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于临床工作能力的《温病学》教学改革探讨

段沐含;刘新;黄刚;李靖;邓宁;黄雄杰

关键词:临床工作能力, 温病学, 教学改革
摘要:全国高等院校主要以课堂授课的形式传授医学知识.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某种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工作能力.《温病学》是中医学必修课程,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沟通临床与基础的桥梁.笔者在长期教学过程中,对《温病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不足进行了探讨,并由此提出教改思路.
新疆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乳腺癌康复期体质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开展乳腺癌复发危险因素调查,研究乳腺癌的体质和预后的相关性,为乳腺癌复发的防治寻找方法.方法 运用中医四诊舌面脉体质辨识系统,检测52例乳腺癌术后康复期患者的体质类型,分析乳腺癌康复期体质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乳腺癌康复期患者预后和血瘀质密切相关,其次为气虚质、阳虚质;随着病程延长,体质倾向在发生变化,由气虚质向血瘀质转化,使得体质调理成为乳腺癌防治复发的重要思路.结论 乳腺癌康复期患者平和质并不是保护性体质;血瘀质,气虚质和阳虚质是影响生存期的重要体质因素;调理血瘀质、气虚质、阳虚质是防治乳腺癌复发的体质干预方法.

    作者:翟玉珍;杨彩霞;陈羲;李欣;滕新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中医外治法治疗糖尿病肾病近况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中医采用辨证论治指导下的内治法,以及针刺、穴位帖敷、灌肠等外治法,在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功能、临床症状和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等方面取得了较为肯定的疗效.本文对近五年来中医外治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近况综述发现,中医外治法治疗糖尿病肾病有一定的特色和优势,发挥着越来越明显的作用,但也存在缺乏统一的诊疗、评价标准等不足.

    作者:藏登;马丽;李凯利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穴位按摩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化疗后顽固性呃逆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穴位中药贴敷加穴位按摩方法治疗化疗后顽固性呃逆的疗效.方法 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60例肿瘤化疗后伴有顽固性呃逆的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方案,给予甲氧氯普胺针10mg肌肉注射.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足三里穴穴位按摩联合中药贴敷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①试验组:治愈25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对照组:治愈16例,有效5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组:治疗后1d后呃逆症状评分为(5.42 ± 1.80),3d后呃逆症状评分为(3.34±0.83),7d后呃逆症状评分为(0.97±0.24).对照组:治疗后1d后呃逆症状评分为(6.04±1.95),3d后呃逆症状评分为(4.21±1.22),7d后呃逆症状评分为(2.35±0.58).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按摩和中药贴敷足三里穴位治疗化疗后引发的顽固性呃逆,其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呃逆患者症状评分,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锐;马燕;杨丽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研究进展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呈上升趋势,可导致多关节疼痛、畸形,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及生活.西药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主要是激素、非甾类抗炎药、抗风湿及生物制剂,对肝肾功损害较大,不良反应多.而针灸疗法,包括针刺、灸法、温针、电针、火针、蜂针等,具有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的作用,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方面显示了一定的疗效优势.随着中医药对本病的深入研究,近年来大量的关于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文献见诸于报道,兹以综述.

    作者:苏比努尔·艾尼瓦;米勇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护理继续教育项目开展情况调查分析

    护理继续教育,是护士在职教育,是对护理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知识更新、补充、拓展及提高的一种有效途径.笔者对我院护理继续教育项目开展的状况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解其中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制定相应对策,为今后更好地开展护理人员继续教育学习提供依据,促进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提高,为医院长远发展增加助力.

    作者:徐芬;陈岩;郭燕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临床护士如何避免护患纠纷的探讨

    护理工作是医疗保健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病人和家属维权意识的提离、健康需求的增高,对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技术水平、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临床工作中不断发生这样或那样的护理纠纷,不仅影响了护理队伍的形象,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医院的信誉.故笔者撰写此文,深刻探讨护患纠纷产生的原因,提出避免护患纠纷的措施,以期改善护患关系.

    作者:李娟;杨琴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中药学实践教学思考

    中药学实践教学对于新型中药人才培养至关重要.本文基于中药学专业特点,对中药学实践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的改革提出了几点意见,旨在加强中药学学生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者:康小龙;姜林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中医对混合痔术后肛缘水肿的认识及治疗探究

    混合痔是肛肠外科常见的疾病,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手段.目前术式多采用外剥内扎术,疗效确切.然而,因肛门部解剖特殊,混合痔术后经常出现肛缘部水肿、疼痛等并发症.肛缘水肿是是混合痔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以肛管及肛缘皮肤出现水肿、充血、隆起或肿胀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随着中医药对本病的深入研究,近年来大量的关于中医药干预治疗混合痔术后肛缘水肿的文献见诸于报道,兹以综述.

    作者:张红娟;王军省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肛周脓肿术后创面吸氧对创面早期愈合的临床观察护理

    目的 观察吸氧对肛周脓肿术后早期愈合的疗效.方法 选择80例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每天中药坐浴护理,每天换药2次).对照组患者给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另加以伤口吸氧护理,每天2次.结果 对于肛周脓肿术后,观察组患者创口早期愈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肛周脓肿术后吸氧早期愈合疗效显著.

    作者:徐珊珊;张欢;洪玉芬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于我院确诊为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且中医证型属气虚血瘀的180名患者,随机分为西医组60例、中药组60例、中药加针灸组60例:三组均予西医降血糖基础治疗;西医组在降糖基础治疗上加服甲钴胺片;中药组在西医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桂枝五物汤;中药加针灸组在中药组的治疗基础上再联合针灸治疗;3组疗程均为1月.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神经临床症状和体征评估,并检测治疗前后正中神经和胫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传导速度(SNCV).结果 ①总有效率:西医组为75.1%,中药组为80.3%,中药加针灸组为92.3%;3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3组神经功能评分总分、周围神经症状评分和周围神经体征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其中:中药组和中药加针灸组上述指标评分均低于西医组(P<0.01),3组正中神经和胫神经的MNCV和SNCV均较治疗前增加(P<0.01),中药组和中药加针灸组正中神经、胫神经的MNCV与SNCV均快于西医组(P<0.01).结论 黄芪桂枝五物汤单用或黄苠桂枝五物汤联合针灸治疗DPN气虚血瘀证患者均能能明显改善神经症状,提高神经传导速度,均优于单纯西医组,但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针灸治疗疗效更佳,为临床上该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作者:张佳佳;朱晓东;孙博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多种教学方法在中医骨伤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中医骨伤学是中医学学科体系中的临床学科.随着西医骨科的不断发展和壮大,中医骨伤科的发展和社会认可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努力使中西医结合起来治疗骨伤科疾病,培养中医医师的临床技能,提高社会的认可度,是中医骨伤科重新散发闪亮光辉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临床带教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关系到能否培养合格的中医骨伤人才.学生临床能力的快速提高,是临床实践教学的目的.

    作者:苗德胜;吕刚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推拿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研究进展

    目的 观察总结近十年推拿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进展.方法 检索查新2008年至2017年关于推拿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相关文献,分别从推拿对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机制、推拿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应用两个方面进行探讨.结果 推拿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在临床中取得了较好疗效,手法多样疗效稳定,副作用小,临床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不同方法.结论 推拿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鹏山;喻亚楠;王新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类风湿关节炎临床护理体会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慢性、进行性、对称性多关节炎症为主要表现的全身免疫性疾病,其病理特点为滑膜炎,常以手、足小关节受累为主,可侵蚀滑膜、软骨和骨组织,晚期可引起关节结构破坏,导致关节僵硬、畸形,功能严重受损,同时还可损害心、肺、肾、神经等内脏器官.临床治疗不仅在于迅速控制急性期症状,起居、心理、饮食、关节功能锻炼等护理项目亦应重视.笔者从事中医风湿病护理多年,积累了丰富的护理经验,在改善临床症状上收获良效.

    作者:董娟梅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的应用分析

    当前我国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又促进了人力资源管理行业的发展.经济发展带动了市场竞争,医院人力资源成为助推医院发展的核心竞争.传统的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无法满足现代化医院发展的要求.欲使医院管理跨入一个更高的层次,不仅需要硬实力,还需要软实力.积极寻求改变医院传统人力资源的管理方法,可提高医务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兹对我院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的应用进行分析.

    作者:胡巧玲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176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30天再住院中医辨证分布特点及预后情况分析

    目的 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30天内再住院中医辨证分型分布特点及预后情况,为中医药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病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呼吸科住院且在出院后30天内因急性加重而发生再次住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176例,同时收集病情严重程度相似且未发生30天内再住院的15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为对照.结果 本研究发现:在观察组中排在前三位的中医证型为痰浊壅肺、燥邪伤肺、痰瘀互结;对照组的前三位中医辨证分型为痰浊壅肺、燥邪伤肺、痰瘀互结;通过3年内的随访,观察组的死亡率为30%,对照组的死亡率为16%,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94,P< 0.01).结论 本次研究发现:乌鲁木齐地区发生30天再住院的COPD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发生频数占前两位的分别是痰浊壅肺和燥邪伤肺,提示在中医的辨证施治中应注意痰邪和燥邪的治疗;反复发生30天再住院的COPD患者的预后较差.

    作者:陶思冥;陈彦竹;李争;王兵;李风森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中药冰硝散外敷对恶性肿瘤并发肢体肿胀的临床护理研究

    目的 观察冰硝散治疗恶性肿瘤并发肢体肿胀的临床护理疗效.方法 冰片加芒硝中药外敷治疗患肢局部.结果 患者肢体肿胀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费用低廉,患者依从性高,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钟巧燕;张瑞;黄丽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基于临床工作能力的《温病学》教学改革探讨

    全国高等院校主要以课堂授课的形式传授医学知识.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某种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工作能力.《温病学》是中医学必修课程,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沟通临床与基础的桥梁.笔者在长期教学过程中,对《温病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不足进行了探讨,并由此提出教改思路.

    作者:段沐含;刘新;黄刚;李靖;邓宁;黄雄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胃肠道免疫与ITP发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以免疫紊乱为主的出血性疾病.近年来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发现在确定自身免疫抗体之前,多数患者可以检测到胃肠道感染征象,且经抗感染治疗后,患者外周血小板能够获得提高.本文旨通过文献综述来讨论胃肠道免疫与ITP发病的相关性,以期指导临床.

    作者:朱冬勤;秦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中医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现状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亦称老年痴呆.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阿尔茨海默病的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在65岁以上中老年人群中约为5%,而在85岁以上老年人群中约为20%.在临床上,阿尔茨海默病以渐进性记忆丧失,认知功能下降,人格改变和语言障碍等为主要表现,是一种严重影响中老年人工作、生活及社交,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的疾病[2].而今,我们正普遍面临着严重人口老龄化问题,因此,对AD的预防及治疗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机构及生物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作者:马雯雯;吕光耀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仙方活命饮不同剂型的临床应用进展

    仙方活命饮,出自明代陈实功《校注妇人良方》,其曰:“治一切疮疡,末成者即散,已成者即溃,又止痛消毒之良剂也.”通过历代医家辨证论治的临床验证,认为仙方活命饮乃“疮疡之圣药,外科之首方”,疗效确切,临床应用较广.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归纳了仙方活命饮、仙方活命饮加减方的不同剂型的临床疗效和研究进展,以便为今后临床使用提供更多思路.

    作者:兰彬;王军省 刊期: 2018年第02期

新疆中医药杂志

新疆中医药杂志

主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