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洲;王瑛;郭瑞
患儿,男,6个月,因出生后唇周、肢端发绀入院,其母孕期曾患上感.查体:体温正常,反应可,额周、唇周、肢端发绀,双肺可闻及少许湿啰音,心尖搏动位于胸骨右侧,胸骨右缘第三肋问闻及3/6级喷射样收缩期杂音.入院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右位心?超声检查;心尖、左室长轴位于胸骨右侧,脾、胃、腹主动脉在右侧,肝、下腔静脉在左侧(图1,2),右室前壁及室间隔增厚,余房室腔尚正常,右室流出道、肺动脉狭窄,主动脉内径增宽,主动脉根部与室间隔连续中断约1.05 cm,主动脉骑跨室间隔,骑跨率约40%.CDFI+频谱多普勒显示:于连续中断处探及收缩期双向过隔分流束,分流速度左向右为114cm/s,右向左为80 cm/s,收缩期见左右心室两股彩色血流同时进入主动脉(图3).
作者:姜川;郑远琴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超声对隆乳术后并发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例患者40只乳房假体隆乳术后3 d~7年进行超声检查,观察其并发症声像图特征,检查结果均经手术证实.结果隆乳术后并发症36只,其中乳房血肿4只、乳房感染6只、假体破裂8只、假体移位3只、假体包膜挛缩15只;乳房正常4只.并发症的类型和发病率与术后时间长短有明显关系,声像图表现与其类型有关.结论超声显像能清晰、准确显示假体大小、部位、形态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此方法简便易行,对隆乳术后并发症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可作为术后随访的首选方法之一.
作者:徐丽;黄仲平;李海生;周敏;梁志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对慢性肝炎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并在超声引导下肝穿活检作组织病理学诊断,以明确肝脏的炎症活动分级与肝纤维化程度分期.方法对117例慢性肝炎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后,采用超声引导自动活检方法取得标本,送病理检查.结果117例病例中组织病理学诊断:轻度慢性肝炎75例;中度慢性肝炎4例;早期肝硬化13例;肝硬化25例.超声诊断轻度50例;中度39例;肝硬化可能18例;肝硬化10例.结论慢性肝炎的超声声像图与病理分级分期有部分相关性.
作者:曹小玲;张欲晓;谢昭鹏;廖翠蓉;彭剑萍;李佩希;卢岷;冉海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前后心肌背向散射(IBS)参数的变化,评价心肌背向散射组织定征技术(MUTC)在CABG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病变并且行左前降支架桥术的病人,于术前、术后2~6周、3个月、半年分别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测指标包括:M-mode定量左室前壁的运动幅度及室壁增厚率,显示AD状态下心肌的背向散射图像,分析缺血心肌和非缺血心肌,缺血心肌手术前后的背向散射积分(AⅦ)、周期性变化曲线的幅度(CVIB)和形态(IB曲线形态评分)的变化.结果术前缺血心肌较非缺血区心肌的IBS%值升高、CVIB值降低,IB曲线形态评分升高.术后室壁运动恢复节段与无室壁运动恢复节段相比,其术前的CVIB值高、IB曲线形态评分低,两者呈显著性差异.缺血心肌术后IBS%值降低、CVIB值增高,IB曲线形态评分降低,这种变化以术后3月为明显.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肌背向散射参数有明显改变,MUTC技术所测定的IBS参数能相对客观的预测、评价手术疗效.
作者:杜莉;赵宝珍;王尔松;马彩娥;丁芳宝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利用超声波诊断疾病已有数十年的历史.现在的超声诊断仪已从A型,B型,发展到今天的三维超声,给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目前,B型超声波(B超)检查已作为一种常规的基础检查手段被广泛应用.但是它在使用过程中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存在同图异病和同病异图的现象.其发生与超声波在组织界面上的反射速度,方向及病程进展,检查时机等因素有关.我们在日常检查工作中发现一些同图异病和同病异图的现象,并记录下来,与同仁们共同商榷.
作者:王宝珊;杨惠兰;王美婵 刊期: 2004年第02期
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以尖端技术为基础的新设备.超声波具有较好的方向性、组织穿透性和可聚焦性.当超声波在体内聚焦后,通过其高热效应、空化效应等,能较准确地杀灭靶区组织细胞,因此HIFU正日益成为治疗和辅助治疗多种肿瘤的新方法,为无创外科学的进步带来了很大的希望.现已成为广大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和重点.本文重点对HIFU在临床各相关系统的实验及临床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杨竹;胡丽娜;王智彪 刊期: 2004年第02期
TCD能探测循环中的微栓子信号(microembolic signal,MES).MES是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的常见现象,它的出现受探测时间、探测部位、卒中原发疾病、卒中类型、凝血功能和抗血小板聚集、抗凝及溶栓治疗等因素的影响.探测脑动脉MES对缺血性卒中高危人群筛选、病因学分析、早期诊断、疗效评价和预后判断等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张其梅;李承晏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川崎病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全身性血管炎性病变,除皮肤皮疹及淋巴结肿大外,心、肝、脾及肾等脏器多被累及.对心脏冠状动脉有特异性的损坏,80%发生于5岁以下婴幼儿,冬春季较多见,近年来有进一步发展趋势.因此,对临床上有发热、皮肤、粘膜及淋巴结改变者,及早做超声心动图检测很有必要.
作者:马彩仙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流行性出血热腹部脏器以肾脏损害为常见,同时可有其它组织和脏器如皮肤、睑结膜、肝、脾、胰和胃肠等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或灶性坏死.本文回顾并总结了我院近四年收治的6例流行性出血热中所选出的3例具有比较典型的二维超声声像图表现,报道如下.
作者:陶山;牛亚玲;胡张春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乳头肌功能障碍与二尖瓣返流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16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及30例正常人,用二维超声心动图及实时彩色血流成像技术,对比测量及研究左室乳头肌长度及功能.结果陈旧性心肌梗死(包括前壁、广泛前壁及下壁梗死或存在乳头肌梗死)的患者与正常人前、后组乳头肌缩短率(FS)及后组乳头肌收缩末长度(Ls)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P<0.05).而与其它部位的陈旧性心肌梗死比较差异不明显,且无明显的病理性二尖瓣返流.结论乳头肌功能障碍是由于乳头肌和/或邻近心肌缺血或梗死所致,且是导致二尖瓣返流的重要原因.
作者:李效寅;于霆;贺玉英;王华亭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患者女,21岁,主诉停经三个月,无任何不适,自觉腹部增大快,来做常规产前检查.一年前曾到妇科门诊做过妇检,确诊为双子宫,双宫颈.超声所见:腹部可见两个子宫均增大,右侧子宫内可见两个胎儿,两个羊膜腔,一个胎盘,胎儿双顶径分别为2.7 cm,2.8 cm,胎心、胎动均好.左侧子宫内可见一个胎儿,双顶径2.8 cm,胎心、胎动均好.超声诊断双子宫同时妊娠,一侧为双胎妊娠.胎儿均存活.
作者:冯春玲;曹智慧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超声显像对卵巢囊腺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应用超声显像诊断卵巢囊腺瘤并与手术病理结果作对照.结果超声诊断卵巢囊腺瘤37例,41个囊腺瘤,与手术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5.1%(39/41).结论超声显像对卵巢囊腺瘤具有重要诊断价值,但应注意与卵巢囊性畸胎瘤及卵巢巧克力囊肿作鉴别.
作者:孙国英;王绍文;孙宁;毛慧芳;王萍;于利华;何凯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上接2004年6卷1期64页)五、临床应用随着新型造影剂和显影技术出现,MCE的图像质量得到很大提高,目前已开始应用于临床.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表明,MCE可能具有下列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冉海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右位降主动脉是先天性畸形,常与其它心血管畸形合并存在,在文献报道中以X线检查为主.现将经胸骨旁切面超声心动图观察降主动脉位置报告如下.
作者:钱维源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患者男性,17岁.发现腹部包块2个月,发热疼痛10 d入院.1年前在外院曾行过阑尾切除术.查体:全腹软,腹部膨隆,可扪及约20cm×15 cm×10 cm囊性肿物,表面光滑,无压痛,活动度可.全腹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存在.
作者:陆洲;王瑛;郭瑞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患者,男,16岁,因突发排尿困难数日,伴尿痛就诊,临床诊断为后尿道结石,进行超声检查.二维超声检查:前列腺呈球形增大,形态不规则,向膀胱内突起,内回声不均匀,其内可见11.0 cm×8.0 cm的实性低回声肿块占据,似由数个结节融合而成,大者为7.6 cm×5.4 cm,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界欠清,周边可见低回声晕圈,内回声粗,强弱不均.CDFI显示:包块周边可见伴环状血流信号,峰值流速(VP)17.0 cm/s,搏动指数(PI):1.02,阻力指数(RI):0.6.内部也可见短棒样血流信号,峰值流速(VP):24.3 cm/s,搏动指数(PI):1.17,阻力指数(RI):0.63.提示:前列腺实性占位,恶性肿瘤可能.CT检查:前列腺区见一巨块状软组织影,包膜完整,其内密度不均,有片状低密度影,膀胱底受压,左侧腹股沟区淋巴结稍大.提示:前列腺占位性病变(肉瘤可能性大).经直肠超声(TRUS)引导下穿刺活检:镜下见瘤组织弥漫状分布,瘤细胞小,异形性明显,胞浆少,核大,深染,病理性核分裂象多见.病理诊断:前列腺胚胎型横纹肌肉瘤.
作者:周晓明;李建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患者女,56岁,因左侧腰痛10余天,突发左下腹痛1 d来我院就诊.尿检红细胞(+),患者无外伤及手术史.B超检查,使用西门子SONOLINE Adara型B超仪,3.5 MHz凸阵探头.常规扫查双肾.结果:左肾位置正常,集合系统分离扩张,暗区形状呈花朵形,肾实质改变不明显,沿扩张的肾盂向下扫查,输尿管轻度分离扩张,内径1.0 cn,出肾盂1.5 cm,扫查不能延续.
作者:丁伟;祁晓杰;胡冰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OTVI)评价不同房室(AV)间期对DDD双腔起搏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的影响以探求佳AV间期.方法30例植入DDD双腔起搏器的患者,在DDD起搏方式下将AV间期程控为100ms、130ms、150ms、170ms、200ms,测定后间隔、侧壁、前壁、下壁、前间隔和后壁六个部位二尖瓣环的收缩期平均峰值速度(Vs)及从QIVI曲线上A波结束到S波开始的时间(TA-s),并将Vs与二维法所测的心输出量(CO)作相关分析.结果QTVI所测定的二尖瓣环的Vs与CO呈正相关(r=0.62,P<0.01.不同的AV间期明显影响Vs的值,LA-s则随AV间期的延长而增大.以Vs为标准,DDD起搏方式下佳AV间期为(154±24)ms,相应的LA-s的平均值为(7.6±2.3)s-2.结论DDD双腔起搏时房室(AV)间期影响左室收缩功能.QTVI可用于选择DDD双腔起搏的佳AV间期.
作者:丁奉;许迪;陆凤翔;陈莉;雍永宏;周蕾;张荣;廖铭扬 刊期: 200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