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丹参在儿科领域的应用

汤书晶;徐素贞

关键词:丹参, 儿科, 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丹参在儿科领域里的应用.方法:查找近年来有关丹参药理作用及儿童用药方面的相关报道.结果:近年来国内应用丹参治疗儿童疾病已有多处报告,主要应用于由于缺血缺氧所造成的呼吸道、肾脏、新生儿等疾病.具有活血化瘀改善ATP酶的活性及保护呼吸链基本功能,并具有免疫调节的作用.结论:丹参类药物在小儿科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儿科药学杂志相关文献
  •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胃潴留36例疗效观察

    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消化酶分泌少,肠管壁神经肌肉发育不成熟,加之在病理状态下,如窒息、酸中毒、严重感染等导致胃肠粘膜缺血缺氧、胃肠蠕动功能减弱,临床上极易出现腹胀、胃潴留.

    作者:朱会红;张成晔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大黄醇提液对培养大鼠心肌细胞感染柯萨奇B3病毒的影响

    目的:探讨大黄醇提液对由柯萨奇B3病毒感染的大鼠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为该药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新生SD乳鼠心室肌制备搏动心肌细胞,48 h后接种柯萨奇B3病毒做为实验性病毒性心肌炎模型.结果:表明大黄醇提液使感染柯萨奇B3病毒心肌细胞内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GOT)(P<0.05)的释放降低,对搏动停止、细胞病变(CPE)均有恢复作用,并使损伤细胞内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得到恢复.结论:大黄醇提液具有保护心肌细胞的作用.

    作者:马永寿;玄延花;曹东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小儿腹泻贴佐治小儿病毒性肠炎临床观察

    我科于2000年9月~12月用小儿腹泻贴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24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小儿病毒性肠炎24例,其中男10例,女14例.<1岁8例,1~3岁10例,>3岁6例,病程均<4天,不伴有营养不良及心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全身性疾病.

    作者:肖伶俐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新生儿大肠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研究与合理用药

    目的:探讨预防和治疗新生儿大肠杆菌ESBL感染的手段.方法:采用美国DADE Scan Walkaway-4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测定系统对住院新生儿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测定ESBL阳性率.结果:110例中ESBL阳性率为71 8%,既往使用β-内酰胺抗生素的占92.3%,其中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的占100%.结论:ESBL的发生与既往B-内酰胺抗生素尤其是第三代头孢菌素的使用密切相关,合理使用抗生素非常重要.

    作者:王家蓉;徐天鹤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卡马西平治疗儿童癫痫的血药浓度监测与合理用药

    目的:研究儿童癫痫患者服用卡马西平后,其血药浓度、给药剂量及给药时间的关系.方法:对服用卡马西平及联合用其他抗癫痫药物的51例癫痫患儿,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监测其血药浓度,并结合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稳态血药浓度与给药剂量、给药时间、是否联合用药等有着密切的关系.结论:儿童癫痫患者服用卡马西平后的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及时监测血药浓度、调整给药剂量及给药时间,对控制儿童癫痫发作有重要意义.

    作者:江秀华;唐薇;秦光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卡维地洛治疗心力衰竭患儿的观察

    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具有阻滞β、α1受体及抗氧化作用,多项临床试验观察显示能显著改善成人心力衰竭(HF)患者心功能,降低死亡率.该文报道6个医疗中心卡维地洛治疗HF患儿剂量、疗效、副作用及严重反应.共观察46名HF患儿,年龄3月~19岁.扩张性心肌病37例(80%),先天性心脏病9例(20%).心功能NYHA分级Ⅰ级1例,Ⅱ级16例,Ⅲ级22例,Ⅳ级7例.

    作者:周凯;陈沅;易岂建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中药辅治新生儿硬肿症疗效观察

    我院儿科于1997年3月至2000年3月,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外敷治疗新生儿硬肿症36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冯国英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第八届全国儿科药学学术会议在广州召开

    作者:吴季俭;梁颖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新世纪儿童健康的挑战——第23届国际儿科大会简介

    作者:李廷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利巴韦林湿敷治疗儿童单纯疱疹

    单纯疱疹是常见的由病毒引起的皮肤病,也是儿童患某些发热疾病时常见的皮肤并发病.病变处常有灼痒、刺痛或紧张感等症状,儿童因此引起擦烂,延长病变之愈合,甚至可发生继发感染.笔者试用利巴韦林湿敷法治疗儿童单纯疱疹,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金茹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药物安全性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药物安全性的因素,供药物开发及临床应用参考.方法:复习近年来有关ADRs及药物安全性的研究文献,阐明影响药物安全性的重要因素.结果:药物代谢、遗传药理、病人的年龄、病理生理状况以及联合用药是影响药物安全性不可低估的因素.上市药物监测是保证药物安全性重要的措施之一,新药上市1~3年是监测的关键时期.结论:在新药研究和开发时,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评价和研究,尤其是增加体外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项目,可以有效地降低ADRs的发生率,防止不良反应给人体造成的危险,还可以降低新药开发的风险.加强新药上市1~3年内ADRs的监测,正确评临床应用的风险和效益,可以有效地保证新药的安全性.

    作者:张华年;林晶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速尿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疗效观察

    哮喘是小儿时期常见的呼吸道疾病,积极探索有效的防治手段是儿科医生面临的重要课题.我科自1999年9月至2001年1月,采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速尿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邓丽娟;汪建华;吴凤英;郭豫兰;王虎林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营养因素与脑功能的关系

    维持脑的正常发育和功能需要能量、氨基酸、辅酶、必需维生素、微量元素及必需脂肪酸等营养成分,这些营养成份除参与能量代谢外,必需脂肪酸主要作为维持正常细胞结构的成分[1];氨基酸对神经递质和蛋白质的合成是必需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构成酶活性中心,参与神经递质的合成,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脑功能.本文仅就碳水化物、蛋白质、脂肪酸和微量元素几方面阐述营养因素对脑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侃;黎海芪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有关药品说明书的若干问题

    本文对有关药品说明书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提出规范和完善药品说明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作者:谷容;吴季俭;杜甦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深入开展TDM,更有效地为儿科药学服务——七届TDM国际会议简介

    作者:王丽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利巴韦林治疗秋季腹泻疗效观察

    目的:本文对利巴韦林治疗秋季腹泻效果进行研究.方法:86例住院秋季腹泻患儿,年龄6个月至2岁.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同时给予补液治疗,但均不使用抗生素.治疗组加用利巴韦林10~15 mg/(kg d)加入5%葡萄糖1 50~200 ml内静滴.结果:治疗组体温下降,呕吐、腹泻停止明显快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缩短2 d.结论:利巴韦林治疗秋季腹泻效果明显.

    作者:肖振云;于爱勤;张维宝;郭瑞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奥美拉唑预防小儿颅内出血继发消化道出血的探讨:附30例分析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对小儿颅内出血继发消化道出血的早期预防作用.方法:选择颅内出血住院患儿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采用颅内出血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奥美拉唑0.7 mg/kg每晚一次胃管注入.每隔3天查一次胃液潜血及粪潜血,并同步经胃管测空腹胃液pH值.结果:两组胃液pH值相比,P<0.05,治疗组9天内继发消化道出血3例.死亡2例;对照组9天内继发消化道出血10例,死亡4例.结论:奥美拉唑每日1次给药,是预防小儿颅内出血继发消化道出血,降低死亡率的有效方法.

    作者:褚仰红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1,6-二磷酸果糖(FDP)治疗新生儿窒息后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1,6-二磷酸果糖(FDP)对新生儿窒息后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的疗效.方法:65例新生儿窒息后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病人分为实验组42例和对照组23例,在其它治疗措施相同的情况下,实验组给予静脉用FDP,疗程5~7 d,检测患儿治疗过程中症状体征、心电图、心肌酶谱CK-MB的变化情况,比较治疗前后患者恢复情况,以评价该药疗效.结果:实验组在改善病人的症状体征、促进机体的恢复以及心电图、心肌酶谱CK-MB恢复到接近正常水平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静脉用FDP治疗新生儿窒息后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效果良好,可作为新生儿窒息后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的一种治疗药物.

    作者:邓春;裴伦;刘庭湘;吴仕孝;余加林;徐天鹤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参麦注射液佐治新生儿硬肿症疗效观察

    我科于1997年1月~2000年3月试用参麦注射液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佐治新生儿硬肿症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黎明之;邹仉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环丙沙星误治脊柱侧弯并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1例

    患儿,女,14岁.因反复腰胀伴血尿两年,在院外经环丙沙星口服治疗四个疗程共两月无效,来我院就诊.查体:消瘦体型,血压正常面部及全身无浮肿,未见其心肺异常,双肾区无叩痛,肝脾未扪及,尿道口未见充血.实验室检查:尿量正常,尿常规红细胞++~+++,尿红细胞形态为非肾小球性血尿,尿Ca/Cr<0.2,尿培养三次均为阴性.

    作者:尹庆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儿科药学杂志

儿科药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中国药学会儿科药学专业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