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立岩;何珊;石冬梅
目的 探讨疟疾并发性葡萄膜炎的诊断、治疗、血中疟原虫数昔与眼组织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134例疟疾并发性葡萄膜炎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134例患荇就诊时校正视力为光感-5.0,抗疟和治疗葡萄膜炎同时进行,病情得到有效控制.随诊3个月,血液涂片疟原虫检查阴性,眼部未见活动性病变;校正视力≥5.0者158眼,0.5-0.8者27眼,<0.5者2眼.结论 疟疾引起的葡萄膜炎在非洲等疟疾盛行的国家较为常见,诊断准确、治疗及时是争取病情得到良好预后的前提.
作者:张辉;何磊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大龄儿童单眼弱视的治疗方法 及疗效.方法 收集10-14岁大龄儿童单眼弱视患儿60例(60眼),经综合疗法治疗弱视,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大龄儿童单眼弱视60例(60眼)治愈率为61.67%、进步率为28.33%、无效为10%,治疗总有效率为90%.结论 大龄儿童单眼弱视疗效较好,应积极治疗.
作者:邹文青;安宁宇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枸杞降脂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合并高尿酸血症(HUA)的有效性.方法 将80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予以中药枸杞降脂方,水煎服;对照组40例,予以口服血脂康胶囊.8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服药前后临床症状;血清ALT、AST、γ-GT、TC、TG、UA值;B超检查.结果 治疗组的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在B超改善及临床症状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清尿酸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无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在降低血清尿酸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ALT、AST、γ-GT、TC、TG值均明显降低(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枸杞降脂方是治疗NAFLD合并HUA的有效复方制剂.
作者:张玉喜;王龙成;马晓瑞;王铁武;樊瑞军;袁红梅;马国仁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总结阴式非脱垂子宫切除术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阴式全子宫切除术53例与同期开腹全子宫切除术5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两组孕产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用抗生素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阴式子宫切除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是一种微创的子宫切除手术方式.
作者:刘丽萍;陈旋;赵莉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经阴道子宫全切除术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 比较施行阴式子宫切除术40例与经腹子宫全切术4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40例阴式子宫切除术患者全部经阴道切除成功,无膀胱或直肠损伤,无中转开腹,无术后尿潴留发生.结论 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具有对腹腔干扰少,并发症少,术后康复快,腹壁无瘢痕等诸多优点,是子宫全切术的一个途径.
作者:姚立岩;何珊;石冬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因手术造成患侧乳腺缺损、胸部外型破坏和患侧肢体功能障碍,给患者带来心理上的压力和生活上的不便.现就我们的术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刘敬莉;王娜 刊期: 2009年第11期
我院于2008年4月-2009年4月收治手足口病患儿56例,经精心治疗与护理,均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任霞;何秀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总结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PCI)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69例诊断为AMI患者选择右侧桡动脉为穿刺径路行PCI治疗(A组),对照组为20例AMI行经皮股动脉入路直接PCI的患者(B组).随访术后3个月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包括死亡率、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发生率、靶血管血运重建率(TVR)及3个月内复诊冠脉造影择期干预其他病变血管的手术率.结果 3个月后随访结果 显示,MACE发生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内复诊冠状动脉造影及择期手术率A组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 急诊行经皮桡动脉入路PCI治疗AMI有一定的安全性,还不能认为其近期MACE的发生率低于经股动脉入路,但能提高冠状动脉造影的复诊及择期手术率.
作者:宋梅;马志刚;马云海;陆民;张宁;马艳萍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血清中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6PI)抗原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中的诊断意义.方法 用ELLSA方法 分别检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组、其它风湿病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清和关节液中的G6PI抗原浓度.结果 98例RA患者组血清G6P1抗原平均浓度高于其它结缔组织组和正常对照组,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6PI抗原可能成为类风湿关节炎的一个新的诊断指标.
作者:宫怡;竺红;张玉蓉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总结肝脉异常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肝脉异常者96例,用益气温阳、活血、清热解毒等治疗;非肝脉异常者253例,以抗凝、活血、扩脉等治疗.结果 肝脉异常组91例患者症状改善,肝脉恢复大致正常,4例无明显缓解,肝脉无改变;1例患者治疗无效死亡.非肝脉异常组236例患者症状改善,11例患者症状无缓解,6例抢救无效死亡.结论 肝阴虚损、肝阳虚亢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发病及病程机制中有一定作用.
作者:陈玉虹;叶婧 刊期: 2009年第11期
我科自2007年10月至今共收治血管损伤患者28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8例,男19例,女9例,年龄12-68岁,平均40.2岁.损伤原因:玻璃刀割伤10例,刀刺伤11例,高处坠落伤3例,医源性损伤2例,其它原因2例.血管损伤类型:上肢肱动脉损伤,下肢股动脉损伤.损伤血管的处理方法:全组病人均手术治疗.血管结扎2例,端-端吻合18例,修补3例,静脉间置移植术5例.
作者:廖茹;尹新华;史琴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表现与诊断思路.方法 对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11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0例病例有不同程度的腹痛、发热、呕吐,59%出现在上呼吸道感染后、41%出现在急性胃肠道感染后,全部患儿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结论 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有不同程度的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并与其他引起腹痛的病相鉴别后方可诊断.
作者:雷雯;王卉;韩冬梅;雷鸣 刊期: 2009年第11期
视网膜脱离患者必须采取特殊体位[1].我们对21例视网膜脱离眼内填充术患者采取俯卧位与头部放低坐位交替进行以及相应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
作者:汤学敏;刘娉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布地奈德混悬液,硫酸沙丁胺醇溶液联合雾化吸入对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肺功能改善.方法 选择101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给予布地奈德混悬液及硫酸沙丁胺醇溶液加生理盐水配成约3ml溶液,雾化吸人,吸入前后检测肺功能.结果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症状体征明显减轻,肺功能指标明显改善.结论 布地奈德混悬液和硫酸沙丁胺醇溶液联合雾化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疗效较好.
作者:高英;刘玢;左锋;马立燕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A)的发生情况,为预防控制流行制定有效措施.方法 选择同期被病原学诊断的6例MRSA病例,跟踪观察治疗效果,了解流行病学情况.结果 MRSA流行66d,1例患者自动出院(出院后不久死亡),2例转阴,3例好转出院;医务人员手部和鼻腔黏膜MRSA携带率分别为4.76%、9.52%;万古霉素和氯霉素对MRSA 100%敏感.结论 采取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积极合理治疗病人,加强医护人员手部卫生等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与控制MRSA的流行.
作者:张俊瑕;郑丽华;王毅敏;刘秀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防治静注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诱发呛咳的有效方法 .方法 将行全身麻醉的病例120例,分为六组,每组20例.Ⅰ组为芬太尼原液组,Ⅱ组为芬太尼稀释组,Ⅲ组为先注丙泊酚组,Ⅳ组为先注咪达唑仑组,Ⅴ组为先注地塞米松组,Ⅵ组为氟哌利多与芬太尼混合组.观察各组给药后呛咳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结果 Ⅰ-Ⅵ组呛咳的发生率分别为30%、15%、10%、0%、15%、10%,Ⅰ组与Ⅴ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组与Ⅱ、Ⅲ、Ⅴ、Ⅵ组相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原液稀释且减慢给药速度,并在给药前静注地塞米松、咪达唑仑、丙泊酚,或将原液与氟哌利多混合给药,可有效地抑制或减轻芬太尼诱发的呛咳反应.
作者:王富强;李校宁;闵红星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左旋卡尼汀联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索(rhEPO)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HO)分为两组,对照组15例采用rhEPO治疗;治疗组15例透析后静脉应用左旋卡尼汀,同时应用rhEPO治疗.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Hb、Hct和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均升高;治疗组Hb、Hct和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血清转铁蛋白升高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rhEPO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左旋卡尼汀与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治疗肾性贫血能改善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状态,提高rhEPO的疗效.
作者:陈丽君;张妍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考察宁夏栽培甘草的质量.方法 对不同产区、不同生长期(月份)、不同生长年限的栽培甘草进行质量考察,对2-4年生栽培甘草与野生品的甘草酸、甘草苷、总黄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年生甘草含甘草酸、甘草苷、总黄酮高于2年生,4年生高于3年生.结论 规范化种植3年及3年以上的甘草可达到<中国药典>规定的指标,宁夏栽培甘草的佳采挖期为10月中、下旬.
作者:詹晓平;翟宇;马玲;王坤;王英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中两药联用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治疗效果以及对体内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 治疗组给予善宁同时强力宁静脉点滴,每天1次;对照组单纯善宁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垂体后叶素治疗,比较疗效.化学比色法测定两组患者血浆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83.3%;对照组有效率65.00%,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善宁和强力宁联合用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疗效,降低副作用,对患者体内脂质过氧化有一定的抵抗作用.
作者:黄晓莲;黄占淑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单侧椎弓根固定、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治疗下腰椎椎间盘脱出并椎间不稳症的疗效.方法 2006年1月-2008年10月对26例下腰椎间盘脱出并椎间不稳症的患者采用单侧椎弓根钉固定+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治疗,所有患者均行一侧部分椎板、关节突切除,病变间盘摘除,同侧椎弓根固定+椎间融合术.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患者腰痛及下肢疼痛均明显缓解,随访7-30个月,平均18个月,依Prolo评分标准评分,术前(4±0.3)分,术后半年以上(9.5±1.1)分(P<0.01).结论 单侧椎板减压+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并椎间不稳症效果优良,既达到稳定病变脊柱节段,又减少了术中出血,缩短了手术时间,是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作者:赵浩宁;戈朝晖;金卫东;朱涛;朱禧 刊期: 2009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