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脏多发性骨化1例

江庆萍;郭琳琅;肖莎

关键词:肝脏, 多发性, 肝内胆管结石, 高密度, 肝右叶, 肝内外胆管, 上腹疼痛, 扩张, 反复发作, 部分切除, 肝体积, 不规则, 诊断, 显示, 畏寒, 送检, 术后, 境界, 患者, 钙化
摘要:患者,男,26岁.右上腹疼痛反复发作2年,加重4d,伴畏寒、发热.于1999年4月13日入院.B超显示:肝右叶肝内胆管结石.CT示:肝体积不大,边缘光滑,肝内外胆管无扩张,于肝右后叶下段肝内可见大小约为9 mm×4 mm不规则高密度影,近肝表面内侧亦可见大小约为12mm×4mm条状高密度影,CT值为134Hu,境界清,邻近胆管无扩张,肝质密度亦无改变诊断为肝内胆管结石或钙化.行肝右叶部分切除,术后送检.
中华肝脏病杂志相关文献
  • 单纯TTV感染的临床病理

    1.资料与方法:原因不明性急慢性旰炎患者27例,血清病毒学标记甲-戊、CMV、EBV(酶联免疫吸附法)及肝活检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H B s A g、HBcAg、HCVNS5Ag、EBVAg、原位杂文检测HGV RNA均阴性.所有患者均无饮酒(或偶尔少量饮酒)、损肝药物、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输血史.肝组织行TTVDNA原位杂交检测,对其阳性病例的血清采用PCR及斑点杂交检查TTV核酸.肝小叶内炎症及纤维化评估采用组织学活动指数(HAI,KHodell计分法).肝功能主要包括ALT、TBil等,采取自动化分析检测,以临近肝穿日期值为准.

    作者:郎振为;许德军;周育森;阎惠平;金荣华;李俊强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HBV前C区A1896变异产生和HBe转换时相的关系

    乙型肝炎病毒A1896变异与HBe血清转换的时相有何关系?探讨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血清HBV DNA阳性各临床类型HBV感染共55例,男42例、女13例;年龄13-60岁;急性肝炎1例,HBV携带者11例,肝炎肝硬化8例.所有研究对象排除甲、戊、丙肝,未经过抗病毒及免疫治疗.采集分离血清待检.

    作者:朱江;张树林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药物性肝病的病因和临床表现

    我们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住院患者中药物性肝病病例进行分析,探讨引起药物性肝病的药物及其临床表现,帮助临床医师对该病做出及时诊断和适当治疗.

    作者:陈世耀;蒋晓渠;刘天舒;王吉耀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乙醇诱导HepG2细胞凋亡模型的建立及BCl-2对抗作用

    目的研究Bcl-2家族蛋白在乙醇引发肝细胞凋亡时的作用.方法以TUNEL法、DNA梯度检测乙醇诱导HepG2肝细胞凋亡,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细胞中Bcl-2、Bax、Bak等蛋白表达情况,并以Bcl-2腺病毒感染细胞观察其抗凋亡作用.结果体积分数0 2%、1.0%乙醇处理24 h对HepG2细胞无明显细胞毒性作用;3.00.组则有明显的细胞毒性作用,伴有典型的凋亡特征.免疫组织化学发现Bax、Bak蛋白在3.0%组显著增加;Bcl-2腺病毒载体可部分抑制凋亡.结论 Bax、Bak蛋白加强表达在乙醇诱导HepG2细胞凋亡中起一定作用;Bcl-2腺病毒载体可有效抑制乙醇诱导的凋亡.

    作者:张斌;张定凤;任红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XTT-PMS法检测肝癌细胞的生长与药物敏感性

    一、材料与方法1.主要试剂:MTT、XTT、PMS、DMSO(Sigma公司产品),RPMI 1640(Gibco公司),氟尿嘧啶(上海旭东海普药业有限公司),注射用盐酸阿霉素(深圳万乐药业有限公司),注射用丝裂霉素C(协和发酵工业株式会社),新生小牛血清(杭州四季青公司提供).

    作者:唐毅;刘建伟;李斯明;沈雁;钟灿灿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肝星状细胞与肝纤维化

    近年来已获公认,肝星状细胞是肝纤维化时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ECM)过多产生和沉积的主要细胞来源.1876年德国von Kupffer首次描述呈状细胞(Sternzellen),后来的文献中又称之为Ito细胞、脂细胞、贮脂细胞、窦周细胞等等.1996年Hepatology发表了98位著名国际肝病学家的建议,认为仍以盱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命名为宜.此建议已日益被采纳应用.近年关于星状细胞的研究日多,本文只涉及几个问题:细胞的相互关系,纤维化时细胞内的信息传导,与门静脉高压的关系,血窦毛细血管化以及纤维化的可逆性.

    作者:王宝恩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肝脏多发性骨化1例

    患者,男,26岁.右上腹疼痛反复发作2年,加重4d,伴畏寒、发热.于1999年4月13日入院.B超显示:肝右叶肝内胆管结石.CT示:肝体积不大,边缘光滑,肝内外胆管无扩张,于肝右后叶下段肝内可见大小约为9 mm×4 mm不规则高密度影,近肝表面内侧亦可见大小约为12mm×4mm条状高密度影,CT值为134Hu,境界清,邻近胆管无扩张,肝质密度亦无改变诊断为肝内胆管结石或钙化.行肝右叶部分切除,术后送检.

    作者:江庆萍;郭琳琅;肖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肝纤维化的发生机制

    肝纤维化的形成,主要由于肝星状细胞激活,细胞外间质成份(ECM)生成过多.降解相对不足,在肝内大量沉积所致。其发生机制较为复杂,大致有以下三方面的因素。

    作者:沈鼎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肝纤维化的防治

    目前认为,肝脏慢性损伤过程中细胞外基质(ECM)累积所形成的肝纤维化经有效的治疗是可以逆转的,一旦形成肝硬化便难以逆转.

    作者:刘平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慢性肝病肝组织中热休克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应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慢性肝病(chronic liver disease,CLD)和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ocarcinoma,PHC)组织中热休克蛋白(heatshock protein,HSP60和HSP70)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陈梅桂;杨竹林;刘凤秀;曾桂香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血清和腹水气体分析诊断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腹膜炎

    1.研究对象:均为住院患者,男性34例,女性14例,年龄23~62岁.综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腹水常规及细菌培养,鲎试验和治疗效果等确诊为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腹膜炎,称为炎症组.对照组为无腹水感染的肝硬化腹水患者52例,两组性别、年龄、肝功能等均有可比性.

    作者:王成红;王智瑜;王凌鹏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甲胎蛋白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

    近年发展的时间分辨荧光测量技术以稀土离子为示踪材料,具有测量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示踪物稳定、定量分析量程宽、无放射性污染和应用范围广等优点.我们采用时间分辨荧光测量技术,建立了AFP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imeresolved fluoroimmunoassay,TRFIA).

    作者:黄飚;肖华龙;朱利国;谭成;蔡刚明;金坚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的临床观察

    我们分析了56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胃病患者,肝硬化诊断依据1995年北京第5次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重新修订的标准.主要症状有呕血、黑便、腹胀、食欲不振及消瘦等.内镜下特点为:胃粘膜呈樱桃红斑、疱疹样红斑、粘膜充血、水肿,部分胃粘膜血管扩张呈蜘蛛痣样改变;伴或不伴食道静脉曲张,胃粘膜病变集中分布在胃体及底部.

    作者:冉其荣;王冬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EB病毒感染引起成人急性黄疸型肝炎1例

    患者,男,39岁,因乏力、尿黄5d于1993年2月7日入院.2月2日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头痛、畏寒、发热(未测体温),次日尿黄色如浓茶.2月5日查肝功ALT 96 U/L,尿胆原1:10,2月7日复查肝功能ALT 210 U/L,总胆红素39 μmol/L,直接胆红素15μmo1/L,尿三胆阳性,拟诊病毒性肝炎转我院.病前半年无肝炎密切接触史,无输血史及血制品应用史,无药物过敏史.

    作者:李迎新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疗效与碘油用量的关系

    1.材料与方法:PHC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其肝癌类型见表1.方法用Seldlnger技术,置导管端于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SMA)造影.了解肿瘤区内有无动静脉分流存在和门脉癌栓形成.然后超选择性插管,置导管端于肝癌供血动脉支,联合灌注2~3种抗癌药物,并用碘油和化疗药乳化剂进行栓塞治疗.第一组碘油用量按肿瘤直径(cm):碘油量(ml)=1:1给药,第二组采用大剂量法,即注入碘油量在荧光屏下大部分已开始分流向非肝癌区为止.碘油栓塞后,再用明胶海绵碎粒栓塞中央性供血动脉,并定期随访1-2年.统计处理用x2检验.

    作者:李红;赵云;张在沛;谢纯平;胡道予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影响重型肝炎患者预后因素的COX模型分析

    应用SAS6.12软件对众多可能与预后有关的因素进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寻找影响重型肝炎生存的主要正负危险因素,建立生存的数学模型,为预后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江建宁;周桂英;黄高明;苏明华;李向红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水平与肝组织纤维图象分析的关系

    目的探讨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水平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的关系及对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151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HA、PCⅢ、CⅣ水平,所有患者均做肝活组织检查,对肝组织标本行Masson法网状纤维染色.在计算机图象分析系统下对肝组织网状纤维染色标本进行纤维组织定量测定.结果血清HA、PCⅢ、CⅣ水平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一致,随着肝组织病理分期进展(S1→S4)及肝组织图象分析结果增加而升高,均在肝硬化阶段水平高.血清HA.PC Ⅲ、C Ⅳ与肝组织分期及肝组织图象分析均呈正相关,其与分期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694、0.493和0.552(P值均<0.001),与纤维图象分析的r分别为0.715、0.596和0.537(P值均<0.001).结论血清HA、PC Ⅲ、C Ⅳ水平与肝组织纤维化发展的阶段性一致,可以做为反映肝纤维化程度的指标.

    作者:谢仕斌;姚集鲁;郑树森;姚春斓;郑荣琴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中华肝病学界人物述林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慢性丙型肝炎肝组织CPP32、Fas和Fas配体的表达及其与病毒抗原的关系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CHC)中Fas-FasL-CPP32介导的细胞凋亡的意义及其与丙型肝炎病毒(HCV)抗原表达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和核酸原位杂交法,在连续组织切片上对65例不同病变程度的CHC穿刺活检肝组织中CPP32、Fas和FasL蛋白(酶)及其mRNA的表达进行检测,同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CV核心抗原、NS3和NS5抗原的表达,原位检测结果用图象分析作定量测定.结果 CHC肝组织中.CPP32和Fas蛋白(酶)及其mRNA主要在HCV核心抗原阳性肝细胞及其附近肝细胞内表达,FasL蛋白及其mRNA主要在汇管区及肝窦内浸润的单个核细胞胞浆内表达;三种凋亡蛋白(酶)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依CHC肝组织炎症活动程度的增加而表达增强.结论 Fas-FasL-CPP32系统介导的细胞凋亡与CHC肝组织病变活动程度密切相关:HCV核心抗原可能影响CHC中CPP32和Fas的表达.

    作者:赵景民;王松山;辛绍杰;尹铁勇;刘平;张玲霞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急性胰腺炎与肝功能损害

    对1998年11月~1999年11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的14例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患者肝功能损害情况进行分析.

    作者:张国新;李欣 刊期: 2000年第04期

中华肝脏病杂志

中华肝脏病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