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宁夏2011-2012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NAI耐药性研究

马江涛;詹军;鱼小红;孙晓强;温秋芳;马学旻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病毒, NA基因, 奥司他韦, 扎那米韦
摘要:目的 调查宁夏流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类药物的耐药情况,为抗病毒治疗提供一定参考.方法 选取2011-2012年宁夏流感监测分离到的40株甲型H1N1流感病毒,通过NA基因测序分析其重要氨基酸位点变异情况,同时选取9株毒株使用化学发光法进行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两种药物的敏感性测定,分析其耐药情况.结果 基因耐药结果表明,40株甲型H1N1流感病毒NA基因发生变异的氨基酸位点分别为M19I、T60N/T、V106I、V241I、N248D、N369K、N386S和D451G,未发现第275、294、152和119位氨基酸发生变异;生物耐药结果表明,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两种药物对选择的9株毒株为正常抑制.结论 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类药物对宁夏流行甲型H1N1病毒均敏感,可以继续用以临床治疗,但随着抗病毒治疗病人的增加和病毒的自身变异,应加强耐药性监测以提供及时准确的耐药信息.
宁夏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脑梗死患者经口腔护理后NK细胞活性变化的研究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经口腔护理后机体免疫机能的变化.方法 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2组,第1组30例入院后由口腔专业人员行口腔护理(研究组),第2组30例入院后由护理人员采用常规口腔护理(对照组),用流式细胞仪测定2组患者外周血NK细胞活性的变化.结果 入院时NK细胞活性研究组(16.87±11.12)%及对照组(16.88±11.25)%,经4周不同的口腔护理后2组NK细胞活性分别为研究组(24.21±17.08)%,对照组(23.66±17.24)%;入院时NK细胞活性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58,P<0.05),4周后NK细胞活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62,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经专业口腔护理后NK细胞活性上升.

    作者:贺小宁;赵红梅;李斌;翟爱荣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优化触发阈值CTA对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研究

    目的 探讨合理的扫描触发阈值,获得满意的颅内动脉图像,以提高疾病检出率.方法 将100例患者分为3组行16排螺旋CT颅脑CTA检查(触发阈值分别为110、130、150 Hu),测量右侧颈内动脉C3段,右侧大脑前、中、后动脉中段及直窦CT值,对比3组患者阈值的动静脉CT值差异,并进行主观影像质量评价.结果 3组患者动脉平均CT值与直窦CT值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观影像质量评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16层螺旋CT行颅脑CTA,在主动脉弓降主动脉侧触发扫描并以130 HU为扫描触发阈值,能够得到满意的颅内动脉图像.

    作者:张剑;王新辉;何平;杨学俊;李建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老年透析患者骨代谢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为常规血液透析组(每周3次血液透析,A组)和每周1次血液透析滤过2次血液透析组(B组,各30例),并匹配健康体检者30例(C组)为对照组.比较入组时和透析6个月后血甲状旁腺素(PTH)、血骨钙素(BGP)、β-Ⅰ型胶原C-末端肽(β-CTX)、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水平变化.结果 A组和B组入组前血BGP、β-CTX、PTH、PI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显著高于C组.透析6个月后,A组患者血BGP、β-CTX与入组时相比显著上升.B组患者透析6个月后血BGP、β-CTX、PTH、PINP水平显著下降,并且均显著低于A组透析后6个月的各指标水平(P<0.05).结论 血液透析滤过能降低骨代谢指标,效果优于常规血液透析,对预防和改善肾性骨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丽君;鲁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甲状腺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不同程度高胆红素血症的足月新生儿甲状腺激素水平,探讨高胆红素血症对足月新生儿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新生儿高胆红紊血症的患儿100例为观察组,分为3组(轻度30例,中度40例,重度30例).选用产科正常分娩30例健康足月新生儿为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免疫分析法,进行血清甲状腺功能即T3、FT3、T4、FT4、TSH、TG测定.结果 重度组T3、FT3、T4、FT4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SH、T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中度组T3、FT3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4、FT4、TSH、T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T3、FT3低于轻度、中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4、FT4、TSH、T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胆患儿的血清T3、FT3水平与TBIL水平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 在患高胆红素血症的足月新生儿中,重度高胆红素血症可造成新生儿甲状腺功能损害,T3 、FT3可作为甲状腺功能早期损害的检测指标,应对高胆患儿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

    作者:杨文;陈彦香;黄列;陈少峰;纪永佳;胡晓磊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基层医院应重视糖尿病规范化管理

    糖尿病是一种患病率持续增长的慢性病[1],我国已成为全球糖尿病患者多的国家[2].1980年,我国人口的糖尿病发病率不到1%,1994年是2.5%,2007年达到9.7%,因此,在中国糖尿病发病率呈现爆发性增长趋势,糖尿病的主要危害是慢性并发症所致的残疾和死亡,而并发症的出现是由于糖尿病没有完全规范化治疗所致.所以,加强糖尿病规范化管理,尤其是基层医院的管理,刻不容缓.对于糖尿病规范化管理,需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作者:李红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2013年宁夏泾源县肾综合征出血热宿主动物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2013年泾源县肾综合征出血热宿主动物构成、密度、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夹夜法捕鼠调查鼠密度,免疫荧光法检测鼠肺抗原,酶联免疫法检测鼠血抗体.结果 野外鼠密度为3.80%,低于2012年水平(P<0.05),优势鼠种为黑线姬鼠,占34.98%;居民区鼠密度为4.14%,低于2012年(6.40%)水平(P<0.05),优势鼠种为小家鼠,占82.35%.鼠肺抗原阳性率为1.19%,与2012年(0.96%)持平(P>0.05);鼠血抗体阳性率为0.96%,与2012年(0.65%)持平(P>0.05)).结论 2013年虽然鼠密度有所下降,但鼠间存在感染,需做好灭鼠、疫苗接种、健康教育等综合防控措施.

    作者:张敏;闫毅;秦志强;王琳;马汉荣;马学旻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2型糖尿病社区获得性肺炎危险因素病例对照分析

    目的 探讨血清钙、户籍等因素与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关系,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CAP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入院诊断存在CAP或肺部感染的患者为病例组,同期收住院的未发生感染者为对照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探索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 病例组与对照组均纳入168例患者,2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民族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模拟回归进入方程的因素有户籍、血清钙、使用胰岛素、白蛋白、吸烟.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CAP受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低蛋白血症、低钙血症、农村户籍等因素是糖尿病患者发生CAP的主要危险因素,应对2型糖尿病患者CAP的控制应采取针对性的个体化防治措施.

    作者:马万瑞;邱明才;张金玲;何兰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糖原合酶激酶3β对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分化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抑制糖原合酶激酶3β活性对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分化为成熟的少突胶质细胞的影响.方法 原代分离培养少突胶质前体细胞,采用免疫印迹法和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糖原合酶激酶3β在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中的表达.利用1.5 mM氯化锂抑制糖原合酶激酶3β 96 h,采用免疫印迹法和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糖原合酶激酶3β对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发育的影响.结果 随着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发育为少突胶质细胞,总的糖原合酶激酶3β的表达量不变,而非活性形式的糖原合酶激酶3β(磷酸化的糖原合酶激酶3β)减少,说明活性糖原合酶激酶3β增加.加入氯化锂后,磷酸化的糖原合酶激酶3β显著增加,表明活性糖原合酶激酶3β减少,并且成熟的少突胶质细胞的标记物髓鞘碱性蛋白的信号显著减弱,表明抑制糖原合酶激酶3β的活性后明显阻碍了少突胶质前体细胞正常的分化过程.结论 糖原合酶激酶3β在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分化为成熟的少突胶质细胞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邵佳伟;李苗苗;李云鸿;张楠;马骄;郎冰;丁斐嘉;李凡;张蕊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贺兰山紫蘑多糖联合5-Fu对H22荷瘤小鼠体内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目的 研究贺兰山紫蘑多糖与5-Fu联合用药,对H22荷瘤小鼠体内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方法 建立H22实体瘤动物模型,以紫蘑多糖、紫蘑多糖+0.1 mL 5-Fu组、紫蘑多糖+0.2 mL5-Fu、0.1 mL5-Fu及0.2 mL 5-Fu给药,1次/d,连续10d后处死动物,摘取组织,采用比色法分别测定小鼠肝组织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并通过制作肿瘤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小鼠肿瘤组织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紫蘑多糖组及单独5-Fu组相比较,紫蘑多糖与5-Fu联合使用可明显使H22荷瘤小鼠肝组织中T-SOD、CAT、GSH-PX酶的活力提高,同时可有效降低MDA含量,其中高剂量5-Fu组较为明显;且肿瘤组织病理切片显示,联合用药组肿瘤细胞较其他组相比较出现了大片状的坏死.结论 紫蘑多糖与5-Fu联合用药能有效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同时可明显提高荷瘤小鼠抗氧化酶系统活力并降低小鼠脂质过氧化程度,说明紫蘑多糖可有效减轻5-Fu的毒副作用.

    作者:刘自军;马茜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医疗与护理专业实习生社会技能现状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医疗与护理专业实习生的社会技能现状,分析社会技能与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社会技能量表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护理与医疗专业实习生150人进行测量.结果 医疗与护理专业实习生间社会技能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疗与护理专业实习生社会技能总得分高于常模(P<0.05);社会技能与自我效能呈正相关(P<0.05).结论 医疗与护理专业学生社会技能越好,其自我效能感越高,建议进一步加大对学生社会技能的培训与实践.

    作者:孙洪;梁艳;芦鸿雁;王晓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PC-1基因K121Q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浆细胞膜糖蛋白(PC-1)基因K121Q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技术,对2型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DR组,n=48)、2型糖尿病未合并视网膜病变(NDR组,n=56)进行PC-1基因K121Q多态性分型及研究,并与正常组(对照组组,n =56)对照分析.结果 DR组和NDR组KQ基因型频率、K等位基因频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DR组和NDR组比较,KK型与KQ型基因型构成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1基因K121Q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相关,但其可能不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主要原因.

    作者:邹晓燕;孙玉宁;谢晓敏;李仁达;李玲;刘惠莉;史静;侯庆宁;牛旭东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糖尿病足下肢动脉血运重建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糖尿病足下肢动脉血管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52例糖尿病足病患者分别行动脉旁路术、膝下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PTA)、自体干细胞移植术,并对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47例糖尿病足病患者静息痛完全缓解,9例截趾术后伤口愈合,6例仍有间歇性跛行,5例血运重建术无效后行膝下截肢;患者术后ABI 0.62±0.04较术前ABI 0.42±0.048显著增高(P<0.05).结论 通过行动脉旁路术、PTA和自体干细胞移植术等综合治疗糖尿病足病,疗效肯定.

    作者:闫波;苏少飞;田玉峰;陈林宝;李全成;何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α-硫辛酸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α-硫辛酸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260例,观察组130例给予α-硫辛酸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对照组130例给予α-硫辛酸治疗,观察2组的治疗效果及症状改善情况等,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针刺样疼痛、烧灼感、麻木、感觉减退症状缓解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针刺样疼痛、烧灼感、麻木、感觉减退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对照组治疗后针刺样疼痛、烧灼感、麻木、感觉减退症状也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结论 应用α-硫辛酸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张丽;史静;强丹;侯庆宁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他汀类药物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他汀类药物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的临床疗效.方法 入组研究对象为符合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临床诊断,并行经皮肾活检明确病理诊断的62例患者.治疗组32例应用糖皮质激素(1 mg·kg-1·d-1)+阿托伐他汀钙片(美国辉瑞公司制造)20 mg· d-1),对照组30例(糖皮质激素治疗组),2组观察疗程均为8周,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血肌酐、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CRP、FIB(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等指标的变化,统计学分析其缓解率.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血CRP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8周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而对照组中血浆D二聚体较治疗前升高(P<0.05);2组治疗后血清白蛋白、FIB均较治疗前增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均降低(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其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其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血CRP、FIB及TC、TG均有明显改善(P<0.05),以血CRP在治疗组中改善为显著(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3.33%.结论 阿托伐他汀钙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有较好的疗效,可降低尿蛋白、升高血清白蛋白、改善肾功能.阿托伐他汀钙有明显降脂作用,改善肾病综合征的微循环和微炎症状态,但因易导致肝脏损害,故应检测肝功能,保障临床应用安全性.

    作者:杨丽嵘;余淑芳;张秀梅;曹丽;田大成;郑亚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胰岛素抵抗与维生素D水平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胰岛素抵抗与维生素D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将200例患者按照测得骨密度值分为骨质疏松85例为观察组(OP组),非骨质疏松115例为对照组(非OP组),比较2组体质量指数(BMI)、空腹静脉血糖(FBP)、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钙(Ca)、血磷(P)、25-羟维生素D[25(OH)D]、甲状旁腺素(PTH)、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尿微量白蛋白.结果 OP组与非OP组比较,OP组病程长、年龄大,BMI、FINS低、HOMA-IR、HbAm高、空腹FBP高、Ca低、PTH高、25 (OH) D3低、尿微量白蛋白高(P<0.05).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与年龄、病程、HbA1C、尿微量白蛋白、PTH、血25(HO)D呈负相关.结论 对骨质疏松的预防与治疗应该考虑到对多种影响因素的预防.

    作者:赵彦杰;何兰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彭阳县农村人群棘球蚴病流行现况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彭阳县农村人群棘球蚴病流行现状及患病情况,为开展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2年在全县5个乡镇15个抽样点整群抽取3周岁以上、外出时间不超过半年的常住居民,同时采用B超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查棘球蚴病.结果 共调查3 127例,查出患者12例,患病率0.38%,血清抗体阳性率3.52%.患病率和血清阳性率均表现为明显的地区差异性(P<0.05),以交岔村和海口村流行为严重;流行人群主要以30岁以上、文盲文化程度者及从事牛羊屠宰及皮毛加工者为主;患病率和血清抗体阳性率在性别及民族分布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均为囊性肝包虫患者且多数属既往病例.结论 彭阳县农村棘球蚴患病的感染普遍存在,其流行存在明显的地域性差异.

    作者:刘启荣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Cdk5活性抑制肽对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血糖和体重的影响

    目的 观察Cdk5抑制短肽(TFP5)对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体重和血糖的干预作用.方法 早期干预:分为正常小鼠生理盐水组(1 mL·只-1,组1),正常小鼠注射TFP5组(200 mmol,1 mL·只-1,组2),db/db小鼠注射生理盐水组(1 mL·只-1,组3),db/db小鼠注射TFP5(200 mmol,1 mL·只-1,组4).从第5周开始每日注射1次,以后均为隔日注射1次,注射至第8周,共注射3周,第8周时处死小鼠.晚期干预:分db/db小鼠注射生理盐水组(组5)和db/db小鼠注射TFP5(400 mmol,组6),从第15周开始每日注射1次,第16周改为隔日1次,第17周停止注射1周,18周处死.注射方式均为腹腔注射,由第5周时体重每周测2次,处死之前测体重,取血送血糖监测.结果 2组正常小鼠的血糖和体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b/db小鼠注射生理盐水组血糖明显高于注射TFP5组(P<0.05),6周后db/db小鼠注射生理盐水组体重明显高于注射TFP5组(P<0.05);2组在第18周时,体重及血糖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TFP5能够降低T2DM模型小鼠的血糖及体重,但其治疗效果可能受到治疗时机、疗程的长度等的影响.

    作者:李博;王岩;保莉;郑亚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视黄醇结合蛋白在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液透析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检测在终末期肾脏疾病行血液净化治疗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实验组选取因慢性肾脏疾病(CKD)5期行规律血液净化治疗>6个月的患者63例,男45例,女18例,平均年龄(49±15)岁;对照组选取因CKD 1~4期住院但未行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67例,男42例,女25例,平均年龄(51±17)岁,其中CKD1期患者19例,CKD2期患者10例,CKD3期患者24例,CKD4期患者14例.检测所有患者外周血清中视黄醇结合蛋白(所有患者采集空腹静脉血,CKD5期采集透析前静脉血),同时收集临床资料行分析.结果 CKD 5期患者血中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134.5±47.7)mg·L-1高于CKD 4期(88.5±32.8)mg·L-1、CKD 3期(65.0 ±27.4)mg· L-1、CKD 2期(55.4±20.1)mg· L-1、CKD 1期(52.9±21.3)mg·L-1(P<0.05);CKD5期患者血中RBP水平与透析前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呈现正相关,与血红蛋白、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水平、血钙、血磷、血白蛋白水平均无相关性.结论 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检测对于判断终末期肾病行血液净化治疗患者的体内毒素水平有一定临床意义,但该指标并未很好地反应患者慢性肾功能衰竭并发症的程度.

    作者:张霞;张彬;曹丽;王慧;郑亚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高糖环境诱导胰岛表达p25引起胰岛细胞损伤的研究

    目的 探讨在高糖环境中p25的表达及其对胰岛细胞损伤及胰岛素分泌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为db/db小鼠组(糖尿病组,n=5)和C57/BL小鼠组(正常对照组,n=5),进一步将从C57/BL小鼠胰岛分离的胰岛细胞组分为正常糖浓度糖刺组(5mM)和高浓度糖刺激组(30mM).研究对象均为雄性小鼠,鼠龄13周,进行胰岛(islets)分离,培养及胰腺组织病理切片.用免疫印迹测定蛋白表达,酶联免疫法测定胰岛素分泌水平,免疫组化染色测定胰岛细胞凋亡.结果 p25在C57/BL组和C57/BL正常糖浓度刺激组的胰岛细胞均无表达,与之比较,p25在db/db组和C57/BL高糖刺激组的胰岛细胞均有明显的表达(P<0.05);与C57/BL组相比较,cleaved caspase3在db/db组胰岛细胞中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与C57/BL组和C57/BL正常糖浓度组相比较,胰岛素分泌在db/db组和C57/BL高糖刺激组均明显减少(P<0.05).结论 高糖环境可刺激胰岛表达p25,引起胰岛细胞凋亡,减少胰岛素分泌.

    作者:罗红艳;王岩;刘冉冉;张彬;毕逢辰;张霞;李博;郑亚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右冠脉缺如并LAD及LCX病变介入治疗1例

    1 病例资料患者,男,55岁,主因“发作性胸痛3月,加重1周”收住.平素体健,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史,吸烟20年,每日1包.入院查体:血压120/80 mmHg,脉搏63次·min-1,双侧颈静脉未见充盈,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不大,心率63次·min-1,心律齐,未闻及杂音.双下肢无可凹陷性浮肿.实验室检查:血脂、血糖正常,超敏CRP 5.36 mg·L-1,ALT 34.1U· L-1,AST 15.8U· L-1,CK42.4 U·L-1,CKMB 12.0 U·L-1,LDH 461 U·L-1,cTnI <0.00 ng·mL-1,Pro-BNP 195pg·mL-1.心电图示:窦性心律,V1-3导联呈QS,ST-T改变(V4-V6导联ST段压低>0.1 mV).心脏超声示:LVDd 54mm,LVDs 33 mm,EF 74%.

    作者:邵宇;周伟;石宏瑞;贾绍斌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宁夏医学杂志

宁夏医学杂志

主管: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宁夏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