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彦盛;姜涛;刘东鹏
目的 探讨颅脑CT对特发性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IHP)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经生化检查证实的IHP患者头颅CT表现.结果 IHP颅内主要表现为钙化性病变,以双侧尾状核、苍白球、壳核及丘脑、小脑齿状核,额顶叶皮质与髓质交界处及半卵圆中心对称钙化为特征,内囊未见受累.血生化检查:血清离子钙降低,磷升高,血甲状旁腺激素(PIH)降低.结论 CT在IHP颅脑病变的诊断中具有重要诊断价值,与生化结果结合具有定性诊断意义.
作者:杜丽娟;陈志烈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血脂水平异常是冠心病、脑卒中等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一个重要易患因素[1,2].载脂蛋白家族的多个成员在人体血脂水平代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的改变可导致血脂异常和动脉粥样硬化[3,4].
作者:李溪;姚成立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在早期诊断放疗后耳蜗功能损害时的作用.方法 利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分析仪在放疗前、放疗中、放疗结束时、放疗结束后3个月对临床确诊为鼻咽癌、上颌窦癌患者的32例耳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测试及纯音测听、声阻抗检查,比较耳声发射与纯音测听检测值在各频率的变化.结果 放疗前耳蜗及中耳功能良好者,放疗中的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幅值与放疗前1kHz((10±3.2)dB],2kHz[(12±5.9)dB]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放疗前4kHz[(11±1.8)dB]、6kHz[(15±6.6)dB]和8Hz[(18±5.3)dB]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可用于鼻咽癌、上颌窦癌及垂体瘤等头颈部肿瘤放疗后耳蜗损伤早期诊断的检测.
作者:郭宏庆;高建中;马瑞霞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瑞芬太尼和芬太尼用于小儿唇腭裂整复术麻醉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和苏醒时间.方法 选择40例择期先天性唇腭裂整复术患儿,随机分成瑞芬太尼组(R组)和芬太尼组(F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以咪哒唑仑0.15mg/kg、维库溴铵0.1 mg/kg、丙泊酚2mg/kg静注,R组缓慢静注瑞芬太尼1μg/kg,F组静注芬太尼3μg/kg,面罩给氧3分钟后气管插管.R组以瑞芬太尼0.2-0.3μg/(kg·min)静脉泵注,于术毕停止输注;F组根据手术时间追加芬太尼.两组均以丙泊酚4-8mg/(kg·h)静脉泵注,于术毕前10分钟停止输注.术中并用肌松药维持麻醉,手术局部注射1%利多卡因和1:200000肾上腺素.监测插管前,插管后5、20、50分钟两组HR、BP,记录拔管时间.结果 两组患儿插管前及插管后5分钟HR、BP无显著变化;插管后20、50分钟R组HR、BP低于F组(P<0.05),拔管时间短于F组(P<0.05).结论 静脉持续输注瑞芬太尼用于小儿唇腭裂整复术,麻醉维持效果好且苏醒快.
作者:戴燕;宋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青春期卵巢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处理方法.方法 对58例8-18岁青春期卵巢肿瘤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其病理类型、初潮年龄、肿瘤大小和质地等,结合血清肿瘤标记物,探讨青春期卵巢肿瘤的特点、诊断和合理的处理方式.结果 青春期卵巢肿瘤多以腹痛发病,临床以良性肿瘤为主,恶性肿瘤的发生比仅为15.55%;肿瘤的病理类型以生殖细胞肿瘤为主(46.55%),其次为上皮性肿瘤和瘤样病变;初潮后各卵巢肿瘤的发生比率均高于初潮前,恶性肿瘤的发生初潮前为33.3%,明显高于初潮后的12.24%(P<0.01).结论 青春期卵巢肿瘤以良性、生殖细胞肿瘤为主;初潮后卵巢良、恶性肿瘤的发生开始升高;病程、肿瘤标记物及影像学等综合性检查能提高肿瘤诊断预测性.
作者:哈春芳;赵俊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特征、发生机理、治疗及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老年脑卒中后癫痫39例临床资料.结果 老年人中风后癫痫发生率为5.17%,癫痫发作与病灶位置密切相关,其发作类型与脑卒中部位有关.结论 老年人脑卒中后癫痫以迟发生性和全面强直阵挛发作为主,皮质病灶易发生癫痫,早发性癫痫多见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而迟发性癫痫多见于脑血栓形成,二者的发病机理不同.
作者:王慧茹;白向东;张淑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青春期子宫出血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34例青春期子宫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4例青春期子宫出血患者中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22例(占64.7%),血液系统疾病7例(占20.6%),其它疾病5例(占16.7%).均经超声检查,5例有异常回声者行宫腔镜检查,3例发现器质性病变.功血患者经性激素止血并调整周期均达近期治愈.结论 青春期子宫出血以功血为主,治疗以性激素为主.
作者:孙秀云;胡春香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Tolosa-Hunt综合征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10例Tolosa-Htint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10例患者均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均有头痛和眼肌麻痹症状;MRI检查发现4例患者海绵窦病变;全部患者激素治疗有效.结论 海绵窦、眼眶和蝶鞍等部位的动态MRI检查在该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白永生;陈浩;张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伴有微量白蛋白尿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60例,按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单纯糖尿病组(DM组)和伴微量白蛋白尿组(DM+UAER组),分别观察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LD)、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FCP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因素的组问差异及其与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关系.结果 ①两组比较,DM+UAER组WHR、FPG、2hPG、HOMA-IR均高于DM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UAER与FPG(r=0.521)、2hPG(r=0.397)、HOME-IR(r=0.26)成正相关(P<0.05);③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FPG(r=0.521、P<0.01)是影响UAE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伴有微量白蛋白尿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和胰岛素抵抗水平高于不伴有微量白蛋白尿患者,空腹血糖是影响尿蛋白排泄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俞敏;陈孟华;周晓玲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多潘立酮联合铝碳酸镁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方法 140例经内镜诊断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口服多潘立酮10mg,3次/天;B组餐前口服多潘立酮10mg,餐后嚼服铝碳酸镁1.0g,3次/天,4周后复查胃镜,评价内镜下有效率.结果 4周后B组胃镜下有效率为92.84%,明显高于A组的49.85%,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多潘立酮联合铝碳酸镁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近期疗效确切.
作者:于萍;赵静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4例,女1例,大2岁,小2个月,均为农村腹泻病例.1.2 临床表现:体温正常,血压正常,深度昏迷,频繁抽搐,呼吸减慢,不规则,无脱水体征,瞳孔缩小,如针尖样改变.腹泻5例.脑膜刺激征阴性,血常规WBC(4-9)×109/L,血生化:肝功、心肌酶均正常,尿、粪常规正常,大便培养无菌生长,血钾、钠、氯、钙、磷均正常.
作者:万忆春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高脂血症和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中纤维蛋白原浓度检测的价值.方法 测定正常对照组138人,高脂血症组160人和缺血性脑血管病组104人的血清'TG、TC、HDL-C、以及LDL-C和血浆Fjb浓度.结果 高脂血症组患者FIB浓度介于对照组和缺血性脑血管病组之间.HDL-C和LDL-C与FIB浓度的相关系数较大,尤其是缺血性脑血管组.在高脂血症组中TG和FIB也有一定的相关关系.结论 FIB可以作为早期诊断脑血管血栓形成前状态的分子标志物,在早期判断血栓前状态时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作者:贺淑霞;梁秀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8、Caspase-9在颈椎间盘退变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原位DNA片段末端标记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7例颈椎病退变颈椎间盘组织细胞及42例创伤对照颈椎间盘组织细胞凋亡状态及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8、Caspase-9的表达.结果 57例颈椎病退变颈椎间盘组织细胞凋亡率(AI)为54.0%,Caspase-8蛋白阳性细胞百分率为43.0%,Caspase-9蛋白阳性细胞百分率为54.0%;42例创伤对照颈椎间盘组织细胞凋亡率(AI)为39.6%,Caspase-8蛋白阳性细胞百分比为35.4%,Caspase-9蛋白阳性细胞百分比为47.0%.两组间细胞凋亡率(AI)、Caspase-8、Caspase-9蛋白表达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凋亡细胞数越多,Cas-pase-8、Caspase-9表达越强.结论 Caspase-8、Caspase-9蛋白参与了颈椎间盘组织中细胞调亡的调节,可能在颈椎病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且细胞调亡蛋白Caspase-9的作用可能比Caspase-8强.
作者:张学森;丁惠强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人类自然抵抗相关巨噬细胞蛋白1(NRAMPI)基因D543N多态性与汉族脊柱结核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汉族脊柱结核患者54例,正常对照60例,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对NRAMP1基因D543N进行基因分型,根据基因型对样本分组,经统计学处理,研究D543N多态性与脊柱结核易感性的关系.结果 在脊柱结核病患者中G/G基因型有32例(59.3%),G/A基因型有21例(38.95),A/A基因型有1例(1.8%);健康对照组的G/G基因型为48例(80.05),C/A基因型为11例(18.35),A/A基因型有1例(1.7%).两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杂合子(G/A)等位基因在脊柱结核患者组高于健康对照组.结论 NRAMP1基因D543N多态性可能是脊柱结核的遗传易感因素.
作者:苏保辉;王自立;李淑菊;肖渡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肾外伤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研究的价值.方法 分析32例肾外伤的临床及MSCT资料.外伤原因:交通伤20例;跌落伤7例;钝伤5例.所有病人均行MSCT动脉期及实质期增强扫描.12例延时5-30分钟扫描.结果 肾外伤可分为5种类型:(1)肾挫伤、肾内血肿;(2)肾脏包膜下血肿;(3)肾周血肿;(4))肾撕裂伤、肾断裂、粉碎肾;(5)肾收集系统的损伤.结论 MSCT能准确的显示肾外伤的特征及范围,有助于肾外伤的分级,也能很好的显示肾周血肿和尿外渗.
作者:高知玲;陈勇;来彦博;郭玉林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斑块回声性质和急性冠状动脉事件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因不明原因胸痛、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而入院的病人109例,分成正常对照组39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59例、稳定性冠心病组(sCAD)11例,对比分析患者性别、年龄、血压、糖尿病、高血压等一般情况,并检测3组患者颈动脉B超的粥样斑块情况.结果 ACS组与sCAD组的一般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颈动脉斑块比较,ACS组软斑块(占71.2%)明显高于sCAD组(占18.2%),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性质可以反映出冠状动脉的斑块性质,可以用来预测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
作者:马志刚;姚成立;马艳萍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是腰腿痛常见的原因.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实验和l临床研究,并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根据临床情况进行手术治疗.随着现代微创脊柱外科的兴起与发展,许多医师设计了先进的手术器械,优化了手术技术以便提高手术疗效和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吕国栋;闫生亮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技术在四肢创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304例四肢创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修复,其中胸腹部皮管46例,带蒂皮瓣181例,游离皮瓣77例.结果 胸腹部皮管移植46例,全部成活,移植成功率100%;岛状皮瓣移植成功177例,移植成功率97%;游离皮瓣移植成功74例,移植成功率97.5%.结论 显微外科技术是修复四肢创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的首选方法.
作者:闫乔生;许有;贾晶;常刚;刘宁;缪旭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腰椎管狭窄并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方法.方法 23例腰椎管狭窄并骨质疏松症于症状重、狭窄明显的一侧扩大减压,另一侧行椎板、上下关节突间隙和横突间植骨融合.结果 23例术后均达到了去除病因、解除症状、稳定脊柱和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结论 本手术对腰椎管狭窄并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简单有效地治疗方法.
作者:穆希胜;梁柱天;陈波;韩敬凛;蒙跃冲;谭小龙;代建宁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干酪坏死型支气管结核(EBTB)的临床特点,电子气管镜下表现和该型介入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确诊为干酪坏死型EBTB的临床及电子气管镜下直视特点.结果 干酪坏死型EBTB具有刺激性咳嗽,不同程度的发热.实验室检查痰抗酸杆菌阳性率高,红细胞沉降率高.电子气管镜下容易识别该型.结论 干酪坏死型EBTB具有一定的临床特点,电子气管镜是发现该型的唯一方法.
作者:张新会;蒋润喜;洪苑 刊期: 200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