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儿童烧烫伤后惊厥62例临床分析

杨红卫;高仁;沈江涌

关键词:烧烫伤, 惊厥, 预防和治疗
摘要:目的 总结小儿烧烫伤后发生惊厥的原因、预防和处理措施.方法 对烧伤后发生惊厥患者病因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62例患者经积极抢救短时间内全部治愈.结论 小儿烧烫伤后发生惊厥是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早期诊断,及时防治,可以有效地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宁夏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四物汤加减辅助治疗胫腓骨干骨折48例体会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干骨折的方法 .方法 对48例胫腓骨干骨折患者中13例稳定性骨折采用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或以石膏托外固定,29例不稳定性骨折采用跟骨牵引手法复位外加小夹板固定并内服中药,6例较严重的不稳定性骨折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结果 48例均临床愈合,其中达解剖对位29例,对位满意者17例,对位差2例.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干骨折可收到较好效果.

    作者:吴学勤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疟疾并发性葡萄膜炎134例

    目的 探讨疟疾并发性葡萄膜炎的诊断、治疗、血中疟原虫数昔与眼组织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134例疟疾并发性葡萄膜炎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134例患荇就诊时校正视力为光感-5.0,抗疟和治疗葡萄膜炎同时进行,病情得到有效控制.随诊3个月,血液涂片疟原虫检查阴性,眼部未见活动性病变;校正视力≥5.0者158眼,0.5-0.8者27眼,<0.5者2眼.结论 疟疾引起的葡萄膜炎在非洲等疟疾盛行的国家较为常见,诊断准确、治疗及时是争取病情得到良好预后的前提.

    作者:张辉;何磊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甘草酸制剂与善宁联用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以及对体内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中两药联用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治疗效果以及对体内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 治疗组给予善宁同时强力宁静脉点滴,每天1次;对照组单纯善宁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垂体后叶素治疗,比较疗效.化学比色法测定两组患者血浆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83.3%;对照组有效率65.00%,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善宁和强力宁联合用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疗效,降低副作用,对患者体内脂质过氧化有一定的抵抗作用.

    作者:黄晓莲;黄占淑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中药交替疗法配合理疗治疗髋关节滑膜炎32例

    目的 总结红花、当归注射液配合理疗治疗髋关节滑膜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髋关节部疼痛伴下肢活动受限的病人63例,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31例;治疗组用红花、当归两药交替注射局部,1周2次,2周1个疗程;对照组用口服消炎、镇痛、活血药等常规治疗.结果 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交替注射疗法配合理疗治疗髋关节滑膜炎可达到良好的镇痛作用,有效改善患者肢体功能,效果显著.

    作者:马金萍;李少敏;王瑞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IL-10、IL-1 8在实验性脑出血血肿周围的表达

    目的 研究大鼠脑出血(ICH)后血肿周围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8(IL-18)的表达.方法 将65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ICH组,应用肝素化Ⅶ型胶原酶建立大鼠ICH模型,免疫组化检测脑组织血肿周嗣IL-10、IL-18的表达.结果 (1)ICH组大鼠12h脑组织IL-10表达即开始上升,7d明显升高,14d达高峰,各时间点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ICH组大鼠12h脑组织IL-18表达即开始上升,7d达高峰,各时间点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ICH组IL-18与IL-10呈显著正相关(r=0.909,P<0.01).结论 ICH后血肿周围存在着IL-10、IL-18介导的炎性反应,两者的相互作用可能接近于一个相对动态的平衡点,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作者:李玲;杜秦川;白向东;马全瑞;秦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急性高容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对老年患者氧代谢的影响

    目的 探讨术前急性高容血液稀释(AHH)联合尼卡地平降压对老年患者氧代谢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肝胆肿瘤切除手术患者30例,年龄60-76岁,随机分为术前AHH联合尼卡地平降压组(AHHN组,n=15)和对照组(n=15).于术前1h分段实施AHH,使红细胞压积(Hct)下降至28%左右.分段采集动静脉血行血气分析,测定血红蛋白(Hb)、Hct、动脉血乳酸(ABL),并计算动脉血氧含量(CaO2)、混合静脉血氧含量(CvO2)和氧摄取率(ERO2).结果 两组患者扩容前CaO2、CvO2和ER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血液的稀释,AH-HN组CaO2和CvO2逐渐降低,C(a-v)O2也降低,而ERO2呈增高趋势,所有病人的ABL值均无明显变化,C(a-v)O2、ERO2及ABL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患者分段实施术前AHH联合尼卡地平降压,对机体的氧代谢无明显影响,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朱立宏;郎淑慧;徐向辉;张冬梅;常业恬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肝脉异常急性冠脉综合征96例诊治

    目的 总结肝脉异常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肝脉异常者96例,用益气温阳、活血、清热解毒等治疗;非肝脉异常者253例,以抗凝、活血、扩脉等治疗.结果 肝脉异常组91例患者症状改善,肝脉恢复大致正常,4例无明显缓解,肝脉无改变;1例患者治疗无效死亡.非肝脉异常组236例患者症状改善,11例患者症状无缓解,6例抢救无效死亡.结论 肝阴虚损、肝阳虚亢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发病及病程机制中有一定作用.

    作者:陈玉虹;叶婧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第二产程延长300例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引起第二产程延长的原因及助产预防处理措施.方法 抽取孕产妇分娩病历600例(观察组300例,对照组300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第二产程延长对孕产妇、胎儿和新生儿的影响及相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第二产程对母儿安全、新生儿健康、新生儿智力健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早期有效控制,及时规范处理.

    作者:翟丽萍;张瑶琴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不同层厚的CTPA图像对正常肺动脉分支的显示

    目的 比较不同层厚CTPA图像对正常肺动脉分支的显示.方法 35例肺野正常CTPA结果 阴性的患者图像分别重建为0.625、1.25、2.5mm和5.0mm层厚四组.比较四组层厚图像对肺动脉分支的显示,同时评价四组层厚图像对肺动脉分支连续性的显示.结果 0.625mm和1.25mm层厚组间肺动脉连续性优于2.5mm和5.0mm层厚组;对主肺动脉、左右肺动脉的显示,四组层厚图像间无差异;对肺段动脉的显示,0.625、1.25、2.5mm层厚组优于5.0mm层厚组(P=0.001);对亚段肺动脉和第5级肺动脉的显示,0.625mm和1.25mm层厚组间优于2.5mm和5.0mm层厚组(P=0.000);对第6级、第7级、第8级、第9级肺动脉的显示,四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1.25mm层厚图像在显示肺小动脉分支方面与0.625mm能力相等,明显优于2.5mm和5.0mm层厚图像;而对于亚段肺动脉,应至少采用2.5mm层厚的图像观察,才能保证97%以上的亚段肺动脉被显示.

    作者:朱力;郭玉林;田兴仓;来彦博;龚瑞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血管损伤的护理体会

    我科自2007年10月至今共收治血管损伤患者28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8例,男19例,女9例,年龄12-68岁,平均40.2岁.损伤原因:玻璃刀割伤10例,刀刺伤11例,高处坠落伤3例,医源性损伤2例,其它原因2例.血管损伤类型:上肢肱动脉损伤,下肢股动脉损伤.损伤血管的处理方法:全组病人均手术治疗.血管结扎2例,端-端吻合18例,修补3例,静脉间置移植术5例.

    作者:廖茹;尹新华;史琴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儿童烧烫伤后惊厥6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小儿烧烫伤后发生惊厥的原因、预防和处理措施.方法 对烧伤后发生惊厥患者病因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62例患者经积极抢救短时间内全部治愈.结论 小儿烧烫伤后发生惊厥是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早期诊断,及时防治,可以有效地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作者:杨红卫;高仁;沈江涌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急性心肌梗死经桡动脉途径冠脉介入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 总结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PCI)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69例诊断为AMI患者选择右侧桡动脉为穿刺径路行PCI治疗(A组),对照组为20例AMI行经皮股动脉入路直接PCI的患者(B组).随访术后3个月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包括死亡率、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发生率、靶血管血运重建率(TVR)及3个月内复诊冠脉造影择期干预其他病变血管的手术率.结果 3个月后随访结果 显示,MACE发生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内复诊冠状动脉造影及择期手术率A组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 急诊行经皮桡动脉入路PCI治疗AMI有一定的安全性,还不能认为其近期MACE的发生率低于经股动脉入路,但能提高冠状动脉造影的复诊及择期手术率.

    作者:宋梅;马志刚;马云海;陆民;张宁;马艳萍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40例先天性唇腭裂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分析

    目的 了解先天性唇腭裂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情况并分析其发生的因素.方法 收集宁夏儿童福利院2003年1月至2008年1月近5年的40例先天性唇腭裂患儿病例进行分析,调查结果 包括:诊断、性别、年龄等.结果 用SPSS做描述性统计分析,与正常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进行对照.结果 先天性唇腭裂患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几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P<0.01,有较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先天性唇腭裂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原因主要与其残疾相关,并与呼吸道解剖结构及免疫特点有极大的关系.

    作者:范篆玲;马晓飞;尹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第二产程持续电子胎心监护的临床应用

    目的 用第二产程电子胎心图形变化诊断胎儿宫内窘迫,以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方法 对5年来1230例初产妇,选择730例为监测组.同期阴道分娩的产妇500例为对照组,将电子胎心监护仪持续用于第二产程.结果 监测组胎儿窘迫检出率(即早期减速、晚期减速、变异减速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新生儿窒息率亦明显下降(P<0.05).结论 无论是正常孕妇还是高危孕妇,应做好胎儿重点监护,防治胎儿宫内窘迫,以降低新生儿窒息率.

    作者:徐爱玲;韩素文;王英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2007年宁夏碘缺乏病高危地区克汀病和地方性甲状腺肿调查

    目的 调查宁夏碘缺乏病高危地区新发地方性克汀病(简称地克病)和地方性甲状腺肿的流行现状.方法 在宁夏西吉、同心、原州和红寺堡4县开展调查.调查内容为:1997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新发地克病病例(只在西吉县);8-10岁儿童检测甲状腺大小、智商和尿碘;育龄妇女入户问卷调查、家中盐样碘含量和特需人群尿碘;碘盐相关因素调查.结果 在宁夏西吉县搜索出地克病病例5例(其中确诊4例、疑似1例);土盐每公斤平均价格(0.2-0.4元)远低于碘盐(1.2-2.0元).结论 宁夏碘缺乏病高危地区存在发生地克病的危险,在这些地区开展碘缺乏病监测,降低碘盐价格,对特需人群实施应急补碘,建立消除碘缺乏病的长效机制.

    作者:毛川涛;尤文宁;高海涛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经后路单侧入路治疗下腰椎间盘脱出并腰椎不稳症

    目的 探讨单侧椎弓根固定、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治疗下腰椎椎间盘脱出并椎间不稳症的疗效.方法 2006年1月-2008年10月对26例下腰椎间盘脱出并椎间不稳症的患者采用单侧椎弓根钉固定+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治疗,所有患者均行一侧部分椎板、关节突切除,病变间盘摘除,同侧椎弓根固定+椎间融合术.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患者腰痛及下肢疼痛均明显缓解,随访7-30个月,平均18个月,依Prolo评分标准评分,术前(4±0.3)分,术后半年以上(9.5±1.1)分(P<0.01).结论 单侧椎板减压+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并椎间不稳症效果优良,既达到稳定病变脊柱节段,又减少了术中出血,缩短了手术时间,是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作者:赵浩宁;戈朝晖;金卫东;朱涛;朱禧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银川市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银川市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患病的临床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预防保健提出合理化建议.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 ,分城、乡两层,调查城市5个社区、农村2乡6村.对样本点的40-60岁围绝经期妇女共计1301人,以问卷的形式进行面对面的询问调查.结果 银川市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患病率(83.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3);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的平均年龄为(45.74±3.6)岁,绝经的平均年龄为(48.40±3.2)岁;采用改良的Kuppeman评分表调查显示嗣绝经期综合征症状排列前五位的是烦躁易怒71.48%,失眠70.33%,疲倦无力69.95%,潮热多汗68.41%,头晕67.72%;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前五个症状的主要因素为年龄、职业、体重指数、收入、婚姻状况及其他疾病的患病情况.结论 围绝经期综合征严重影响着妇女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开展社区卫生保健服务,开设专科门诊及心理辅导,提高妇女自我保健意识,倡导健康生活习惯,帮助妇女平稳度过围绝经期.

    作者:李吴萍;张雪玉;赵伟明;宋琦如;李雯娜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抗原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的诊断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中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6PI)抗原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中的诊断意义.方法 用ELLSA方法 分别检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组、其它风湿病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清和关节液中的G6PI抗原浓度.结果 98例RA患者组血清G6P1抗原平均浓度高于其它结缔组织组和正常对照组,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6PI抗原可能成为类风湿关节炎的一个新的诊断指标.

    作者:宫怡;竺红;张玉蓉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5259例产妇剖宫产率与相关指征趋势分析

    目的 探讨近年来剖宫产发生发展现状及剖宫产各指征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住院分娩的5259例产妇的剖宫产率及各剖宫产指征的变化趋势.结果 6年中剖宫产率呈上升趋势(P<0.05);头位难产与胎儿窘迫因素等指征无明显上升或下降趋势(P>0.05),社会因素呈明显上升趋势(P<0.05).结论 剖宫产率表现为逐年上升并维持较高水平,降低剖宫产率必须严格各项指征.

    作者:晋莉;张小芸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我院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6例报告

    目的 了解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A)的发生情况,为预防控制流行制定有效措施.方法 选择同期被病原学诊断的6例MRSA病例,跟踪观察治疗效果,了解流行病学情况.结果 MRSA流行66d,1例患者自动出院(出院后不久死亡),2例转阴,3例好转出院;医务人员手部和鼻腔黏膜MRSA携带率分别为4.76%、9.52%;万古霉素和氯霉素对MRSA 100%敏感.结论 采取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积极合理治疗病人,加强医护人员手部卫生等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与控制MRSA的流行.

    作者:张俊瑕;郑丽华;王毅敏;刘秀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宁夏医学杂志

宁夏医学杂志

主管: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宁夏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