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微创经皮接骨板技术(MIPPO)在胫腓骨中下段骨折中的应用

曹刚;刘建兵;董旭

关键词:胫腓骨中下段骨折, 内固定术, 微创经皮接骨板技术
摘要: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接骨板固定技术(MIPPO)在胫腓骨中段骨折中应用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MIPPO技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32例,术后有计划地功能锻炼.结果 32例胫腓骨中下段骨折患者全部治愈,无骨折不愈合及延迟愈合等发生,愈合时间3~6个月.结论 胫腓骨中下段骨折采用MIPPO技术治疗,手术创伤小,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宁夏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痔动脉结扎术与消痔灵注射术治疗出血性痔病的临床疗效对比

    目的 通过比较痔动脉结扎术与消痔灵注射术治疗出血性痔病的临床疗效,探讨出血性痔病的更佳临床途径.方法 采选取50例出血性痔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痔动脉结扎术(n=25)和消痔灵注射术(n=25),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12个月随访情况.结果 2组患者手术均获满意疗效,痔动脉结扎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便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尿潴留、伤口疼痛等)及住院时间与消痔灵注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消痔灵注射组在术后首次便血、术后1周便血、术后痔核脱出等与痔动脉结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2个月结果显示,消痔灵注射组在便血复发、经多普勒超声探测痔动脉阳性及脱出痔核复发等方面与痔动脉结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出血性痔病,尤其是Ⅱ、Ⅲ期出血性痔病,消痔灵注射术具有近期疗效显著、远期疗效可靠、复发少等优势,值得推广.

    作者:杨萍;李恒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三种梅毒螺旋体抗体血清学试验联合应用评价

    目的 评价化学发光法(CLIA)、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联合检测在梅毒实验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提高检出率和诊断率.方法 收集初筛阳性样本589例(其中临床已确诊梅毒179例)、阴性样本200例(其中12岁以下婴幼儿及学龄期患儿69例),应用CLIA(强生全自动免疫分析仪)、TPPA、TRUST进行复检,比较其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采用Kappa检验评价789例病例CLIA、TPPA、TRUST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统计分析S/CO值与TRUST阳性检出率的相关性,分别检测系列稀释阳性血清比较其检测敏感性.结果 CLIA、TPPA、TRUST诊断敏感性分别为99.4%、98.3%、69.8%,诊断特异性均为100%;CLIA与TPPA一致性极强(Kappa =0.82)、与TRUST的一致性较差(Kappa=0.32);随CLIA S/CO值增大TRUST阳性率升高(R2=0.973),且S/CO值>500结果中96.6% TRUST为阳性;CLIA、TPPA、TRUST的检测敏感性分别为1:14、1:8、1:2.结论 CLIA、TPPA和TRUST联合应用利于提高梅毒检出率及诊断率,便于疗效观察.

    作者:周秀萍;任春平;乔小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骨桥蛋白在胸椎黄韧带骨化中的定位表达及意义

    目的 研究骨桥蛋白在骨化胸椎黄韧带中的表达情况和部位,探讨其在胸椎黄韧带骨化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19例胸椎黄韧带骨化者为实验组,根据病理结果将其分为成熟型与非成熟型骨化;对照组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为9例胸椎骨折患者,退变对照组为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无黄韧带骨化.手术切取标本行病理检查,并行免疫组化测定OPN表达情况及部位.结果 在实验组19例患者共46节骨化节段中,成熟型骨化15节,非成熟型骨化31节.骨桥蛋白主要在不成熟型黄韧带骨化中有大量表达,表达部位位于潮线附近肥大的软骨细胞内及临时钙化带表层的基质内;骨桥蛋白在成熟型黄韧带骨化中有少量表达,表达部位主要位于在破骨细胞内;骨桥蛋白在退变黄韧带部分软骨细胞内有少量表达;骨桥蛋白在正常黄韧带基质内有微量表达,对照组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PN在骨化的黄韧带不同阶段中均存在表达,并且表达部位和表达量均不同,其可能参与了骨化的整个病理过程.

    作者:袁海峰;于乐文;杨生森;丁惠强;李旭生;赵浩宁;王自立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不同途径缩宫素给药配合前列腺素制剂防治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缩宫素不同给药途径配合卡前列甲酯栓、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对防治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 对600例经阴道正常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2组,每组200例.于胎儿娩出后,脐静脉组经脐静脉推注缩宫素20 U,肌注组产妇臀部肌肉注射缩宫素20 U,外周静脉组给产妇静脉输液的滴壶内加注缩宫素20 U.对于出血较多者,加用卡前列甲酯栓1 mg(2枚)入肛或(和)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250 μg宫颈注射.观察统计3组产妇的第三产程、产后2h出血量及人工剥离胎盘率等指标.结果 脐静脉组第三产程、产后2 h出血量,均少于肌注组及外周静脉组(P<0.05);胎盘剥离不全率,脐静脉组低于外周静脉组;产后2h出血≥500 mL,脐静脉组及外周静脉组均低于肌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3组出血较多的50例产妇,有40例又加用了卡前列甲酯栓1 mg(2枚)入肛,10例加用卡前列甲酯栓和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250 μg宫颈注射,均获得良好的效果.结论 经脐带静脉推注缩宫素20 U用于预防产后出血效果优于经肌注或静脉途径给药,出血较多者,加用卡前列甲酯栓和(或)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防治出血效果良好.

    作者:张军红;岳海娟;梁立东;柏学民;翟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宁夏盐池县人体感染布鲁氏菌种型调查的研究

    目的 调查宁夏盐池县布鲁氏菌病就诊人群感染布鲁氏菌种型.方法 对就诊人群进行血清学检测,并采用双相血培养瓶从SAT检测≥1:400的现症病人血液中分离培养布鲁氏菌,传统细菌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鉴定布鲁氏菌.结果 从调查的70例病人血液样本中分离到布鲁氏菌12株,BCSP31基因经PCR检测扩增得到223 bp,AMOS-PCR检测均扩增到731 bp和178 bp,结合传统鉴定方法中的染料抑菌、噬菌体裂解和单向特异性血清凝集试验鉴定12株菌均为羊种3型布鲁氏菌.结论 宁夏盐池县人体感染布鲁氏菌为羊种3型,与盐池县毗邻省份内蒙菌株种型一致,同时也与宁夏近年来流行主要布鲁氏菌种型一致.

    作者:孙学东;田涛;马学平;高建炜;詹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两种裸鼠乳腺癌模型建立的超声观察

    目的 用乳腺癌细胞MDA-MB-231建立一种有效简单的裸鼠乳腺癌动物模型.方法 将5周龄雌性BALB/C裸鼠20只随机分为2组,即原位种植组,将0.1 mL MDA-MB-231乳腺癌细胞悬液种植于裸鼠右侧第2对乳腺脂肪垫;皮下种植组,将0.1 mL MDA-MB-231乳腺癌细胞悬液种植于裸鼠右侧胸部皮下.待裸鼠成瘤后,通过大体观察、超声观察肿瘤基本情况,记录肿瘤成瘤率、成瘤时间、肿瘤大小、体积、肿瘤开始坏死时间,绘制肿瘤生长曲线,接种后第8周解剖裸鼠、切取肿瘤块进行病理检查.结果 原位种植组裸鼠成瘤率80%(8/10),皮下种植组裸鼠成瘤率90% (9/1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位种植组肿瘤块开始坏死时间晚于皮下种植组(P<0.05);原位种植组的肿瘤体积小于皮下种植组(P<0.05);超声观察显示皮下种植组肿瘤块血流少于原位种植组;病理学诊断2组肿瘤块均为浸润性导管癌.结论 原位种植乳腺癌细胞MDA-MB-231建立的裸鼠乳腺癌模型,具有肿瘤生长缓慢、坏死发生晚、血供良好的优点,为探索乳腺癌的发病机制、治疗、转移、预防提供重要工具.

    作者:王乐;米成嵘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烧伤病房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烧伤科病房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治疗提供更好的依据.方法 调查收治烧伤患者的创面分泌物、血液、导管尖端、痰液、尿液、粪便等标本分离的2 580株病原菌,分析其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结果 在分离的2 580株病原菌中,革兰氏阳性菌1 697株,占65.8%;革兰氏阴性菌863株,占33.4%;真菌20株,占0.8%.主要阳性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到821株,占31.8%,其中MRSA的比例达74.4%,只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敏感,其余抗生素几乎均耐药.阴性菌以阴沟肠杆菌多,但耐药率逐渐下降,对多数药物敏感;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率逐渐上升,且严重耐药,对头孢类耐药90%以上.结论 此治疗中心细菌感染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其中MRSA感染严重,有扩散趋势,且耐药率高,选择抗生素范围窄,问题不容忽视,急需解决;阴性菌鲍曼不动杆菌比例高,且呈多重耐药,治疗困难.

    作者:沈江涌;王文;李刚;马强;吴银生;杨智斌;贾伟;姚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帕瑞昔布钠联合舒芬太尼对择期腰椎手术全麻患者苏醒期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帕瑞昔布钠联合舒芬太尼对择期腰椎手术全麻患者苏醒期质量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腰椎手术的病人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每组各20例.S组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注射舒芬太尼10 μg,P组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P+S组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舒芬太尼5μg,分别记录患者拔管后5 min、15 min、30 min和拔管后60 min的视觉模拟镇痛评分(VAS)、镇静评分、躁动评分及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S组比较,P组与P+S组的患者睁眼睛与拔管时间明显缩短(P<0.05);与P组比较,P+S组患者在拔管后5 min、15 min、60 min VAS评分较低(P<0.05);与S组比较,P组与P+S组在拔管后5 min、15 min与30 min Ramsay评分较低(P<0.05);P组与P+S组的恶心发生率较低(P<0.05),3组患者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0例患者均未发生躁动.结论 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舒芬太尼5μg,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苏醒期质量.

    作者:李勇军;王志华;闫瑞;孟尽海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1200例儿童血铅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银川市西夏区0~6岁儿童血铅水平及铅中毒的流行状况.方法 对1 200例西夏区0~6岁儿童进行血铅检测.结果1 200例血铅儿童均值为53.13 μg·L-1,其中血铅浓度>100μg·L-1有80例,所占比例为6.7%,大年龄段儿童血铅水平及铅中毒检出率高于小年龄段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童血铅水平及铅中毒检出率大于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川市西夏区铅中毒低于全国水平,已对儿童健康造成潜在危险,在儿童保健中合理推广铅中毒防治,加强健康教育是必要的.

    作者:孟鹃;马晓怡;沈红燕;杨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布地奈德气雾剂联合孟鲁司特纳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气雾剂联合孟鲁司特纳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后6个月的复发率.方法 选取门诊确诊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64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均给予止咳药、支气管扩张剂等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纳,均连续治疗12周,疗程结束后观察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咳嗽缓解及消退时间,并随访6个月观察复发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9%、7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咳嗽缓解及消失时间均显著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6.25%、2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布地奈德气雾剂联合孟鲁司特纳治疗小儿变异性哮喘效果更佳,具有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唐露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64排螺旋CT对冠状动脉斑块及管腔狭窄程度的诊断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斑块成分与管腔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172例疑为冠心病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统计冠状动脉各节段斑块成分,分布特点及管腔狭窄程度.结果 共分析血管1 548节段,其中542节段血管受累,检出918个冠状动脉斑块,以左前降支血管受累多,冠状动脉斑块分布及管腔中重度狭窄也以左前降支血管为多,引起轻度狭窄多为钙化斑块.结论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能够准确显示冠状动脉斑块成分,分布特点及管腔狭窄程度,可作为冠心病筛查的首选方法,并为临床治疗冠心病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穆迎民;房欣;胡海彦;臧秀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4例体会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TESSYS)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治疗2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首先采用椎间孔扩大成形,摘除椎间隙平面突出组织,部分松解神经根后再进入椎间盘内进行适当减压,减压并松解受压神经根,然后进入椎管内摘除剩余突出物,遵循外-内-外的减压顺序.结果 1例术后神经根损伤,1例术后1周腰痛加剧,1例术后3个月并发相邻节段椎间盘突出加剧.平均随访14(8~24)个月,术后1d、1周、3个月、6个月不同时点VAS评分较术前改善(P<0.05);术后3个月、6个月JOA评分较术前改善(P<0.05).疗效评定,优20例,良1例,可1例.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高强;宋海东;卢大庆;王本洲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CAD/CAM玻璃瓷嵌体与复合树脂修复牙楔状缺损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椅旁CAD/CAM玻璃瓷嵌体与复合树脂充填治疗牙楔状缺损的疗效.方法 研究选取进行治疗的牙楔状缺损患者40例,分为玻璃瓷组20例(椅旁CAD/CAM玻璃瓷嵌体组)和树脂组20例(光固化复合树脂组),2年后观察比较并统计2组患者的牙体修复情况.结果 玻璃瓷组20例患者中出现继发龋1例,复合树脂组20例患者中出现继发龋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玻璃瓷组20例患者中出现楔状缺损1例,复合树脂组20例患者中出现楔状缺损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玻璃瓷组20例患者中出现牙髓炎1例,复合树脂组20例患者中出现牙髓炎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椅旁CAD/CAM玻璃瓷嵌体修复牙楔状缺损较复合树脂不易出现继发龋、牙髓炎和再次发生楔状缺损.

    作者:李广亚;郭琛;张丽虹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微创经皮接骨板技术(MIPPO)在胫腓骨中下段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接骨板固定技术(MIPPO)在胫腓骨中段骨折中应用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MIPPO技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32例,术后有计划地功能锻炼.结果 32例胫腓骨中下段骨折患者全部治愈,无骨折不愈合及延迟愈合等发生,愈合时间3~6个月.结论 胫腓骨中下段骨折采用MIPPO技术治疗,手术创伤小,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作者:曹刚;刘建兵;董旭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不同类型功能性胃肠病患者焦虑与抑郁情况的比较

    目的 了解功能性消化不良(FD)、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肠易激综合征(IBS)和健康人群中焦虑、抑郁的患病情况.方法 将280例研究对象进行相关病史采集后进行内镜检查,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进行焦虑和抑郁量表的评测,统计分析评测结果.结果 280例调查对象中FD、NERD、IBS患者、健康查体者各70例,经统计学检验,一般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资料具有可比性.FD、NERD、IBS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分值高于健康对照组.使用8分为临界值,IBS患者的焦虑患病率(75.71%)高于FD和NERD的焦虑患病率(38.57%,41.43%),而抑郁症的发病率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焦虑在IBS患者中的发病率高于FD和NERD,提示焦虑可能在IBS发病中起到一定作用;在IBS患者中的治疗中可能需要更加关注抗焦虑治疗.

    作者:李西梅;陈平;高瑞萍;于小兵;王铁武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尿酸、D-二聚体及同型半胱氨酸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血尿酸、D-二聚体、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变化特点及之间的关联.方法 选取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共72例,按NYHA分级方法分为心功能2级33例,3级20例,4级19例,对照组21例.分别测定观察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清血尿酸(UA)、血浆D-二聚体、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运用方差检验比较心功能各组LVEF、UA、D-二聚体及同型半胱氨酸之间的关系.结果 血清UA浓度随心功能恶化而升高,血浆D-二聚体随着心功能的恶化而升高,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随心功能的加重而增高.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UA、血浆D-二聚体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变化,且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有关.

    作者:保婧;张巍;曹丽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前外及后路两种固定方法治疗胸腰椎结核的比较研究

    目的 探讨前外及后路两种固定方法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以选择治疗方法.方法 将治疗的90例胸腰椎结核患者分成2组,均予病灶清除术.前路组45例,予以前路内固定;后路组45例,予以后路内固定,评价2组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果 前、后入路治疗胸腰椎结核在总临床效果、ASIA分级、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融合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后凸角度、矫正角度、丢失角度和总并发症发生率上比较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胸腰椎结核要结合病变部位和范围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

    作者:王洪;王一农;陈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精原细胞瘤1例

    1 病例资料患者,女性,56岁.发现腹部包块半年,近日不适来院就诊.查体:右下腹、盆腔内见一质硬、活动度差的肿块,压痛阳性,已闭经7年,余未见明显异常.腹部彩超:右下腹实性占位;CT检查:右下腹及盆腔内近中线见椭圆形高密度影,上缘达右肾下缘,下缘达髋关节水平,其内密度欠均匀,右侧部见低密度影,CT值约为18 ~40 Hu,大小约为10.7 cm ×7.8 cm×12 cm,边缘大部清晰,部分与肠管粘连,推移周围肠管移位,压迫膀胱使之变形并轻度向左侧移位;增强后边缘明显强化,并见有血管包绕,右侧髂内动脉供血,动脉期实性组织CT值约为45 Hu,静脉期CT值约为52 Hu,平衡器约为47 Hu,低密度区未见明显强化.手术结果:后腹膜肿物,质硬,边缘光滑,大小约为12 cm×10 cm×5 cm.病理结果:生殖细胞肿瘤,肿瘤边缘处可见残留的退变的睾丸样结构;结合临床,符合精原细胞瘤,建议做染色体检测进一步明确诊断(女性假两性畸形?).IHC:CD117(+),LCA淋巴细胞(+),CK-P(-),34βE12(-),EMA(±),AFP(-),CD99(-),p53(+),Ki67散在少量(+).

    作者:张耀龙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脱敏剂联合脱敏牙膏治疗超声龈下刮治所致根面牙本质敏感症的效果观察

    目的 评价特制脱敏剂、特效脱敏牙膏、特制脱敏剂联合特效脱敏牙膏治疗超声龈下刮治引起根面牙本质敏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638颗根面牙本质过敏的患牙随机分成特制脱敏剂组(A组)、特效脱敏牙膏组(B组)、特制脱敏剂联合特效脱敏牙膏组(C组)分别进行脱敏治疗,观察即刻和1周后、4周后疼痛的VAS值.结果 经过1周的脱敏治疗,A组有效率达84.69%,B组17.22%,C组84.80%,A组、C组与B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周后A组有效率79.59%,B组75.63%,C组90.19%,A组、B组与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特制脱敏剂联合特效脱敏牙膏在治疗超声龈下刮治所致根面牙本质敏感症时能产生更好的疗效.

    作者:邱睿;郑媛;朱素娟;张佐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4257例输血患者不规则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通过对输血前的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查并将阳性结果进一步分析,以保证临床输血的安全性.方法 对住院输血前的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者用盐水、聚凝胺、抗人球蛋白法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 4 257例标本阳性共19例,阳性率为0.45%,分别为自身抗体3例、抗-D抗体4例、抗-E抗体4例、抗-C、e抗体2例,抗A1抗体2例,抗-C、E抗体与抗C、E抗体各l例,抗-M抗体2例.结论 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可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确保输血安全.

    作者:樊瑞军;李东杰;朴文花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宁夏医学杂志

宁夏医学杂志

主管: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宁夏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