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玉珍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海拔3 480m)大鼠严重烧伤后(30%Ⅲ度)肝脏病理变化以及复方红景天参芪花粉对其影响;方法:建立烧伤模型,156只大鼠随机分为烧伤试验组(72只),烧伤对照组(72只),正常组(12只),试验组伤前灌胃给药,其余给盐水,伤后3h、6h、12h、24h、48h和72h6个时相点剖腹取肝脏,10%福尔马林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结果:烧伤对照组伤后3h肝细胞即出现肿胀,6h~24h损害继续加重,并出现部分肝小叶坏死,可累及整小叶,这种严重的器质性损伤在48h~72h仍然持续;烧伤试验组:烧伤后3h肝细胞轻度肿胀,6h~24h极少出现肝小叶坏死,伤后48h~72h肝小叶仅见中央脂肪变性范围较小,而累及整小叶及小叶中央静脉周围者少见;结论:复方红景天参芪花粉对大鼠高原严重烧伤后的肝损害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作者:于晟;薛晓东;杨生兰;张示范;刘毅;朱云;张绪生;蔡黔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笔者在高海拔地区对20例下腹部及下肢手术病人采用腰麻-硬膜外麻醉(CSEA)观察,该麻醉对呼吸、血压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作者:白延仓;俞文军;李春全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缺齿不仅影响咀嚼功能,也可影响容貌,同时给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带来极大的不便.由于口腔治疗学的发展,对脱位牙的治疗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作者:董旭;宋远雄;张晓雷;董小妮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溶栓胶囊对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血液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选择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112例,给予溶栓胶囊0.5g,每日3次,共30天,采集患者治疗前后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浆中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活性、纤维蛋白原(FG)及纤溶降解产物(FDP)含量,并与33例高原健康人作对照研究;结果: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血浆中t-PA、PAI-1活性和FG、FDP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或P<0.05),经治疗后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血浆中t-PA、PAI-1活性和FG、FDP含量显著降低(P<0.01),但仍高于高原健康人(P<0.01);结论: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存在纤溶抑制功能的亢进及凝血与纤溶系统的紊乱,溶栓胶囊对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
作者:任雨笙;符中明;冯国军;江萍;彭顺舟;王东平;任健;雷应权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用超声影像诊断胆道疾病已广泛应用临床,国内外应用超声影像对胆道系统疾病的诊断文献报道很多,但目前国内外对高原不同海拔地区健康人的胆囊研究及分析文献报道少见.
作者:吕玉珍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为了解日喀则地区藏汉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我科从2001年1月-2002年12月共2 120例来院就诊及住院病人血清进行乙肝免疫学检测并做统计,现分析如下.
作者:杨国;李春梅;黄文豪 刊期: 2003年第02期
高原肺水肿是高原病的危重型之一,其起病急、进展快,若不及时救治常有生命危险,虽已有不少文献关于本病病例分析的报道,但尚未见高原肺水肿合并心衰的病例报道.
作者:汤红亚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硝苯吡啶(Nifedipine,NF)是一种钙通道阻滞剂,于60年代开始用于临床,并主要用于高血压、心绞痛和心力衰竭等的治疗.
作者:郑必海;牛清华;王洪斌;周先利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为了探讨当今社会经济条件下高原环境及民族因素对高原人群骨科疾病谱的影响,我们于2002年7月31日-2003年3月26日对我院骨科普通门诊病人进行了一次骨科疾病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秀来;何娟;刘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新生儿硬肿症是受寒冷引起的表现为低体温,多器官功能损伤、皮肤硬肿的疾病[1].我院因地处3 750m高原地区,氧含量只占平原地区45%~65%,为高寒区,且因受医疗条件差、人文素质低等条件影响,致该病在我院临床多见,死亡率高.
作者:安玉芳;徐春玲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我院地处青藏铁路二期工程第七标段(北麓河至二道沟),平均海拔在4 800m左右,由于高寒、缺氧、低气压、风沙大、能见度低等环境因素,给过往车辆和铁路建设者带来巨大的困难.
作者:王凯军;侯安刚;丁守全;贾建厚 刊期: 2003年第02期
青海高原平均海拔3 50m,高原地区机体长期受缺氧的影响,呼吸和血液循环系统有着不同程度的改变,如:PaO2降低、PaCO2降低,血液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多,并有不同程度肺动脉高压,为探索高原环境中不同麻醉方法对高血压病人的影响,本文观察比较了单纯全麻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高血压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作者:白志强 刊期: 2003年第02期
高原地区头痛为发作性颅内和颅外血管功能障碍,临床上以反复发作的头部胀痛为特征,是高原特发病之一[1],多有初入高原或高原人久居平原后再次进入高原的病史.
作者:陈多培;漆远康;陈熠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分析高海拔地区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及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受孕障碍的技术研究和治疗结果;方法:采用超促排卵方案诱导卵泡生长发育,经阴道穿刺取卵在体外受精,对严重少、弱精者采用ICSI技术;结果:治疗41周期中移植周期39例,其中16例妊娠,妊娠率41.0%(16/39),与国内新报道相一致;结论:IVF-ET是治疗输卵管阻塞等女性不孕有效方法,ICSI在男性不育的治疗中有肯定有效,高海拔地区采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提高妊娠率的关键在于先进适宜的促排卵方案、层流净化胚胎实验室及良好的胚胎操作技术,B超引导下的无创移植.
作者:张若鹏;邵华;张丽蓉;刀承兰;朱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3 480m)大鼠严重烧伤(30%Ⅲ度)后小肠病理变化以及复方红景天参芪花粉对其影响;方法:建立高原烧伤大鼠模型,156只大鼠随机分为烧伤试验组(72只),烧伤对照组(72只),正常组(12只),试验组伤前灌胃给药,其余给盐水.伤后3h、6h、12h、24h、48h和72h等6个时相点剖腹取出小肠一段,10%福尔马林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结果:烧伤对照组伤后3h即出现小肠粘膜充血水肿,伤后6h~24h肠粘膜细胞变性,纹状缘消失,继而上皮细胞糜烂,但病变极少累及粘膜下层,伤后48h~72h上述病变更趋明显,固有膜内可见出血灶,粘膜下充血水肿.烧伤试验组:伤后3h小肠粘膜有轻度水肿,伤后6h~24h固有膜内少许粒细胞、淋巴细胞浸润,粘膜上皮未见明显变性糜烂,伤后48h~72h肠粘膜充血水肿减轻;结论:复方红景天参芪花粉制剂对大鼠高原严重烧伤后的小肠损害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作者:杨生兰;于晟;薛晓东;张示范;刘毅;朱云;张绪生;蔡黔;张鲜英;钟晓玲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