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吸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的影响

侯嘉;徐涛;田志刚;马伟荣;郑西卫

关键词:吸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Th17细胞, IL-17
摘要:目的 明确吸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分布的影响,探讨Th17细胞在全身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使用流式细胞仪测定26例COPD患者,22例肺功能正常的吸烟者以及2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中的Th17细胞的比例,通过回归分析Th17细胞与患者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COPD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的比例显著高于肺功能正常的吸烟者与健康非吸烟者(2.19%、1.55%和1.16%,P<0.05).Th17细胞的比例与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0)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呈负相关(r=-0.67,P<0.05).结论 Th17细胞参与COPD的发病,Th17细胞的增高提示气流受限的严重程度加重.
宁夏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2010-2013年宁夏泾源县流行性出血热鼠间疫情监测分析

    目的 分析宁夏泾源县2010-2013年流行性出血热鼠间疫情特征.方法 采用夹夜法捕鼠,用免疫荧光法对鼠肺检测出血热病毒抗原,用ELISA双抗原夹心法检测鼠血膜IgG抗体.结果 2010-2013年泾源县捕鼠2科4属9种共1 940只,鼠优势种在室内为褐家鼠,在野外为黑线姬鼠,平均密度为3.88%,鼠肺抗原阳性率为0.77%,鼠血抗体阳性率为0.67%,平均鼠带毒率为0.72%.4年中,鼠密度和鼠带毒率均逐年增加,2013年鼠密度与2010、2011、2012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429,P<0.05),2013年鼠带毒率与2010、2011、2012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05.579,P<0.05).结论 宁夏泾源县流行性出血热鼠间疫情呈散发分布,鼠密度和鼠带毒率有扩散和上升趋势,加大监测疫情动态,避免人群出血热疫情再暴发.

    作者:王琳;张瑞成;王新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灰阶血流显像技术在动脉硬化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灰阶血流成像(B-Flow)技术在诊断动脉病变中的准确性和使用价值.方法 对98例患者,共156条血管分别采用二维超声(2D)、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以及B-Flow进行常规动脉检查,观察血管壁、管腔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对动脉硬化及斑块形成患者再分别采用CDFI、B-Flow及二者联合模式下检查,留取相关图像,并对三种模式留取的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B-Flow技术在对斑块部位、大小及对血管内径、血管壁厚度测量的准确性方面优于2D及CDFI;对98例患者129根动脉硬化患者中,采用CDFI、B-Flow及二者联合模式下检出动脉硬化病变分别为113根、125根及129根,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超声对比检查对早期动脉硬化内膜增厚的检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Flow扩展了二维影像显示血流的能力,提高图像质量及病变检出率,具有独特的临床应用价值;B-Flow与CDFI联合模式下,对动脉硬化患者,尤其早期病变并斑块形成患者检出率高,为临床提供更多、更准确的诊断信息.

    作者:马乾凤;李丽霞;王福霞;张惠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不同便器选择在预防孕妇顺产后入厕安全性的影响

    晕厥是由于各种因素诱发的一种暂时性血液循环障碍,造成一过性脑缺血,并发生短暂的意识不清.因晕厥容易引起跌倒,可引起摔伤、骨折等各种并发症[1].产妇晕厥则在妇产科是时常发生的,而且发作前征兆一般不十分明显,仅是短时的前驱症状.因此如何杜绝产妇晕厥及跌倒的意外发生,减少护理纠纷,是一项重要的临床护理工作,也是提高护理质量的体现.

    作者:韩娟;陈玉梅;许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改良与传统全视网膜光凝治疗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改良全视网膜光凝(PRP)与传统PRP方法对重度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 46例(92眼)FFA诊断重度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无临床意义黄斑水肿者,患者左眼常规PRP光凝(自颞下、鼻下、颞上、鼻上分4次行全视网膜光凝),右眼采用改良光凝方法(全视网膜镜黄斑C型光凝,而后行赤道部光凝、下方远周边部、上方远周边部光凝),术后2周、1、3、6个月及1年复查,主要指标包括视力及黄斑厚度等.结果 随诊1年39例(78眼),随诊时新方法与传统光凝法的平均视力分别为0.52 ±0.02与0.34 ±0.03(P<0.05);黄斑厚度分别为(235.18±39.27) μm、(272.14±41.25) μm(P <0.05).结论 改良PRP光凝方法较常规传统方法可减轻黄斑水肿,能更好地保留患者中心视力.

    作者:虎学君;马春梅;王少林;张晓隆;毕小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腹膜外造口并肛直角重建可控性人工肛门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腹膜外造口并肛直角重建可控性人工肛门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低位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患者共60例,其中实验组30例腹膜外造口并肛直角重建可控性人工肛门,对照组30例直接经腹膜造口.结果 2组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及术后1周人工肛门排便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1个月和3个月人工肛门排便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人工肛门感觉指标及自主控制排便能力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肛直角重建可控性人工肛门可有效提高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蒋波;魏虎;谢小亮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慢性心衰患者CA125及TNF-α水平与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慢性心衰患者CA125及TNF-α水平与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慢性心衰患者125例,根据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进行分级,分别检测CA19-9、TNF-α、AngⅡ、ET、vWF.结果 Ⅲ级患者血清CA125、TNF-α较Ⅱ级患者均出现升高(P<0.05),Ⅳ级患者较Ⅱ、Ⅲ级患者升高(P<0.05).Ⅲ级患者AngⅡ、ET、vWF较Ⅱ级患者(P<0.05),Ⅳ级患者AngⅡ、ET、vWF高于Ⅱ、Ⅲ级患者(P<0.05).CA125与AngⅡ、vWF呈正相关(P<0.05),TNF-α与AngⅡ、vWF呈正相关(P<0.05).结论 CA125及TNF-α水平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密切相关,对其水平检测有助于明确慢性心衰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进展.

    作者:贺光林;张再伟;邵靓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踝泵运动在下肢骨折患者康复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踝泵运动是指运动时间、运动范围、运动强度在有计划、科学性的指导中,进行主动踝关节运动的一种方法.下肢骨折后,静脉泵血功能由于踝关节主动运动及肌肉自主收缩功能减退,极易出现静脉回血障碍形成血栓、肌肉萎缩、功能障碍等并发症[1].我院对下肢骨折患者早期采用踝泵运动康复训练,效果明显,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海凤;陈敏;李秋香;马军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经尿道电汽化术联合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58例

    目的 探讨治疗腺性膀胱炎的方法.方法 将58例腺性膀胱炎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行经尿道电气化术切除膀胱内病灶至浅肌层,术后用吡柔比星(THP)膀胱灌注,出院后随访并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58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6~36个月,其中治愈45例(77.6%),好转9例(15.5%),无效或复发4例(6.9%).结论 采用经尿道膀胱黏膜电汽化术联合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疗效确切,手术安全性高而且易于开展,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谢建军;马保云;丁少云;马东景;马俊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白内障术后眼内炎16例临床分析

    目的 回顾性分析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16例(16眼)白内障摘除术后眼内炎行玻璃体切割手术,取玻璃体液行细菌及真菌培养.结果 细菌培养示4眼头状葡萄球菌,3眼表皮葡萄球菌,9眼培养结果阴性,所有真菌培养均为阴性.11眼行前房灌洗及球内注药,感染未得到有效控制;所有患眼终行玻璃体切割术,终视功能有所提高.结论 早期诊断、及早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是治疗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有效方法.

    作者:穆涛;刘伟;扈晓雯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穴位贴敷联合针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150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穴位贴敷联合针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病例150例,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75例,予针刺配合回药穴位贴敷施治特定穴,每日1次,10 d为1个疗程;对照组75例,针刺特定穴位,10 d为1个疗程.完成3个疗程后,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针刺配合回药穴位贴敷组的症状、体征、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显著改善,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特定穴位具有化瘀、通络止痛的功效,配合回药穴位贴敷特定穴使刺激量持续,兼能培补脾肾,能明显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不适症状,二者合用存在一定的增效关系,而不是简单的疗效叠加关系.

    作者:邓向林;汪燕燕;党毓起;张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直立倾斜试验在血管迷走性晕厥中的诊断价值探讨

    目的 探讨直立倾斜试验对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60例不明原因晕厥患者行基础试验和(或)药物激发试验,持续监测心率、血压及心电图,记录阳性反应率.结果 所有患者中出现阳性反应37例,阳性率61.7%,其中基础试验阳性反应8例,占13.3%;药物激发试验阳性反应29例,占48.3%.倾斜试验阳性反应中,心脏抑制型14例(37.8%),血管抑制型6例(16.2%),混合型17例(45.9%).结论 直立倾斜试验安全可靠,是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可靠方法.

    作者:张敏;李芳;刘海燕;张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银川市公共用品清洗消毒机构卫生现状分析

    目的 对银川市公共用品清洗消毒机构现状进行调查,了解掌握公共用品的清洗消毒的卫生状况.方法 依据标准规范,对两种类型清洗消毒机构进行调查,并对公共用品抽检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公共用品清洗消毒机构硬件指标合格率低,公共用品集中清洗消毒机构没有纳入卫生监督管理,公共用品检测合格率均低于宾馆自设清洗消毒机构(P<0.05).结论 公共用品集中消毒机构存在监管缺失,卫生管理水平低,消毒流程不规范.

    作者:刘学军;钞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手术治疗儿童急性脓胸的疗效分析

    目的 总结儿童急性脓胸的外科治疗经验,指导治疗,加强对小儿脓胸的进一步认识.方法 对65例小儿急性脓胸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5例中30例入院后直接进行手术治疗,35例进行了术前治疗,包括正规抗感染、胸膜腔穿刺或胸腔闭式引流术,因效果欠佳,后转入外科进行手术治疗.患儿均治愈,复查胸片肺组织复张良好,无明显胸廓塌陷,术后平均住院时间9.5d,无带管出院者.出院后2~8周后复查均无复发.结论 小儿急性脓胸一经确诊应早诊断尽早治疗,凡经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时要及早外科手术治疗.在外科治疗中,准确把握手术时机是治疗的关键.

    作者:李靖;边虹;何进喜;吕治平;仇睿;刘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垂体柄阻断综合征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0岁,身高150 cm,体质量50 kg.近6年内身高、体质量无明显变化,睾丸体积缩小,阴茎不发育,阴毛、腋毛较少,无喉结,声音尖细,夜间遗尿,智力较同龄人稍显低下.患者母亲诉患者出生后1个月内患“脑出血”,临床以“发育迟缓原因待查”收入院.激素检查结果:①卵泡刺激素(FSH)0.1 mIU·mL-1、孕酮(PRGE)0.24 ng·mL-1、促黄体生成素(LH)0.00 mIU·mL-1、睾酮(TSTO)0.00 ng·dl-1;甲状腺素(T4)3.1 ng.dl-1、游离甲状腺素(FT4)0.59 ng·dl-1;皮质醇(COR) 0.5μg· dl-1均降低.

    作者:牛朋影;蔡中;张涛;蒋磊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情感支持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脑卒中是一组突然起病,以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为共同特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1].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我们对急性脑卒中伴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常规护理、治疗和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强对患者的情感支持,取得比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秀琴;张丽娟;于文燕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经络导平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尿潴留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经络导平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脑卒中后尿潴留患者65例,分为经络导平结合康复训练组(观察组)33例、康复训练组(对照组)32例,观察治疗前后膀胱残余尿量、相对膀胱安全容量,评价总体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后膀胱残余尿量较对照组减少(P<0.05),相对膀胱安全容量观察组较对照组增加(P<0.05),总体疗效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络导平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尿潴留疗效较好,优于单用康复训练治疗的效果.

    作者:周钰;贾小飞;常湘涛;刘佳妮;马佐瑶;冉丽;马海滨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外科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 比较血管旁路术和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保肢率.方法 回顾分析采用血管旁路移植术和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治疗3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资料,对术后患肢血运再通保全肢体的比率进行对照.结果 术后行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的12例患者中,有3例术后3个月因足背动脉再次闭塞截肢;5个月内有效率75%,保肢率75%.术后行血管旁路移植术的18例患者中,有5例术后3个月因足背动脉再次闭塞截肢;5个月内有效率72%,保肢率72%.结论 旁路移植和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对于膝下动脉病变都难以保证良好的效果.

    作者:苏少飞;田玉峰;闫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诊断性芯片C12检测系统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肿瘤标志物诊断芯片检测系统C12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分析总结102例胃癌初治患者12项肿瘤标志物的检测结果,寻找出与胃癌相关性肿瘤标志物,分析肿瘤标志物各种组合方式对提高诊断率的作用.结果 C12诊断系统对102例胃癌患者的总体诊断率是37.2%,Ⅰ、Ⅱ、Ⅲ、Ⅳ期患者的诊断率分别是16.6%、31.2%、37.1%和48.7%,诊断率整体数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78,P<0.05).两两比较只有Ⅰ期和Ⅳ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5,P<0.05);单项肿瘤标志物诊断率高者为CA19-9,诊断率为23.5%.结论 C12系统对诊断晚期胃癌有一定价值.

    作者:王燕;苏莉;苏刚;尤戈;张丽敏;马晓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小剂量氯胺酮复合芬太尼用于顽固性癌痛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小剂量氯胺酮复合芬太尼用于顽固性癌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按照就诊顺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2组均采用静脉泵持续泵入药物的方法镇痛.观察组采用小剂量氯胺酮复合芬太尼(芬太尼1 mg+氯胺酮1 000 mg+托烷司琼20 mg+ 0.9%生理盐水稀释至200 mL),对照组采用芬太尼(芬太尼2 mg+托烷司琼20 mg +0.9%生理盐水稀释至200 mL),观察统计2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Ramsay镇静评分、芬太尼日用量以及副作用的发生率.结果 视觉模拟评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且芬太尼日用量观察组少于对照组;而Ramsay镇静评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剂量氯胺酮复合芬太尼在顽固性癌痛中的临床效果明显,且操作简单、可控性好、镇痛效果好、并发症少,适合长期给药,适合于治疗晚期顽固性癌痛患者.

    作者:刘辉;杨立斌;董龙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护理体会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简称新生儿冷伤,亦称新生儿硬肿症.是由于寒冷和(或)多种疾病所致,主要表现为低体温和皮肤硬肿,重症可出现DIC、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等.肺出血是较常见的并发症,主要发生在寒冷或重症感染时,与产后环境温度有关,新生儿出生后1周内早产儿发病率高[1].

    作者:贾梅燕;王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宁夏医学杂志

宁夏医学杂志

主管: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宁夏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