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秀英;苏荣;王菊英;周立荣
目的 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探讨炎症因子在OSAHS发病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入选轻中度和重度OSAHS患者各30例,另设健康对照组30例.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多导睡眠监测,监测结束后采血测血清CRP及IL-6,对3组间进行比较,观察CRP、IL-6与OSAHS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轻中度、重度OSAHS组CRP、IL-6均高于对照组,重度组以上指标高于轻中度组(P<0.01);CRP、IL-6与AHI呈正相关,与夜间低血氧饱和度及夜间平均血氧饱和度呈负相关(P<0.01).结论 OSAHS患者血清CRP、IL-6明显升高,其水平与OSAHS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OSAHS患者存在全身炎症反应.
作者:黄晓波;陈丽君;王建锋;许旺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变应性鼻炎是发生在鼻黏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是一种以鼻痒、喷嚏、流涕、鼻塞等为主要特点的速发性变态反应(Ⅰ型变态反应).变应性鼻炎的发病与遗传及环境密切相关[1].因地域性原因,西北地区患者发病高峰期多在每年的4~9月份,过敏原多以接触花粉、蒿草为主.变应性鼻炎患者主要以门诊药物治疗和健康指导为主,因此变态反应中心护理人员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指导是必不可少的措施之一,要求护理人员根据不同患者进行健康评估并做出指导意见,现将健康指导经验报告如下.
作者:陈巧英;胡忠莲;王凤鸣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间歇性床旁血液滤过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危重患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经间歇性床旁血液滤过治疗的MODS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因病情危重不能耐受一般血液透析治疗.患者除一般治疗外,全部采用日机装DBG-02血液透析滤过机行间歇性床旁血液滤过治疗,记录第1次治疗前(A组),第1次治疗后(B组),第3次治疗后(C组)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平均动脉压(MAP)及各生化指标,记录治疗前及第3次治疗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等.结果 37例患者死亡17例,病死率为45.9%;以感染为诱因的多为18例,占48.6%;血肌酐、尿素氮及血钾水平在B及C组与A组相比均有明显下降(P<0.01).二氧化碳结合力及C反应蛋白(CRP)在C组较A及B组均有明显改善(P<0.01).心率在C组比A组明显降低(P<0.05),MAP 3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例MAP<70 mmHg,MAP在C与A组及B组比较均升高(P<0.05).神经系统评分及肝功能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而除去8例脑血管疾病,余下29例GCS评分治疗前后比较明显升高(P<0.05).结论 应用床旁血液透析滤过机行间歇性床旁血滤治疗危重MODS的急性肾损伤和循环功能衰竭疗效肯定,安全,在无连续性床旁血液进化技术专用设备的医疗机构可以推广使用.
作者:李博;周晶;王慧;田大成;高永才;郑亚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肾穿刺活检术是一种创伤性检查,在肾脏病病理诊断、确定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方面起着重要作用[1].临床根据肾组织病理检查进行分型诊断及确定治疗方案.目前临床上应用为广泛的是B超引导下经皮肾脏穿刺活检术,此法具有定位准确、操作简便、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为出血形成肾周血肿,为减少该并发症的发生,临床上患者术后常规严格卧床24 h,并腹带加压包扎.由于受到体位、腹带、精神紧张以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使得部分患者不能卧床排尿,需留置导尿,从而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因此在护理中寻找综合干预的方法,对减轻患者术后床上排尿障碍的发生率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周艳;马慧;李亚娜 刊期: 2013年第03期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声带息肉的发病率逐年提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声带息肉是发生在声带边缘的良性新生物[1],多见于声带的前中1/3,可见于一侧或双侧,主要表现为声嘶,较大的息肉可引起呼吸困难等症状.其病理表现为高度水肿的黏膜组织,但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手术将其切除是目前声带息肉佳的治疗方案.我科自2009年-2011年接诊纤维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的患者324例,在围手术期给予恰当的护理干预,取得了显著效果,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凤鸣;韩金玉;陈巧英;李艳荣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分析成年突发性聋患者血脂代谢特点,探讨突发性聋的发病机制与血脂代谢异常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260例突发性聋患者血清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 (CHO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的含量,并以同期住院治疗的非耳科疾病患者(听力正常)260例血脂水平作为对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突发性聋组患者TG、CHOL、LDL、Apo-B水平均高于听力正常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HDL和Apo-A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LDL是突发性聋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而Apo-A1是突发性聋发病的保护因素.结论 突发性聋患者血脂水平高于听力正常群体,患者LDL与Apo-A1水平与突发性聋的发病率具有相关性.
作者:申学良;冯宁宇;郭宏庆;马瑞霞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获得目前宁夏银川地区变应性鼻炎吸入性变应原的种类及分布特征.方法 对2008-2009年就诊的疑似变应性鼻炎患者2 000例,行13种常见吸入性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分析银川地区吸入性变应原的分布规律,按性别、年龄分组,比较各组患者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率,得出各组间患者变应原的分布特征;并根据患者就诊时间,绘制患者就诊时间曲线图,掌握其就诊时间规律.结果 2 000例患者中阳性患者1346例,总阳性率为67.30%;13种常见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率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艾蒿53.25%、粉尘螨51.10% 、屋尘螨49.10%、豚草45.70%、热带螨43.15%、狗毛19.20%、猫毛16.05%、美洲大蠊12.10%、德国小蠊11.25%、草类花粉9.15%、树类花粉7.10%、霉菌Ⅰ组6.10%、霉菌Ⅳ组5.05%;男、女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阳性率,分别为65.28%与 69.57%;青少年AR患者与成年AR患者对尘螨及艾蒿、豚草、霉菌Ⅰ组、德国小蠊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秋季均为当年就诊患者人数多季节.结论 宁夏银川地区疑似变应性鼻炎患者吸入性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阳性率为67.30%;13种吸入性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艾蒿、粉尘螨、屋尘螨、豚草、热带螨、狗毛、猫毛、美洲大蠊、德国小蠊、草类花粉、树类花粉、霉菌Ⅰ组、霉菌Ⅳ组;常见吸入性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阳性率与患者性别无关,常见吸入性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阳性率与年龄有关;秋季是银川地区花粉症流行季节,也是变应性鼻炎患者就诊高峰期.
作者:闫小会;马瑞霞;陈巧英;于敬丹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糖皮质激素治疗IgA肾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通过PubMed/Medline、Embase、Sci、万方数据库(CNKI)等文献库收集了近20年关于糖皮质激素治疗IgA肾病的随机对照试验,共有9篇文献(包括536例观察对象),按照纳入标准进入荟萃分析,通过采用Rev Man 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研究糖皮质激素治疗IgA肾病伴有中到大量蛋白尿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安慰剂组与激素治疗组比较,激素治疗组降低了血肌酐成倍增长或发展至终末期肾病的风险[OR,0.32(95%CI,0.15~0.6)]7;P<0.05],同时降低蛋白尿[WMF,-0.46 g/d(95%CI,-0.63~-0.29 g/d;P<0.01].其中激素治疗组有48个患者发生副作用,对照组有23个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对伴有中到大量蛋白尿的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可降低蛋白尿、改善患者远期预后;激素治疗增加了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但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兰小梅;鄂静;保莉;罗红艳;郑亚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肾错构瘤又称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是一种较为少见的发生于肾脏的良性肿瘤.随着人们对健康体检的重视,本病的发生率有所增多.临床上>4 cm的肾错构瘤在外力的作用下易发生自发性破裂出血,引起严重的临床症状,如果不及时处理,常危急患者的生命.我院于2008年5月-2011年12月共收治肾错构瘤自发性破裂出血患者6例,术后病理报告均证实为肾错构瘤破裂出血,未发现肿瘤恶性病变,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吕学红;许学珍;叶小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口腔回药脱敏膏剂与氟化钠甘油糊剂控制牙本质敏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132颗牙本质敏感人群分为2组,试验组用回药口腔脱敏膏剂控制口腔敏感症状,对照组用75%氟化钠甘油糊剂控制口腔敏感症状,对2组口腔敏感症状人群控制后即刻、1、3个月的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 控制后即刻、1、3个月试验组有效率分别为92.64%、88.29%、80.88%,对照组分别为70.31%、65.63%、60.94%,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回药口腔脱敏膏剂、氟化钠甘油湖剂在控制牙本质敏感方面都能产生良好的临床效果,回药口腔脱敏膏剂即刻、1、3个月后疗效均优于氟化钠甘油湖剂.
作者:陆彬;陈冬梅;张佐;张心宇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围术期静脉水化预防早期对比剂肾损害的意义.方法 纳入322例行PCI治疗的患者,匹配一般资料后,随机入组静脉水化组154例和对照组168例.静脉水化组患者在术前6 h至术后24 h按1.0~1.5 ml/(h·kg)给予等渗生理盐水持续静脉滴注.未行水化者为对照组.所有入组患者术前24 h及术后48~72 h分别检测血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β2-微球蛋白(β2-MG)、血肌酐(Scr)、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分析比较2组对比剂肾病(CIN)的发生率及术前、术后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 静脉水化组CIN发生率3.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5%(P<0.05);对照组术后血Hs-CRP、β2-MG、Cys-C上升,明显高于静脉水化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CI围术期静脉充分水化可有效预防早期CIN的出现.
作者:曹丽;孙荣亮;郑亚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于减轻扁桃体切除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3~12岁扁桃体切除术后患者40例,分为布地奈德组和对照组各20例.术后均常规给予消炎药2 d,布地奈德组给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连用5 d,对照组不给予雾化吸入.所有患者采用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法评估,记录术后5 d疼痛的评分,每天早、晚各1次.结果 布地奈德组术后5 d早晨、晚间咽部疼痛较对照组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扁桃体切除术后应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有利于术后咽部疼痛的改善.
作者:雍惠;郭宏庆;马瑞霞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急性低频下降型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ALHL)的临床特征和疗效,以指导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ALHL患者的临床特征和临床听力学检查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总结ALHL的发病特征.结果 32例ALHL(32耳)患者年龄26~48岁,男性10例(31.26%),女性22例(68.75%).纯音听阈在125~500 Hz听力损失介于35~45 dB.22(22耳)例伴低调耳鸣,28例(28耳)伴耳闷胀感,9例(9耳)伴听觉过敏.32例患者(32耳)DPOAE低频引出率为16.2%,高频引出率为84.2%.所有患者ABR各波潜伏期及波间期正常.结论 ALHL以单耳发病为主,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常伴低调耳鸣、耳部胀满感.纯音听阈以低频听阈升高为特征,生活压力与本病发病可能相关,膜迷路积水、自身免疫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可能是导致本病的主要原因.
作者:胡竞敏;夏睿彦;张丽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嗜铬蛋白A(CgA)和突触蛋白(Syn)在喉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CgA、Syn在喉部鳞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2000-2006年保存完好的77例喉鳞癌石蜡标本进行切片,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CgA和Syn在喉鳞癌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特点间的关系.结果 本实验研究证实喉鳞癌组织中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内分泌分化倾向,CgA和Syn均在细胞浆出现阳性着色,总体的阳性率16.8%;神经内分泌分化与喉癌的临床分期有相关性,Ⅰ和Ⅱ期的阳性率为6.8%,明显低于Ⅲ期和Ⅳ期 (23.6%和38.1%,P<0.05);神经内分泌分化在不同部位喉癌组织阳性表达率声门上型为22.2%、声门型为12.5%、声门下型为50% (P>0.05);神经内分泌分化在高分化的阳性率31.82%,略高于中低分化的15.0%和22.86% (P>0.05).结论 喉鳞状细胞癌中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内分泌分化表达;喉癌的神经内分泌分化与发病部位无相关,与喉鳞癌分化程度相关,分化低与分化程度高有一定的差异;与临床分期有显著相关性,即分期越晚阳性率越高,为喉癌的基础研究以及影响预后相关因素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侯丽;刘静;刘怀涛;马瑞霞;高建中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AFRS)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20例AFRS患者术前常规进行鼻内镜检查、鼻窦CT检查、变应原皮内试验及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均行鼻内镜手术,术前及术后配合抗生素、皮质类固醇激素和局部抗真菌药鼻腔冲洗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1年.结果 20例AFRS患者内镜检查可见鼻腔单发或多发半透明息肉组织,真菌在内的1种以上变应原阳性;鼻窦CT多显示为病变鼻窦腔内周边为软组织影,中心呈斑片状或条索状高密度影;术后病检提示组织内较多嗜酸粒细胞浸润,可见真菌丝.经综合治疗后随访6个月~1年,15例术腔黏膜完全上皮化,4例复发,1例半年后失访.结论 正确诊断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是治疗的基础,而鼻内镜手术结合全身和(或)局部激素以及局部抗真菌药鼻腔冲洗是治疗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有效手段.
作者:邵辉;王凤鸣;董维刚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微栓子阳性是否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因启动子C-1562T的多态性有相关性,为脑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 对被确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筛选出患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患者120例,再行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监测微栓子,将其划分为微栓子阳性组63例与微栓子阴性组57例,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MMP-9基因启动子C-1562T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并随机抽取10%的样本对MMP-9基因启动子C-1562T的基因型进行直接测序证实.统计2组患者中C-1562T的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并分析MMP-9基因启动子C-1562T的多态性是否与微栓子阳性有相关性.结果 微栓子阳性组CT型和TT型明显高于微栓子阴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568,P<0.05);MMP-9的T等位基因是微栓子形成的危险因素(OR=10.000,P<0.05).结论 MMP-9基因启动子C-1562T基因多态性与微栓子形成密切相关.
作者:沈焱;白向东;马瑞莲;杜秦川;张淑敏;魏欣;李玲;高志嵩;程继明;邓长林;王静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EB病毒(EBV)与儿童慢性扁桃体炎和腺样体肥大发病过程中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42例扁桃体和104例腺样体石蜡组织包埋标本进行EBV定量检测.结果 在慢性扁桃体炎和腺样体肥大组织标本中,EBV检出阳性率为45.24%(19/42),在腺样体组织中检出阳性率为67.31%(70/104),EBV在扁桃体及腺样体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不同性别、月龄、病程、胎次的患儿中EBV的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慢性扁桃体炎和腺样体肥大的发生发展与EBV感染密切相关,为慢性扁桃体炎和腺样体肥大的诊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薛晓成;陈晓平;滕伟强;张燚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不同时间点嘌呤霉素氨基核苷(PAN)大鼠肾病模型的肾小球面积,及其与肾小球硬化指数之间的关系,评估肾小球硬化的进展过程.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体重200~250 g.PAN组大鼠尾静脉注射PAN,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成模后于4、14及20周处死大鼠,取其肾脏,石蜡包埋,切片,高倍镜下观察拍片,测定肾小球面积及硬化指数,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观察肾脏病理组织变化.结果 PAN组在4周时肾小球面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4周时,PAN组明显>正常对照组(P<0.01);但是在20周时PAN组肾小球面积<对照组(P<0.001),且20周时肾小球硬化指数与肾小球面积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2,呈强负相关关系.结论 肾小球面积测定在评估PAN诱导肾炎肾小球硬化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疾病的早期小球面积代偿性增大,随着疾病的进展、肾小球的面积随着硬化程度的增加而减小,与肾小球硬化指数存在强负相关关系.因此,观察肾小球面积的改变可以反映肾小球疾病进展及肾小球硬化的典型过程.
作者:保莉;兰小梅;张彬;毕逢辰;郑亚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医院门诊麻醉性镇痛药的应用情况,并评价其使用的合理性.方法 对医院近5年门诊麻醉性镇痛药用量、金额、用药频度进行统计排序和分析.结果 历年麻醉性镇痛药消耗金额的年增长率趋势与肿瘤患者收治人数变化趋势相一致,各品种金额排序保持相对稳定.结论 门诊麻醉性镇痛药使用合理,管理符合规定.
作者:周荣;杜伟;苏利红;杨学辉;朱洁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用生物共振过敏原检测法和皮肤点刺法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变应原一致性进行对比观察.方法 对32例变应性鼻炎患者的320项过敏原进行生物共振过敏原检测和皮肤点刺检测,将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 32例患者中生物共振法及皮肤点刺法的阳性患者检出率分别为62.50%和81.25%,两种方法均为阳性20例,两者一致性较好(Kappa=0.56>0.4);320项检测中,生物共振法及皮肤点刺法过敏原检出率分别为43.52%和60.00%,两种方法均为阳性的133项,两者一致性较好(Kappa= 0.62>0.4).结论 生物共振检测与皮肤点刺法过敏原检测一致性较好,生物共振检测可辅助临床应用,但是否为判定变应性鼻炎的金标准还需进一步的实验证明.
作者:李莹;马瑞霞 刊期: 201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