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卫东;吴立刚
ACC/AHA新定义的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 CTO)为闭塞时间≥3个月的病变[1],根据是否存在前向血流 ,又可将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分为慢性功能性闭塞 (前向血流TIMI 1级)和慢性完全性闭塞(前向血流TIMI 0级)[2].
作者:张学虎;贾绍斌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开颅手术后合并脑梗死发生的原因、治疗方法及预防.方法 对收治的32例经脑CT证实为开颅术后脑梗死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32例脑梗死患者中治愈14例,死亡4例,植物生存状态3例,偏瘫6例,失语5例.结论 根据病情采取综合性治疗和预防性治疗是避免发生本病或减轻发病后脑梗死程度的有效方法.
作者:路宁;谢桐;常杰;王学荣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同期行鼻中隔矫正术与鼻窦开放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疗效.方法 119例鼻中隔偏曲并慢性鼻窦炎患者在全麻鼻内镜下同时行鼻中隔矫正术与鼻窦开放手术.结果 随访6-18个月,临床治愈90例(75.6%),好转16例(13.5%),无效13例(10.9%),总有效率89.1%.结论 鼻中隔偏曲在慢性鼻窦炎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鼻中隔矫正术与鼻窦手术同时在鼻内镜下进行明显提高了鼻窦炎的治疗效果.
作者:刘为民;曲琳;马志华;庞康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安阳地区的神经管畸形(NTDs)发生率,探讨NTDs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按照全国出生缺陷监测市永安的要求,住院分娩的孕满28周至产后7d内的围产儿进行监测.结果 2007年的NTDs的发生率低于另外6个年份,7年NTDs发生率平均33.02/万,各类NTDs顺位为脊椎裂、脑积水、脑膨出、无脑儿,孕母年龄>35岁组的NTDs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P<0.01).≥30岁的NTDs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结论 加强孕前孕期保健和产前诊断工作,普及优生优育知识,广泛宣传孕前及孕早期增补叶酸的知识,开展NTDs监测的病因学研究,降低NTDs发生率.
作者:王文卿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联合高压氧治疗内听动脉缺血的疗效.方法 将40例内听动脉缺血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银杏叶提取物并高压氧)20例;对照组(银杏叶提取物)20例.结果 银杏叶提取物并高压氧治疗组的临床症状恢复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银杏叶提取物组.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联合高压氧能有效改善内听动脉缺血症状.适用于治疗内听动脉缺血,且疗效显著.
作者:蔡海燕;王巍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中晚期胰腺癌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介入治疗存活期超过1年的11例胰腺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中带瘤生存期大于12个月5例,大于15个月3例,超过18个月2例,有1例超过2年.结论 介入治疗对胰腺癌有一定疗效,能够提高病人生存质量,减少病人痛苦.合理利用使病人存活期超过1年成为可能.
作者:安世斌;李凤红;穆迎民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减少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治疗的手术并发症.方法 对135例混合痔、内痔患者采用PPH手术治疗(治疗组),并与同期采用外剥内扎术治疗135例患者进行比较(对照组),分析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出血6.6%,肛门坠胀感31.1%,尿潴留18.5%,疼痛4.4%,吻合口狭窄1.1%,效果不理想5.2%.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出血96.6%,肛门坠胀感85.2%,尿潴留17.8%,疼痛9.6%,吻合口狭窄5.1%,效果不理想40.0%.结论 PPH手术具有符合肛门部解剖生理、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轻、病人恢复快等特点.
作者:杨云;李耀琴;余军;葛志明;张晋民;梁同义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大面积急性脑梗死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对68例大面积急性脑梗死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8例患者给予溶栓、抗凝及去骨瓣减压术中,20例死亡,48例留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结论 大面积急性脑梗死致死率高、致残率高、预后差,早期控制脑血管危险因素是关键.
作者:张辉;何梅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HELLP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母儿预后,探讨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自2006年7月至2007年11月我院收治的5例HELLP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HELLP综合征对母婴均有严重的影响,一旦确诊,应积极采取措施,给予解痉、镇静、降压及适当扩容、输注血小板对症治疗并尽快终止妊娠.孕产妇中3例治愈出院,2例好转出院之后随访正常;围产儿中2例存活,2例胎死宫内,1例产后死亡.结论 早期诊断、综合性治疗、尽快终止妊娠,可改善HELLP综合征患者的预后.
作者:马丽君;贾咏存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慢性乙肝患者肝组织纤维化与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 按HBV-DNA检测,分为阴性组94例、阳性组86例,采用核酸扩增荧光定量(FQ-PCR)检测HBV-DNA,放射免疫分析(RIA)检测肝纤维化标志物肝胆酸(CG)、透明质酸(HA)、III型前胶原肽(PCIII)、四型胶原(IV-C)和层黏连蛋白(LN).结果 慢性乙肝患者HBV-DNA复制水平增高,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含量亦增高(P<0.05,P<0.01).结论 慢性乙肝患者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水平增高可促使肝组织纤维化,抗病毒治疗、清除和控制病毒复制对阻止肝组织纤维化有益.
作者:白云贤;姜平;孙永福;郭学茹;郝颖萍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HSP)的临床特征和治疗转归.方法 对68 例HSP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病年龄在6-13岁为52例;发病时间多在9月-次年3月份.主要诱因为感染,皮肤紫癜是主要临床表现,可同时伴有胃肠道、关节及肾脏损害症状.结论 儿童过敏性紫癜主要累及皮肤、关节及消化道,紫癜出现在其他症状之后者易引起误诊,紫癜性肾炎是影响HSP预后的关键.
作者:王建亮;李翠英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双钢板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1例肱骨髁间骨折(按照Müller的AO分型:C1型4例,C2型12例,C3型5例)采用双钢板固定治疗.结果 21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18.4个月,骨折全部愈合.骨折愈合时间12-20周,平均16周.按Jupiter评分系统评价肘关节功能,优5例,良13例,可3例.2例伤口渗出,2例克氏针退出,1例尺神经病变,1例异位骨化.无1例出现切口感染、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结论 双钢板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能提供牢固持久的固定,有效地防止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理想方法.
作者:韩曙光;张春霞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50%葡萄糖、地塞米松、VitC静脉注射联合非索非那定口服治疗急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 54例患者分为治疗组(27例)予以静脉注射联合非索非那定口服,对照组(27例)静脉注射联合氯苯那敏口服,并于治疗后0.5、2、12h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50%葡萄糖、地塞米松磷酸钠、维生素C静脉注射联合非索非那定口服治疗急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较好.
作者:杨晓东;李英弟;王雅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囊癌(PCG)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 对21例PCG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均行手术治疗,无手术死亡.随访20例,其中Ⅰ期2例,Ⅱ期3例,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66.6%.Ⅳ期4例,Ⅴ期11例,术后平均生存期分别为14、5个月.结论 B超是诊断PCG首选的方法,对可疑病例可反复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以提高生存率.根治性手术是胆囊癌主要的治疗手段.
作者:陈耀堂;景宏儒;张鹏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定岗职业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康复效果. 方法 将40例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成训练组和对照组进行1年的定岗职业康复训练,训练前、训练后分别用阴性症状量表(SANS)和护士用住院观察量表(NOSIE)进行评定,观察康复效果. 结果 训练后,患者的SANS量表和NOSIE量表评分情况均优于训练前(P<0.05或P<0.01).结论 定岗职业康复训练能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提高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
作者:吴煜健;郭咏;宋红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对六盘山地区种植的大黄药材进行综合质量分析.方法 按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大黄药材的标准要求,对六盘山地区种植的大黄药材中5种蒽醌类物质总含量、浸出物、干燥失重、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进行测定.结果 六盘山地区种植的大黄药材各物质含量均符合标准要求.结论 六盘山地区种植的大黄药材质量较好,但各不同产区种植的大黄药材中,各物质含量有差异.
作者:丁燕;安瑜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SAHS) 患儿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 经多道睡眠监测(PSG)确诊的3-12岁OSAHS患儿48例,在鼻内镜引导下对扁桃体、腺样体低温等离子消融术,并使用儿童OSAHS生活质量调查表(OSA-18)对患儿进行治疗前后的随访.结果 围手术期无术后出血、急性呼吸道梗阻发生.随访12-18个月,手术患儿无鼻咽闭锁、咽鼓管功能障碍、腺样体残留等并发症;OSA-18调查评分显示:治疗后45例患儿生活质量总体指标,患儿睡眠呼吸障碍,症状得到显著改善.结论 悬雍垂软腭扁桃体、腺样体低温等离子消融术对轻、中度OSAHS患儿的临床疗效较好.
作者:陆平;肖冬梅;庞连英;马斌;袁晓培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提高对恶性肠梗阻的认识.方法 对11例恶性肠梗阻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11例恶性肠梗阻病例,8例手术解除梗阻,3例内科治疗缓解症状.结论 恶性肠梗阻应根据患病阶段、预后,进一步接受抗肿瘤治疗的可能性.全身状况决定治疗方案.
作者:犹东;潘志刚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抗体在风湿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抗角蛋白抗体 (AKA)、抗核抗体(ANA);ELISA法测定抗CCP抗体.结果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抗CCP抗体滴度明显高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健康对照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抗AKA抗体的阳性率高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健康对照组,健康对照组与病例组比较三种抗体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抗CCP抗体、AKA与RA之间有相关性,ANA与RA之间无相关性.结论 抗CCP抗体、AKA对RA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抗CCP抗体可视为RA的血清学诊断指标.
作者:李云春;钟利;张玉蓉;唐秀英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足月胎儿出生体重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对1040例足月适龄儿与43例巨大胎儿及其母亲在分娩合并症及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巨大胎儿的肩难产、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发生率高于足月适龄儿,巨大胎儿的母亲其剖宫产率、产后出血、软产道裂伤及产褥感染的发生率亦明显高于同期足月适龄儿的母亲,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巨大胎儿及其母亲的分娩合并症与并发症明显高于同期足月适龄儿.
作者:吕安翠;李菊梅 刊期: 2009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