教学改革的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能力进行比较,客观评价教学改革的实效.结果 接受《针灸学》教学改革的学生的测试成绩为(86.91 ±4.77)分,高于上一届未接受教学改革的学生的测试成绩(79.00±7.51)分,经统计学检验(t=12.4,P=0.026< 0.05),差异显著;在实践操作方面,接受《针灸学》教学改革的学生的测试成绩为(47.63±2.14)分,明显优于传统组的(36.00±6.71)分,经统计学检验(t=21.6,P=0.0019<0.01);对两组学生进行调查问卷显示,相比传统教学,立体教学改革方案更能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对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临床操作能力、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改善学生的就业现状,有利于学生高效、全面掌握针灸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结论 《针灸学》立体教学改革措施,值得推广.

    作者:刘智艳;李盼;智勇;刘娜娜;赵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邓德强主任医师应用吕仁和教授经验治疗消渴肾病慢肾衰举隅

    糖尿病肾病慢肾衰是糖尿病肾病发展到晚期出现的严重肾单位损伤,往往直接影响患者生活,威胁着患者生命,属中医“肾消”病证范畴.目前西医对本病的治疗缺乏特效的控制措施.吕仁和教授乃国家确定的老中医专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在学术上博采众长,针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总结出分期辨证、综合调治的方法,对延缓疾病的发展变化疗效显著.邓德强主任医师继承了吕仁和教授的临床经验,采用活血化瘀、补益脾肾、解毒化浊等方法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杨绍玮;张亚琼;徐丹;邓德强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小针刀结合基础用药治疗非急性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针刀疗法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非急性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药物治疗:甲氨蝶呤片7.5mg,1周1次;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50mg,1日2次.观察组:在基础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刀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症状积分、视觉模拟评分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6.7%)显著高于对照组(70.0%);两组关节压痛数和晨僵时间均得到改善,但观察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的症状积分和VAS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但观察组降低更显著.结论 小针刀结合基础药物治疗非急性类风湿关节炎,具有疼痛缓解快、关节功能改善明显的优势,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杨谦;陈楠;阚飞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新疆地区中医医院护理管理者对中医护理方案的认知调查

    目的 了解临床护理管理者对医院实施的52个中医护理方案的认知和需求情况,为医院对中医护理方案的培训方向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设问卷对中医医院临床科室中涉及护理方案的36名护理管理者进行调查.结果 87.50%的护理管理者认为,中医护理方案对于中医护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84.37%的护理管理者,认为中医护理方案有利于提高中医护理效果.结论 新疆地区护理管理者对“中医护理方案对于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和指导意义”有较高的认识度,但存在中医基础知识薄弱,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又受到惯性思维的限制而不能适时变通等问题;加强护理管理者的在职培训,是保证中医护理方案顺利实施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作者:高园;何新荣;孙玉勤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肛周脓肿术后创面吸氧对创面早期愈合的临床观察护理

    目的 观察吸氧对肛周脓肿术后早期愈合的疗效.方法 选择80例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每天中药坐浴护理,每天换药2次).对照组患者给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另加以伤口吸氧护理,每天2次.结果 对于肛周脓肿术后,观察组患者创口早期愈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肛周脓肿术后吸氧早期愈合疗效显著.

    作者:徐珊珊;张欢;洪玉芬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多种教学方法在中医骨伤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中医骨伤学是中医学学科体系中的临床学科.随着西医骨科的不断发展和壮大,中医骨伤科的发展和社会认可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努力使中西医结合起来治疗骨伤科疾病,培养中医医师的临床技能,提高社会的认可度,是中医骨伤科重新散发闪亮光辉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临床带教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关系到能否培养合格的中医骨伤人才.学生临床能力的快速提高,是临床实践教学的目的.

    作者:苗德胜;吕刚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研究进展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呈上升趋势,可导致多关节疼痛、畸形,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及生活.西药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主要是激素、非甾类抗炎药、抗风湿及生物制剂,对肝肾功损害较大,不良反应多.而针灸疗法,包括针刺、灸法、温针、电针、火针、蜂针等,具有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的作用,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方面显示了一定的疗效优势.随着中医药对本病的深入研究,近年来大量的关于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文献见诸于报道,兹以综述.

    作者:苏比努尔·艾尼瓦;米勇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乳腺癌康复期体质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开展乳腺癌复发危险因素调查,研究乳腺癌的体质和预后的相关性,为乳腺癌复发的防治寻找方法.方法 运用中医四诊舌面脉体质辨识系统,检测52例乳腺癌术后康复期患者的体质类型,分析乳腺癌康复期体质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乳腺癌康复期患者预后和血瘀质密切相关,其次为气虚质、阳虚质;随着病程延长,体质倾向在发生变化,由气虚质向血瘀质转化,使得体质调理成为乳腺癌防治复发的重要思路.结论 乳腺癌康复期患者平和质并不是保护性体质;血瘀质,气虚质和阳虚质是影响生存期的重要体质因素;调理血瘀质、气虚质、阳虚质是防治乳腺癌复发的体质干预方法.

    作者:翟玉珍;杨彩霞;陈羲;李欣;滕新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子宫内膜息肉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中西医研究近况

    目的 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的中西医研究近况.方法 检索近五年来发表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关于子宫内膜息肉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中西医研究方面的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结果 该病的发病与遗传、炎症、ER/PR、细胞增殖/凋亡失衡等因素改变子宫内膜的内环境有关.结论 子宫内膜息肉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是由于子宫内膜表面布满小血管,改变宫腔形态,导致血管出血或息肉皮下血管破裂出血.中药对子宫内膜息肉的治疗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作者:马晓蓉;韩璐 刊期: 2018年第02期

新疆中医药杂志

新疆中医药杂志

主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