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FHL1在低氧/炎症诱导形成肺动脉高压作用中的初步研究

王海滨;杨艳娟;郑西卫;杨桂兰;訾瑞;王婷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 血管重塑, 低氧, 炎症, 结构域蛋白1
摘要:目的 了解四个半LIM结构域蛋白1(FHL1)在低氧/炎症条件下在肺血管内的表达及其与肺血管重塑的关系.方法 将40只Wistar雄性大鼠分为对照组、低氧组、野百合碱组、低氧+野百合碱组,每组10只,分别测定各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及肺小动脉相应管壁中膜厚度占其管径的百分比(WT%).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肺内FHL1的表达,并对肺组织切片进行图像分析.结果 低氧组、野百合碱组及低氧+野百合碱组大鼠的mPAP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P<0.05),3组的RVHI与对照组相比均升高(P<0.05),3组的WT%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P<0.05).低氧组、野百合碱组及低氧+野百合碱组3组大鼠的肺动脉FHL1免疫阳性染色分别为0.16 ±0.03、0.15 ±0.03、0.21 ±0.03,与对照组的0.08 ±0.02相比明显增强(P<0.05),低氧+野百合碱组大鼠的肺动脉FHL1表达较低氧组及野百合碱组相比增强(P<0.05).结论 在缺氧/炎症诱导肺动脉高压形成的过程中FHL1表达增加,可能在肺血管重塑和肺动脉高压的发病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宁夏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生长抑素、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与早期血管性痴呆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生长抑素(SS)、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能否做为评价早期血管性痴呆(VaD)的生化指标.方法 选择VaD患者42例为观察组,同期选择无痴呆的脑梗死患者38例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患者脑脊液和血清中SS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脑脊液和血清中NSE含量,比较脑梗死入院后、3个月和6个月血清中SS和NSE含量.结果 VaD组患者CSF中SS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额叶皮质、海马、颞叶皮质、丘脑、纹状体等部位的脑梗死患者脑脊液SS含量与枕叶梗死比较明显降低(P<0.05);脑梗死患者入院后、3个月和6个月VaD患者血清NSE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随脑梗死时间延长逐渐升高(P<0.05);SS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随脑梗死时间延长逐渐降低(P<0.05).结论 VaD患者血清NSE、SS可作为评价早期VaD的生化指标之一.

    作者:曹传宇;沈焱;高焕民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血液透析中对移植血管动静脉内瘘的评估

    目的 探讨在血液透析通路的建立中彩超对移植血管动静脉内瘘(AVG)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择收治的一侧前臂自体动静脉内瘘(AF)术失败的终末期肾病住院患者35例,在前臂进行AVG手术,利用高频彩超分别检查供血动脉、动脉端吻合口、移植血管、静脉端吻合口、引流静脉并测量收缩期峰值流速.结果 35例在血液透析过程选取无法建立AVF的患者,采用前臂进行AVG手术后,超声显示移植血管功能正常者23例(A组),不良者12例,其中内瘘狭窄6例(B组),血栓形成2例,血肿形成1例,假性动脉瘤形成1例,动脉盗血1例,感染1例.A组和B组超声检查,瘘口峰值流速(PSV)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评估血液透析移植血管的首要手段,它能快捷准确地评估血液透析移植血管的结构和功能情况,为进一步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延迟内瘘使用时间.

    作者:叶华;孙广宏;赵丽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基于RF和KNN的三种肝炎分类模型的建立

    目的 建立甲、乙、丙三种肝炎的计算机分类模型.方法 以病毒学检查为指标确定三种肝炎病例,以患者和健康体检者血常规检查指标、生化检查指标为原始数据建立数据库,其中甲肝病例186例,乙肝病例835例,丙肝病例129例,健康志愿者438人.分别采用随机森林和K-邻近法建立甲、乙、丙三种肝炎的分类模型.结果 随机森林筛选出了9个(ALT、GGT、AST、ALB、BUN/Crea、CPT、MO%、TBIL、Cl-1)相对重要的变量,该模型内部预测准确率、测试集的预测准确率分别是92.59%、91.56%,KNN模型内部预测准确率、训练集、测试集的预测准确率分别是93.95%、96.89%、90.23%.结论 所建的分类模型对三种肝炎患者和健康人有较好的识别能力.

    作者:闫树英;陈志宏;惠娜;魏玉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MR动态增强曲线联合双指数模型Slow ADC值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诊断效能研究

    目的 探讨MR动态增强曲线联合基于双指数模型的Slow ADC值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或其他方式确诊的35例乳腺浸润型导管癌(44个病灶)和17例良性病变患者(24个病灶)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R常规检查、动态增强扫描及双指数模型的多b值DWI检查,分别获得各组增强曲线,并测量各组Slow ADC值,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动态增强曲线、Slow ADC值及两者联合对恶性病变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 曲线形态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变在曲线形态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良恶性病变的Slow ADC值均值分别为(0.711±0.195)×10-3 mm2·s-1和(0.375 ±0.130)×10-3 mm2·s-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恶性病变Slow ADC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929,佳诊断界值为0.475×10-3 mm2·s-1,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1.7%,81.8%,86.4%.利用动态增强曲线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100%、70.8%、89.7%,两者联合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95.5%、87.5%、94.1%,三种诊断方法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动态增强曲线联合基于双指数模型的Slow ADC值,可提高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特异度及准确度.

    作者:梁玉玉;朱蓉蓉;哈若水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FHL1在低氧/炎症诱导形成肺动脉高压作用中的初步研究

    目的 了解四个半LIM结构域蛋白1(FHL1)在低氧/炎症条件下在肺血管内的表达及其与肺血管重塑的关系.方法 将40只Wistar雄性大鼠分为对照组、低氧组、野百合碱组、低氧+野百合碱组,每组10只,分别测定各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及肺小动脉相应管壁中膜厚度占其管径的百分比(WT%).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肺内FHL1的表达,并对肺组织切片进行图像分析.结果 低氧组、野百合碱组及低氧+野百合碱组大鼠的mPAP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P<0.05),3组的RVHI与对照组相比均升高(P<0.05),3组的WT%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P<0.05).低氧组、野百合碱组及低氧+野百合碱组3组大鼠的肺动脉FHL1免疫阳性染色分别为0.16 ±0.03、0.15 ±0.03、0.21 ±0.03,与对照组的0.08 ±0.02相比明显增强(P<0.05),低氧+野百合碱组大鼠的肺动脉FHL1表达较低氧组及野百合碱组相比增强(P<0.05).结论 在缺氧/炎症诱导肺动脉高压形成的过程中FHL1表达增加,可能在肺血管重塑和肺动脉高压的发病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作者:王海滨;杨艳娟;郑西卫;杨桂兰;訾瑞;王婷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自我效能感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自我效能感水平的现状,为癌症患者自我管理项目的开展和实施提供依据.方法 将102例胃肠道癌症患者,应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癌症患者自我效能感量表、EORTC QLQ-C30中文量表、社会支持问卷及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胃肠道癌症患者自我效能感的总分为(79.88±6.44)分,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人均月收入、生活质量功能领域中的躯体功能、焦虑总分及社会支持总分5个变量进入方程(R=0.385,R2=0.148).结论 临床医护人员可综合考虑影响胃肠道癌症患者自我效能感的因素,制定科学可行、高质量的癌症患者自我管理项目和方案,从而提升其生存质量.

    作者:陈玉梅;赵丽丽;闫树英;张华;赵娟;张慧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环孢霉素A对LASIK术后患者泪膜稳定性影响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0.05%环孢霉素A(CsA)对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术后患者泪膜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LASIK术后发现泪膜稳定性异常患者77例(150只眼),分为CsA治疗组27例(Ⅰ组,50只眼)、卡波姆对照组27例(Ⅱ组,50只眼)、常规用药组23例(Ⅲ组,50只眼).自术后1周开始,在常规用药基础上:Ⅰ组给予0.05% CsA滴眼液,2次·d-1,术后3个月停药;Ⅱ组给予卡波姆眼用凝胶,4次·d-1,术后3个月停药;Ⅲ组为常规用药.3组患者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周、1、3个月行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实验(SIt)检查,并在术后1、3个月对3组患者行印迹细胞学检查结膜杯状细胞数量及鳞状上皮化生程度.结果 用药前(术后1周),3组在BUT、SIt、结膜鳞状上皮化生程度、杯状细胞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UT:Ⅰ组在术后1和3个月时均高于同组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Ⅰ组在术后1、3个月高于Ⅱ组、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t:Ⅰ组在术后1和3个月时均高于同组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Ⅰ组在术后1、3个月高于Ⅱ组、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膜鳞状上皮化生程度:Ⅰ组在术后1、3个月与同组1周时比较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Ⅰ组在术后l和3个月鳞状化生程度轻于Ⅱ组和Ⅲ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杯状细胞数量:Ⅰ组在术后1、3个月时杯状细胞数量多于同组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Ⅰ组在术后1、3个月杯状细胞明显多于Ⅱ组和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05% CsA可使LASIK术后患者泪膜稳定性增强,有效缓解患者LASIK术后的干眼症状.

    作者:马倩;马雅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高龄成人先天性巨结肠病1例

    1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77岁,因腹痛腹胀于2014年7月11日入我院.入院后结肠镜示慢性结肠炎,上腹部CT示间位结肠,给予内科保守对症治疗后好转出院.患者于9月2日再次因腹胀腹痛入院,查腹平片示结肠扩张积气,复查肠镜示大致正常,予以保守治疗后好转出院.

    作者:温晓明;卢林;李旭照;马海雁;马建文;马强波;黄允宁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MSCT在不稳定骶骨骨折经皮拉力螺钉内固定钉道数据测量的应用

    目的 通过多排螺旋CT(MSCT)成像探讨其在不稳定骶骨骨折拉力螺钉内固定钉道数据测量的应用.方法 使用MSCT成像测量骶髂拉力螺钉的进针位置、进针方向、钉道深度、S1椎体矢状面的高、宽度,比较使用和不使用其测量数据在不稳定骶骨骨折内固定病例的术后临床和影像评估.结果 术后12个月临床评估,骨盆环复位按Matta评分病例组平均分92.3%,对照组72.3%;骨盆功能恢复Majeed评分病例组(84.25 ±0.37)分,对照组平均(68.43±0.44)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恢复Gibbons评分病例组平均分(1.09±0.61)分,对照组平均(3.34 ±0.13)分,2组比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评估,对照组拉力螺钉置入优良率70%,病例组拉力螺钉置优良率92.31%,对照组与病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拉力螺钉钉道佳测量数据钉道长度,男78.64 mm,女71.35 mm;钉道与髂后上棘连线夹角(冠状位a°),男9.66,女6.88;钉道与髂后上棘连线夹角(轴位b°),男44.28,女43.01;钉道与S1、S2矢状位中线夹角(矢状位c°),男122.54,女118.43;S1椎体进针侧横突下截面高度(B),男24.24 mm,女22.52 mm;宽度(C),男17.38 mm,女14.71 mm.结论 MSCT数字化成像测量获得经皮拉力螺钉的钉道应用解剖学数据,对不稳定骶骨骨折内固定术拉力螺钉的精确定位及后期疗效评估具有指导作用.

    作者:李勇;蔡利军;王真;陈大治;朱蓉蓉;史建英;刘岩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彩超引导下微通道经皮肾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彩超引导下微通道经皮肾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185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行彩超引导下微通道经皮肾取石术,分别对手术时间、Ⅰ期结石清除率、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等进行分析.结果 18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5~120 min,平均(75.16±18.05) min;170例术中结石完全取净,Ⅰ期结石清除率91.9%.3例术中发生输尿管微小穿孔,1例术后出现大出血采用介入栓塞处理;术后住院时间5~12 d,平均(6.12±1.12)d.结论 彩超引导下微通道经皮肾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安全有效,碎石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理想方法.

    作者:冯建伟;崔刚;海向军;乔弘宇;郎金田;张志坚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糖尿病患者髋关节术后镇痛对炎症反应的影响

    目的 观察糖尿病患者髋关节手术后镇痛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影响.方法 将32例64 ~ 87岁合并糖尿病行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肌肉注射镇痛组(M组)和连续硬膜外自控镇痛组(E组),术后分别采取肌肉注射镇痛和连续硬膜外自控镇痛;观察血糖(BS)、C-反应蛋白(CR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变化,并行视觉模拟评分(VAS)与SIRS评分.结果 M组术后血糖较术前基础血糖明显升高(P<0.05),E组术后血糖较术前基础血糖无明显变化.2组CRP和LDL-C术后均较术前升高,M组持续到术后24h达峰值,而E组术后24 hCRP和LDL-C水平明显低于M组(P<0.05);E组术后各时间点VAS与SIRS评分均明显低于M组.结论 糖尿病患者髋关节术后应用硬膜外自控镇痛能有效降低疼痛强度,维持血糖稳定,抑制CRP和LDL-C的产生,可有效防治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的发生与发展.

    作者:戴燕;王江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同型半胱氨酸对THP-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内胆固醇流出的影响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对THP-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的形成及细胞内胆固醇流出的影响.方法 首先以160 nmol·L-1的佛波酯(PMA)刺激THP-1单核细胞48 h使其分化为巨噬细胞,继之用含0、50、100、200 μmol·L-1的Hcy和100 mg·L-1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共孵育24 h,使其转化为泡沫细胞.采用油红O染色进行泡沫细胞定性分析,泡沫细胞面积计数法进行半定量分析,总胆固醇和游离胆固醇测定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经PMA处理48 h后,呈簇集状悬浮状态的单核细胞分化为形态不规则、有伪足并贴壁的巨噬细胞,继之经Hcy和ox-LDL处理后的细胞中出现了大量红染的脂滴,细胞呈现泡沫化改变;细胞面积计数法显示实验组较对照组而言泡沫细胞阳性率升高(P<0.05),以100 μmol·L-1 Hcy组明显(P<0.05);酶终点法测定胆固醇流出结果显示,实验组的胆固醇酯相对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成功建立THP-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模型,Hcy减少了细胞内胆固醇的流出,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作用.

    作者:金萍;张华;丛广志;贾绍斌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经尿道等离子剜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在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行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26例,对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除组织量进行记录,术后3个月随访,比较手术前后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残余尿量(RU)、大尿流率(Qmax)等指标,评价其临床疗效,并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事件.结果 术中平均切除组织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分别为(46.77±13.58)g、(17.46±8.22)g·L-1、(89.31±21.67) min;术后IPSS评分、QOL评分、平均Qmax与平均RU,分别是(10.65±3.059)分、(1.23 ±0.815)分、(19.31±3.782)mL· s-1、(18.54±21.39)mL.术后各项观察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是包膜穿孔、尿道狭窄、再次出血.结论 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在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中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魏希锋;高平生;王自军;韩涛;陈俊儒;陈超;朱瑞;丁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痰热清雾化吸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炎症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雾化使用痰热清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痰热阻肺证患者体内炎症因子、肺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COPD急性加重期痰热阻肺证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均给予抗感染、舒张气道、祛痰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痰热清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血浆TNF-α、IL-6、IL-10等炎症因子水平,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总数、肺功能指标变化.结果 ①2组患者治疗后血浆TNF-α、IL-6、IL-10因子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患者TNF-α、IL-6指标较对照组比较降低(P<0.05).②2组患者治疗后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③2组患者治疗后肺功能通气指标FEV10/FVC%、MMEF等明显上升(P<0.05).④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0%和76.0% (P <0.05).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雾化使用可有效阻止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体内炎症因子释放,减轻气道炎症损伤,促进痰液排出、减轻呼吸困难等而改善通气的功能,对控制病情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艳芳;任宏新;张威;庄苏宁;王丹;王晓旭;王健;王惠成;王基云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加味小柴胡汤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腹泻35例

    目的 观察加味小柴胡汤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70例,按照治疗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口服蒙脱石散和复合乳酸菌素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味小柴胡汤进行治疗.结果 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腹泻2个疗程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27%,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加味小柴胡汤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腹泻临床疗效确切,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尤金搁;石海霞;刘彩云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及对NSE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血管性痴呆(VaD)患者的疗效及对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84例VaD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肌电生物反馈训练,持续训练6个月.治疗前、后采用改良Rankin表、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老年认知筛查量表(CASI)、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及记忆量表(MQ)评价患者认知状态,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NSE表达.结果 治疗3、6个月观察组改良Rankin评分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FMA评分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观察组ECAQ、MMSE、MQ评分高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及对照组(P<0.05);治疗后3、6个月观察组NSE表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结论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可改善VaD患者神经功能,提高认知能力,同时可下调血清NSE的表达.

    作者:杜慧晴;刘顺达;高娟;乔慧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106例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CHD)介入封堵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选取适合进行心脏病介入封堵术的CHD婴幼儿108例,进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及X线引导下行介人封堵术,其中41例为动脉导管未闭(PDA)、20例为房间隔缺损(ASD)、47例为室间隔缺损(VSD).观察组3组手术患者术后治疗成功率及并发症情况,同时比较封堵前后左心室内径改变情况.结果 108例CHD患儿,手术总成功率为98.15%,其中PDA患儿手术成功率97.56%、ASD100.00%、VSD97.87%,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方面,PDA、ASD、VSD分别为7.32%、5.00%、6.38%,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TTE检查发现PDA与VSD患儿在封堵术后1个月左心室腔明显缩小(P<0.05),而ASD封堵术后左心室内径无显著变化.结论 经导管介入治疗CHD具有较高的治疗成功率,且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有金;刘新波;陈永峰;牛涛;张亚政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基层医疗机构应重视儿童龋病的干预防治

    龋齿,俗称“蛀牙”,是人类发病率极高的疾病.儿童是弱势人群,是龋病高发人群之一,我国第三次口腔健康流调显示[1],5岁儿童乳牙龋病的患病率为66.0%;我区的一项研究表明,宁夏地区儿童乳牙患龋早且较严重,3岁时患龋率已经为51.27%,5岁儿童的患龋率为63.08%[2].

    作者:贺小宁;杨志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宁夏地区成批烧伤患者感染病原菌的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回顾分析成批烧伤患者和非成批烧伤患者院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状况的流行病学变化.方法 选择收治的成批烧伤患者316例与同时期非成批生活烧伤患者361例,分析2组患者各年度创面分泌物、血液、痰液、气管套管,及深静脉置管标本中的病原菌的菌种、分布特点、耐药性变化.结果 成批烧伤患者发现病原菌感染282例(89.24%),非成批烧伤患者发现病原菌感染197例(54.57%),前者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后者.其中,成批烧伤组检出病原菌351株(54.84%),革兰氏阳性(G+)球菌213株(60.68%).非成批烧伤组检出病原菌289株(45.16%),革兰氏阳性(G+)球菌161株(55.71%).成批烧伤组患者检出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59株(64.84%),甲氧西林耐药表皮葡萄球菌(MRSE)31株(64.58%);非成批烧伤组患者MRSA 61株(60.40%),MRSE16株(61.54%).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对常见抗生素的耐药性增加,并呈多重耐药性.结论 成批烧伤患者病原菌感染发生率较非成批烧伤患者明显增加,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常见致病菌对常见抗生素的耐药性增加,并呈多重耐药性.

    作者:金少华;李传吉;张龙;邓兴旺;齐旭辉;张丽香;黄涛;梁根秀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在颈内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采用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3D-ASL)探讨颈内动脉狭窄供应脑区的脑血流灌注特征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经头颈联合CTA检查筛选出的颈内动脉狭窄者(病例组)17例及颈内动脉无狭窄者(正常组)16例,行常规MR及3D-ASL检查,选择额叶皮质、颞叶皮质、尾状核头、壳核、内囊及半卵圆中心作为感兴趣区(ROI),测量其灌注图像(CBF)值,将17例病例分为轻、中、重三级.结果 病例组各级间ROI的CBF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ROI,轻度、中度狭窄与正常组对比CBF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重度狭窄较正常组降低.结论 通过磁共振3D-ASL技术测量各感兴趣区的平均CBF值,可以定量地评估颈内动脉狭窄患者的脑血流灌注特征,从而为临床预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提供影像学依据.

    作者:饶钦盼;杨春华;哈若水;朱蓉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宁夏医学杂志

宁夏医学杂志

主管: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宁夏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