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刘寄奴散治疗100例妇科血证的临床观察

赵玉萍;屈海蓉

关键词:刘寄奴散, 妇科血证, 崩漏
摘要:目的 观察刘寄奴散治疗妇科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100例,口服刘寄奴散;对照组100例,口服云南白药.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刘寄奴散治疗妇科血证疗效显著,临床观察无明显不良反应.
宁夏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丙泊酚对脊髓横断大鼠镇静作用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丙泊酚对脊髓横断大鼠镇静作用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3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脊髓横断组(n=10)、假手术组(n=10)和正常对照组(n=10).静脉泵注丙泊酚,比较三组之间大鼠眼睑反射消失时丙泊酚的用量及所需的时间.结果 脊髓横断组大鼠眼睑反射消失的丙泊酚用量(6.34±0.85)mg/kg明显少于假手术组(11.24±1.09)mg/kg和正常对照组(10.76±1.14)mg/kg(P<0.0001);脊髓横断组大鼠眼睑反射消失所需时间(200±41)s也明显少于假手术组(494±46)s和正常埘照组(465±51)s(P<0.01).结论 脊髓横断可显著降低大鼠丙泊酚的镇静用量,可明显缩短大鼠眼睑反射消失时间,脊髓横断的镇静作用其可能的机制是去传人理论.

    作者:张宁;马汉祥;马妮娜;邓立琴;刘红;马万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注射毒品致股动脉假性动脉瘤10例治疗体会

    目的 对感染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进行外科治疗的手术方法 进行探讨.方法 对10例注射毒品致感染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后局部破裂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行对侧大隐静脉间置移植术,4例行人造血管(膨体聚四氯乙烯人造血管)植入术,2例行股浅动脉缝扎术.术后随访效果良好,无死亡病例.结论 对于注射致感染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患者应视具体部位的局部病变情况采用不同方法 进行治疗.

    作者:叶丹;余银花;闫波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微波经皮给药治疗仪佐治小儿病毒性肠炎101例

    目的 观察微波经皮给药佐治小儿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1例小儿病毒性肠炎的患儿分为微波经皮治疗组和对照组,微波组在常规治疗(抗病毒、灌肠、补液),基础上加用脉冲式微波治疗,连续治疗5d;对照组采刚常规治疗.结果 微波组有效率92.5%,对照组75.0%,两组比较有统汁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病毒性肠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微波经皮给药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魏云莉;王建忠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第二产程持续电子胎心监护的临床应用

    目的 用第二产程电子胎心图形变化诊断胎儿宫内窘迫,以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方法 对5年来1230例初产妇,选择730例为监测组.同期阴道分娩的产妇500例为对照组,将电子胎心监护仪持续用于第二产程.结果 监测组胎儿窘迫检出率(即早期减速、晚期减速、变异减速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新生儿窒息率亦明显下降(P<0.05).结论 无论是正常孕妇还是高危孕妇,应做好胎儿重点监护,防治胎儿宫内窘迫,以降低新生儿窒息率.

    作者:徐爱玲;韩素文;王英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11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表现与诊断思路.方法 对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11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0例病例有不同程度的腹痛、发热、呕吐,59%出现在上呼吸道感染后、41%出现在急性胃肠道感染后,全部患儿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结论 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有不同程度的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并与其他引起腹痛的病相鉴别后方可诊断.

    作者:雷雯;王卉;韩冬梅;雷鸣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48例脑出血微创术后康复治疗的效果

    目的 研究康复治疗在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术后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48例脑出血微创术后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和36例脑出血微创术后的患者对照.结果 两组死亡率、再出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功能障碍情况、生活能力(AD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脑出血患者术后早期进行康复治疗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十分重要.

    作者:王维虎;王科;王东;白雅林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固原市2007-2008年麻疹疑似病例IgM抗体检测分析

    目的 分析周原市麻疹疑似病例早期IgM抗体检测情况,为进一步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参考.方法 对全市5县(区)送检的每1例麻疹疑似病例早期血液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2008年麻疹IgM抗体检测阳性率高于2007年,55.7%vs 13.56%,P<0.0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强化免疫后麻疹发病率较低,病例呈散在性分布,发病高峰仍为冬春季节.结论 进一步加强常规免疫服务质量、提高接种率,才能保证逐步降低麻疹发病率.

    作者:王东辉;胡建东;赵连飞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左旋卡尼汀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30例

    目的 观察左旋卡尼汀联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索(rhEPO)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HO)分为两组,对照组15例采用rhEPO治疗;治疗组15例透析后静脉应用左旋卡尼汀,同时应用rhEPO治疗.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Hb、Hct和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均升高;治疗组Hb、Hct和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血清转铁蛋白升高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rhEPO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左旋卡尼汀与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治疗肾性贫血能改善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状态,提高rhEPO的疗效.

    作者:陈丽君;张妍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58例

    目的 总结锁定加压钢板(LCP)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初步效果.方法 收治58例老年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患者,手术行掌侧入路骨折切开复位、LCP内同定治疗.结果 术后患者X线片示骨折均于术后10-15周达临床愈合,平均(12.5±2.5)周.腕关节功能评价标准:优22例,良32例,中3例,差1例,优良率93.1%.结论 采用掌侧入路骨折切开复位、LCP内固定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

    作者:郭舟桐;钱秀琴;陆志东;郭崇军;白志刚;孙玺淳;马军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光氨酸(Hcy)升高是否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8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健康体检者73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循环酶法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采用病例对照的方法 进行分析.结果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Hcy均值为(17.35±6.42)μmol/L,对照组Hcy均值为(13.07±4.86)μmol/L,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各种危险因素中,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血清高Hcy水平均与缺血性脑卒中有关.结论 高Hcy血症为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张涛;张玲;卢燕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良、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意义

    目的 了解良、恶性胸腔积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方法 收集良、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各20例,通过检测胸液中VEGF水平来观察对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的价值.结果 恶性胸腔积液组VEGF水平高于良性胸腔积液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EGF在肺癌恶性胸腔积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作为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的指标.

    作者:王建峰;黄小兰;黄晓波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银川市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银川市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患病的临床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预防保健提出合理化建议.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 ,分城、乡两层,调查城市5个社区、农村2乡6村.对样本点的40-60岁围绝经期妇女共计1301人,以问卷的形式进行面对面的询问调查.结果 银川市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患病率(83.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3);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的平均年龄为(45.74±3.6)岁,绝经的平均年龄为(48.40±3.2)岁;采用改良的Kuppeman评分表调查显示嗣绝经期综合征症状排列前五位的是烦躁易怒71.48%,失眠70.33%,疲倦无力69.95%,潮热多汗68.41%,头晕67.72%;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前五个症状的主要因素为年龄、职业、体重指数、收入、婚姻状况及其他疾病的患病情况.结论 围绝经期综合征严重影响着妇女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开展社区卫生保健服务,开设专科门诊及心理辅导,提高妇女自我保健意识,倡导健康生活习惯,帮助妇女平稳度过围绝经期.

    作者:李吴萍;张雪玉;赵伟明;宋琦如;李雯娜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急性高容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对老年患者氧代谢的影响

    目的 探讨术前急性高容血液稀释(AHH)联合尼卡地平降压对老年患者氧代谢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肝胆肿瘤切除手术患者30例,年龄60-76岁,随机分为术前AHH联合尼卡地平降压组(AHHN组,n=15)和对照组(n=15).于术前1h分段实施AHH,使红细胞压积(Hct)下降至28%左右.分段采集动静脉血行血气分析,测定血红蛋白(Hb)、Hct、动脉血乳酸(ABL),并计算动脉血氧含量(CaO2)、混合静脉血氧含量(CvO2)和氧摄取率(ERO2).结果 两组患者扩容前CaO2、CvO2和ER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血液的稀释,AH-HN组CaO2和CvO2逐渐降低,C(a-v)O2也降低,而ERO2呈增高趋势,所有病人的ABL值均无明显变化,C(a-v)O2、ERO2及ABL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患者分段实施术前AHH联合尼卡地平降压,对机体的氧代谢无明显影响,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朱立宏;郎淑慧;徐向辉;张冬梅;常业恬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56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观察和护理

    我院于2008年4月-2009年4月收治手足口病患儿56例,经精心治疗与护理,均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任霞;何秀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我院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6例报告

    目的 了解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A)的发生情况,为预防控制流行制定有效措施.方法 选择同期被病原学诊断的6例MRSA病例,跟踪观察治疗效果,了解流行病学情况.结果 MRSA流行66d,1例患者自动出院(出院后不久死亡),2例转阴,3例好转出院;医务人员手部和鼻腔黏膜MRSA携带率分别为4.76%、9.52%;万古霉素和氯霉素对MRSA 100%敏感.结论 采取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积极合理治疗病人,加强医护人员手部卫生等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与控制MRSA的流行.

    作者:张俊瑕;郑丽华;王毅敏;刘秀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静脉泵注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对大鼠镇痛效果的观察

    目的 通过持续静脉泵注不同剂量的瑞芬太尼,观察其镇痛效果及对呼吸循环的影响,寻找大鼠静脉泵注瑞芬太尼的合适剂量和大耐受剂量.方法 SD雄性大鼠30只,体董250-300g,8-9周龄.随机分为5组(n=6):Ⅰ、Ⅱ、Ⅲ、Ⅳ组分别通过尾静脉持续泵注瑞芬太尼1、5、10、30μg/(kg·min)共30min,对照组静脉泵注生理盐水.通过甩尾实验计算大镇痛效应百分比[%MPE=(测值-基础值)/(10秒-基础值)×100%]观察瑞芬太尼的镇痛效果,间断测昔血压(MAP)、心率(HR),呼吸次数(RR).结果 持续静脉泵注不同剂量的瑞芬太尼5min后,Ⅰ、Ⅱ、Ⅲ、Ⅳ组大镇痛效应百分比(%MPE)为64%、87%、100%、100%,与对照组相比Ⅰ、Ⅱ、Ⅲ、Ⅳ组甩尾时间明显延长(P<0.001).与基础值相比,MAP和RR的变化成剂量依赖性降低(P<0.01);Ⅳ组HR在5min时明显下降,10-25min明显增加(P<0.01);其它组HR变化不明显(P>0.05).停止泵注5min,MAP、HR和RR迅速恢复至基线水平.结论 SD大鼠持续静脉泵注瑞芬太尼5μg/(kg·min)为合适剂量,10μg/(kg·min)为大耐受剂量.

    作者:邓立琴;二階 哲朗;王建珍;孟尽海;马汉祥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婴幼儿唇腭裂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现将467例婴幼儿唇腭裂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探讨阐述如下.1 临床资料2001-2009年间,467人次唇腭裂患者手术人数467人次,男性282人,女性185人,唇裂331人,腭裂136人,平均年龄2.8岁(出生1d-3岁)

    作者:刘英华;贾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布地奈德辅以储雾罐治疗小儿哮喘54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气雾剂)辅以储雾罐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方法 将86例哮喘儿童,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度三级,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4例根据病情的程度用罩型筒式储雾罐吸入不同剂量的布地奈德,对照组32例不吸入布地佘德,其余治疗方法 基本相同.吸入1年后进行疗效评判.结果 治疗组患儿的有效率81.39%,严重程度下降明显;而对照组有效率为16.18%,下降不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辅以储雾罐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是治疗小儿哮喘有效的方法 之一.

    作者:李乐;林英;杨丽;孙云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正常无鼾人群上气道形态研究现状

    上气道形态及其周围组织结构异常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e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lne,OSAHS)重要的发病机制[1],因此对于无鼾正常人群上气道形态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以往对无鼾人群上气道形态的专门研究较少,大多都是与OSAHS患者相对比进行研究.而近年来对正常无鼾人群上气道形态的研究有所增加,研究多采用不同方法及标准,因各种因素及个体差异的影响,结果也不尽相同.下面就将目前对无鼾正常人群上气道形态的研究做如下综述.

    作者:封净;杨随兴;张佐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DNA异倍体测定对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价值的研究

    目的 探讨流式细胞术检测DNA异倍体对良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胸腔积液住院病人50人,其中确诊恶性胸腔积液30人,良性胸腔积液20人.各例均行胸水脱落细胞学、流式细胞术DNA含量、胸水癌胚抗原(CEA)及腺苷脱氨酶(ADA)测定.结果 恶性胸腔积液组异倍体阳性率73.3%;良性胸腔积液异倍体阳性率5.0%,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恶性胸液组CEA平均值为(34.8±14.9)μg/L;良性胸液组CEA平均值为(4.7±1.5)μg/L,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恶性胸液组ADA平均值为(27.1±10.8)IU/ml;良性胸液组ADA平均值为(52.7±22.2)IU/ml,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流式细胞术DNA含量分析对恶性胸水诊断的敏感性为73.3%、特异性为85.0%;流式分析联合胸水CEA检测对恶性胸水诊断的敏感性提高到83.3%,特异性提高到100%.结论 流式细胞术细胞DNA分析,是对细胞病理学、肿瘤标志物分析的有益补充,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秀忠;张锦;陈娟;戈霞晖;谭海 刊期: 2009年第11期

宁夏医学杂志

宁夏医学杂志

主管: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宁夏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