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明
目的:观察噻托溴铵联合中剂量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组18例原使用中剂量沙美特罗替卡松未控制,联合噻托溴铵粉吸入剂18 μg,qd;对照组18例原使用中剂量沙美特罗替卡松未控制,加用泼尼松片5 mg,tid,病情控制后逐渐减量至5 mg/d,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肺功能、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3个月内按需吸入沙丁胺醇气雾剂次数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呼气峰流速(PEF)、ACT评分两组患者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P<0.01),治疗后两组间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t=1.382,P>0.10)、PEF(t=0.253,P>0.50)、ACT评分(t=0.693,P>0.4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个月内按需吸入沙丁胺醇气雾剂的人均次数,研究组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74,P<0.05).研究组有3例口干、5例声音嘶哑;对照组有1例口干、4例声音嘶哑、2例口腔霉斑、4例胃部不适及反酸、3例向心性肥胖.结论:噻托溴铵联合中剂量沙美特罗替卡松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与中剂量沙美特罗替卡松加用泼尼松同样能促进症状的缓解和肺功能的改善,在吸入沙丁胺醇气雾剂的次数上甚至优于后者,副作用也较轻.
作者:徐宁;陈丽娜;黄小萍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抗焦虑抑郁药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伴有焦虑和(或)抑郁的难治性反流性食管炎(RRE)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23例RRE伴焦虑和(或)抑郁状态的患者随机双盲分为试验组(65例)与对照组(5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质子泵抑制剂(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40 mg,qd;试验组加服抗焦虑抑郁药(氟哌噻吨美利曲辛)1片,bid;对照组加服安慰剂1片,bid,疗程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焦虑抑郁状况及胃镜下分级.结果:治疗4周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症状总有效率分别为81.54%、10.34% (P<0.01);试验组焦虑(t=-10.69)、抑郁(t=-12.57)情况较对照组改善明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胃镜下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焦虑抑郁药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RRE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及焦虑和(或)抑郁状态,并明显缓解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症状.
作者:聂颖;古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处方及住院医嘱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年我院门诊处方及住院医嘱基本情况以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采用Excel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以抗菌药物使用类别及品种排序为指标对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全面评价.结果:2012年我院门诊各季度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在9.15%~11.37%之间,全年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24%,抗菌药物处方平均品种数为1.24,抗菌药物联合用药占处方比例为21.37%,各季度基本持衡,我院门诊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以口服为主.病区抗菌药物使用频率和使用强度皆为40%左右;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以注射剂为主,主要用于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结论:我院门诊处方及病区医嘱抗菌药物应用基本合理,但存在抗菌药物使用中治疗方案不合理及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等问题.医院应加强医院药学建设,充分发挥医院临床药师的监测、监督与协助作用,促进临床科学、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吴小红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了解常用抗菌药物致白细胞(WBC)减少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计算机和手动检索1994-2013年在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等数据库及百度、谷歌中报道抗菌药物致WBC减少的个案报道,将所得病例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原患疾病、发生时间、表现、转归进行归纳分析.结果:共纳入136篇合格文献,164例病例,其中男性70例,女性94例;19~50岁患者发生率高,占64.02%;以静脉给药多,占86.59%;出现短时间为2d,长为50 d,其中在1~6 d内占71.95%;共涉及12类33种药品,其中氟喹诺酮类和硝基咪唑类多,分别占19.51%和15.85%;致WBC减少的前5位的药物分别为左氧氟沙星、万古霉素、阿奇霉素、奥硝唑、阿米卡星;WBC减少值主要在(2~4)×109 L-1间,占68.29%;所有病例经停药或给予升WBC等对症治疗后WBC均恢复至正常值,无死亡报道.结论:临床应重视抗菌药物致WBC减少的监测和报告工作,减少其的发生.
作者:李敏;王红新;徐晓丹;吴婷婷;苏阳美;张璇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了解华法林在特殊患者中的药学监护关注点.方法:总结分析1例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心房血栓患者的诊治经过、用药情况.结果:发现该患者使用华法林进行抗凝,华法林与较多药物如广谱抗菌药物、茶碱、奥美拉唑等存在相互作用,同时患者的疾病状态也影响着华法林的代谢.临床医师结合药师意见,对药物治疗方案进行了调整,使患者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恢复正常.结论:临床上使用华法林时应格外重视,并加强监测.
作者:李莉;钱春艳;狄洪震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为肺纤维化(PF)的药物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针对PF的病理改变和发病机制,就目前国内外对该病的临床用药作一综述.结果与结论:不论是从现有临床药物中发掘,还是研发新的化学药物,亦或是基因治疗药物,都将为PF的治疗带来希望.从目前临床来看,西药治疗PF的疗效不甚理想,而中医药在防治PF方面有一定作用,具有毒副作用小,作用缓慢、持久的特点.但是使用中医药治疗的病例较少,且治疗尚不规范.因此,中医药如想在PF的治疗上被认可,需要建立科学规范的临床研究.
作者:赵晨宇;尹雯;李志勇;谢华;朱丹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药房超说明书用药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2013年6月,每天随机分层抽取门诊处方100张,以药品说明书为依据,比较处方中的适应证、适应人群、给药剂量、给药频次、给药途径、禁忌证与说明书的相符性,不符者即为超说明书用药处方.结果:共抽取3 000张处方,占6月总处方数的3.35%.超说明书用药处方315张,占抽取总处方的10.5%.按类型分类居前3位分别是给药频次(57.5%)、给药途径(26.7%)及适应人群(6.7%);按科室分类居前3位分别是小儿内科(67.6%)、皮肤科(14.9%)及耳鼻咽喉科(2.9%).超说明书用药中,医护人员不规范操作占85.7%;无大量临床研究数据支持、循证医学证据不足占15.9%;有多中心大样本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的超说明书用药占1.9%.结论:超说明书用药情况较复杂,为了保障患者及医院的合法权益,提高用药安全,医院应构建相应的管理制度,规范超说明书用药程序.
作者:林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分析降糖药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和规律,促进该类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1月-2013年8月上报的降糖药致ADR报告359例,并对患者性别与年龄、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等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发生ADR的患者多为51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涉及降糖药7类23种,其中磺酰脲类引发ADR多,共90例,占25.07%;口服是ADR病例的主要给药途径;造成的损害累及10个器官或系统类型,胃肠道反应所占比例大(占30.08%);给予相应处理后痊愈或好转的患者共341例,占94.99%;68.25%的ADR报告关联性评定为“很可能”.结论:降糖药引发的ADR较为常见,临床应用时应加强监护、及时处理,以确保用药的安全,提高治疗水平.
作者:金菊庆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普罗布考对于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大剂量组、小剂量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只给予阿司匹林(0.1g,每晚1次)和阿托伐他汀(20 mg,每晚1次)治疗,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服普罗布考0.5 g、每日2次和0.25 g、每日2次,治疗14 d.比较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和欧洲卒中量表评分(ESS)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4d后3组NIHS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大剂量组ESS评分较小剂量组和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普罗布考能促进急性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恢复,大剂量普罗布考治疗更有效.
作者:王进平;贺曦;张敏;余宏;杨柳;孟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我院门诊处方点评与行政干预相结合后的用药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以每月随机抽取2 000张门诊处方的方法抽取2012年门诊处方,累计24 000张.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发展中国家制定的药物合理应用评判标准进行统计分析,对不合理处方采取行政干预的方式给予处理.结果:经过1年的点评并采取行政干预措施后,不合理处方从1月的21.21%下降到12月的6.12%,抗菌药物使用率从1月的27.26%下降到12月的10.91%,注射剂使用率从1月的12.73%下降到12月的9.94%.结论:门诊处方质量有待提高,应进一步加强处方点评和干预管理,从而提高医务人员的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彭熠;王倩;杨莹莹;顾鹏;刘同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了解我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头孢菌素酶(AmpC)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3月临床分离出的革兰阴性杆菌.用头孢硝噻吩纸片检测革兰阴性杆菌产β-内酰胺酶情况,双纸片法检测产ESBLs情况,头孢西丁三维试验检测产AmpC酶情况,以确定产酶表型.用K-B法进行药敏检测.结果:103株革兰阴性杆菌中,单产AmpC酶菌42株(40.8%),单产ESBLs菌21株(20.4%),同时产ESBLs和AmpC酶菌12株(11.7%).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含酶抑制剂复方制剂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以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均较低.非发酵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各抗生素耐药率均较高.结论:各革兰阴性杆菌产酶菌株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率较高,产ESBLs和AmpC酶可能是导致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
作者:闫丽娜;吴晓松;黄珈雯;余广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总结戊酸雌二醇片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进展.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戊酸雌二醇片治疗妇产科疾病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戊酸雌二醇片是一种天然雌激素,进入人体后,立即变为人体雌二醇,然后按照人体雌二醇的典型途径进行代谢,因此非常安全.其在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围绝经期妇女的激素替代治疗、宫腔粘连预防和治疗、稽留流产清宫术前准备、人流术后的子宫内膜生长、体外受精联合胚胎移植术(IVF)的内膜准备、产后回奶等领域有确切而安全的治疗作用,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
作者:李彦;赵纯全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总结我院抗凝专业临床药师的临床实践,把握其工作切入点.方法:临床药师为特殊人群、特殊病理状态、抗凝过量的患者提供抗凝治疗建议,分析药物相互作用对抗凝治疗的影响,基于患者基因型提供个体化给药方案,对患者进行用药健康教育.结果:抗凝专业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可提高抗凝治疗成功率,降低患者抗凝风险,提高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结论:抗凝专业临床药师逐步融入临床抗凝治疗团队,对患者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合理性起着积极推动作用.
作者:刘俊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通过该病例探讨肠外肠内营养专业临床药师在克罗恩病综合治疗的营养支持治疗中发挥的作用.方法:在1例克罗恩病患者全程治疗过程中,临床药师协助临床医师制订合理的营养治疗方案:给予患者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剂口服治疗,同时监护患者营养治疗全过程,并在患者急性消化道出血时,停用肠内营养改为肠外营养支持.结果:在临床药师参与下,患者营养治疗方案的制订与调整真正做到了个体化,患者营养指标白蛋白、前白蛋白均恢复至正常范围.结论:临床药师通过对克罗恩病患者的药学监护可以优化营养治疗方案,确保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锐;李炳荣;宋燕青;张四喜;孙智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单次给予盐酸美金刚片在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方法:选取20名健康受试者,分别单次口服低(10 mg)、高(20 mg)剂量组的盐酸美金刚片后采用液-质联用法进行血药浓度测定.色谱柱为Hedera ODS-C18,流动相为20 mmol/L醋酸铵水溶液(含0.05%的甲酸)-甲醇(47∶53),流速为0.45 ml/min,柱温为38℃,进样量为5μl.选择性离子检测(SIM),检测对象为美金刚,[M+H]+离子,m/z 180.2;内标(多奈哌齐),[M+H]+离子,m/z 380.3.结果:单次口服盐酸美金刚片10 mg和20 mg后,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cmax(13.64±3.12)、(29.18±5.97)ng/ml,tmax(7.8±2.6)、(8.0±4.6)h,t1/2(60.5±7.3)、(67.1±9.4)h,AUC0-288h(1 110.4±353.2)、(2 605.5±432.1)ng·h/ml.结论:低、高剂量组消除半衰期及达峰时间相近,AUC0-288h、cmax均与剂量基本呈正比递增关系,无性别差异.
作者:张学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介绍我院更年期综合门诊患者用药情况以及临床药师参与的用药管理模式.方法:分析就诊的255例患者疾病及用药情况,药师提供咨询、指导教育及档案建立等系统的用药管理服务.结果:患者为年龄(50.3±6.9)岁的更年期女性,药物治疗主要涵盖降糖药(6.8%)、性激素(10.1%)、调脂药(11.8%)、骨质疏松治疗药物(12.3%)、精神障碍治疗药物(14.7%)、降压药(20.3%)和植物药(26.1%)等.药师对255例患者进行用药管理,协助处置药品不良反应15例,对随访的38例重点患者进行全程监护和评估.结论:更年期患者用药复杂;临床药师参与用药管理提高了药物治疗的正确率、依从性,优化了临床获益.
作者:路敏;周颖;程小侠;胡哲文;王宝京;苏世萍;崔一民;白文佩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优化静脉用药流程,促进用药安全.方法:运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方法评估住院患者静脉用药流程潜在的风险因素,并结合用药流程探讨可能造成错误的原因,提出改善住院患者用药安全的可行性方案,并持续追踪改善成效.结果:在住院患者静脉用药流程中找到40项容易导致用药错误的高风险因素,并对高风险流程进行优化改造.改造后流程得到简化,用药错误风险较前明显降低.结论:FMEA作为一种风险管理工具,能使药品管理者前瞻性地发现住院患者在执行静脉用药流程中潜在的漏洞与风险,从而降低风险,防患于未然.
作者:吴玮哲;岑菡婧;丁春光;殷彩欣;黄萍;邹超;何艳玲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的诊疗要点,为肝硬化患者自发性腹膜炎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药学服务和支持.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肝硬化伴自发性腹膜炎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药学干预.鉴于检出的克雷伯杆菌和大肠埃希菌,临床药师建议医师将初的第1代头孢菌素改为第3代头孢菌素,使用氨曲南腹腔灌注有助于渗出性肝硬化腹水治疗,阐明抗菌药物在肝硬化伴肾功不全患者中的合理应用.结果:患者经抗生素腹腔热灌注后腹水未再培养出细菌,腹水细胞数明显下降,血培养阴性.结论:临床药师与临床医务人员的密切配合可以提高肝硬化伴自发性腹膜炎患者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龙丽辉;邹雅敏;王茂义;张迪;姚鸿萍;尤海生;董亚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指导宫缩抑制剂的临床规范用药.方法:制定各宫缩抑制剂的限定日剂量(DDD),利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中的阳光用药模块,参照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计算的操作原理,设置相应参数.汇总我院2009-2012年宫缩抑制剂的用药频度(DDDs)和AUD.结果:利托君、阿托西班、硫酸镁和硝苯地平的DDD分别为40 mg、165mg、7.5 g和80 mg.我院硝苯地平和阿托西班的DDDs远低于硫酸镁和利托君,单一患者AUD差异大,全院AUD逐年上升.结论:DDDs和AUD等分析单位的引入,有助于宫缩抑制剂临床合理应用水平的提高,并保障患者合法权益和用药安全,但亟需各级卫生部门制订可供参考的合理AUD范围.
作者:谭文锵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胸腺激素类药致少见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以胸腺肽、胸腺肽α1、胸腺五肽、胸腺肽注射液、注射用胸腺肽等为主题词、关键词,对2004年1月-2013年8月报道胸腺激素类药致少见ADR的文献进行分析.结果:纳入研究文献59篇,病例77例.胸腺激素类药致过敏性休克56例,其中死亡2例;精神抑郁4例;关节痛4例;月经失调3例;室上性心动过速3例;急性脱髓鞘性脑病2例;腓神经炎1例;脓疱疹1例;咯血1例;哮喘1例等少见ADR.结论:胸腺激素类药致少见ADR的原因可能与用药人的体质、给药途径、用药剂量、用药品种及超说明书用药有关.
作者:刘丛海;彭绍贤;赵春梅;鲁侠;王毅 刊期: 201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