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口服吡哌酸致过敏性休克1例

马军青;张冬云

关键词:口服, 吡哌酸, 胸闷, 声音嘶哑, 患儿, 腹泻, 未使用, 水样便, 入院前, 不发热, 资料, 治疗, 粘液, 药物, 水肿, 瘙痒, 皮肤, 呕吐, 尿量, 麻木
摘要:1一般资料患儿,男,10岁,因腹泻1 d伴胸闷、气短0.5 h入院.入院前患儿元明显诱因出现腹泻,黄色稀水样便,不含粘液及脓血,不发热,未呕吐,无腹痛,尿量尚可,于家中口服吡哌酸1粒(未使用其他药物,以前从未服过吡哌酸),0.5 h后自觉口唇、手、足麻木,随即自觉胸闷、气短,其母发现口唇水肿、全身皮肤潮红,瘙痒,声音嘶哑,未经治疗来诊入院.
儿科药学杂志相关文献
  • 幼儿意外药物中毒的危害和预防

    目的:了解幼儿由于意外药物中毒而引起的各种状况和危害.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近年来意外药物中毒的状况并进行分析.结果:精神药物意外中毒比例高(31.91%),鼠药死亡率高(2.21%).结论:全社会应高度预防和重视幼儿意外药物中毒而引起的各种状况.

    作者:尹丽芬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口服吡哌酸致过敏性休克1例

    1一般资料患儿,男,10岁,因腹泻1 d伴胸闷、气短0.5 h入院.入院前患儿元明显诱因出现腹泻,黄色稀水样便,不含粘液及脓血,不发热,未呕吐,无腹痛,尿量尚可,于家中口服吡哌酸1粒(未使用其他药物,以前从未服过吡哌酸),0.5 h后自觉口唇、手、足麻木,随即自觉胸闷、气短,其母发现口唇水肿、全身皮肤潮红,瘙痒,声音嘶哑,未经治疗来诊入院.

    作者:马军青;张冬云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吉非罗齐胶囊剂的生物等效性研究

    目的:对两种吉非罗齐胶囊剂(GEML和GEMX)进行人体相对生物等效性研究.方法:18名健康男性志愿受试者随机交叉单剂量口服600 mg GEML或GEMX,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吉非罗齐浓度,经3P97生物等效性计算程序处理拟合.结果:GEML或GEMX体内药时曲线符合一室模型,GEML或GEMX的Cmax分别为(27.01±8.16)μg/ml和(26.71±7.48)μg/ml;Tmax分别为(2.25±0.83)h、(2.08±0.75)h;AUC(O~T)分别为(100.00±21.00)μg·h/ml、(100.90±22.36)μg·/ml;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9.12±16.08)%.结论:经方差分析和单双侧t检验表明GEML或GEMX具有生物等效性.

    作者:陈锋杰;郑永;周远大;何海霞;杨辉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安乃近滴鼻液处方改进

    目的:为解决自配安乃近滴鼻液在短期内易氧化变色的现象,对原处方及配制方法加以改进.方法:将原处方中的枸橼酸钠改用为葡萄糖和依地酸二钠,调节适当的pH值,并选用新鲜注射用水配制.结果:稳定性提高且不影响含量测定和疗效,解决了易氧化变色的问题.结论:经改进后的处方合理,产品质量安全可靠.

    作者:张果林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纳洛酮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合并心肌损害的疗效观察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新生儿窒息后的严重并发症,重症HIE常常合并心肌损害,我科自2000年以来对HIE合并心肌损害的患儿加用纳洛酮治疗取得了一定疗效,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白雪梅;杨显贵;何复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雷尼替丁联合思密达治疗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

    目的:观察雷尼替丁联合思密达治疗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47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常规止血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雷尼替丁及思密达联合治疗.结果:实验组的有效率(85.1%)明显高于对照组(55.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雷尼替丁联合思密达治疗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是迅速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杨俊;赵全敏;张芸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阿奇霉素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体会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在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中的疗效.方法:采用间接固相酶联免疫吸附(EKUSA)技术,血清效价>1:80,确诊为MP感染.结果:117例患儿均有呼吸道表现,61例患儿有肺外脏器受累.全部病例经阿奇霉素治疗4周痊愈,无复发.结论:阿奇霉素具有高效、广谱、不良反应少,耐药性好的特点,尤其对小儿支原体肺炎.

    作者:方晓琴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观察.方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4例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对照组48例用利巴韦林治疗,比较两组主要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4.59%,对照组68.75%,两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X2=15.64,P<0.01).结论: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明显.

    作者:刘幸华;王有成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更昔洛韦治疗儿童病毒性脑炎疗效评价

    目的:总结更昔洛韦治疗儿童病毒性脑炎的疗效.方法:5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4例,治疗组给予更昔洛韦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治疗,对两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2.3%,对照组70.8%,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更昔洛韦治疗儿童病毒性脑炎安全有效.

    作者:谭书江;王馨;黄志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小儿全营养混合液的药学服务实践

    以临床药学角度对小儿全营养混合液处方的合理设计、配制,并根据临床各项生化指标进行配方、调整、合理用药等各环节为病人提供全程药学服务实践.

    作者:林晶;陈渝军;王钦岚;彭智聪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118例儿童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临床用药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临床用药及疗效,并与成人的药物治疗进行比较研究.方法:对2000~2002年儿童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并与成人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用药、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儿童用药前三位为利培酮、氯氮平、奎硫平,与成人不同,儿童组联合用药及用药剂量显著低于成人组(P<0.01),不同用药方案及与成人比较Ridit分析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儿童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首选药物与成人不同,通过系统的药物治疗近期可获得较好疗效.

    作者:钱东丽;杨广声;黄素培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超低出生体重儿三种维生素A给药方案的比较

    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出生体重≤1 000 g),血和组织中维生素A(VA)含量往往较低,易引起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不少报道提示补充VA可减少BPD发生率和病死率,但缺乏公认的佳给药方案.

    作者:陈贻骥;沈娟;吴季俭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静脉置管在新生儿胃肠外营养中的应用

    静脉营养是早产儿生长发育过程中一项重要治疗手段.近年来由于静脉导管的改造和插管技术的提高,有多种导管和解剖部位供我们选择,本文就静脉置管的途径、并发症及处理予以讨论.

    作者:吴翼君;余加林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黄芪佐治儿童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观察及对血清IL-4的影响

    目的:观察黄芪辅佐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IL~4的影响.方法:38例变应性鼻炎患儿随机分黄芪治疗组22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16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黄芪颗粒1/2包/次,3次/d,疗程3~6月.观察患儿1周内症状缓解率、用药3个月内复发率及用药前和用药3个月后血清白介素4(IL-4)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1周内症状缓解率无显著差异(X2=0.806,P>0.05),3个月内复发率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X2=4.674,P<0.05).血清IL-4用药后治疗组下降显著高于对照组(q=8.472,P<0.01),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差异(q=0.112,P>0.05),而时照组仍显著高于正常组(q=9.074,P<0.01).结论:黄芪在佐治儿童变应性鼻炎中显著减少患儿的复发率及降低血清IL-4水平.

    作者:寇翠萍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首届全国药学服务与研究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儿童血清和脑脊液中NSE正常参考值的测定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确定正常健康儿童不同年龄之间血清和脑脊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正常参考值,了解血清和脑脊液中NSE之间的变化规律,探讨影响实验结果的各种因素以及血清和脑脊中NSE在新生儿HIE时的变化及其规律.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正常健康儿童和患有HIE的新生儿血清和脑脊液中NSE水平.结果:66例正常健康儿童血清及脑脊液中NSE的水平,在性别、年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t=0.148、1.73,P均>0.05);影响血清和脑脊液中NSE检测结果的因素包括标本的采集方法、保存及冻融、标本量及操作等;HIE患儿血清及脑脊液中NSE与病情轻重密切相关,即HIE越重,NSE升高越明显,轻、中、重三种类型HIE三者分别相比,差异非常显著(t=2.95~6.38,P<0.01);健康儿童和HIE患儿血清NSE水平的变化与脑脊液中NSE水平的变化成正相关(r=83.5~87.3).结论:儿童由于血清和脑脊液中NSE水平没有性别及年龄差异,故只需设置一个正常参考值;检测血清中NSE的改变情况可以反映大脑神经元受损的情况;检测血清和脑脊液中NSE水平变化可以帮助判断HIE患儿病情的轻重,对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陈琼;黄志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心肌酶谱分析及大剂量VitC疗效观察

    目的:了解婴幼儿轮状病毒(RV)肠炎并发心肌损伤的几率并探讨大剂量静脉维生素C(VitC)的治疗作用.方法:测定76例急性期RV肠炎患儿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心型同功酶(CK-MB)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并按脱水程度、有无合并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分组,与正常对照组进行统计学处理.将CK-MB或AST升高的39例患儿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大剂量VitC静脉组,观察治疗前后心肌酶谱变化.结果:急性期RV肠炎患儿CK-MB、AST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腹泻各组之间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无脱水组与脱水伴酸中毒或电解质紊乱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大剂量VitC组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前AST、CK-MB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心肌酶谱均有下降,大剂量VitC治疗组AST的下降比常规治疗组更明显(P<0.05),治疗后大剂量VitC治疗组CK-MB低于常规治疗组,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心肌酶谱比正常对照组升高,且这种变化在无脱水和酸中毒、电解质紊乱的患儿组中也同样存在,大剂量VitC治疗有助于保护心肌.

    作者:冯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氟哌啶醇联合长效西林治疗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氟哌啶醇联合长效西林治疗多发性抽动症(TS)的临床价值.方法:30例TS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单用氟哌啶醇治疗,观察组用氟哌啶醇联合长效西林治疗,对2组疗效进行比较.并将30例患儿的抗O(ASO)与30例正常儿对比,了解TS患儿的ASO水平.结果:TS患儿ASO水平高于正常儿童,观察组疗效好于对照组.结论:TS发病与链球菌感染密切相关.对于单用氟哌啶醇治疗疗效欠佳的TS患儿,再联合长效西林可作为一种有效治疗手段.

    作者:刘志刚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卡托普利佐治儿童过敏性紫癜肾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佐治儿童过敏性紫癜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7例儿童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托普利治疗,对照组33例用综合治疗.比较两组主要症状体征和生化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率82.35%,对照组治愈率57.57%,治疗组治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X2=6.91,P<0.01).结论:卡托普利佐治儿童过敏性紫癜肾炎疗效显著.

    作者:鲍金芳;翁小斌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酚-硫酸法测定参麦冻干粉针糖含量研究

    目的:探讨参麦冻干粉针剂糖含量测定.方法:酚-硫酸法测定,经方法学考查,以葡萄糖作对照品,苯酚-硫酸作显色剂,在大吸收波长490 nn处测定吸收度.结果:葡萄糖浓度在14725~14.725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3;加热反应时间为15 min;精密度RSD=0.0548%;稳定性RSD=0.193%;重现性RSD=1.24%;回收率100.9%,RSD=1.83%.结论:本方法简便易行,精密度、稳定性、重现性良好,取得满意结果.

    作者:赵倩;罗园;朱祯禄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儿科药学杂志

儿科药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中国药学会儿科药学专业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