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口服凝血酶辅治新生儿出血症

谭玮;张庆华

关键词:口服, 凝血酶, 辅治, 新生儿出血症, 现报告如下, 因子综合, 消化道, 粘膜, 皮肤
摘要:新生儿出血症是由于VitK及其依赖的凝血因子综合性缺乏所致,常见于消化道、皮肤、粘膜部位出血.本文就口服凝血酶辅治新生儿出血症3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儿科药学杂志相关文献
  • 西咪替丁治疗水痘50例疗效观察

    水痘是儿童常见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常于冬春季流行,我们于1998年1月~2000年12月应用西咪替丁(CMD)治疗水痘5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俊兰;盖海英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丹参在儿科领域的应用

    目的:探讨丹参在儿科领域里的应用.方法:查找近年来有关丹参药理作用及儿童用药方面的相关报道.结果:近年来国内应用丹参治疗儿童疾病已有多处报告,主要应用于由于缺血缺氧所造成的呼吸道、肾脏、新生儿等疾病.具有活血化瘀改善ATP酶的活性及保护呼吸链基本功能,并具有免疫调节的作用.结论:丹参类药物在小儿科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汤书晶;徐素贞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胃潴留36例疗效观察

    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消化酶分泌少,肠管壁神经肌肉发育不成熟,加之在病理状态下,如窒息、酸中毒、严重感染等导致胃肠粘膜缺血缺氧、胃肠蠕动功能减弱,临床上极易出现腹胀、胃潴留.

    作者:朱会红;张成晔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思密达治疗小儿疱疹性口炎临床分析(附38例报告)

    口腔溃疡是小儿常见疾病,由多种病因引起,其中病毒感染所致口腔溃疡发病率较高,尤以疱疹性口炎多见.由于口腔溃疡多发年龄在婴幼儿时期,口腔病变范围广泛,疼痛剧烈,因而常引起患儿拒食、哭闹,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目前治疗口腔溃疡的常见方法效果均不理想,疾病恢复期较长.我院采用局部涂抹或含漱思密达治疗,疗效明显,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李晓莺;徐春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卡马西平治疗儿童癫痫的血药浓度监测与合理用药

    目的:研究儿童癫痫患者服用卡马西平后,其血药浓度、给药剂量及给药时间的关系.方法:对服用卡马西平及联合用其他抗癫痫药物的51例癫痫患儿,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监测其血药浓度,并结合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稳态血药浓度与给药剂量、给药时间、是否联合用药等有着密切的关系.结论:儿童癫痫患者服用卡马西平后的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及时监测血药浓度、调整给药剂量及给药时间,对控制儿童癫痫发作有重要意义.

    作者:江秀华;唐薇;秦光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奥美拉唑静滴治疗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42例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洛赛克)静脉滴注与西咪替丁静脉滴注治疗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比较.方法:奥美拉唑0 6~0 8 mg/kg,每日一次静脉滴注.结果:治疗组42例有效率95.2%,对照组42例有效率45.2%,两组疗效比较(P<0 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奥美拉唑静脉滴注治疗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作用迅速持久,疗效显著,在治疗剂量内末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瞿美琴;曹可仪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营养因素与脑功能的关系

    维持脑的正常发育和功能需要能量、氨基酸、辅酶、必需维生素、微量元素及必需脂肪酸等营养成分,这些营养成份除参与能量代谢外,必需脂肪酸主要作为维持正常细胞结构的成分[1];氨基酸对神经递质和蛋白质的合成是必需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构成酶活性中心,参与神经递质的合成,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脑功能.本文仅就碳水化物、蛋白质、脂肪酸和微量元素几方面阐述营养因素对脑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侃;黎海芪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利巴韦林湿敷治疗儿童单纯疱疹

    单纯疱疹是常见的由病毒引起的皮肤病,也是儿童患某些发热疾病时常见的皮肤并发病.病变处常有灼痒、刺痛或紧张感等症状,儿童因此引起擦烂,延长病变之愈合,甚至可发生继发感染.笔者试用利巴韦林湿敷法治疗儿童单纯疱疹,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金茹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小儿药物热7例误诊分析

    药物热的患儿往往先有感染,而在用药之后发生药物热,两者常混淆不清,容易造成误诊.现将我院近两年来误诊的小儿药物热分析如下.

    作者:庄嘉鑫;庄婉珠;施燕禧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口服维生素K1在新生儿的安全性研究※

    目的:探讨新生儿口服维生素K1(以下简称VK1)的安全性.方法:随机把128例足月顺产新生儿于生后1~12 h内分为喂服VK15 mg或2.5 mg 2组.全部病例均于生后三天内用试纸法筛查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观察服VK1后出现黄疸的情况及其他不良反应.结果:全部病例无黄疸加重,未发现过敏反应,无明显的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结论:新生儿生后短时间内口服VK1片剂2.5~5 mg预防新生儿出血性疾病是安全的.

    作者:梁友玲;林超琼;冯军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头孢拉定引起重度血尿1例

    患儿,男性,2岁7个月,因发热、咳嗽5天就诊.患儿体健,无血尿、浮肿等肾脏疾病史,家族中无肾脏疾病患者.查体:T 40℃、R 30次/分、P 130次/分、Wt 15kg,颜面无浮肿,浅表淋巴结不大,结膜及咽部充血,颈静脉无怒张,双肺闻散在分布的细湿罗音,心律齐,无杂音,肝脾肋缘下未触及,肾区无叩痛,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Hb 128g/L、WBC9 6×109/L、N 0.58、L 0.42、PLT 284×109/L、PT、APTT正常;血电解质、BUN、Cre、CO2CP正常;尿常规正常;胸片报告支气管肺炎;肝、胆、脾、双肾、输尿管、膀胱B超无异常:腹部平片无异常.

    作者:彭楚明;陈友林;吴建红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红霉素治疗激素依赖型哮喘1 2例

    长期使用激素会产生很多副作用,对于激素依赖型哮喘患者,撤减激素是一个较难的问题,我们从1995年1月~2000年1月,采用红霉素治疗激素依赖型哮喘12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会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药物安全性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药物安全性的因素,供药物开发及临床应用参考.方法:复习近年来有关ADRs及药物安全性的研究文献,阐明影响药物安全性的重要因素.结果:药物代谢、遗传药理、病人的年龄、病理生理状况以及联合用药是影响药物安全性不可低估的因素.上市药物监测是保证药物安全性重要的措施之一,新药上市1~3年是监测的关键时期.结论:在新药研究和开发时,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评价和研究,尤其是增加体外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项目,可以有效地降低ADRs的发生率,防止不良反应给人体造成的危险,还可以降低新药开发的风险.加强新药上市1~3年内ADRs的监测,正确评临床应用的风险和效益,可以有效地保证新药的安全性.

    作者:张华年;林晶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参麦注射液佐治新生儿硬肿症疗效观察

    我科于1997年1月~2000年3月试用参麦注射液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佐治新生儿硬肿症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黎明之;邹仉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布洛芬混悬液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退热效果对比观察

    目的:比较布洛芬混悬液与复方氨基比林注射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高热患儿(腋下体温≥39℃)随机分成2组,分别用布洛芬混悬液口服和复方氨基比林注射治疗.结果:2组用药1 h退热效果和速度相同,用药2h均能使患儿体温降至接近正常,但布洛芬能维持8 h,复方氨基比林从用药6 h后体温呈回升趋势.结论:布洛芬混悬液作用快速,维持时间长,使用方便、安全,患儿易于接受.

    作者:陆婉秋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儿科临床开放式和封闭式输液使用的对比实验

    目的:对开放式和封闭式输液的微生物和微粒污染状态进行对照比较.方法:按中国药典不溶性微粒和微生物法进行测定.结果:两种输液中微生物污染无显著差异.但不溶性微粒污染有显著差异.结论:封闭式输液在微粒污染方面明显少于开放式输液.

    作者:尹丽芬;潘树芬;周森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抗菌药物的不良相互作用与配伍变化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不仅要考虑药物的适应证、禁用和慎用外,还要考虑药物的相互作用与配伍变化。

    作者:秦玉洁;吴燃;苏伦;李瑛;郭少敏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奥美拉唑预防小儿颅内出血继发消化道出血的探讨:附30例分析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对小儿颅内出血继发消化道出血的早期预防作用.方法:选择颅内出血住院患儿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采用颅内出血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奥美拉唑0.7 mg/kg每晚一次胃管注入.每隔3天查一次胃液潜血及粪潜血,并同步经胃管测空腹胃液pH值.结果:两组胃液pH值相比,P<0.05,治疗组9天内继发消化道出血3例.死亡2例;对照组9天内继发消化道出血10例,死亡4例.结论:奥美拉唑每日1次给药,是预防小儿颅内出血继发消化道出血,降低死亡率的有效方法.

    作者:褚仰红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肝素钙高频雾化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的护理

    目的:观察肝素钙高频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5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治疗组在常规基础上辅以肝素钙高频雾化吸入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肝素钙高频雾化吸入是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有效疗法.

    作者:赵华;李芙蓉;袁小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HPLC法测定人血浆中头孢布烯浓度

    目的:测定血浆中头孢布烯的浓度.方法:采用Hypersil-ODS柱,流动相为乙腈:乙酸铵(pH 4.98,0.05 mol/L)=2:98(V/V),流速为1.00ml/min.结果:标准曲线范围0.3125~20.00μg/ml(r=0.9999),回收率试验大于95%,日内和日间变异(RSD%)小于4%.结论:本法专属性好,操作简便,可用于临床血药浓度的监测.

    作者:徐进;许静;赵真玲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儿科药学杂志

儿科药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中国药学会儿科药学专业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