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术中实时介入性超声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樊继军;夏阳;段强;马彦

关键词:实时, 介入性超声, 显微神经外科
摘要:目的 探讨术中实时介入性超声引导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结合术前的影像学资料,对24例脑内病变患者在显微手术中辅以实时介入性超声,经硬膜下或硬膜外对病灶实施定位,选择手术入路,切除病变后再次利用超声并配合术后影像学检查评估效果.结果 24例患者中实时超声定位准确率100%,顺利完成手术切除,其中20例全切除,4例次全切除;仅3例术后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一过性加重.结论 实时介入性超声辅助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安全、有效,有助于提高颅脑显微手术操作的精确性,减少探查的盲目性,减小不必要的正常脑组织损伤,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宁夏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残余尿量对钙磷代谢的影响

    目的 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钙、磷代谢紊乱与残余尿量的关系,以便更好地保护残余尿量,控制钙、磷代谢紊乱.方法 以血液透析中心MHD≥3个月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检测透析前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水平、血清钙磷水平.根据残余尿量(无尿组尿量≤100 mL/24 h和有尿组尿量>100 mL/24h)进行分组,对各组间血清钙磷与iPTH等进行比较.结果 有尿组和无尿组iPT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清钙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残余尿量对预防和减轻钙磷代谢紊乱、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有重要意义.

    作者:金克锋;杨秀芹;常敏;王少泽;张晓飞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三种手术方式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119例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GTF假体置换组38例,PFNA内固定组41例,DHS内固定组40例.3组患者年龄、性别、骨折类型、基础合并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门诊复查随访2年,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Harris评分、并发症和死亡率,对比分析三种方法在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差异.结果 手术及住院时间,PFNA组<GTF假体组<DHS组;下床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GTF假体组<PFNA组<DHS组(P<0.05).PFNA组出血量少(P<0.05);近期Harris评分,GTF假体组>PFNA组>DHS组(P<0.05),远期基本相同(P>0.05).结论 PFNA内固定是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理想方法,而GTF型假体置换对于粉碎性严重的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DHS内固定应慎重选择.

    作者:寇博;刘保和;吕强;陈海军;朱波;龚乐;杨斌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非体外循环下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的微创经胸封堵术

    目的 总结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经胸封堵微创外科手术的经验.方法 对290例患者实施手术中,104例患者(男50,女54)为房间隔缺损,124例(男64,女60)为室间隔缺损,62例患者为动脉导管未闭(男30,女32例).年龄1~64岁,平均(15±12.4)岁,体重平均(35.0 ±9.6)kg.患者均行非体外循环下经胸封堵微创外科手术,在食道超声引导普通全身麻醉下采取胸骨下或胸骨旁切口(2~4 cm),采用合适大小的国产封堵器对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同时TEE检查封堵伞位置、是否分流、压迫房室瓣膜、冠状静脉窦、主动脉瓣膜等.结果 290例患者全部成功完成经胸封堵手术,术中TEE检查无残余分流发生;3例术后出现并发症(跑伞、房室传导阻滞),其中2例膜部VSD术后第2天跑伞,发现后立即体外循环下(CPB)下行封堵伞取出、VSD修补术;1例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行体外循环下封堵伞取出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术后恢复良好.287例成功完成封堵手术患者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2.1±0.9)h,平均住院时间(4.8±1.5)d.所有患者术后24 h给予阿司匹林3 mg/(kg·d),大100 mg/(kg·d).结论 非体外循环下经胸封堵微创外科是新的治疗方式,具有小切口、恢复快、较少的并发症优点,避免辐射伤害,但是对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合适的患者选择是关键.

    作者:王虎;苏金林;边虹;韩育宁;于亮;刘阳;李建军;仇睿;张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肝内外胆管结石取石术与胰胆管逆行造影术治疗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肝内外胆管结石取石术与胰胆管逆行造影术治疗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80例胆管结石患者,运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肝内外胆管结石取石术治疗组和胰胆管逆行造影术治疗组,每组40例.随访l2个月,观察2组患者手术指标,并发症情况及其他指标.结果 胰胆管逆行造影术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住院总费用和住院时间明显优于肝内外胆管结石取石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胆管逆行造影术治疗组的结石残留率、手术成功率、近期结石复发率明显优于肝内外胆管结石取石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胆管逆行造影术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0.0%)明显少于肝内外胆管结石取石术治疗组(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胆管逆行造影术治疗组的不良反应1级(80.0%)明显高于肝内外胆管结石取石术治疗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胰胆管逆行造影术治疗胆管结石患者的碎石成功率比较高,安全有效.

    作者:李振毅;李龙;张阿龙;陶立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慢性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小鼠模型不同阶段抗原提呈细胞免疫应答作用分析

    目的 对MOG35-55肽段诱导的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小鼠不同时期病理变化特点进行观察分析,探讨在EAE的发生、发展和迁延过程中抗原提呈细胞(APC)所起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MOG35-55肽段作为免疫原诱导C57BL/6小鼠制作慢性非缓解型EAE模型,在不同时期观察实验动物神经功能变化,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通过WB、RT-PCR等方法检测部分免疫指标.结果 研究发现MOG35-55肽段可以成功诱导出慢性非缓解型EAE动物模型.与对照组比较,EAE组小鼠在发病过程中,脑组织出现以单核巨噬细胞、淋巴细胞为主的浸润;脑组织中C3表达降低(P<0.05),MHC Ⅰ、MHCⅡ和IL-12蛋白表达增加(P<0.05);IL-27和B7 mRNA表达增加(P<0.05).结论 中枢神经系统内APC的活化、MHC分子、IL-12表达增加是EAE发生的早期事件并贯穿整个病理变化过程,由APC免疫应答引发的下游伴随事件可以造成EAE动物模型髓鞘直接损伤,APC可能是慢性EAE终发生的重要启动和致病因素之一.

    作者:曹羿堃;刘风英;华冰;周翔鱼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神经内科眩晕患者386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眩晕疾病的分布规律及临床特征.方法 对神经内科眩晕患者386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86例中以眩晕为第一诊断的住院患者逐年增加,45 ~ 70岁的患者占总住院人数的71.75%;诊断的病种以眩晕综合征所占比例高,其次是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伴随疾病常见的为脑梗死后遗症、高血压和高血脂症.结论 眩晕发病率高,其中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所占比例较高,在病因诊断中还存在对一些常见病诊断认识不足而出现眩晕综合征过多的诊断.所以需要提高眩晕的诊治水平,治疗时应注意其常见合并症.

    作者:马彦;刘佳;赵婷;杨蜀东;刘兴元;王自成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PRMT6、PEX10、SOX5和CYP19基因多态性与生精障碍相关性研究

    目的 通过探讨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PRMT6)、过氧化体生物合成因子10 (PEX10)、转录因子SOX5(SOX5)和芳香化酶19 (CYP19)基因位点多态性与精子生成障碍的相关性,进一步为男性不育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选择87例严重少弱精子症患者、96例非梗阻无精症患者,将健康查体者51例作为对照组.采集患者和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提取全基因组DNA,采用Snapshot PCR技术对PRMT6(rs12097821)、PEX10(rs2477686)、SOX5(rs10842262)和CYP19(rs700518)基因位点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 严重少弱精子症、无精症患者PRMT6(rs12097821)、PEX10(rs2477686)和SOX5(rs10842262)的各个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严重少弱精子症、无精症患者CYP19(rs700518)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携带G等位基因的基因型(AG+ GG)可使严重少弱精子症、非梗阻无精症的发病风险增加1.646倍.结论 宁夏地区男性CYP19(rs700518)基因位点多态性与严重少弱精子症、非梗阻无精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并且携带G等位基因的基因型(AG +GG)增加了严重少弱精子症、非梗阻无精症1.646(1.022 ~2.652)倍的发病风险.

    作者:刘芳;刘永杰;包俊华;金锐;白刚;唐大伟;于辛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调强放疗的剂量学研究

    目的 分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胸壁及区域淋巴引流区整体调强放疗(IMRT)的剂量学特点,为临床选择适当的放疗技术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19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CT扫描后在治疗计划系统上将胸壁和区域淋巴引流区作为整体勾画靶区,每位患者分别采用三维适形调强和电子线两种放疗计划,用剂量-体积直方图进行评价,比较两种计划的剂量学差异.结果 三维适形调强计划的HI、CI优于电子线计划,PTVVD95%、PTVDmean亦高于电子线计划,而PTVDMax和PTVVD110%低于电子线放疗计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适形调强放疗的患侧肺V20、心脏V40低于电子线计划,患肺V5高于电子线计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患肺DMean、心脏DMean、心脏V30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整体调强技术,能明显改善靶区剂量分布的适形性和均匀性,而相应的危及器官受量没有明显增加,此技术安全可靠.

    作者:罗建奇;思铮超;张亮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血清BNP检测在急性呼吸困难鉴别诊断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血脑利钠肽(BNP)在急性呼吸困难患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以急性呼吸困难为主诉就诊的患者110例,其中心源性呼吸困难组58例,非心源性呼吸困难组52例,检测2组患者BNP水平.结果 心源性呼吸困难组患者BNP为(502.18±120.52) pg/mL,明显高于非心源性呼吸困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BN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心功能Ⅳ级患者BNP为(1 021.81±235.20) pg/mL,明显高于心功能Ⅱ级和Ⅲ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NP诊断心源性呼吸困难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77(P<0.05),诊断阈值为300 pg/mL,灵敏度为96.60%,特异度为90.38%.结论 BNP有助于心源性呼吸困难的鉴别诊断,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陈占龙;杨腊梅;陈梦飞;杨晓明;张玲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康复治疗对脑出血术后患者认知障碍的改善作用

    目的 分析康复治疗对脑出血术后患者认知障碍改善的作用.方法 选取收治脑出血术后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和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神经功能及预后,观察指标包括MMSE、NIHSS评分、Barthel指数等.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MMSE、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MMSE评分(29.67±3.1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4.16±3.28)分;观察组NIHSS评分为(7.34±1.68)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97±1.54)分;观察组Barthel指数为(54.69±5.3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5.28±5.17)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死亡率为4.6%,低于对照组的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出血术后患者尽早开展康复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认知障碍,改善预后,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曹传宇;鲍月宁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联合贝伐单抗治疗晚期胃癌患者临床疗效及对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

    目的 研究OHLF3方案联合贝伐单抗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对血清中肿瘤标志物水平影响.方法 选取晚期胃癌86例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OHLF3方案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OHLF3方案联合贝伐单抗,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同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2个和4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收益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EA、CA19-19及CA242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贝伐单抗治疗晚期胃癌可明显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降低患者血清中肿瘤标志物水平,同时并未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治疗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冯秀琴;何惠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62例

    目的 探讨腹腔镜治疗深部浸润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手术技巧与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62例腹腔镜手术治疗深部浸润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腹腔镜治疗深部浸润性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同手术方式及技巧对术后效果的影响.结果 62例患者中51 (82.3%)例行卵巢(异位)巧克力囊肿剥除加子宫直肠凹陷病灶切除术及散在病灶电凝术,11例(17.7%)行子宫骶韧带部分切除术;其中52例(83.9%)完整切除病灶,5例(8.1%)因粘连严重致子宫直肠凹陷完全封闭,术中残留部分病灶,以避免直肠损伤,另5例(8.1%)行异位病灶切除同时行子宫切除术;62例患者行腹腔镜下切除病灶,其中2例因分离致密粘连术中出血偏多中转开腹.48例患者随诊6 ~42个月,预后良好,其中4例患者妊娠,3例已分娩,另14例患者失访.结论 腹腔镜治疗深部浸润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术中力求完整切除病灶,以达到缓解患者痛经、不孕、下腹痛、性交痛症状.

    作者:李慧娟;陈晨;柏玲;张华丽;靳倩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血清BNP在危重症患者急性肾损伤预警的临床价值

    目的 评价血清脑钠肽(BNP)在危重患者急性肾损伤(AKI)早期病情判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急诊科重症监护病房(EICU)的35例危重症并AKI患者作为实验组,并选取同期无肾损伤者62例作为对照组.监测2组患者的血清BNP、血清肌酐(Scr)以及APACHEⅡ评分.结果 实验组血清Scr、BNP以及APACHEⅡ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各指标在AKI不同分期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AKI患者血清BNP水平与Scr和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性(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BNP对AKI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0.08%和88.95%;BNP对1期患者的检测灵敏度为89.53%,显著高于血清Scr的57.92% (P <0.05).结论 危重症患者血清BNP可作为危重患者出现AKI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生物学指标之一.

    作者:张玲;陈梦飞;杨晓明;薛维亮;李傲;何建刚;周海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早产儿宫外发育迟缓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早产儿宫外发育迟缓(EUGR)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住院且存活出院的早产儿578例,根据出院时体重分为EUGR组209例和非EUGR组369例.回顾性分析2组围生期资料,住院期间生长、营养摄入及合并症发生情况等临床资料.结果 EUGR组和非EUGR组早产儿在多胎、宫内发育迟缓和出生窒息发生率等围生期因素,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贫血、感染等出生后状况,出生体重、低体重、体重增长速度、肠外营养持续时间等营养因素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出生体重、出生胎龄小、首次肠内喂养时间迟、宫内发育迟缓、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或感染等并发症为早产儿发生EUG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早产儿EUGR的相关因素涉及宫内生长发育情况、营养因素及出生后并发症等多个方面,应积极做好围产期保健,防治各种并发症,以减少EUGR的发生.

    作者:王洪波;张秋丽;王燕玲;周建生;贺瑞荣;蔡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NOB1、Tpl-2在肾透明细胞癌中表达及对侵袭转移的影响

    目的 探讨NOB1、Tpl-2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对侵袭转移的影响,为诊断和临床靶向药物治疗提供支持和策略.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82例肾透明细胞癌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NOB1、Tpl-2蛋白表达,分析NOB1、Tpl-2蛋白表达强度在不同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样本间的差异.结果 NOB1和Tpl-2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肾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OB1、Tpl-2在不同病理分级样本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OB1在不同临床分期的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等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pl-2在局限性肾癌、局部进展性肾癌及转移性肾癌间表达的阳性等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肿瘤临床分期的升高,Tpl-2表达阳性等级呈逐渐上升趋势.NOB1、Tpl-2阳性表达与性别、年龄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NOB1、Tpl-2可能与肾透明细胞癌的发生有关,Tpl-2可能对肾透明细胞癌的侵袭转移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何浩;王腾;吕志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膀胱占位性病变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1.5TMR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弥散成像(ADC)值对膀胱癌诊断和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52例膀胱癌患者,进行DWI及MRI常规扫描,比较DWI序列不同b值膀胱病变的ADC值,分析膀胱占位病变与周围组织ADC值有无差异,结合病理分析磁共振对膀胱癌生长方式及TNM分期定位、定性诊断的敏感性.结果 在1.5T核磁共振b值在800 s/mm2显示病变佳,膀胱癌ADC值平均值低于周边膀胱壁、尿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长方式分为:①乳头状型;②广基肿块型;③浸润型.DWI序列对膀胱癌诊断定位、定性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8% (51/52)、96%(50/52),与病理TNM分期符合率为92% (48/52).结论 磁共振DWI表现弥散成像(ADC)值对膀胱癌诊断及评估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以及复发肿瘤与术后良性病变的鉴别价值,DWI序列扫描对膀胱病变定位性、准确性、敏感性高于其他常规检查.

    作者:何平;张剑;李建文;王新辉;杨学俊;舒建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高血压合并高尿酸与老年患者早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围术期血尿酸水平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病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凭静脉麻醉下行非心脏手术65 ~ 75岁老年患者396例,ASA分级Ⅰ-Ⅱ10级.采用MMSE量表评价认知功能,记录术后认知障碍发生情况.根据是否发生POCD可分为POCD组和非POCD组.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对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术前主要合并症、术前血尿酸、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麻醉时间、手术类型、术后血尿酸等围术期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396例患者中,137例发生POCD,发生率为34.6%.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高尿酸(OR=1.845)、高血压(OR=1.704)是患者麻醉手术后早期发生POCD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术前合并高尿酸及高血压是老年患者麻醉手术后早期发生POCD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丁冠博;黄新;翟莲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一种新型融合免疫球蛋白-mGE对慢性小鼠EAE治疗作用的分析评估

    目的 利用一种新型融合免疫球蛋白-mGE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进行治疗并评估疗效,以期能够为单独或联合其他药物治疗此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 MOG35-55肽段诱导C57BL/6小鼠制作慢性非缓解型EAE模型成功后,随机抽取部分模型小鼠,利用一种新型IgG-IGE的Fc段融合免疫球蛋白进行治疗,观察临床体征及组织病理变化情况,同时检测一些重要的免疫相关指标并加以比对分析.结果 mGE可以通过降低抗原提呈细胞(APC)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类分子,上调抑制性Fc受体CD32的表达从而阻断APC抗原提呈及淋巴细胞激活,明显缓解慢性EAE的神经功能损害症状.结论 mGE可以通过减少APC抗原提呈而缓解慢性EAE的神经功能损伤症状.mGE治疗慢性非缓解型EAE的作用确切,可作为单独或联合其他药物治疗EAE的备选方法之一.

    作者:程秀丽;张志红;刘风英;马云亭;华冰;周翔鱼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儿童夜遗尿的治疗进展

    夜遗尿是儿童常见疾病,是目前严重威胁儿童身心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现代医学对遗尿症的发病机制及病因尚未明确,西医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基础治疗、一线治疗和其他治疗等.祖国医学对儿童夜遗尿有其独特理论,治疗手段多样,包括中药内服、针灸、推拿等多种方式.遗尿症的发病机制复杂,研究认为与患儿的中枢神经系统、生理节律、膀胱机能紊乱以及遗传等多种因素有关[1-3].中医认为,小儿遗尿病变部位在肾与膀胱,与肺脾肝密切相关.针对夜遗尿,中西医治疗方法主要如下.

    作者:马俊海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某医院2010-2015年425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 对患者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分析,旨在促进临床的合理用药.方法 对2010-2015年收集的425例ADR报告,从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品种及ADR主要临床表现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ADR多,为321例(75.52%);涉及到的药品以抗菌药物居首为166例(39.05%),其次是中药注射剂98例(23.05%);2015年抗菌药物引发ADR例数与2011年比较显著下降(P<0.05);ADR累及的器官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常见,为154例(39.76%);发生年龄以60岁以上老年人居多,为202例(47.67%).结论 医疗机构应严格控制抗菌药物与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对老年患者优化治疗方案,尽量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戴淑琴;康小兰;杨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宁夏医学杂志

宁夏医学杂志

主管: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宁夏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