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

樊金花

关键词:优质护理, 冠心痛, 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2015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中选取86例进行研究,并根据其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①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1.6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56%,且其护理满意度为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07%,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的生理能力、社会能力、合理用药、健康饮食和自我管理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冠心痛护理中具有较好效果,可以有效预防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生活质量,适合推广.
青海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西宁地区运用SBAR进行床头交接保障产科护理安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SBAR应用于产科床头交接环节中,促进有效沟通,保障母婴安全的作用.方法:分析SBAR床头交接规范的制定、培训及临床实施,评价临床应用效果.结果:通过应用SBAR床头交接程序,产科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预警事件发生率下降,但由于发生数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满意度、护士对于患者病情知晓率提高、交接信息遗漏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床头交接时间略有延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BAR床头交接程序为产科护理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工作指导,促进有效的信息沟通,同时有助于患者对于自身病情的了解,提高患者满意度,保障母婴安全.

    作者:李月琴;甘永娜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左侧额叶胶质瘤显微镜切除术围手术期的一例护理报告

    患者,男,58岁,因间断不自主流涎半年,伴右下肢麻木、疼痛,于2016年6月21日收住我院神经外科,头颅核磁共振检查显示:左侧额叶占位性病变,胶质瘤,拟行手术治疗,护理人员在术前明确向患者说明治疗的原则、手术的方法、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常见并发症,得到患者积极配合,于2016年7月5日在全麻下行左侧额叶胶质瘤显微镜切除术.术后诊断为:左侧额叶胶质瘤(星星细胞瘤Ⅱ级)术后转入重症监护病房,给予降颅压止血,保护胃黏膜、苯巴比妥预防继发性癜病等对症治疗,在术后的护理方面密切观察了患者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瞳孔、肢体活动、全麻清醒后血压平稳床头抬高(15~30)度,摆放引流管高度以基线为准,仰卧时以外耳道为基线,侧卧时以正中矢状面为基线,适当限制患者头部活动范围,保持引流管的通畅,术后第一天引流管内引流量较多,提高引流袋在双侧外耳道连线18cm,加强尿管护理,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观察有无尿崩症的发生;因手术部位在额叶,观察有无癫痫的发生.

    作者:康瑾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慢性肾脏病管理模式的探讨与实践

    目的: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进行有效的干预及管理可以成功延缓肾功能损害的进展.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3月慢性肾脏病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1年后的肾功能(尿量、血肌酐、尿素氮)、血红蛋白、白蛋白、血压.结果:观察组进行有效干预及管理后尿量、血肌酐、尿素氮、血红蛋白、白蛋白、总蛋白、血压等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一体化管理能够使患者大程度上延缓疾病的进展.

    作者:张金花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湿性愈合理念在一例静脉溃疡伤口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应用湿性愈合理念在下肢静脉溃疡伤口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静脉溃疡伤口换药及护理过程中根据评估伤口创面情况,选择合适的新型敷料来创造创面的湿性环境,保护患者伤口周围皮肤、严格管理伤口渗液,科学合理的使用压力辅助治疗.结果:静脉溃疡伤口未发生感染,伤口愈合良好.结论:下肢静脉溃疡伤口应用湿性愈合理念,结合压力治疗及个体化健康指导,减少了换药频率,伤口愈合良好,减轻了患者的疼痛,提高了生活质量.

    作者:丁亚宁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中药熏蒸治疗卡培他滨所致Ⅱ度手足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治疗卡培他滨所致Ⅱ度手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2月在我院住院期间服用卡培他滨治疗中确诊出现Ⅱ度手足综合征的患者40例,在常规皮肤护理的基础上,随机分为中药熏蒸治疗组和西乐葆组.以10天为一疗程.观察患者手足综合征毒性降级的时间变化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中药熏蒸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西乐葆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费用、毒性降级的时间、不良反应发生均明显少于西乐葆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熏蒸治疗卡培他滨所致Ⅱ度手足综合征经济实用,安全可行,患者易于接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田玉梅;郭占芳;张红武;杨如意;余兰青;刘萍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护理干预对老年乳腺癌患者心理变化和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乳腺癌患者心理变化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2014年1月一2016年1月期间治疗的80老年乳腺癌患者的护理治疗情况进行研究,分为观察组40例以及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全程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价;生存质量采用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量表评价.结果:观察组老年乳腺癌患者在采取全程护理后的焦虑、抑郁轻、中度患者比例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程护理后,观察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自身形象以及躯体功能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提高老年乳腺癌患者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躯体、心理、生理、自身形象及社会功能的康复.

    作者:刘春云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丝裂霉素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5年6月80例青光眼患者,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予以丝裂霉素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6个月后眼压(16.08±6.45)mmHg明显低于观察组(21.26±6.49) mmHg(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丝裂霉素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效果显著,减少并发症,改善眼压,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刘枫芸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高原脑外伤患者护理潜在危险的回顾分析

    目的:探讨高原脑外伤患者护理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及其预防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4月-2016年5月收治的脑外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护理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风险.结果:护理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分别为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方面(56.41%)、语言沟通方面(46.15%)、文化风俗方面(41.03%)、出院后回访方面(28.21%)、基础护理方面(20.51%)、护理文书的书写方面(17.95%).结论:准确评估高原脑外伤护理过程中潜在的风险,给予有效的预防措施,对改善护理质量、提高临床疗效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付建菊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66例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汤剂联合西医常规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采用常规西医对症治疗;治疗组33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按病情分为初期、进展期、恢复期分别给予自拟中药汤剂随证治疗,两组均为14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在第1、3、7、14天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变化及总显效率.结果:两组在第1、14天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第3、7天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痊愈22例,有效1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97%;对照组痊愈10例,有效4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为42.4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期自拟中药汤药联合西医常规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白海平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原发性肠脂垂炎误诊阑尾炎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原发性肠脂垂炎的诊断治疗,减少临床误诊.方法:结合2013年1月-2016年12月我科发现5例原发性肠脂垂炎误诊阑尾炎患者,从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原发性肠脂垂炎是一种良性自限性疾患,需及时内科治疗,如发生肠脂垂坏死,仍需要外科手术干预.结论:原发性肠脂垂炎是肠脂垂血运障碍导致的一种少见急腹症,多见于右半结肠,其临床症状、体征缺乏特异性,易于阑尾炎相混淆,导致误诊.

    作者:李河洲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护理标识分类分色管理在神经内科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护理标识分类分色管理在神经内科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500例入住神经内科的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标识分类分色管理,比较两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及住院满意率.结果:观察组发生跌倒、坠床、压疮事件明显小于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住院患者满意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护理标识分类分色管理可以降低神经内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住院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金连兄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护理风险管理在手术室中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护理风险管理在手术室中应用效果,探讨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手术患者240例为作为对照组,2016年1月-2016年12月260例手术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进行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方案上实施下列风险护理:成立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完善手术室规章制度、强化专业化培训管理、充分交流与沟通、提高手术室护士法律意识、合理统配护理资源.结果: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1.67%、护理投诉发生率0.42%低于对照组的6.92%、3.46%(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91.56±2.26)高于对照组的(84.22±3.56)(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在手术室中应用能够效果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及护理投诉,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严兆莉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我院ICU2008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1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原因分析,并制定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分析认为引起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依次为:长期卧床、制动、血容量不足、机械通气、深静脉置管的位置等;并与静脉采血次数呈正相关.结论:ICU患者存在多种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提高护理人员对危险因素的认识,有针对性制定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减少ICU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作者:梁秀青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社区卫生服务对高血压患者管理体会

    目的:讲述对高血压患者采取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的体会.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社区医院经确诊的96例原发高血压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社区卫生服务管理,观察回访患者血压、血脂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与管理前比,患者的平均收缩压、舒张压、血清TC、TG、LDL-C水平均较前显著下降,而血清HDL-C较前明显升高,生活质量也显著得到提升,以上差异前后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卫生服务管理,能显著改善患者血压、血脂及生活质量情况,因此值得在社区服务中推广应用.

    作者:郭顺兰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婴儿口服复方甘草合剂过敏反应一例报告

    患儿,男,1岁7月,汉族,体重10kg,足月顺产,第2胎第2产,出生时一般情况好,无青紫窒息史.母乳喂养至9个月,3个月抬头,6个月独坐.于入院前2天饮食不当后出现腹泻,呈黄色稀样水便,约10次/日,量少,无黏液及脓血丝,偶有间断发热,触体发烫,体温未测,于当地诊所给予口服及肌肉注射药物(具体药名及剂量不详)治疗2天,症状未见明显好转,2013年9月18号随来我院就诊,门诊以“感染性腹泻伴Ⅰ°脱水”收住我科.患儿自发病以来,神志清,精神食欲欠佳,小便量少.

    作者:石福辉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香熏音乐疗法应用于产程中焦虑状态的初产妇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在产程中应用香薰,音乐结合疗法对有焦虑状态的初产妇心理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2月-2017年3月份待产的60例单胎足月头位,焦虑自评量表评分≥50分且无严重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初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除产程常规观察护理外,在潜伏期给予音乐配合香薰嗅觉吸入法,活跃期则音乐配合香薰按摩法;对照组按产程常规观察护理进行.比较两组孕产妇产程中疼痛的程度,产程时限及分娩结局,新生儿评分、产后焦虑评分及产后1h内母婴皮肤接触及早吸吮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后焦虑评分及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第一,二产程时限均较对照组短(P<0.01),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后1h内母婴皮肤接触及早吸吮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新生儿Ap-gar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焦虑状态初产妇产程中应用香熏音乐疗法,能有效缓解产妇焦虑情况,减轻分娩阵痛,缩短第一第二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保证母婴皮肤接触及早吸吮的效果.

    作者:陈玲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腹部闭合性损伤200例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对腹部脏器闭合性损伤的临床分析,提高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分析2006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200例腹部脏器闭合性损伤患者临床资料,总结临床诊治经验.结果:200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中,腹腔穿刺检查(DPP)、B超、CT及X线检查阳性率分别是85%、93%、72%、67%.结论:腹腔穿刺检查(DPP)、B超、CT对腹部闭合性损伤诊治是一种积极、微创、有效的诊疗方法.早期腹腔穿刺和B超检查是简单、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及时的CT和X线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消化道造影可进一步明确十二指肠或结直肠损伤.腹腔镜技术为难定性、闭合性、腹部损伤的早期诊治提供了一个新的手段.

    作者:马进良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小肠炭疽急性致死一例报告

    患者,男,41岁,藏族,牧民,以“腹部疼痛不适3天”为主诉,于2017年1月3日15时收住入院.入院查体T 36.5℃,P125min-1,R21min-1,BP:70/40mmHg,右腕部可见一约8.0cm×6.0cm×1.0cm大小皮肤隆起,中央坏死色黑紫,并有少量液体渗出,腹膨隆,腹肌紧张,剑突下及上腹部压痛(++),反跳痛(++),墨菲氏征(士),肝脾脏未触及,肝浊音界增大,肾区无压痛、无叩痛音,移动性浊音(+),腹部未闻及血管杂音,肠鸣音弱,腹腔穿刺抽出淡黄色黏稠液.查血细胞分析:WBC 14.55×109/L,N 0.871,L 0.81,RBC 6.74×1012/L,HB 199g/L;电解质:CL 88.3mmol/L,Na 131.0mmol/L,K 3.41mmol/L;肝肾功正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心率112min-1;全腹CT:大量腹腔积液、盆腔积液.

    作者:李正强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老年抑郁症患者服药依从性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提高老年抑郁症患者服药依从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组织,采用鱼骨图分析造成老年抑郁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差的主要原因,并运用头脑风暴法分析存在的问题,同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结果:经品管圈活动后,患者服药依从性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是提高老年抑郁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祁玲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头孢他定过敏迟缓反应一例护理体会

    患儿,男,10岁,回族,于2017年5月13日因咳嗽、发烧,咽部疼痛、轻微腹泻来院就诊,入院时患儿发育迟缓、体重18kg、消瘦、面色微黄、精神萎靡、发烧37度.门诊儿科医师诊断为普通感冒给予门诊输液观察治疗.询问药物过敏史后,给予常规皮下过敏试验阴性(取头孢皮试液0.1mL皮下注射,20min观察结果,皮球无红肿、无硬结、无瘙痒)后给予0.9%生理盐水40mL+头孢他定0.9g静脉滴注;40min后患儿出现烦躁,双眼睑明显水肿、面色潮红、口唇发绀、自感全身瘙痒,并且在耳后、腹部、双上肢及臀部可见红色斑丘疹;脉搏130min,血压未测.首先考虑第三代头孢菌素的不良反应过敏性休克[1],立即停止输液并更换输液管,给予地塞米松5mg入壶、盐酸异丙嗪5mg肌肉注射.患儿予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症状好转后每10分钟巡视一次病房.做好患儿家属解释工作,给予心理疏导,使患儿和家属消除顾虑,取得信任和配合.

    作者:莫风琴 刊期: 2017年第07期

青海医药杂志

青海医药杂志

主管:青海省卫生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青海省医药卫生学会联合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