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岭土诱导的大鼠脑积水的影像学特征

王晖;张莉;张庆华;夏鹤春;马金邦;李宗正

关键词:脑积水, 高岭土, CT, MRI
摘要:目的 观察高岭土诱导的大鼠脑积水的CT及MRI特征表现.方法 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Kaolin组:枕大池中注射2%高岭土悬液50μl,Saline组:枕大池中注射生理盐水50μl.结果 在注射高岭土28d后,Kaolin组脑实质菲薄,色苍白,侧脑室扩张、积水,CT及MRI示颅内重度脑积水,大脑皮层受压萎缩.而Saline组则未见脑积水表现.结论 枕大池注射高岭土可影响脑脊液的正常循环,诱发脑积水形成.
宁夏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心肌梗死经桡动脉途径冠脉介入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 总结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PCI)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69例诊断为AMI患者选择右侧桡动脉为穿刺径路行PCI治疗(A组),对照组为20例AMI行经皮股动脉入路直接PCI的患者(B组).随访术后3个月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包括死亡率、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发生率、靶血管血运重建率(TVR)及3个月内复诊冠脉造影择期干预其他病变血管的手术率.结果 3个月后随访结果 显示,MACE发生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内复诊冠状动脉造影及择期手术率A组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 急诊行经皮桡动脉入路PCI治疗AMI有一定的安全性,还不能认为其近期MACE的发生率低于经股动脉入路,但能提高冠状动脉造影的复诊及择期手术率.

    作者:宋梅;马志刚;马云海;陆民;张宁;马艳萍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枸杞降脂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高尿酸血症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枸杞降脂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合并高尿酸血症(HUA)的有效性.方法 将80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予以中药枸杞降脂方,水煎服;对照组40例,予以口服血脂康胶囊.8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服药前后临床症状;血清ALT、AST、γ-GT、TC、TG、UA值;B超检查.结果 治疗组的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在B超改善及临床症状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清尿酸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无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在降低血清尿酸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ALT、AST、γ-GT、TC、TG值均明显降低(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枸杞降脂方是治疗NAFLD合并HUA的有效复方制剂.

    作者:张玉喜;王龙成;马晓瑞;王铁武;樊瑞军;袁红梅;马国仁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四物汤加减辅助治疗胫腓骨干骨折48例体会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干骨折的方法 .方法 对48例胫腓骨干骨折患者中13例稳定性骨折采用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或以石膏托外固定,29例不稳定性骨折采用跟骨牵引手法复位外加小夹板固定并内服中药,6例较严重的不稳定性骨折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结果 48例均临床愈合,其中达解剖对位29例,对位满意者17例,对位差2例.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干骨折可收到较好效果.

    作者:吴学勤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阴式非脱垂子宫切除术53例分析

    目的 总结阴式非脱垂子宫切除术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阴式全子宫切除术53例与同期开腹全子宫切除术5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两组孕产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用抗生素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阴式子宫切除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是一种微创的子宫切除手术方式.

    作者:刘丽萍;陈旋;赵莉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术中冰冻切片对甲状腺结节手术方式选择的价值

    目的 探讨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2009年5月收治的87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87例患者行术中冰冻切片检查,确诊73例(确诊率83.9%),延迟诊断14例(迟诊率16.1%).一侧腺叶加峡部切除和一侧腺叶加峡部加对侧腺叶次全切除占73.6%,是主要的手术方式.结论 术中冰冻切片检查是甲状腺结节诊断可靠的方法 ,可决定手术方式的选择

    作者:郭卫东;张红霞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TIA进展至脑梗死的患者血脂、血同型半胱氨酸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血脂、血同型半胱氨酸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进展至腩梗死的影响.方法 分析近两年进展至脑梗死的TIA患者28例及同期未进展成为脑梗死的TIA患者60例,采用病例-对照方法 研究其血脂、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结果 高甘油三酯血症(TG)、低密度脂蛋白(LDL)升高是TIA进展至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论 对高甘油三酯血症、低密度脂蛋白升高的TIA患者,应积极予以降血脂治疗;Hcy对TIA进展至脑梗死的影响作用尚不能明确.

    作者:成江;杜彦辉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难治性根管病例279例分析

    目的 分析根管治疗难治病例出现的临床因素.方法 对279例难治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难治病例以感染根管出现多占68.81%;难治病例与牙体、根管、牙周、根尖及根尖周病变范围及类型的关系:牙隐裂占8.60%,邻面开放龋洞占3.23%.根折占5.02%,底穿占6.09%.根管漏治占12.54%.牙周病变占13.26%,医源性根尖孔破坏占5.38%,根尖阴影占40.86%,药物性尖周炎占3.94%,不明原因占1.08%.结论 根管治疗难治病例的发生与牙体、根尖病变程度与类型及医源性因素有关.

    作者:李斌;邱桂芹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选择性肝血流阻断术在近肝静脉损伤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保留下腔静脉血流的选择性肝血流阻断术(SHVEPC)在肝外伤合并近肝静脉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29例肝外伤合并近肝静脉损伤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肝脏外伤均位于近第2肝门区域,并1根以上主肝静脉或其属支损伤29例.对22例施行了1根以上主肝静脉阻断术,保持下腔静脉血流畅通.肝静脉阻断方法 采用绕线结扎或肠钳、Satinsky钳夹闭法.结果 施行第1肝门阻断加部分肝静脉阻断22例,第1肝门阻断时间20min(15-30min),肝静脉阻断时间16.4min(5-28min),共结扎肝静脉12根,Satinsky钳阻断10根.结论 SHVEPC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血流阻断技术,既能控制术中出血,预防空气栓塞,又避免了下腔静脉阻断所引起的全身血流动力学紊乱,是一种更符合生理的新技术.

    作者:杨立财;李昭宇;芦磊;李洋;戴宝龙;段筱;吴钊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IL-10、IL-1 8在实验性脑出血血肿周围的表达

    目的 研究大鼠脑出血(ICH)后血肿周围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8(IL-18)的表达.方法 将65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ICH组,应用肝素化Ⅶ型胶原酶建立大鼠ICH模型,免疫组化检测脑组织血肿周嗣IL-10、IL-18的表达.结果 (1)ICH组大鼠12h脑组织IL-10表达即开始上升,7d明显升高,14d达高峰,各时间点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ICH组大鼠12h脑组织IL-18表达即开始上升,7d达高峰,各时间点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ICH组IL-18与IL-10呈显著正相关(r=0.909,P<0.01).结论 ICH后血肿周围存在着IL-10、IL-18介导的炎性反应,两者的相互作用可能接近于一个相对动态的平衡点,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作者:李玲;杜秦川;白向东;马全瑞;秦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中药交替疗法配合理疗治疗髋关节滑膜炎32例

    目的 总结红花、当归注射液配合理疗治疗髋关节滑膜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髋关节部疼痛伴下肢活动受限的病人63例,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31例;治疗组用红花、当归两药交替注射局部,1周2次,2周1个疗程;对照组用口服消炎、镇痛、活血药等常规治疗.结果 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交替注射疗法配合理疗治疗髋关节滑膜炎可达到良好的镇痛作用,有效改善患者肢体功能,效果显著.

    作者:马金萍;李少敏;王瑞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不同方法减轻或消除静注芬太尼后诱发呛咳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防治静注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诱发呛咳的有效方法 .方法 将行全身麻醉的病例120例,分为六组,每组20例.Ⅰ组为芬太尼原液组,Ⅱ组为芬太尼稀释组,Ⅲ组为先注丙泊酚组,Ⅳ组为先注咪达唑仑组,Ⅴ组为先注地塞米松组,Ⅵ组为氟哌利多与芬太尼混合组.观察各组给药后呛咳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结果 Ⅰ-Ⅵ组呛咳的发生率分别为30%、15%、10%、0%、15%、10%,Ⅰ组与Ⅴ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组与Ⅱ、Ⅲ、Ⅴ、Ⅵ组相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原液稀释且减慢给药速度,并在给药前静注地塞米松、咪达唑仑、丙泊酚,或将原液与氟哌利多混合给药,可有效地抑制或减轻芬太尼诱发的呛咳反应.

    作者:王富强;李校宁;闵红星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全切术4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经阴道子宫全切除术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 比较施行阴式子宫切除术40例与经腹子宫全切术4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40例阴式子宫切除术患者全部经阴道切除成功,无膀胱或直肠损伤,无中转开腹,无术后尿潴留发生.结论 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具有对腹腔干扰少,并发症少,术后康复快,腹壁无瘢痕等诸多优点,是子宫全切术的一个途径.

    作者:姚立岩;何珊;石冬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58例

    目的 总结锁定加压钢板(LCP)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初步效果.方法 收治58例老年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患者,手术行掌侧入路骨折切开复位、LCP内同定治疗.结果 术后患者X线片示骨折均于术后10-15周达临床愈合,平均(12.5±2.5)周.腕关节功能评价标准:优22例,良32例,中3例,差1例,优良率93.1%.结论 采用掌侧入路骨折切开复位、LCP内固定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

    作者:郭舟桐;钱秀琴;陆志东;郭崇军;白志刚;孙玺淳;马军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良、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意义

    目的 了解良、恶性胸腔积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方法 收集良、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各20例,通过检测胸液中VEGF水平来观察对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的价值.结果 恶性胸腔积液组VEGF水平高于良性胸腔积液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EGF在肺癌恶性胸腔积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作为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的指标.

    作者:王建峰;黄小兰;黄晓波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食管、贲门癌术后心律失常的分析

    目的 探讨食管、贲门癌术后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 对198例食管、贲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术前合并心肺疾病、吻合口部位、术后低氧血症、术后低钾血症、手术时间、病灶浸润深度是食管、贲门癌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结论 术中操作轻柔迅速,减少心肺损伤,术后充分供氧、镇痛、合理补液等,是预防术后心律失常的关键措施.

    作者:李涛;张勇;高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螺旋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螺旋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的CT表现特点.结果 12例中,良性1例,潜在恶性3例,恶性8例.肿瘤位于胃7例,直肠2例,空肠2例,回肠1例.CT表现:黏膜下血供丰富肿块多向腔外生长,可有囊变出血坏死钙化.增强后良性及潜在恶性胃肠道间质瘤均匀强化,边界清楚,恶性胃肠道间质瘤强化不均匀,可侵犯邻近脏器.CT定性准确率10/12(83.33%),定位准确率11/12(91.6%).结论 螺旋CT平扫加增强动态扫描是目前检查胃肠道间质瘤的一种重要方法 之一,能准确显示肿瘤的部位形态大小,有利于良恶性的判断,并对临床治疗及预后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

    作者:郑翠英;白建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自拟胆安汤治疗胆囊炎胆胃不和汪165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自拟胆安汤治疗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导师张武主任医师的经验方,对165例胆囊炎胆胃不和证患者进行口服自拟胆安汤治疗,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临床治愈57例,显效47例,有效40例,无效21例,总有效率为87.27%.结论 自拟胆安汤能有效改善胆囊炎胆胃不和证患者的症状,疗效满意,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刘瑛;陈晓玲;齐玉珍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注射毒品致股动脉假性动脉瘤10例治疗体会

    目的 对感染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进行外科治疗的手术方法 进行探讨.方法 对10例注射毒品致感染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后局部破裂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行对侧大隐静脉间置移植术,4例行人造血管(膨体聚四氯乙烯人造血管)植入术,2例行股浅动脉缝扎术.术后随访效果良好,无死亡病例.结论 对于注射致感染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患者应视具体部位的局部病变情况采用不同方法 进行治疗.

    作者:叶丹;余银花;闫波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56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观察和护理

    我院于2008年4月-2009年4月收治手足口病患儿56例,经精心治疗与护理,均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任霞;何秀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40例先天性唇腭裂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分析

    目的 了解先天性唇腭裂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情况并分析其发生的因素.方法 收集宁夏儿童福利院2003年1月至2008年1月近5年的40例先天性唇腭裂患儿病例进行分析,调查结果 包括:诊断、性别、年龄等.结果 用SPSS做描述性统计分析,与正常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进行对照.结果 先天性唇腭裂患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几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P<0.01,有较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先天性唇腭裂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原因主要与其残疾相关,并与呼吸道解剖结构及免疫特点有极大的关系.

    作者:范篆玲;马晓飞;尹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宁夏医学杂志

宁夏医学杂志

主管: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宁夏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