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我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刘云芳;陈华

关键词:抗菌药物, 药物利用, 合理用药
摘要:目的:了解我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随机抽取2006年1~6月我院儿科门诊处方6 391张,统计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并评价用药合理性.结果:抗菌药物使用处方占统计处方的69.6%,共使用抗菌药物6类22个品种;头孢菌素类占抗菌药物DDDs高为45.6%,其次是大环内酯类为33.7%,青霉素类为13.5%.联合用药占抗菌药物处方11.5%.DDDs前10位的抗菌药物有4种DUI>1.0.结论:我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但应注意细菌耐药性问题.
儿科药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复可托辅治婴幼儿支气管哮喘

    目的:观察复可托治疗婴幼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婴幼儿支气管哮喘患儿11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抗炎、平喘、避免触发因素和自我保健等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复可托,比较治疗后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显效、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9,P<0.01).结论:复可托是治疗婴幼儿支气管哮喘反复发作有效又易于接受的药物.

    作者:牛锦龙;高翠莲;贺波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正交实验优化牛蒡子的提取工艺

    目的:优选牛蒡子乙醇提取的佳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筛选醇提工艺条件,用HPLC法测定牛蒡苷的含量.结果:牛蒡子的佳醇提条件为:乙醇浓度70%,加8倍溶剂量,回流3次,回流时间1h.结论:采用本工艺牛蒡子的活性成分牛蒡苷提取率达95.43%,工艺可行.

    作者:卢来春;张蓉;周世文;蒋学文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小儿静脉注射维生素K1致过敏反应1例

    1 病例介绍患儿,男,4岁,因咳嗽5 d、发热1 d就诊.摄胸片示支气管炎,检查发现咽部充血,扁桃体Ⅰ°肿大,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15.2×109 /L,N 72%,L 23%.诊断:支气管炎.

    作者:姜红英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我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随机抽取2006年1~6月我院儿科门诊处方6 391张,统计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并评价用药合理性.结果:抗菌药物使用处方占统计处方的69.6%,共使用抗菌药物6类22个品种;头孢菌素类占抗菌药物DDDs高为45.6%,其次是大环内酯类为33.7%,青霉素类为13.5%.联合用药占抗菌药物处方11.5%.DDDs前10位的抗菌药物有4种DUI>1.0.结论:我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但应注意细菌耐药性问题.

    作者:刘云芳;陈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HPLC法测定二氯醋酸二异丙胺含量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二氯醋酸二异丙胺的含量.方法:采用Zorbax S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以1.0 mmol/L四丁基溴化铵溶液(用氨水调pH至7.2)-乙腈(72∶28)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07 nm.结果:二氯醋酸二异丙胺在0.5~1.5 m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分别为0.80%、1.05%,平均回收率为99.1%,样品经破坏的降解产物和二氯醋酸二异丙胺分离度良好.结论:本法简便、专属性强,可用于二氯醋酸二异丙胺的含量测定.

    作者:叶伟峰;林艳;王珏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水杨酸类药物抗炎作用的研究新进展与儿童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身免疫疾病在成人及小儿中均较为常见,虽然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其病变与炎性转录因子活化及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等紧密相关,故近年来学者们对抗炎药物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其中包括水杨酸类药物抗炎作用的研究成果.

    作者:朱华;邹峥;邹大卫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布洛芬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退热效果

    目的:观察布洛芬混悬液的退热效果.方法:选择有高热症状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布洛芬混悬液(56例)和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44例)治疗,记录首次给药后0.5、1.0、1.5、2.0、3.0、4.0、5.0和6.0 h的体温变化.结果:布洛芬组和对乙酰氨基酚组体温降低1.5 ℃所需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10±78)min、(119±82)min,比例分别为83.9%和84.1%(P>0.05).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分别为(110±76)min、(124±78)min(P>0.05),比例分别为87.5%和68.2%(P<0.05).前2 h两组体温下降相似,在3.0、4.0、5.0和6.0 h布洛芬组平均体温下降大于对乙酰氨基酚组,体温正常化维持时间更长.结论:布洛芬退热疗效优于对乙酰氨基酚.

    作者:宋培红;芦惠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非水滴定法测定马来酸氯苯那敏含量实验的微型化

    目的:研究利用自制微型滴定装置测定马来酸氯苯那敏含量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微型滴定和常规滴定对比,高氯酸-冰醋酸(0.1 mol/L)为滴定液,结晶紫为指示剂,用非水滴定法测定马来酸氯苯那敏的含量.结果:微型滴定和常规滴定分别测得马来酸氯苯那敏的含量为98.73%和98.71%,平行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F表).结论:自制微型滴定装置具有较好的操作性能和精密度,符合滴定分析法的要求,可用于测定马来酸氯苯那敏的含量.

    作者:李菁;季怀萍;涂远晖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穿琥宁注射液在输液中与常用药物配伍的稳定性考察

    目的:研究穿琥宁注射液与11种药物配伍的稳定性.方法:考察穿琥宁与11种药物在(20±3)℃和(38±1)℃两种温度条件下6 h内配伍液的外观、pH值、微粒数和紫外吸收度.结果:在上述条件下,穿琥宁注射液与维生素B6、盐酸克林霉素、维生素C配伍后外观、性状、紫外吸收度发生变化,与琥珀酸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利巴韦林、甲硝唑、青霉素钠、头孢哌酮钠、头孢呋辛钠、头孢噻肟钠配伍后外观、微粒、pH值及紫外吸收度无显著变化.结论:穿琥宁注射液不宜与维生素B6、维生素C、盐酸克林霉素配伍,可与其他8种药物配伍使用.

    作者:孟永钦;朱增燕;周沛珮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性睾丸炎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对流行性腮腺炎性睾丸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4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1例,常规使用地塞米松治疗,治疗组除以上治疗外加用丙种球蛋白0.2~0.4 g/(kg·d)治疗,疗程5 d.结果:治疗组发热、睾丸肿痛恢复时间等指标均较对照组短,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大睾丸体积恢复时间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性睾丸炎能有效地缓解急性期症状及可能防止睾丸萎缩,改善预后.

    作者:李素华;陈均亚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在儿童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地位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份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患,白三烯(Leukotrienes,LTs)是哮喘发病机制中重要的炎性介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治疗哮喘的药物.越来越多的临床证据显示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对哮喘治疗具有肯定的效果.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在临床上尤其是在儿科临床的应用得到了广泛的重视.

    作者:赵德育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1,6-二磷酸果糖辅治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1,6-二磷酸果糖(FDP)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0例HIE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支持疗法和对症处理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FDP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1,P<0.05),经一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NBNA评分分别为39.62±3.71和36.80±3.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P<0.01).结论:FDP对新生儿HIE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王喜成;王丽娟;张春燕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基层医院儿科门诊输液处方不合理用药浅析

    目的:保障患儿用药安全,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查我院2005年9~10月儿科门诊输液处方5 673张,对联合用药和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分类和统计分析.结果:联合用药比较普遍,占调查处方的66.34%;不合理用药处方共151张,占调查处方的2.66%,多为联合用药不当、重复用药、用法不当、用量不当等.结论:医生与药师应加强协作,互相支持,以促进合理用药.

    作者:陈尔阳;蔡天进;魏昌泵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炎琥宁、复方丹参注射液佐治小婴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炎琥宁、复方丹参注射液佐治小婴儿重症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住院的重症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患儿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使用炎琥宁10 mg/(kg·d)、复方丹参2~4 mL/d静脉滴注;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10~15 mg/(kg·d)静脉滴注,比较治疗后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7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琥宁、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重症小婴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确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解发雨;牛迎霞;何敬波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莪术油注射液致严重过敏反应1例

    1 临床资料患儿,男,10个月,因咳嗽、发烧5 d来我院就诊.体检:体温38.5℃,体重8.5 kg,方颅枕秃,双肺湿啰音,心率100 次/min,无杂音,腹软,肋外翻,肠鸣音正常,脊椎四肢正常.

    作者:廖竹君;金鹏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纳洛酮抢救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患儿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纳洛酮抢救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实验,将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患儿入院后随机分成纳洛酮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患儿昏迷时间、后遗症及死亡情况.结果:治疗组平均昏迷时间(3.93±1.85)h,明显短于对照组(5.97±3.24)h,(P<0.01),两组后遗症及死亡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纳洛酮能够加快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患儿苏醒,缩短昏迷时间.

    作者:徐心坦;单继平;牛峰海;王瑜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克痢痧药膏透皮给药的止泻作用

    目的:观察克痢痧药膏透皮给药的止泻效果.方法:应用炭末法观察克痢痧药膏0.4 g、0.2 g对小鼠肠蠕动、蓖麻油致小鼠腹泻及小鼠不同肠段水份吸收的影响.结果:对照组、克痢痧药膏0.4 g、0.2 g降低小肠炭末推进率分别为76.2%、61.1%、45.6%(P<0.01、P<0.001);致泻起始时间延长分别为33.8、64.5、54.5 min(P均<0.05),4 h内腹泻次数分别为20.3、8.2、6.3次(P均<0.001).克痢痧药膏能促进肠道水份的增加(药膏0.4 g,P<0.05的作用点为6 h).结论:克痢痧药膏透皮给药有显著的止泻效果.

    作者:蔡华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沙枣治疗婴幼儿急性腹泻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比较沙枣与思密达辅助治疗婴幼儿腹泻的疗效.方法:300例急性非重症腹泻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A组150例用沙枣干粉剂,B组150例用思密达治疗.结果:治疗72 h,A、B两组大便总次数分别减低64.1%和63.3%;每日平均次数较治疗前明显减少(u=9.5,P<0.001),A组水样便由治疗前的72.5%减少至27.5%,脱水患者由75.2%减少为24.8%,与B组结果相近(t=0.74,P=0.4),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0.2,P<0.001);每次平均大便量分别减少65.4%和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3,P<0.05).A组和B组每日ORS量分别与治疗初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0.5,P<0.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P<0.001).结论:沙枣能减轻腹泻的程度,缩短病程,在减少大便量和ORS的摄入量方面优于思密达.

    作者:多里坤·木扎帕尔;吐尔逊娜依·玉山;古丽娜尔·乌拉孜别克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琥珀酸氢化考的松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琥珀酸氢化考的松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有明显喘憋症状的典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4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琥珀酸氢化考的松5 mg/(kg·d)静脉滴注,疗程3~5 d,并于0、2、4、6 d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琥珀酸氢化考的松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有明显疗效.

    作者:梁冰;杨一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苯巴比妥治疗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苯巴比妥在治疗新生儿颅内出血中的作用.方法:治疗组46例患儿用苯巴比妥抗惊厥镇静,对照组40例用其他抗惊厥药物治疗并跟踪对比观察.结果:在治疗3~5 d及10~14 d NBN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跟踪随访治疗组治愈率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巴比妥能控制并稳定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病情,对转归和预后有一定作用.

    作者:李永莲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儿科药学杂志

儿科药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中国药学会儿科药学专业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