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H型高血压维吾尔医证型分布相关性研究

帕力旦·吾布尔;祖力胡马尔·玉素甫

关键词:H型高血压病, 维吾尔医证型, 相关性, 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 探讨研究H型高血压维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其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心脑病科入院的H型高血压患者144例,观察采集患者的一般资料、HCY值,维医症候.结果 ①144例H型高血压病患者维医证型分布从高到低依次为:异常粘液质型>异常血液质型>异常黑胆质型>异常胆液质型(57.64%>15.28%> 13.89%> 13.19%).②H型高血压不同维医证型异常粘液质型患者HCY值高,与异常血液质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H型高血压不同维医证型性别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①H型高血压患者以异常粘液质型证为常见.②异常粘液质型H型高血压患者HCY值高.
新疆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肛周脓肿术后创面吸氧对创面早期愈合的临床观察护理

    目的 观察吸氧对肛周脓肿术后早期愈合的疗效.方法 选择80例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每天中药坐浴护理,每天换药2次).对照组患者给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另加以伤口吸氧护理,每天2次.结果 对于肛周脓肿术后,观察组患者创口早期愈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肛周脓肿术后吸氧早期愈合疗效显著.

    作者:徐珊珊;张欢;洪玉芬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体会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我国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以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为特征.随着病情发展,COPD患者常因进行性加重的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出现Ⅱ型呼吸衰竭.无创机械通气(NIV)可有效地提高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表明:NIV使用期间,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至关重要.我科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对150例使用NIV治疗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分别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及常规护理措施,结果显示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收到满意效果.

    作者:梁晓琳;刘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176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30天再住院中医辨证分布特点及预后情况分析

    目的 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30天内再住院中医辨证分型分布特点及预后情况,为中医药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病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呼吸科住院且在出院后30天内因急性加重而发生再次住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176例,同时收集病情严重程度相似且未发生30天内再住院的15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为对照.结果 本研究发现:在观察组中排在前三位的中医证型为痰浊壅肺、燥邪伤肺、痰瘀互结;对照组的前三位中医辨证分型为痰浊壅肺、燥邪伤肺、痰瘀互结;通过3年内的随访,观察组的死亡率为30%,对照组的死亡率为16%,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94,P< 0.01).结论 本次研究发现:乌鲁木齐地区发生30天再住院的COPD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发生频数占前两位的分别是痰浊壅肺和燥邪伤肺,提示在中医的辨证施治中应注意痰邪和燥邪的治疗;反复发生30天再住院的COPD患者的预后较差.

    作者:陶思冥;陈彦竹;李争;王兵;李风森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针刺治疗失眠研究进展

    失眠是睡眠障碍临床症状之一,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白天生活工作的一种主观体验.目前西医治疗失眠的常见方法是口服苯二氮卓类药物、抗抑郁药物.长期服用此类药物易产生瘾性或戒断反应等.而针刺疗法具有操作方便、治疗方法多、无毒副作用等特点,安全性高、效果明显.随着中医药对本病的深入研究,近年来大量的关于针刺治疗失眠的文献见诸于报道,兹以综述.

    作者:樊思恩;赵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中医对混合痔术后肛缘水肿的认识及治疗探究

    混合痔是肛肠外科常见的疾病,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手段.目前术式多采用外剥内扎术,疗效确切.然而,因肛门部解剖特殊,混合痔术后经常出现肛缘部水肿、疼痛等并发症.肛缘水肿是是混合痔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以肛管及肛缘皮肤出现水肿、充血、隆起或肿胀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随着中医药对本病的深入研究,近年来大量的关于中医药干预治疗混合痔术后肛缘水肿的文献见诸于报道,兹以综述.

    作者:张红娟;王军省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中医外治法治疗糖尿病肾病近况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中医采用辨证论治指导下的内治法,以及针刺、穴位帖敷、灌肠等外治法,在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功能、临床症状和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等方面取得了较为肯定的疗效.本文对近五年来中医外治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近况综述发现,中医外治法治疗糖尿病肾病有一定的特色和优势,发挥着越来越明显的作用,但也存在缺乏统一的诊疗、评价标准等不足.

    作者:藏登;马丽;李凯利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班氏促卵助孕汤对雷公藤多苷致大鼠卵巢功能低下模型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 建立稳定可靠的雷公藤多苷致大鼠卵巢功能低下模型,探讨国医大师班秀文补肾方剂——班氏促卵助孕汤对雷公藤多苷致卵巢功能低下大鼠的治疗作用,为今后用中药治疗卵巢功能低下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选择有正常动情周期的7~8周的育龄期SD大鼠,连续雷公藤多苷片以40mg/kg·d灌胃10周造模成功后,将45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西药对照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5组,加上正常对照组,共6组.中药治疗组:分别给予给班氏促卵助孕汤中药原液1.02g/100g·d、0.507g/1 00g·d、0.254g/100g·d,每次0.5mL/100g,连续2周进行治疗.西药对照组:先给予戌酸雌二醇0.028mg/mL浓度,每次以0.5mL/100g灌胃,连续4天;然后给予醋酸甲羟孕酮片0.172mg/mL浓度,每次以0.5mL/100g灌胃,在第4天灌胃一次,停1天后,继续按以上序贯方法用药,连续两周.阴性对照组和模型组:造模后按每天0.5mL/100g纯净水灌胃,共2周.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体重、计算卵巢指数、石蜡切片,观察卵巢的形态学变化,运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性激素六项水平.结果 连续中药给药和西药序贯治疗2周后,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造模停止后一般情况有所改善,但恢复速度比中药治疗组和西药治疗组慢.模型组的动情周期、卵巢指数、E2和P分泌仍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给药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中药高剂量治疗组和西药组的动情周期恢复至正常水平(P<0.05),卵巢指数提高(P<0.05),E2和P分泌增加(P<0.05),生长卵泡数和黄体数数量增加(P<0.05).但中药中剂量组和中药低剂量组在动情周期和卵巢指数、E2和P的分泌以及生长卵泡、黄体数上差异均不明显(P均> 0.05).结论 连续雷公藤多苷40mg/kg·d灌胃10周后,对雌性大鼠有一定的生殖毒性,可降低卵巢功能;班氏促卵助孕汤能明显改善卵巢功能低下状况,调节卵巢功能.

    作者:何国珍;杨美春;谢桂珍;岑妍慧;梁艳红;赵飞兰;钟健丽;陈晓萍;黄香凝;韦丽丽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多种教学方法在中医骨伤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中医骨伤学是中医学学科体系中的临床学科.随着西医骨科的不断发展和壮大,中医骨伤科的发展和社会认可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努力使中西医结合起来治疗骨伤科疾病,培养中医医师的临床技能,提高社会的认可度,是中医骨伤科重新散发闪亮光辉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临床带教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关系到能否培养合格的中医骨伤人才.学生临床能力的快速提高,是临床实践教学的目的.

    作者:苗德胜;吕刚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中医内治法治疗腰肌劳损的研究进展

    本文总结了近10余年来中医内治法治疗腰肌劳损的临床研究进展,试图归纳近几年中医内治法治疗腰肌劳损的临床规律与方法,为1后的临床研究及治疗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本文将参考文献的内容大体分为补益肝肾法、祛邪除湿法、活血化瘀法、柔筋补脾法治疗腰肌劳损等四个方面进行综述,得出中医内治法治疗本病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同时我们应以柔筋补脾法为新的治疗理念开展大量的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其疗效.

    作者:郭世宁;郭玄;吕发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中医治疗进展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中医治疗方法各有不同,主要以补肾、健脾、化瘀为主,对于其他合并的兼证则随证加减.本文基于近年来的文献研究,重点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中医治疗等方面进行探析,论述当前骨质疏松症治疗工作中取得的成果,指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为医学工作者及科研人员提供新的思路和启发,从而更好地指导科研与临床.

    作者:郭玄;郭世宁;吕发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热敏灸疗法的临床研究进展

    目的 观察总结近十年热敏灸的临床进展,为临床、科研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检索2007年至2017年关于热敏灸的发展及临床治疗的相关文献,分别从热敏灸的灸感、灸穴、灸量及临床治疗方面进行探讨.结果 热敏灸大幅度提高了传统艾灸的临床疗效.结论 热敏灸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颖;热西代·多里坤;刘智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初识性能量

    世上万物皆有能量,有能量才有万物的存在.当性活动出现异常,如阳痿、早泄、性畏惧、性器官异常等,反应了性能量的问题.这些情况往往和性能量保护失当有关.因为能量有正负,当损伤性能量之后,就丧失了性能力,这是能量的负向变化造成的.然而性能量也有正向的可能,那是量的过剩之后能的爆发,如性狂暴、性失态、性失制.因此性能量的维护,要以平为本.

    作者:韩葆贤;石檑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基于临床工作能力的《温病学》教学改革探讨

    全国高等院校主要以课堂授课的形式传授医学知识.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某种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工作能力.《温病学》是中医学必修课程,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沟通临床与基础的桥梁.笔者在长期教学过程中,对《温病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不足进行了探讨,并由此提出教改思路.

    作者:段沐含;刘新;黄刚;李靖;邓宁;黄雄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中医药特色护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中医药特色护理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中医药特色护理,即应用中药熏洗配合穴位按摩、中药贴敷.干预3周后,运用多伦多评分系统,评价临床症候和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变.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29%,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51.43%,组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四肢疼痛、四肢发凉、肢软无力、感觉减退、肢软麻木、肌肉萎缩等临床症候评分,较干预前明显降低,神经传导速度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结论 中医药特色护理可明显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症状.

    作者:尹金秀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研究进展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呈上升趋势,可导致多关节疼痛、畸形,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及生活.西药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主要是激素、非甾类抗炎药、抗风湿及生物制剂,对肝肾功损害较大,不良反应多.而针灸疗法,包括针刺、灸法、温针、电针、火针、蜂针等,具有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的作用,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方面显示了一定的疗效优势.随着中医药对本病的深入研究,近年来大量的关于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文献见诸于报道,兹以综述.

    作者:苏比努尔·艾尼瓦;米勇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穴位按摩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化疗后顽固性呃逆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穴位中药贴敷加穴位按摩方法治疗化疗后顽固性呃逆的疗效.方法 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60例肿瘤化疗后伴有顽固性呃逆的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方案,给予甲氧氯普胺针10mg肌肉注射.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足三里穴穴位按摩联合中药贴敷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①试验组:治愈25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对照组:治愈16例,有效5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组:治疗后1d后呃逆症状评分为(5.42 ± 1.80),3d后呃逆症状评分为(3.34±0.83),7d后呃逆症状评分为(0.97±0.24).对照组:治疗后1d后呃逆症状评分为(6.04±1.95),3d后呃逆症状评分为(4.21±1.22),7d后呃逆症状评分为(2.35±0.58).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按摩和中药贴敷足三里穴位治疗化疗后引发的顽固性呃逆,其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呃逆患者症状评分,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锐;马燕;杨丽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类风湿关节炎临床护理体会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慢性、进行性、对称性多关节炎症为主要表现的全身免疫性疾病,其病理特点为滑膜炎,常以手、足小关节受累为主,可侵蚀滑膜、软骨和骨组织,晚期可引起关节结构破坏,导致关节僵硬、畸形,功能严重受损,同时还可损害心、肺、肾、神经等内脏器官.临床治疗不仅在于迅速控制急性期症状,起居、心理、饮食、关节功能锻炼等护理项目亦应重视.笔者从事中医风湿病护理多年,积累了丰富的护理经验,在改善临床症状上收获良效.

    作者:董娟梅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子宫内膜息肉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中西医研究近况

    目的 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的中西医研究近况.方法 检索近五年来发表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关于子宫内膜息肉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中西医研究方面的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结果 该病的发病与遗传、炎症、ER/PR、细胞增殖/凋亡失衡等因素改变子宫内膜的内环境有关.结论 子宫内膜息肉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是由于子宫内膜表面布满小血管,改变宫腔形态,导致血管出血或息肉皮下血管破裂出血.中药对子宫内膜息肉的治疗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作者:马晓蓉;韩璐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临床护士如何避免护患纠纷的探讨

    护理工作是医疗保健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病人和家属维权意识的提离、健康需求的增高,对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技术水平、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临床工作中不断发生这样或那样的护理纠纷,不仅影响了护理队伍的形象,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医院的信誉.故笔者撰写此文,深刻探讨护患纠纷产生的原因,提出避免护患纠纷的措施,以期改善护患关系.

    作者:李娟;杨琴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参苓白术散在消化系统肿瘤的临床应用进展

    参苓白术散是临床经典方,适用于脾虚湿盛证,也可用于肺损虚劳诸症,为“培土生金”治法的常用方剂.此方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胃肠道功能紊乱、慢性腹泻、消化性溃疡、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结肠炎、小儿厌食症等消化系统疾病,应用广泛、疗效确切,临床经过辨证施治,可取良效.随着中医药对消化系统肿瘤的深入研究,近年来大量的关于参苓白术散在消化系统肿瘤临床应用的文献见诸于报道,兹以综述.

    作者:李方圆;邓明飞 刊期: 2018年第02期

新疆中医药杂志

新疆中医药杂志

主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