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IUD嵌顿残留宫腔10年致多次流产1例

高月梅;高晓燕;伍彩霞

关键词:IUD, 残留, 流产
摘要:1 病例资料患者,女,35岁,因停经3个多月,剧烈腹痛伴阴道流血2小时以不全流产急诊入院.查体:体温37℃,脉搏88次/分,血压95/70mmHg,痛苦表情.妇科检查:子宫增大约12周,质软,阴道活动性出血,宫口松,有血凝块及胚胎组织,宫腔深11cm.立即输液,行清宫术,夹出组织约60g,用刮匙搔刮清理宫腔时有突起,似有金属感,追问病史,患者22岁生育第一胎后曾宫内置环避孕(金属圆环),3年后曾在私人诊所行取环术,当时被告知环已完整取出.
宁夏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旋转整复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8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旋转整复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分成治疗组68例用旋转整复手法治疗,对照组52例用枕颌带牵引治疗.结果 总有效率和愈显率治疗组分别为98.53%、70.59%,对照组分别为84.62%、42.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1).结论 旋转整复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枕颌带牵引治疗.

    作者:田彤;江凡;牛子瞻;张跃全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运动试验中ST/HR斜率及ST段延长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运动心电图中ST/HR斜率、ST段延长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112例同期进行Bruce方案平板运动试验和冠状动脉造影且确诊的缺血性心脏病48例,对其ST/HR斜率、ST段延长、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测量,并进行相关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大ST/HR斜率和ST段延长呈线性正相关,相关系数为r=0.67,r=0.559,P均<0.0001.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大ST/HR斜率和ST段延长呈线性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799,r=0.513,P均<0.0001.结论 大ST/HR斜率及ST段延长对判断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都有临床价值,用大ST/HR斜率比用ST段延长值判断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更敏感,以大ST段延长值比用大ST/HR斜率值判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更敏感.

    作者:徐方芳;贾绍斌;马瑞琴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34例

    目的 介绍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并评估其疗效.方法 对34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乙状窦后入路,用Teflon棉行三叉神经根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结果 疗效优者31例(91%),疗效良者2例(5%),疗效差者1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6%.结论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是治疗本病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治愈率高,复发率低.

    作者:白雅林;刘带林;杜东平;刘清云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大面积皮肤糜烂病人的护理

    造成全身大面积皮肤糜烂的常见皮肤病,有天疱疮、类天疱疮、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重症药疹等.这些疾病病情凶险,发展迅速,病程较长,常伴有继发感染,如不及时正确处理,可导致水电解质紊乱,营养失调或合并其他脏器衰竭而死亡.针对以上病人特点,我科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收到良好效果.

    作者:张旭霞;潘美萍;郑丽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RP-HPLC法测定人血浆中辛伐他汀的浓度

    目的 建立人血浆中辛伐他汀的HPLC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Thermo-C18柱为分析柱;流动相为乙腈:水(60:40,V/V);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37 nm;柱温:35℃.结果 辛伐他汀、洛伐他汀与人血浆中的内源性物质均实现较好分离,在0.5-25.0 ng/ml的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7(n=5),回收率为93.06%,日内及日间RSD均小于3.01%,低检测限为 0.25ng/ml.结论 本法取样量小,操作简便快速,适用于临床辛伐他汀的血药浓度监测.

    作者:王健;刘晓峰;徐力生;王惠成;董玲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青年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特点的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青年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危险因素的差异,以提高防治效果.方法 选择17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年龄分为青年组48例(≤45岁)和老年组123例(≥60岁),比较两组间发病的性别差异、心血管危险因素及靶器官损害的特点.结果 青年组女性占3.1%,老年组占41.9%.青年组高血压家族史、吸烟、超重或肥胖、打鼾、饮酒、高盐饮食等危险因素发生率较老年组高,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糖尿病、血脂异常、并存临床情况在老年组明显多见,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男性、高血压家族史、吸烟、超重或肥胖、打鼾、饮酒、高盐饮食是青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主要危险因素,血糖、血脂、尿酸代谢异常在老年病人中多见,防治应有侧重.

    作者:李晓霞;雷宇;马云霞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氯胺酮复合异丙酚辅助小儿骶麻的临床体会

    目的 对比观察氯胺酮复合异丙酚麻醉(KP)和氯胺酮复合异丙酚辅助骶管麻醉(KPS)用于体重小于20kg的患儿腹部及以下部位手术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 59例患儿随机分为氯胺酮复合异丙酚麻醉(KP)组和氯胺酮复合异丙酚辅助骶管麻醉(KPS)组,KP组30人,KPS组29人.观察两组麻醉前后SBP、DBP、SPO2、HR的变化程度以及术后意识恢复时间、不良反应等的发生率.结果 手术开始、手术结束前5分钟(停药后)SBP、DBP、HR两组间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良反应、手术结束后意识恢复时间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氯胺酮复合异丙酚辅助骶管麻醉用于小儿腹部及以下部位手术临床麻醉效果满意,呼吸循环稳定,术后清醒快,其临床效果优于氯胺酮复合异丙酚麻醉.

    作者:屈文慧;崔建宁;罗成江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中西药交替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90例疗效分析及护理体会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onitis,UC)主要表现是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等,多反复发作或长期迁延呈慢性经过.我科采用中药仙白汤结合西药保留灌肠治疗UC,同时配合精心的护理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少云;马志英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原发腹膜癌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原发腹膜癌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17例原发腹膜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浆液性乳头状腺癌15例,黏液性乳头状腺癌2例.临床表现以腹胀、腹痛、腹水、食欲差、消瘦为主,所有患者术前均误诊为消化系统疾病或卵巢癌,且CA125均高于正常,治疗以肿瘤细胞减灭术为主,术中均腹腔放入顺铂100mg,术后给予以铂类为主的化疗.结论 原发腹膜癌是一种起病隐匿,发病率较低的恶性肿瘤,易被误诊,临床应警惕腹胀、腹水患者原发腹膜癌的可能,积极的减瘤术和以PPD为主的腹腔化疗是目前治疗原发腹膜癌的好方法.CA125可作为诊断及检测预后的有效指标之一.

    作者:李际春;马淑琴;韩淑霞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宁夏包虫病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 分析探讨包虫病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和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包虫病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1∶2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包虫病患病及其对照开展定量分析研究,选择单因素与多因素条件logistic分析.结果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农村居民包虫患病的危险因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有统计学意义的(P<0.05)有8项,分别是养犬、犬活动情况、犬活动附近有屠宰场或肉店、吃洗净后的瓜果、喝生水、生吃蔬菜、剪过羊毛和挤过羊奶.将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P<0.05),进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养犬、犬活动情况、喝生水、生吃蔬菜、剪过羊毛是包虫病患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包虫病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行为因素、生活习惯的干预作用不容忽视.

    作者:李丽;闫立民;冯运灵;乔富贵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多发性大动脉炎的多层螺旋CT诊断

    目的 分析总结多发性大动脉炎(TA)的多层螺旋CT检查方法及CT 征象,提高TA的CT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TA的多层螺旋CT检查资料,总结CT 检查方法及CT 表现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按照Lupi-Herrea分类法,包括Ⅰ型5例,Ⅱ型3例,Ⅲ型12例.受累血管48支. CT 表现包括:受累血管管壁增厚48支、管腔狭窄46支、闭塞2支,2例并有血管瘤样扩张.结论 正确选择多层螺旋CT检查方法, 能够为TA的正确诊断提供可靠信息.

    作者:平学军;孟淑萍;汪芳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非甾体类抗炎药和幽门螺杆菌与消化性溃疡发病关系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幽门螺杆菌(Hp)与消化性溃疡发病的关系.方法 对溃疡组与对照组进行询问服用NSAIDs史,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是否感染Hp.应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的方法计算病例组和对照组暴露于NSAIDs和Hp这一事件的优势比(OR)来评价发生消化性溃疡的相对危险度.结果 ①服用NSAIDs的消化性溃疡OR值为2.225;②服用NSAIDs发生消化性溃疡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OR值为3.635;③服用NSAIDs发生胃溃疡的OR值为2.537 ;发生十二指肠溃疡的OR值为1.996;④单纯感染Hp的消化性溃疡患者OR值为6.85,单纯服用NSAIDs的消化性溃疡患者OR 值为6.10,既服用NSAIDs,且感染Hp的消化性溃疡患者OR 值为13.70.结论 ①服用NSAIDs发生消化性溃疡的机率较不服用NSAIDs的大;②服用NSAIDs发生消化性溃疡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高于不服用NSAIDs;③服用NSAIDs发生胃溃疡比发生十二指肠溃疡的机率高;④ Hp感染者同时应用NSAIDs增加发生消化性溃疡的危险性.

    作者:黄李雅;马斌武;任学云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弥散加权、灌注及波谱成像在髄母细胞瘤诊断中应用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灌注及波谱成像在髄母细胞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髄母细胞瘤常规MRI及弥散、灌注、波谱检查资料.结果 测得肿瘤实性部分的ADC值明显降低, 11例均低于1.0×10-3mm2/sec;灌注增强造影剂平均通过时间延长,相对值范围为1.031-1.087,时间-信号曲线显示造影剂流出段平缓;波谱曲线所有病例胆碱(Cho)峰均明显增高,8例于3.4ppm处可见氨基乙磺酸峰(Tau),呈峰值略低的M型.结论 弥散加权、灌注及波谱成像联合应用,并与常规MRI结合有助提高髓母细胞瘤的诊断准确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郭丽君;刘娜嘉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nm23-H1、CD44v6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H1、细胞粘附分子变异型CD44v6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 检测54例食管鳞癌手术标本nm23-H1蛋白、CD44v6蛋白表达, 分析其表达与食管鳞癌生物学特性及临床特点之间关系.结果 淋巴结转移组与无淋巴结转移组相比,nm23-H1表达降低,CD44v6表达增强;大于3年生存组与小于3年生存组相比,nm23-H1表达增强,CD44v6表达降低;nm23-H1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和临床分期呈负相关;CD44v6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和临床分期呈正相关.结论 nm23-H1表达降低、CD44v6表达增强与食管鳞癌浸润转移有一定相关性.

    作者:李海亮;高平;张宁妹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肿瘤坏死因子基因多态性及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十二指肠疾病及胃癌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宁夏人群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β2 52 基因多态性及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 pylori)感染与胃十二指肠疾病及胃癌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PCR-RFLP)检测203例胃十二指肠疾病和胃癌患者,其中慢性胃炎72例,消化性溃疡55例,非贲门胃癌患者76例和66例无症状对照者的TNF-β2 52 NcoI基因型分布.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上述研究对象的血清HP抗体:细胞毒素相关基因蛋白(CagA)、空泡毒素(VacA)、尿素酶B(UreB)、尿素酶A(UreA).结果 慢性胃炎组、消化性溃疡组、非贲门胃癌组CagA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 ).VacA 抗体阳性率在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组中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 ).UreB 抗体在各组中无明显差异(P>0.05 ).UreA 抗体在胃癌组中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良性胃十二指肠病变组(P<0.05 ).TNF-β2 52 NcoI A/A、G/G、A/G基因型在Hp抗体阳性的胃十二指肠疾病和胃癌中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 ).结论 CagA+HP感染与宁夏人群胃十二指肠疾病和胃癌密切相关.TNF-β2 52 NcoI基因多态性与宁夏人群CagA+HP感染的胃十二指肠疾病和胃癌无相关性.

    作者:王美丽;杨力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灵武地区成人血糖水平及糖尿病患病率的调查研究

    目的 了解灵武地区成人血糖水平及其糖尿病患病情况,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城乡居民2575例进行了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灵武地区平均空腹血糖水平为(4.24±0.79)mmol/L,DM标化患病率为3.16%,IGT标化患病率为7.32%;随着年龄的增长,平均血糖水平逐渐升高,DM患病率、IGT患病率均逐渐增加,城乡之间DM患病率及IGT患病率有明显的差异.结论 灵武地区成人DM患病率与全国平均水平一致,但IGT患病率明显高于全国水平.

    作者:马翚;李金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健康干预对定量气雾剂正确使用的影响

    定量气雾剂(MDI)吸入疗法是目前广泛使用的防治急慢性哮喘发作的常用给药方法[1],但气雾剂使用方法的正确与否可直接影响临床疗效.我科对使用定量气雾剂的哮喘患者进行健康干预,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静;马自萍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Pilon骨折19例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 观察采用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结果 19例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3.5年,平均2.4年.骨折愈合时间10-32周,平均14.8周,完全恢复踝关节功能16例,优良率84.2%;2例内翻畸形,1例发生骨髓炎.结论 伤后在局部软组织损伤恢复后,根据不同骨折类型采取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恢复踝关节的解剖关系,使骨折部得到可靠的固定,恢复踝关节功能,是提高胫骨Pilon骨折手术疗效、减少局部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作者:白刚;徐文刚;赵少辉;纪东兴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创伤致结肠破裂24例的急诊治疗

    目的 探讨外伤致结肠破裂的急诊处理方式,以提高结肠破裂的治愈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外伤致结肠破裂的手术治疗方式,其中行结肠切除Ⅰ期吻合术16例,结肠造瘘术4例,结肠修补术4例.结果 23例治愈出院,1例行结肠切除Ⅰ期吻合手术的患者成瘘不治死亡,治愈率达96%.结论 结肠破裂应及时手术,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是治疗创伤性结肠破裂的关键.

    作者:张敏;顾建中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ET-1在参附注射液预防大鼠房室传导阻滞中的可能作用

    目的 研究ET-1在参附注射液预防房室传导阻滞(AVB)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 ,分别经尾静脉注射0.9%NS0.045mg/(kg·w)、参附注射液2.5、5、10mg/(kg·w),每日2次,连续5天;用维拉帕米(Ver)制备大鼠房室传导阻滞模型,BL-420生物机能信号系统记录大鼠注射Ver前及注射Ver后2、5分钟时的心率、Ⅲ°AVB发生率和死亡率并测定各组大鼠血浆ET-1的含量.结果 与NS组、参附注射液2.5mg/(kg·w)组比较,参附注射液5、10 mg/(kg·w)组能明显降低大鼠心率减慢的程度和死亡率,参附注射液10 mg/(kg·w)组能降低Ⅲ°AVB发生率(P<0.05或P<0.01);此外,参附注射液5、10mg/(kg·第3组w)组血浆ET-1含量增加(P<0.05或P<0.01).结论 参附注射液预防大鼠AVB的作用可能与血清浆ET-1的含量增加有关.

    作者:陶虹;贺弋;周永忠 刊期: 2008年第02期

宁夏医学杂志

宁夏医学杂志

主管: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宁夏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