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军;黄艳萍;马国锋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在腹腔镜手术切口应用的术毕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择期腹腔镜手术的患者100例,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于术毕切口缝合前使用0.5%的罗哌卡因5mL对每个切口做局部浸润,对照组不使用罗哌卡因对切口做局部浸润,对患者手术后2、4、6h的HR、SBP以及DBP等进行观察与记录,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对患者术后2、6、12、24h的麻醉镇痛效果进行评分;同时,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记录好患者对镇痛效果的满意度,并对患者术后24h内的不良反应进行记录.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生命体征、镇痛效果以及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罗哌卡因切口局部浸润能够有效提高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
作者:马建霞;马彩英;陈海燕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老年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的水平.方法 选择住院的124例老年糖尿病患者,按年龄分为60~70岁组、71~80岁组、81 ~90岁组.住院第2天留取空腹静脉血,采用化学发光法对标本进行血清25羟维生素D的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24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清25羟维生素D平均水平为(21.42±4.57) ng/mL,水平低的是81~90岁组,为(14.71±2.32) ng/mL.按照参考值范围,3组患者平均水平均< 30 ng/mL,均属于血清25羟维生素D缺乏.3组患者25羟维生素D充足、相对不足、缺乏和严重缺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清25羟维生素D普遍缺乏,应积极进行健康宣教,使大家认识到维生素D缺乏的危害,预防骨质疏松以避免骨折.
作者:黄燕飞;韩岳萍;刘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术中鼻黏膜浸润麻醉与术后镇痛对患者术中生命体征、血糖水平以及术后VAS评分(视觉模拟疼痛评分)的影响.方法 将45例行鼻内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15例.A组:单纯全麻;B组(鼻黏膜浸润麻醉组):将浸有1%利多卡因和0.2%罗哌卡因混合液的海绵(加入1∶200 000肾上腺素)放于手术部位行鼻黏膜浸润麻醉;C组(鼻黏膜浸润麻醉复合术后镇痛组):手术操作结束后,由术者将浸有0.25%罗哌卡因的碘仿纱条填塞在鼻腔中进行术后镇痛.观察各组患者在术中生命体征、血糖水平以及术后VAS评分.结果 3组患者在全麻插管前与插管后、拔管前后行鼻黏膜浸润前后及鼻腔填塞前后相比,血压、心率及血糖均增高(P<0.05).鼻腔填塞及拔管后A组患者血糖水平明显高于B组、C组2组患者.3组患者术后4h的VAS评分明显高于术后2h,术后6h明显高于术后4 h;A组患者在术后4、6h及8h的VAS评分明显高于B组、C组2组患者,术后10 h的VAS评分明显高于C组患者.结论 多模式镇痛组的镇痛效果要优于单纯全身麻醉,且实行术后局麻药鼻腔填塞组的镇痛效果优于单纯行鼻黏膜浸润麻醉组.
作者:杨敏;翟莲梅;丁冠博;周小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糖尿病肾病患者甲状腺功能状态的变化.方法 将345例糖尿病患者分为糖尿病对照组11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组120例和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组115例.检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肝肾功能、尿蛋白排泄率及甲状腺功能全套,并计算肾小球滤过率.结果 糖尿病肾病组与糖尿病对照组相比,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尿素氮、尿酸及尿蛋白水平均明显升高,甲状腺激素水平FT3、FT4降低、rT3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SH无明显变化.结论 糖尿病肾病患者随着尿蛋白排泄水平的增高其甲状腺激素水平逐渐降低,伴不同程度的甲状腺功能减退,因此糖尿病尤其是糖尿病肾病患者应常规监测甲状腺功能,了解其病情变化.
作者:李仁达;夏苏蕾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消化性溃疡中西医结合与非药物干预的疗效.方法 将92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取中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实施非药物综合干预,治疗结束后评估患者症状体征和胃镜结果.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6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65%,2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明显副作用.结论 中西医结合与非药物干预治疗消化性溃疡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高慧;马丽;黄青 刊期: 2016年第10期
1 病例资料患者,女性,27岁.因“第一胎孕36+6周,左上腹胀伴恶心、呕吐1d,血压升高、下腹憋痛伴少量阴道流血12 h”入院.末次月经2015年7月8日,现孕36+6周,12 h前出现规律下腹憋痛伴阴道少量流血,就诊于外院,测BP 150/100mmHg,血常规:PLT 31×109/L,予以输血小板20U转入我院.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妊娠腹型,双下肢浮肿(++).阴道检查:宫口开4 cm,宫颈质软,先露头(S-2),胎膜存.入院诊断:①G2P0孕36+6周早产临产;②LOA;③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重度);④HELLP综合征;⑤胎儿窘迫.入院后给予对症支持治疗,5h后经阴道分娩一男婴,新生儿转入NICU治疗.
作者:刘天默;桂甜甜;樊杨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疑似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血清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RA)与抗丙肝病毒抗体(抗-HCV)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Q-PCR)法检测144例疑似HCV感染者血清HCV-RNA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法及全自动生化检测仪分别检测抗-HCV和ALT水平,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抗-HCV阳性率与HCV-RNA的含量有关,HCV-RNA含量越高,抗-HCV阳性率越高;ALT异常率与HCV-RNA含量之间呈正相关性(P<0.05),但ALT浓度与HCV-RNA含量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 HCV RNA含量与抗-HCV同时检测可提高临床对丙型肝炎的诊断率.HCV-RNA作为反映HCV复制的可靠指标,结合ALT的结果可帮助临床了解HCV在体内的复制状况及肝脏的炎性程度.
作者:梁爱玲;何瑞芬;杜宗孝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Ki-67在年龄≥60岁患者三阴性乳腺癌(TNB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和相关因子的关系.方法 收集病理资料完整的非特殊型浸润性癌的TNBC病例99例,其中年龄≥60岁(老年组)55例,年龄<60岁(非老年组)44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Ki-67、GST-π和Top-Ⅱ的蛋白表达情况,分析Ki-67表达与年龄、原发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及病理分级等的相关性,以及与GST-π和Top-Ⅱ的关系.结果 TNBC患者中81例Ki-67阳性(阳性细胞指数≥10%),18例Ki-67阴性(阳性细胞指数<10%).老年组TNBC的Ki-67阳性率为83.33%,明显高于非老年组的70.45% (P <0.05).Ki-67阳性表达与病理组织学分级呈明显正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老年组TNBC中,在临床分期Ⅰ期的Ki-67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临床分期Ⅱ~Ⅳ期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TNBC中Ki-67阳性表达率与GST-π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非老年组中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组TNBC组织中Ki-67高表达提示癌组织分化更差,且与GST-π相关化疗药耐药有关,检测TNBC中Ki-67表达对判断乳腺癌的恶性程度及指导治疗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作者:黑静雅;郭巧宁;马莉琼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白介素17(IL-17)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浆与房水中的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 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定量测定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组、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NPDR)组、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组及正常对照组血浆、房水中IL-17的水平.结果 ①血浆,PDR组IL-17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NDR组和NPDR组(P<0.05);NPDR组IL-17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NDR组(P<0.05);NDR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房水,PDR组IL-17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NDR组和NPDR组(P<0.05);NPDR组、NDR组IL-17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NPDR组与NDR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PDR组自身血浆、房水中IL-17水平两者比较,血浆>房水(P<0.05);NDR组、PDR组自身血浆、房水中IL-17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7参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炎症反应过程,其水平变化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程度相关,IL-17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者:李亚力;张亚军;王伟邦;马雅玲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宁夏地区近5年来无偿献血者人群结构特征.方法 收集无偿献血者健康登记信息,对无偿献血者的性别、年龄、民族、血型、职业、学历在同期无偿献血总人群的比例.结果 男性献血者明显高于女性,男女比例为1.55∶1.回族献血者明显低于汉族,回族、汉族比例为0.19∶1.年龄18 ~40岁和不明职业者、学生、职员、工人与学历本科及以下是献血的主力人群.无偿献血人群在性别、年龄、职业、学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大团体献血和互助献血比例,做好献血前不合格献血因素宣传指导,减少初筛不合格率;应加强对回族聚居区、农村地区、偏远厂矿等地区无偿献血知识、政策、献血流程的宣传.
作者:闫玉刚;宁静;王琦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通过分析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IP10)在结直肠癌不同病变阶段的表达,探讨IP10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IHC)检测IP10在112例结直肠癌组织、40例癌旁及40例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IP10在癌组织组82.14%(92/112)与癌旁组织47.50% (19/40)及正常组织35.00% (14/40)中的阳性表达水平不同(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IP10阳性率高于癌旁及正常组织(P<0.05),癌旁及正常组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P10的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因素中的分化程度、Duck's分期、转移有相关性(r分别为0.106、0.119、0.414,P<0.05).结论 IP10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高于癌旁及正常组织,与结直肠癌组织分化、分期、转移呈正相关性.
作者:宋蕾;荣诗阔;凡亚运;李海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对葛根素进行质量分析研究.方法 以透明质酸为表面修饰剂、PEG-PLGA为载体材料,用纳米沉淀法制备透明质酸修饰的葛根素PEG-PLGA纳米粒(HA/Pue-NPs),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其进行载药量的测定,并考察透明质酸修饰的葛根素PEG-PLGA纳米粒的体外释药行为.结果 制备出的载药纳米载药量为6.75%,体外释药试验表明,载药纳米粒释药缓慢,24h的累计释放率为65.8%.结论 透明质酸修饰的葛根素PEG-PLGA纳米粒质量性质良好,且体外具有一定的缓释特性.
作者:薛瑞;狄天云;尚博扬;李倩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尿酸水平变化及与冠心病病变程度之间的关联.方法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病例组,用Gemini评分法将病例组分为轻度和重度冠心病2组.收集临床资料并测定血尿酸(SUA),探讨SUA水平与冠心病病变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病例组与对照组血各组之间SU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9.252,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UA升高是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785,95% CI:1.226~2.235;P <0.05).SUA值诊断试验ROC曲线分析,SUA值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重度冠心病患者作出诊断(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SUA水平显著升高,SUA对重度冠心病患者有诊断价值,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樊鹏燕;席海琴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吴忠地区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构成及特点,便于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门诊及住院诊治的慢性咳嗽儿童182例的病因、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反复呼吸道感染及感染后咳嗽是吴忠地区儿童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占56.0%;0.5~1岁患儿主要以革兰氏阴性菌及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为主,1~3岁患儿主要以革兰氏阳性菌及肺炎支原体感染为主,3岁以上患儿主要以肺炎支原体感染为主.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及变异性哮喘分别为22.0%和14.3%;由单一病因引起者所占比例为80.2%,双重病因所占比例为15.4%.结论 反复呼吸道感染及感染后咳嗽是此地区小儿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婴幼儿以细菌感染为主,学龄前儿童以细菌及支原体感染为主,学龄儿以支原体感染为主.临床可针对引起患儿慢性咳嗽的相关因素,进行有效预防及治疗.
作者:闫春梅;毛丹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不同热暴露方式对大鼠脏器系数、免疫因子及脾脏凋亡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雄性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热暴露自由饮食组和热暴露禁食禁水组,每组6只动物.对照组室温为24℃,热暴露2组室温为32℃,每日暴露8h,禁食禁水组在热暴露期间不给予饮食饮水.经7d热暴露后,观察大鼠行为特征的变化,并取心脏、脾脏、肾上腺、垂体及下丘脑计算脏器系数;采用EIISA法检测血浆中白介素-2(IL-2)、白介素12(IL-12)的含量;采集新鲜静脉血通过CCK-8方法测定淋巴细胞增殖情况;通过RT-PCR技术,提取大鼠脾脏组织中总RNA,检测凋亡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热暴露2组大鼠大脑、垂体的脏器系数显著升高(P<0.05);禁食禁水组大鼠脾脏的脏器系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热暴露2组大鼠血清IL-2、IL-12含量显著升高(P<0.05);禁食禁水组大鼠淋巴细胞增殖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自由饮食组大鼠脾脏细胞凋亡基因Caspase-8、Caspase-9、Bcl2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禁食禁水组大鼠细胞凋亡基因Caspase-3、Caspase-8、Caspase-9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Bcl2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急性热暴露可对机体产生损伤,引起应激反应、降低淋巴细胞增殖水平、启动细胞凋亡程序等,特别在禁食禁水情况下,对机体的损伤更为严重.
作者:耿瑶;罗彦;侯玲;牛建国;常越;李光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护士对疼痛护理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倾向的认知现状.方法 采用中文版《疼痛处理量表(PMS)》对56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56名护士中,有31名(55.1%)护士认为患者假如感觉到疼痛,通常会告诉护士;36名(64.2%)护士认为患者对其疼痛的陈述就是他们真实的疼痛状态,45名(70.4%)认为患者不喜欢因为疼痛而打扰护士,不同学历、职称、护龄得分在直接控制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称在间接态度、主管规范、直接控制、间接控制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护龄在直接、间接态度、主观规范、间接控制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士缺乏疼痛处理相关知识,对麻醉性镇痛药给药态度较消极.
作者:戴桂兰;冷红霞;潘志燕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对皮肤病患者外涂药物依从性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针对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进行治疗及出院的皮肤病患者28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住院期间及出院后进行观察及追踪随访,观察其涂药情况,对外涂用药依从性不高的患者分析其原因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结果 皮肤病患者外涂用药依从性差的主要原因有自身疾病及预后的认知程度、用药方案复杂、药物不良反应、药物使用方便性、患者自身重视程度、节约药物费用、听信其他偏方,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患者的外涂用药依从性显著提高(P<0.05).结论 针对外涂用药依从性差的原因采取相对应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皮肤病患者外涂用药的依从性.
作者:柳风琴;路霞;王燕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CXCR4拮抗剂AMD3100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AMD3100对Tca8113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仪及荧光染色法研究AMD3100对Tca8113细胞的凋亡作用.结果 MTT法显示AND3100能有效抑制Tca8113细胞的的增殖,并呈浓度及时间依赖性(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Tca8113细胞经AMD3100处理48 h后,细胞凋亡率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显微镜下细胞出现凋亡改变.结论 AMD3100可明显抑制Tca8113细胞的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
作者:尹东;张娜;张佐;白晓萍;白晶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尿液神经营养因子对评估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65例,采用OABSS评分法分为轻度组20例、中度组22例、重度组23例.对各组患者分别行尿流动力学检查及BDNF测定.结果 BC、FDV、MCBC中度组患者较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患者较轻度组、中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DNF中度组较轻度组升高(P<0.05),重度组较轻度组、中度组升高(P<0.05),NGF较轻度组升高(P<0.05).NGF与BC、MCBC有相关性(P<0.05),BNDF与BC、FDV、MCBC有相关性(P<0.05).结论 尿液神经营养因子是评估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重要因子,且与部分尿流动力学指标密切相关.
作者:张广涛;史学珍;高敬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药物流产后蜕膜残留的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80例药物流产后蜕膜残留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0例.研究组患者给予米索前列醇片联合五加生化胶囊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新生化冲剂颗粒口服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药物流产后研究组患者阴道出血时间为(4.52±1.33)h,出血量为(126.3±12.6) mL;对照组阴道出血时间为(8.24±1.76)h,出血量为(289.7±11.8)mL,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5.00% (P <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对照组患者发生率为15.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五加生化胶囊联合米索前列醇片治疗的方法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药物流产后的蜕膜残留.
作者:侯凤云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