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前外及后路两种固定方法治疗胸腰椎结核的比较研究

王洪;王一农;陈文

关键词:胸腰椎结核, 前后入路, 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前外及后路两种固定方法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以选择治疗方法.方法 将治疗的90例胸腰椎结核患者分成2组,均予病灶清除术.前路组45例,予以前路内固定;后路组45例,予以后路内固定,评价2组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果 前、后入路治疗胸腰椎结核在总临床效果、ASIA分级、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融合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后凸角度、矫正角度、丢失角度和总并发症发生率上比较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胸腰椎结核要结合病变部位和范围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
宁夏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脱敏剂联合脱敏牙膏治疗超声龈下刮治所致根面牙本质敏感症的效果观察

    目的 评价特制脱敏剂、特效脱敏牙膏、特制脱敏剂联合特效脱敏牙膏治疗超声龈下刮治引起根面牙本质敏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638颗根面牙本质过敏的患牙随机分成特制脱敏剂组(A组)、特效脱敏牙膏组(B组)、特制脱敏剂联合特效脱敏牙膏组(C组)分别进行脱敏治疗,观察即刻和1周后、4周后疼痛的VAS值.结果 经过1周的脱敏治疗,A组有效率达84.69%,B组17.22%,C组84.80%,A组、C组与B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周后A组有效率79.59%,B组75.63%,C组90.19%,A组、B组与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特制脱敏剂联合特效脱敏牙膏在治疗超声龈下刮治所致根面牙本质敏感症时能产生更好的疗效.

    作者:邱睿;郑媛;朱素娟;张佐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牙种植技术配合套筒冠在下颌低平无牙颌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牙种植技术配合套筒冠在下颌低平无牙颌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下颌低平无牙颌患者19例,采用了牙种植技术配合套筒冠行覆盖义齿修复,共植入种植体48枚,套筒冠覆盖义齿19件,半年内2周、1个月、3个月复查1次,以后每半年复诊,以临床检查和X线片评价修复效果.结果 1枚种植体在义齿修复2年后出现松动,2枚种植体修复2年后复查,骨吸收约l mm,其余种植体骨结合状况稳定,套筒冠覆盖义齿固位良好,患者对语言和咀嚼效果满意,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结论 下颌低平无牙颌患者采用牙种植技术配合套筒冠行覆盖义齿修复,固位和咀嚼效果良好,舒适美观,是值得推广的一种修复方法.

    作者:崔永霞;李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4例体会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TESSYS)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治疗2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首先采用椎间孔扩大成形,摘除椎间隙平面突出组织,部分松解神经根后再进入椎间盘内进行适当减压,减压并松解受压神经根,然后进入椎管内摘除剩余突出物,遵循外-内-外的减压顺序.结果 1例术后神经根损伤,1例术后1周腰痛加剧,1例术后3个月并发相邻节段椎间盘突出加剧.平均随访14(8~24)个月,术后1d、1周、3个月、6个月不同时点VAS评分较术前改善(P<0.05);术后3个月、6个月JOA评分较术前改善(P<0.05).疗效评定,优20例,良1例,可1例.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高强;宋海东;卢大庆;王本洲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前外及后路两种固定方法治疗胸腰椎结核的比较研究

    目的 探讨前外及后路两种固定方法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以选择治疗方法.方法 将治疗的90例胸腰椎结核患者分成2组,均予病灶清除术.前路组45例,予以前路内固定;后路组45例,予以后路内固定,评价2组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果 前、后入路治疗胸腰椎结核在总临床效果、ASIA分级、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融合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后凸角度、矫正角度、丢失角度和总并发症发生率上比较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胸腰椎结核要结合病变部位和范围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

    作者:王洪;王一农;陈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两种裸鼠乳腺癌模型建立的超声观察

    目的 用乳腺癌细胞MDA-MB-231建立一种有效简单的裸鼠乳腺癌动物模型.方法 将5周龄雌性BALB/C裸鼠20只随机分为2组,即原位种植组,将0.1 mL MDA-MB-231乳腺癌细胞悬液种植于裸鼠右侧第2对乳腺脂肪垫;皮下种植组,将0.1 mL MDA-MB-231乳腺癌细胞悬液种植于裸鼠右侧胸部皮下.待裸鼠成瘤后,通过大体观察、超声观察肿瘤基本情况,记录肿瘤成瘤率、成瘤时间、肿瘤大小、体积、肿瘤开始坏死时间,绘制肿瘤生长曲线,接种后第8周解剖裸鼠、切取肿瘤块进行病理检查.结果 原位种植组裸鼠成瘤率80%(8/10),皮下种植组裸鼠成瘤率90% (9/1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位种植组肿瘤块开始坏死时间晚于皮下种植组(P<0.05);原位种植组的肿瘤体积小于皮下种植组(P<0.05);超声观察显示皮下种植组肿瘤块血流少于原位种植组;病理学诊断2组肿瘤块均为浸润性导管癌.结论 原位种植乳腺癌细胞MDA-MB-231建立的裸鼠乳腺癌模型,具有肿瘤生长缓慢、坏死发生晚、血供良好的优点,为探索乳腺癌的发病机制、治疗、转移、预防提供重要工具.

    作者:王乐;米成嵘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T2-3D CISS和T1-3D FLASH对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研究

    目的 探讨MRI稳态进动结构相干(T2-3D-CISS)及快速小角度激发(T1-3D FLASH)序列对三叉神经与血管关系的显示能力及诊断价值.方法 对24例三叉神经痛患者行T2-3D CISS及T1-3D FLASH扫描,结合三维重建观察三叉神经与邻近微小血管的关系.结果 T2-3D CISS及T1-3D FLASH序列对24例患者神经血管进行检查,24例患者疼痛侧有血管接触的T2-3D CISS及T1-3D FLASH同为21例,阳性率为87.5%;对非疼痛侧有血管接触的T2-3D-CISS为3例,阳性率为12.5%;T1-3D FLASH为4例,阳性率为16.7%.结论 T2-3D CISS及T1-3D FLASH序列显示三叉神经与邻近微小血管关系的结果对临床治疗三叉神经痛症状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新辉;张剑;李原;李建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尿酸、D-二聚体及同型半胱氨酸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血尿酸、D-二聚体、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变化特点及之间的关联.方法 选取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共72例,按NYHA分级方法分为心功能2级33例,3级20例,4级19例,对照组21例.分别测定观察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清血尿酸(UA)、血浆D-二聚体、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运用方差检验比较心功能各组LVEF、UA、D-二聚体及同型半胱氨酸之间的关系.结果 血清UA浓度随心功能恶化而升高,血浆D-二聚体随着心功能的恶化而升高,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随心功能的加重而增高.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UA、血浆D-二聚体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变化,且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有关.

    作者:保婧;张巍;曹丽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综合疗法与手术切除治疗眼睑黄色瘤的疗效比较

    目的 观察比较综合疗法与手术切除治疗眼睑黄色瘤的疗效.方法 将47例(94眼)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观察组24例(48眼)患者根据瘤体情况或手术切除,或局部注射肝素钠或两者均采用,同时血脂异常者服用降血脂药物治疗;对照组23例(46眼)患者采用单纯手术切除治疗黄色瘤.结果 2组患者每3个月回访1次,时间6 ~15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和78.26%,2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综合疗法治疗眼睑黄色瘤,具有疗效肯定,方法简单,复发少,治疗效果更理想.

    作者:闫娟;连月英;庞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不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对泪膜影响的对比研究

    目的 对比不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后泪膜变化的差异.方法 老年性白内障患者88例(121眼),平均年龄(65.38±7.67)岁.术前采取简单法分为2组,A组(46例63眼)行巩膜隧道切口,B组(42例58眼)行透明角膜隧道切口;再根据白内障LOCSⅡ核硬度分级标准将2组细分为AⅡ组、BⅡ组,AⅢ组、BⅢ组,AⅣ组、BⅣ组.所有患者均于术前1d,术后1、7、30、90 d行主观干眼症状问卷评分(SDES),行泪膜破裂时间测定(BUT)、角膜荧光素钠染色积分(SCSF)、泪液分泌试验(SIt),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1 d SDES、SCSF、SIt,AⅢ组低于BⅢ组;术后1、7d,SDES、SCSF、SIT AⅣ组低于BⅣ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UT:术后1dAⅢ组长于BⅢ组,术后1、7dAⅣ组长于BⅣ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Ⅲ级和Ⅳ级核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摘除术时采用透明角膜隧道切口对泪膜功能的破坏程度大于巩膜隧道切口,尤以Ⅳ级核明显,Ⅳ级核手术治疗时宜采用巩膜隧道切口.

    作者:庞麟;闫娟;马雅玲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2011-2014年宁夏肺结核病/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现状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宁夏地区结核病患者艾滋病病毒感染现状及其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用现况调查,对2011-2014年全区22个县(区)新登记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进行艾滋病病毒(HIV)抗体检测和艾防机构新登记的艾滋病感染者及患者进行结核病病毒(TB)检测.结果 2011-2014年,在10 778例肺结核患者中对5301例进行HIV检测,检测率为49.18%;2014年检测出2例HIV阳性患者,检出率为1.29‰,感染率为0.74‰,宁夏省属于HIV疫情低流行区.在新登记的673例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中对564例进行TB检测,检测率为83.80%,检出率为1.06%.在HIV/AIDS感染者及患者中发现TB患者占TB/HIV双重感染患者的75%.结论 结核病和艾滋病机构共同开展TB/HIV双重感染监测、治疗和管理,重点加大对HIV/AIDS感染者及患者进行TB的检测力度,随时掌握其流行特点和动态疫情,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作者:马海燕;田晓梅;王晓林;石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烧伤病房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烧伤科病房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治疗提供更好的依据.方法 调查收治烧伤患者的创面分泌物、血液、导管尖端、痰液、尿液、粪便等标本分离的2 580株病原菌,分析其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结果 在分离的2 580株病原菌中,革兰氏阳性菌1 697株,占65.8%;革兰氏阴性菌863株,占33.4%;真菌20株,占0.8%.主要阳性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到821株,占31.8%,其中MRSA的比例达74.4%,只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敏感,其余抗生素几乎均耐药.阴性菌以阴沟肠杆菌多,但耐药率逐渐下降,对多数药物敏感;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率逐渐上升,且严重耐药,对头孢类耐药90%以上.结论 此治疗中心细菌感染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其中MRSA感染严重,有扩散趋势,且耐药率高,选择抗生素范围窄,问题不容忽视,急需解决;阴性菌鲍曼不动杆菌比例高,且呈多重耐药,治疗困难.

    作者:沈江涌;王文;李刚;马强;吴银生;杨智斌;贾伟;姚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60例患者PCI术围手术期的干预效果

    目的 通过对60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PCI术围手术期的干预,分析其效果.方法 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分析干预前后60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行PCI术患者对疾病知识了解及相关护理措施等的依从性.结果 干预后患者对疾病知识掌握、治疗护理依从性明显提高,相关生理指标明显改善.结论 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PCI术围手术期的适时干预,对相关生理指标控制、降低手术风险、促进患者术后康复、避免血管再狭窄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王洁;朵银莉;王秀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三种梅毒螺旋体抗体血清学试验联合应用评价

    目的 评价化学发光法(CLIA)、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联合检测在梅毒实验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提高检出率和诊断率.方法 收集初筛阳性样本589例(其中临床已确诊梅毒179例)、阴性样本200例(其中12岁以下婴幼儿及学龄期患儿69例),应用CLIA(强生全自动免疫分析仪)、TPPA、TRUST进行复检,比较其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采用Kappa检验评价789例病例CLIA、TPPA、TRUST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统计分析S/CO值与TRUST阳性检出率的相关性,分别检测系列稀释阳性血清比较其检测敏感性.结果 CLIA、TPPA、TRUST诊断敏感性分别为99.4%、98.3%、69.8%,诊断特异性均为100%;CLIA与TPPA一致性极强(Kappa =0.82)、与TRUST的一致性较差(Kappa=0.32);随CLIA S/CO值增大TRUST阳性率升高(R2=0.973),且S/CO值>500结果中96.6% TRUST为阳性;CLIA、TPPA、TRUST的检测敏感性分别为1:14、1:8、1:2.结论 CLIA、TPPA和TRUST联合应用利于提高梅毒检出率及诊断率,便于疗效观察.

    作者:周秀萍;任春平;乔小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布地奈德气雾剂联合孟鲁司特纳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气雾剂联合孟鲁司特纳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后6个月的复发率.方法 选取门诊确诊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64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均给予止咳药、支气管扩张剂等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纳,均连续治疗12周,疗程结束后观察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咳嗽缓解及消退时间,并随访6个月观察复发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9%、7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咳嗽缓解及消失时间均显著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6.25%、2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布地奈德气雾剂联合孟鲁司特纳治疗小儿变异性哮喘效果更佳,具有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唐露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2014年宁夏餐饮环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2014年宁夏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结果.方法 按照《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及风险监测工作规范》《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实施细则》(2014版)要求进行监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共检测513份样品,合格472份,总体合格率为92.01%,生湿面合格率低,为46.15%;不同种类食品不合格项目不同,其中部分食品存在多种指标不合格现象,其中微生物指标合格率低,为88.40%;不合格数共有53份,其次为硼砂超标5份、二氧化硫4份、日落黄3份、苯甲酸1份、铝1份;不同餐饮类型合格率不同,小型餐饮单位检测合格率为89.34%,低于大中型餐饮单位.结论 部分食品的安全问题令人堪忧,微生物指标不合格比例较大,应观注食品的科学保存,同时应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

    作者:尹华;钟瑞武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全麻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麻醉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全麻下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在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治疗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4例中、重度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3例行单侧CEA,l例行双侧CEA.患者临床症状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脑缺血症状,所有手术操作均在全凭静脉麻醉下操作(监测指标,各种设置等).结果 14例患者共施行15例次CEA,其中13例次采用转流管,手术全部采用全凭静脉麻醉,均顺利完成.14例患者中无术侧颈动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术前脑缺血症状术后患者均有恢复,麻醉无不良并发症出现,效果达到预期目的.结论 对于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只要指征明确,均应施行CEA.全身麻醉下行CEA手术安全可靠.

    作者:杨占宏;孙万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角膜病行闭合式穿透角膜移植术11例的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闭合式穿透角膜移植术治疗11例角膜白斑及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有效性及增视效果.方法 11例(11只眼)经过确诊需行穿透角膜移植患者,均采用闭合式穿透角膜移植术,术后常规观察2~5个月,观察角膜植片透明度及佳矫正视力,有无免疫排斥反应及复发等.结果 11例角膜移植术后患者9例植片透明,9例患者佳矫正视力0.3 ~0.8;1例角膜植片灰白浑浊发生免疫排斥反应,后期二次手术;1例病毒性角膜炎术后矫正视力0.5,1个月病毒复发,经过治疗后终形成斑翳,矫正视力<0.05.本组患者脱盲率81.8%.结论 闭合式穿透角膜移植术治疗角膜白斑及真菌性角膜溃疡安全有效,并能达到很好的增视效果.

    作者:顾青;张金金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64排螺旋CT对冠状动脉斑块及管腔狭窄程度的诊断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斑块成分与管腔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172例疑为冠心病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统计冠状动脉各节段斑块成分,分布特点及管腔狭窄程度.结果 共分析血管1 548节段,其中542节段血管受累,检出918个冠状动脉斑块,以左前降支血管受累多,冠状动脉斑块分布及管腔中重度狭窄也以左前降支血管为多,引起轻度狭窄多为钙化斑块.结论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能够准确显示冠状动脉斑块成分,分布特点及管腔狭窄程度,可作为冠心病筛查的首选方法,并为临床治疗冠心病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穆迎民;房欣;胡海彦;臧秀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1200例儿童血铅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银川市西夏区0~6岁儿童血铅水平及铅中毒的流行状况.方法 对1 200例西夏区0~6岁儿童进行血铅检测.结果1 200例血铅儿童均值为53.13 μg·L-1,其中血铅浓度>100μg·L-1有80例,所占比例为6.7%,大年龄段儿童血铅水平及铅中毒检出率高于小年龄段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童血铅水平及铅中毒检出率大于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川市西夏区铅中毒低于全国水平,已对儿童健康造成潜在危险,在儿童保健中合理推广铅中毒防治,加强健康教育是必要的.

    作者:孟鹃;马晓怡;沈红燕;杨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宫腔镜检查在复发性流产诊疗中的应用

    复发性流产(RSA)指连续自然流产2次或2次以上,在育龄期女性中发病率约为1%~5%[1].RSA病因复杂,其中宫腔异常占全部病因的12% ~16%[2].宫腔镜检查是诊治RSA的妇科内镜新技术,它的普及使越来越多的RSA宫腔异常被及时发现并妥善治疗,其直观、安全、准确,是诊断宫腔病变的金标准.我们对RSA患者行宫腔镜检查,并对宫腔异常的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探讨宫腔镜应用于RSA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彩艳;姜银芝;宋梦玲;徐仙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宁夏医学杂志

宁夏医学杂志

主管: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宁夏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