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乙醇诱导HepG2细胞凋亡模型的建立及BCl-2对抗作用

张斌;张定凤;任红

关键词:载体, 腺病毒, 乙醇, 脱噬作用, Bcl-2
摘要:目的研究Bcl-2家族蛋白在乙醇引发肝细胞凋亡时的作用.方法以TUNEL法、DNA梯度检测乙醇诱导HepG2肝细胞凋亡,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细胞中Bcl-2、Bax、Bak等蛋白表达情况,并以Bcl-2腺病毒感染细胞观察其抗凋亡作用.结果体积分数0 2%、1.0%乙醇处理24 h对HepG2细胞无明显细胞毒性作用;3.00.组则有明显的细胞毒性作用,伴有典型的凋亡特征.免疫组织化学发现Bax、Bak蛋白在3.0%组显著增加;Bcl-2腺病毒载体可部分抑制凋亡.结论 Bax、Bak蛋白加强表达在乙醇诱导HepG2细胞凋亡中起一定作用;Bcl-2腺病毒载体可有效抑制乙醇诱导的凋亡.
中华肝脏病杂志相关文献
  • 甲胎蛋白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

    近年发展的时间分辨荧光测量技术以稀土离子为示踪材料,具有测量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示踪物稳定、定量分析量程宽、无放射性污染和应用范围广等优点.我们采用时间分辨荧光测量技术,建立了AFP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imeresolved fluoroimmunoassay,TRFIA).

    作者:黄飚;肖华龙;朱利国;谭成;蔡刚明;金坚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中华医学杂志》2001年将改为半月刊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单纯TTV感染的临床病理

    1.资料与方法:原因不明性急慢性旰炎患者27例,血清病毒学标记甲-戊、CMV、EBV(酶联免疫吸附法)及肝活检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H B s A g、HBcAg、HCVNS5Ag、EBVAg、原位杂文检测HGV RNA均阴性.所有患者均无饮酒(或偶尔少量饮酒)、损肝药物、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输血史.肝组织行TTVDNA原位杂交检测,对其阳性病例的血清采用PCR及斑点杂交检查TTV核酸.肝小叶内炎症及纤维化评估采用组织学活动指数(HAI,KHodell计分法).肝功能主要包括ALT、TBil等,采取自动化分析检测,以临近肝穿日期值为准.

    作者:郎振为;许德军;周育森;阎惠平;金荣华;李俊强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HBV前C区A1896变异产生和HBe转换时相的关系

    乙型肝炎病毒A1896变异与HBe血清转换的时相有何关系?探讨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血清HBV DNA阳性各临床类型HBV感染共55例,男42例、女13例;年龄13-60岁;急性肝炎1例,HBV携带者11例,肝炎肝硬化8例.所有研究对象排除甲、戊、丙肝,未经过抗病毒及免疫治疗.采集分离血清待检.

    作者:朱江;张树林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慢性丙型肝炎肝组织CPP32、Fas和Fas配体的表达及其与病毒抗原的关系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CHC)中Fas-FasL-CPP32介导的细胞凋亡的意义及其与丙型肝炎病毒(HCV)抗原表达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和核酸原位杂交法,在连续组织切片上对65例不同病变程度的CHC穿刺活检肝组织中CPP32、Fas和FasL蛋白(酶)及其mRNA的表达进行检测,同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CV核心抗原、NS3和NS5抗原的表达,原位检测结果用图象分析作定量测定.结果 CHC肝组织中.CPP32和Fas蛋白(酶)及其mRNA主要在HCV核心抗原阳性肝细胞及其附近肝细胞内表达,FasL蛋白及其mRNA主要在汇管区及肝窦内浸润的单个核细胞胞浆内表达;三种凋亡蛋白(酶)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依CHC肝组织炎症活动程度的增加而表达增强.结论 Fas-FasL-CPP32系统介导的细胞凋亡与CHC肝组织病变活动程度密切相关:HCV核心抗原可能影响CHC中CPP32和Fas的表达.

    作者:赵景民;王松山;辛绍杰;尹铁勇;刘平;张玲霞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EB病毒感染引起成人急性黄疸型肝炎1例

    患者,男,39岁,因乏力、尿黄5d于1993年2月7日入院.2月2日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头痛、畏寒、发热(未测体温),次日尿黄色如浓茶.2月5日查肝功ALT 96 U/L,尿胆原1:10,2月7日复查肝功能ALT 210 U/L,总胆红素39 μmol/L,直接胆红素15μmo1/L,尿三胆阳性,拟诊病毒性肝炎转我院.病前半年无肝炎密切接触史,无输血史及血制品应用史,无药物过敏史.

    作者:李迎新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肝纤维化的防治

    目前认为,肝脏慢性损伤过程中细胞外基质(ECM)累积所形成的肝纤维化经有效的治疗是可以逆转的,一旦形成肝硬化便难以逆转.

    作者:刘平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乙醇诱导HepG2细胞凋亡模型的建立及BCl-2对抗作用

    目的研究Bcl-2家族蛋白在乙醇引发肝细胞凋亡时的作用.方法以TUNEL法、DNA梯度检测乙醇诱导HepG2肝细胞凋亡,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细胞中Bcl-2、Bax、Bak等蛋白表达情况,并以Bcl-2腺病毒感染细胞观察其抗凋亡作用.结果体积分数0 2%、1.0%乙醇处理24 h对HepG2细胞无明显细胞毒性作用;3.00.组则有明显的细胞毒性作用,伴有典型的凋亡特征.免疫组织化学发现Bax、Bak蛋白在3.0%组显著增加;Bcl-2腺病毒载体可部分抑制凋亡.结论 Bax、Bak蛋白加强表达在乙醇诱导HepG2细胞凋亡中起一定作用;Bcl-2腺病毒载体可有效抑制乙醇诱导的凋亡.

    作者:张斌;张定凤;任红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慢性肝病肝组织中热休克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应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慢性肝病(chronic liver disease,CLD)和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ocarcinoma,PHC)组织中热休克蛋白(heatshock protein,HSP60和HSP70)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陈梅桂;杨竹林;刘凤秀;曾桂香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疗效与碘油用量的关系

    1.材料与方法:PHC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其肝癌类型见表1.方法用Seldlnger技术,置导管端于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SMA)造影.了解肿瘤区内有无动静脉分流存在和门脉癌栓形成.然后超选择性插管,置导管端于肝癌供血动脉支,联合灌注2~3种抗癌药物,并用碘油和化疗药乳化剂进行栓塞治疗.第一组碘油用量按肿瘤直径(cm):碘油量(ml)=1:1给药,第二组采用大剂量法,即注入碘油量在荧光屏下大部分已开始分流向非肝癌区为止.碘油栓塞后,再用明胶海绵碎粒栓塞中央性供血动脉,并定期随访1-2年.统计处理用x2检验.

    作者:李红;赵云;张在沛;谢纯平;胡道予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与肝细胞癌侵袭转移性的关系

    目的探索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membrane-type 1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T-MMP)与肝细胞癌(HCC)侵袭转移性的关系及以MT1-MMP来判断肝细胞癌侵袭转移性的可能性和方法.方法通过RT-PCR对正常肝、HCC及其癌旁组织、癌栓组织,裸鼠人肝癌高、低转移模型中的MT1-MMP mRNA进行半定量研究,并与HCC侵袭转移的病理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正常肝、HCC及其癌旁组织、癌栓组织,裸鼠人肝癌高、低转移模型中均有MT1-MMP mRNA表达,表达值分别为1.12±0.73、3.51±0.97、1.19±0.57和4.45±1.11;在癌组织,癌栓组织,裸鼠人肝癌高转移模型中MT1-MMP mRNA水平增高与HCC侵袭转移性有关;癌组织MT1-MMP mRNA水平高于其癌旁组织,是通过MT1-MMP判断HCC侵袭转移性的重要指标.结论 MT1-MMP与HCC侵袭转移性有关;癌组织MT1-MMP mRNA水平是否高于癌旁组织可作为通过MT1-MMP判断HCC侵袭转移性的一项指标.

    作者:蔡阳;吴志全;樊嘉;封光华;贺斌;刘银坤;叶胜龙;汤钊猷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XTT-PMS法检测肝癌细胞的生长与药物敏感性

    一、材料与方法1.主要试剂:MTT、XTT、PMS、DMSO(Sigma公司产品),RPMI 1640(Gibco公司),氟尿嘧啶(上海旭东海普药业有限公司),注射用盐酸阿霉素(深圳万乐药业有限公司),注射用丝裂霉素C(协和发酵工业株式会社),新生小牛血清(杭州四季青公司提供).

    作者:唐毅;刘建伟;李斯明;沈雁;钟灿灿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血清和腹水气体分析诊断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腹膜炎

    1.研究对象:均为住院患者,男性34例,女性14例,年龄23~62岁.综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腹水常规及细菌培养,鲎试验和治疗效果等确诊为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腹膜炎,称为炎症组.对照组为无腹水感染的肝硬化腹水患者52例,两组性别、年龄、肝功能等均有可比性.

    作者:王成红;王智瑜;王凌鹏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慢性肝病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与肝纤维化的关系

    1.资料与方法:82例均为1998年~1999年7月在我院消化内科住院的患者,其中肝硬化48例,肝癌34例,均无甲状腺及其他系统疾病.健康对照21例.分别测定血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LN、HA、PC III,数据的均数比较用方差分析及q检验做统计分析.

    作者:周旭春;唐承薇;龚能平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腺病毒介导多基因对肝癌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

    目的研究腺病毒介导的多基因(p53、B7-1、GM-CSF、IL-2)对肝癌细胞系凋亡的诱导,及对肝癌细胞系裸鼠体内成瘤性改变的影响.方法应用光镜、电镜和TUNEL法,检测肝癌细胞系感染腺病毒介导的多基因后凋亡的发生.检测HepG2细胞导入腺病毒多基因后裸鼠体内的成瘤性改变.结果肝癌细胞系导入多基因后发生凋亡,并对化疗药物顺铂的敏感性增加,同时给予10 mg/L的顺铂,可使近30%的肝癌细胞发生凋亡,且裸鼠体内的成瘤性降低.结论腺病毒介导的多基因能诱导肝癌细胞发生凋亡,且与化疗药物顺铂协同,进一步诱导肝癌细胞发生凋亡.

    作者:王征旭;何振平;吴祖泽;张维维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乙型肝炎患者HBV DNA定量测定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我们应用微板核酸杂交-核酸定量技术对86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的定量测定以及其中11例应用IFNα 2b治疗3个月前后血清HBV DNA的变化情况.

    作者:王虹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药物性肝病的病因和临床表现

    我们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住院患者中药物性肝病病例进行分析,探讨引起药物性肝病的药物及其临床表现,帮助临床医师对该病做出及时诊断和适当治疗.

    作者:陈世耀;蒋晓渠;刘天舒;王吉耀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不同载体和不同导入途径对外源基因肝脏靶向导入效果的比较

    目的比较脂质体和糖化多聚赖氨酸对所携带的导入基因肝脏靶向定位效果的影响,同时观察静脉途径和腹腔对导入基因肝脏靶向定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真核细胞表达质粒分别与脂质体和糖化多聚赖氨酸偶联,分别经尾静脉注射和腹腔注射导入大鼠体内,运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目的基因在肝脏和其他脏器中的分布表达.结果经脂质体或糖化多聚赖氨酸包埋的质粒DNA导入体内24 h后均见明显表达,一周后逐渐下降,三周时仍有表达;均以肝脏为主要分布器官,但用糖化多聚赖氨酸偶联者在肝脏中的分布表达高于使用脂质体的包埋.在其他脏器中的分布表达低于使用脂质体的包埋;经静脉途径导入者,质粒DNA在肝脏中的分布表达高于经腹腔途径导入者.结论糖化多聚赖氨酸对质粒DNA的肝脏靶向定位效果优于脂质体;经静脉途径导入者其肝脏的靶向定位效果优于经腹腔途径的导入.

    作者:杨长青;王吉耀;温守明;刘建军;郭津生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慢性乙型肝炎肝窦及窦周隙的病变与肝纤维化的关系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窦及窦周隙内病变及其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采用HE、特殊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用光镜观察肝组织病理分级诊断为G1~G4和活动性肝硬化(ALC)各30例,慢性重型肝炎( CSH)10例的肝活检组织中各成分的分布.设正常肝5例和肝硬化(LC)10例作对照.结果肝窦及窦周隙病理改变有塌陷、扩张、阻塞及狭窄.平滑肌肌动蛋白分布演变尤具特征性,CIV、FN和LN三种成分在肝窦沉积与平滑肌肌动蛋白一致.它们主要分布于变性、炎症、坏死区及纤维束(隔)内.特殊染色三种纤维在肝组织中也逐级增多,在肝窦中多见网状及胶原纤维沉积,至ALC及LC则弹力纤维增多.结论肝窦及窦周隙是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起始部位;在慢性肝炎肝组织分级、分期诊断时应该充分重视肝窦及窦周隙的病理改变.

    作者:刘健虎;严家春;马勇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表皮生长因子、神经降压素对四氯化碳损伤肝细胞钙离子及膜流动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神经降压素(neurotensin,NT)对四氯化碳损伤的原代培养肝细胞Ca2+及膜流动性的影响.方法以Fura-2/AM和DPH荧光探针测定肝细胞内游离钙和膜流动性,观察EGF、NT对四氯化碳损伤后肝细胞这两个指标的影响.结果 EGF、NT明显对抗肝细胞四氯化碳损伤后胞内[Ca2+]i的增高和膜流动性的降低.结论 EGF、NT有维持肝细胞膜流动性和胞浆钙稳态的作用.

    作者:章丽金;蔡立勉;郑玉聪;魏一生;潘秀珍 刊期: 2000年第04期

中华肝脏病杂志

中华肝脏病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