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β2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群早产的相关性研究

吴琳;倪穗琴

关键词:早产, β2肾上腺素能受体, 基因多态性
摘要:目的:研究β2肾上腺素能受体(β2-AR)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群早产的相关性.方法:将236例产妇分为两组,研究组129例,早产产妇为79例,妊娠过程中发生过先兆早产的产妇为50例;对照组107例为妊娠期间未曾保胎的足月产妇.收集其外周静脉血,提取DNA,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β2-AR基因编码第16和27位氨基酸的基因多态性.结果:β2-AR基因编码第16位氨基酸基因型AA、GG、AG频率在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6.43%、18.60%、44.96%和34.58%、15.89%、49.53%;编码第27位氨基酸基因型NN、NU频率在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为77.52%、22.48%和78.50%、21.50%,UU基因型未检出;两位点基因型分布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2-AR基因编码第16和27位氨基酸的基因多态性与早产的发生无相关性,提示该多态位点并不是引起早产的独立危险因素.
中国药房杂志相关文献
  • 我院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干预性研究

    目的:探讨医院围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方案的可行性.方法:分别抽取2012年1-5月、2013年1-5月Ⅰ类切口手术病历各1 500份作为非干预组及干预组,通过干预措施,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干预组Ⅰ类切口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为16.80%,显著低于非干预组35.00% (P<0.01);干预组、非干预组外科切口感染率分别为0.67%、0.73%;干预组给药时机合理率、使用疗程合理率、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合理率、抗菌药物分级使用合理率分别为96.83%、97.22%、99.21%、99.60%,显著高于非干预组(P<0.01);干预组乳腺、甲状腺、体表肿瘤切除、经血管途径介入诊断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为2.53%,较非干预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干预措施对规范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作者:于卫江;张文周;张斌;赵秀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HPLC法快速测定吉米沙星尿药浓度及其尿排泄研究

    目的:建立快速测定人尿液中吉米沙星药物浓度的方法,并考察其尿排泄情况.方法:尿样用甲醇处理后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流动相为乙腈-10 mmol/L醋酸铵缓冲液(pH 2.2,含10 mmol/L高氯酸)(22∶78,V/V),柱温为40℃,流速为1.5 ml/min,检测波长为338 nm.结果:吉米沙星尿药浓度在0.1~100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3),低检测质量浓度为0.05 μg/ml;平均方法回收率为93.0%~102.7%,平均提取回收率为103.2%~109.4%,日内RSD为1.3%~5.7%,日间RSD为5.3%~9.5%.国产及进口吉米沙星片48 h尿累积排泄率分别为(37.4±7.5)%和(41.2±14.0)%.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灵敏、重现性好,适用于吉米沙星尿药浓度测定.

    作者:何秋毅;任斌;元刚;叶毅芳;洪晓丹;陈杰;傅晓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临床药师对1例糖尿病足伴发感染患者的药学监护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足的个体化药学监护.方法:在未获得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前,主管医师与临床药师根据病例特点、细菌耐药监测以及相关指南对患者进行评估,药师建议选择美罗培南1 g、q12h联合克林霉素0.6 g、q12h抗感染治疗;患者出现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临床药师建议停用克林霉素,口服甲硝唑200 mg、tid,加用肠道菌群调节剂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扶植肠道正常菌群.结果:患者糖尿病足伴发感染的药物治疗有效、合理,临床药师及时发现和解决了患者药物治疗的问题,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意见.结论:临床药师在对糖尿病足伴发感染的老年患者监护中,不仅要关注降糖、降压、调脂、抗感染等药物治疗方案的制订和评价,也要了解低血糖的防治、持续负压封闭引流、康复治疗等非药物治疗内容.

    作者:项露;张兰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女性更年期患者的用药特征与药学管理

    目的:介绍我院更年期综合门诊患者用药情况以及临床药师参与的用药管理模式.方法:分析就诊的255例患者疾病及用药情况,药师提供咨询、指导教育及档案建立等系统的用药管理服务.结果:患者为年龄(50.3±6.9)岁的更年期女性,药物治疗主要涵盖降糖药(6.8%)、性激素(10.1%)、调脂药(11.8%)、骨质疏松治疗药物(12.3%)、精神障碍治疗药物(14.7%)、降压药(20.3%)和植物药(26.1%)等.药师对255例患者进行用药管理,协助处置药品不良反应15例,对随访的38例重点患者进行全程监护和评估.结论:更年期患者用药复杂;临床药师参与用药管理提高了药物治疗的正确率、依从性,优化了临床获益.

    作者:路敏;周颖;程小侠;胡哲文;王宝京;苏世萍;崔一民;白文佩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肝药酶细胞色素P4502C19(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ATDIH)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ATDIH病例组106例与抗结核治疗无肝损害的对照组103例的CYP2C19*2和CYP2C19*3位点进行基因型分型,分析基因多态性与ATDIH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CYP2C19*2和CYP2C19*3基因表型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CYP2C19*2和CYP2C19*3双基因表型的代谢速度分为快代谢型、中间代谢型和慢代谢型.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慢代谢型患者出现肝损害的危险性是快代谢型的2.657倍(95%CI=1.089~6.482).结论:汉族人群CYP2C19*2和CYP2C19*3基因多态性可能与ATDIH的发生有关,慢代谢型患者较快代谢型患者更易出现肝损害.

    作者:张晓庆;郝晓晖;张利斌;李玉平;舒萍;崔振玲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临床药师对1例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心房血栓患者抗凝治疗的药学监护

    目的:了解华法林在特殊患者中的药学监护关注点.方法:总结分析1例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心房血栓患者的诊治经过、用药情况.结果:发现该患者使用华法林进行抗凝,华法林与较多药物如广谱抗菌药物、茶碱、奥美拉唑等存在相互作用,同时患者的疾病状态也影响着华法林的代谢.临床医师结合药师意见,对药物治疗方案进行了调整,使患者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恢复正常.结论:临床上使用华法林时应格外重视,并加强监测.

    作者:李莉;钱春艳;狄洪震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盐酸美金刚片在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目的:研究单次给予盐酸美金刚片在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方法:选取20名健康受试者,分别单次口服低(10 mg)、高(20 mg)剂量组的盐酸美金刚片后采用液-质联用法进行血药浓度测定.色谱柱为Hedera ODS-C18,流动相为20 mmol/L醋酸铵水溶液(含0.05%的甲酸)-甲醇(47∶53),流速为0.45 ml/min,柱温为38℃,进样量为5μl.选择性离子检测(SIM),检测对象为美金刚,[M+H]+离子,m/z 180.2;内标(多奈哌齐),[M+H]+离子,m/z 380.3.结果:单次口服盐酸美金刚片10 mg和20 mg后,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cmax(13.64±3.12)、(29.18±5.97)ng/ml,tmax(7.8±2.6)、(8.0±4.6)h,t1/2(60.5±7.3)、(67.1±9.4)h,AUC0-288h(1 110.4±353.2)、(2 605.5±432.1)ng·h/ml.结论:低、高剂量组消除半衰期及达峰时间相近,AUC0-288h、cmax均与剂量基本呈正比递增关系,无性别差异.

    作者:张学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2012年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处方及住院医嘱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年我院门诊处方及住院医嘱基本情况以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采用Excel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以抗菌药物使用类别及品种排序为指标对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全面评价.结果:2012年我院门诊各季度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在9.15%~11.37%之间,全年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24%,抗菌药物处方平均品种数为1.24,抗菌药物联合用药占处方比例为21.37%,各季度基本持衡,我院门诊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以口服为主.病区抗菌药物使用频率和使用强度皆为40%左右;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以注射剂为主,主要用于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结论:我院门诊处方及病区医嘱抗菌药物应用基本合理,但存在抗菌药物使用中治疗方案不合理及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等问题.医院应加强医院药学建设,充分发挥医院临床药师的监测、监督与协助作用,促进临床科学、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吴小红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临床药师对头孢吡肟致尿毒症患者抗生素脑病的药学分析与监护

    目的:提醒临床医师在使用头孢吡肟时加强对其神经毒性的监测,探讨临床药师在指导合理用药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分析头孢吡肟的药动学特征、抗生素脑病症状出现的神经系统毒性表现及其诱发的作用机制,并根据现有不良反应报告,对该药的选用或替换提出合理用药建议,在脑病症状出现后及时提出行血液透析,缓解患者症状.结果:通过临床药师的建议,患者的感染症状迅速得到控制,脑病症状迅速得到缓解.结论:临床药师通过对特殊用药人群的药学监护,在合理用药和抗生素脑病治疗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李怡;宋香清;罗浩;阎敏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临床药师对1例肝硬化伴自发性腹膜炎患者的抗感染诊疗分析

    目的:探讨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的诊疗要点,为肝硬化患者自发性腹膜炎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药学服务和支持.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肝硬化伴自发性腹膜炎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药学干预.鉴于检出的克雷伯杆菌和大肠埃希菌,临床药师建议医师将初的第1代头孢菌素改为第3代头孢菌素,使用氨曲南腹腔灌注有助于渗出性肝硬化腹水治疗,阐明抗菌药物在肝硬化伴肾功不全患者中的合理应用.结果:患者经抗生素腹腔热灌注后腹水未再培养出细菌,腹水细胞数明显下降,血培养阴性.结论:临床药师与临床医务人员的密切配合可以提高肝硬化伴自发性腹膜炎患者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龙丽辉;邹雅敏;王茂义;张迪;姚鸿萍;尤海生;董亚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噻托溴铵联合中剂量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组18例原使用中剂量沙美特罗替卡松未控制,联合噻托溴铵粉吸入剂18 μg,qd;对照组18例原使用中剂量沙美特罗替卡松未控制,加用泼尼松片5 mg,tid,病情控制后逐渐减量至5 mg/d,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肺功能、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3个月内按需吸入沙丁胺醇气雾剂次数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呼气峰流速(PEF)、ACT评分两组患者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P<0.01),治疗后两组间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t=1.382,P>0.10)、PEF(t=0.253,P>0.50)、ACT评分(t=0.693,P>0.4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个月内按需吸入沙丁胺醇气雾剂的人均次数,研究组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74,P<0.05).研究组有3例口干、5例声音嘶哑;对照组有1例口干、4例声音嘶哑、2例口腔霉斑、4例胃部不适及反酸、3例向心性肥胖.结论:噻托溴铵联合中剂量沙美特罗替卡松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与中剂量沙美特罗替卡松加用泼尼松同样能促进症状的缓解和肺功能的改善,在吸入沙丁胺醇气雾剂的次数上甚至优于后者,副作用也较轻.

    作者:徐宁;陈丽娜;黄小萍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戊酸雌二醇片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进展

    目的:总结戊酸雌二醇片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进展.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戊酸雌二醇片治疗妇产科疾病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戊酸雌二醇片是一种天然雌激素,进入人体后,立即变为人体雌二醇,然后按照人体雌二醇的典型途径进行代谢,因此非常安全.其在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围绝经期妇女的激素替代治疗、宫腔粘连预防和治疗、稽留流产清宫术前准备、人流术后的子宫内膜生长、体外受精联合胚胎移植术(IVF)的内膜准备、产后回奶等领域有确切而安全的治疗作用,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

    作者:李彦;赵纯全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钠与0.9%氯化钠注射液及不同pH的5%葡萄糖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考察

    目的:考察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钠与0.9%氯化钠注射液及不同pH的5%葡萄糖注射液在不同温度、光照条件下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培美曲塞在不同配伍液中的含量;同时测定不同配伍液的pH、不溶性微粒,并检查外观.结果:培美曲塞二钠与0.9%氯化钠注射液或不同pH的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6h内,配伍液的pH变化<2%,8h内相对含量变化<2%;而8h以上,不同放置条件下的配伍液出现pH变化>2%,相对含量变化>2%;所有条件下的不溶性微粒均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规定.结论: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钠于常温条件配伍后应在6h内尽快完成临床输注.

    作者:李博乐;郑双;魏淳;王晨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抗肿瘤药致不良反应473例分析

    目的:考察抗肿瘤药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3年6月我院上报的473例抗肿瘤药致ADR报告,从患者的基本情况、涉及药品、给药途径、发生时间、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ADR的患者多为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ADR报告涉及抗肿瘤药8大类,其中顺铂居首位;涉及多的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ADR多发生在给药后1d以内,累及11个器官或系统类型,以恶心、呕吐等消化道损害为主;多数ADR给予相应处理后能痊愈或好转.结论:临床应用抗肿瘤药时,应加强监护以减少ADR的发生,及时正确地处理以降低其危害,提高用药的安全性.

    作者:李海蓉;董利红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临床药师在呼吸内科干预抗生素应用的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临床药师在呼吸内科干预抗生素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3年6月到我院呼吸内科住院使用抗生素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无临床药师派驻)与干预组(派驻临床药师,对临床用药进行监管),每月分别从两组使用抗生素的出院病例中随机抽取30份病历为研究对象,每组病例1 110份,分别予以评价抗生素使用强度(AUD)及合理性、抗生素不良反应、抗生素成本效益.结果:对照组与干预组抗生素AUD分别为230DDDs/100人/天、170 DDDs/100人/天,联用率分别为28.47%、11.17%,使用合理率分别为71.98%、93.69%,副作用发生率分别为10.72%、2.07%,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7.15±4.27)d、(11.47±3.46)d,抗生素疗程分别为(14.31±4.52)d、(9.19±3.23)d,抗生素费用分别为(7 348.19±1 047.25)元、(4 612.14±931.57)元.结论:临床药师在呼吸内科进行干预后,抗生素使用更加合理,副作用减少.

    作者:曾晓丹;贺兼斌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门诊处方点评与行政干预相结合的模式在我院的应用

    目的:分析我院门诊处方点评与行政干预相结合后的用药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以每月随机抽取2 000张门诊处方的方法抽取2012年门诊处方,累计24 000张.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发展中国家制定的药物合理应用评判标准进行统计分析,对不合理处方采取行政干预的方式给予处理.结果:经过1年的点评并采取行政干预措施后,不合理处方从1月的21.21%下降到12月的6.12%,抗菌药物使用率从1月的27.26%下降到12月的10.91%,注射剂使用率从1月的12.73%下降到12月的9.94%.结论:门诊处方质量有待提高,应进一步加强处方点评和干预管理,从而提高医务人员的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彭熠;王倩;杨莹莹;顾鹏;刘同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231例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物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医院进行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院231例抗菌药物致ADR报告,根据患者性别、年龄、抗菌药物品种、给药途径、ADR临床表现以及严重ADR与新的ADR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菌药物致ADR发生于男性(62.77%)多于女性(37.23%),且多发生在1 d~10岁的儿童(22.94%)与≥61岁的老年(32.47%)群体;231例抗菌药物致ADR中涉及12个类别、44个品种,以头孢菌素类居首位(37.23%),其次是青霉素类(22.51%)与喹诺酮类(20.78%);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96.10%)为首;常见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69.70%),引起多ADR的单种药物为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16.45%).结论:抗菌药物致ADR发生涉及品种多、范围广,临床应用时应严格遵照指导原则和专项整治活动方案规范,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作者:蒙光义;廖国胜;王冬晓;庞家莲;彭评志;严浩林;莫金权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肺纤维化的临床药物治疗新进展

    目的:为肺纤维化(PF)的药物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针对PF的病理改变和发病机制,就目前国内外对该病的临床用药作一综述.结果与结论:不论是从现有临床药物中发掘,还是研发新的化学药物,亦或是基因治疗药物,都将为PF的治疗带来希望.从目前临床来看,西药治疗PF的疗效不甚理想,而中医药在防治PF方面有一定作用,具有毒副作用小,作用缓慢、持久的特点.但是使用中医药治疗的病例较少,且治疗尚不规范.因此,中医药如想在PF的治疗上被认可,需要建立科学规范的临床研究.

    作者:赵晨宇;尹雯;李志勇;谢华;朱丹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3月革兰阴性杆菌产ESBLs和AmpC酶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头孢菌素酶(AmpC)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3月临床分离出的革兰阴性杆菌.用头孢硝噻吩纸片检测革兰阴性杆菌产β-内酰胺酶情况,双纸片法检测产ESBLs情况,头孢西丁三维试验检测产AmpC酶情况,以确定产酶表型.用K-B法进行药敏检测.结果:103株革兰阴性杆菌中,单产AmpC酶菌42株(40.8%),单产ESBLs菌21株(20.4%),同时产ESBLs和AmpC酶菌12株(11.7%).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含酶抑制剂复方制剂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以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均较低.非发酵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各抗生素耐药率均较高.结论:各革兰阴性杆菌产酶菌株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率较高,产ESBLs和AmpC酶可能是导致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

    作者:闫丽娜;吴晓松;黄珈雯;余广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不同剂量普罗布考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普罗布考对于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大剂量组、小剂量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只给予阿司匹林(0.1g,每晚1次)和阿托伐他汀(20 mg,每晚1次)治疗,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服普罗布考0.5 g、每日2次和0.25 g、每日2次,治疗14 d.比较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和欧洲卒中量表评分(ESS)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4d后3组NIHS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大剂量组ESS评分较小剂量组和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普罗布考能促进急性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恢复,大剂量普罗布考治疗更有效.

    作者:王进平;贺曦;张敏;余宏;杨柳;孟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中国药房杂志

中国药房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院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