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缺氧诱导因子-1与缺氧信号转导机制

关键词:氧诱导因子, 缺氧
摘要:
高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高原地区骨科门诊疾病谱调查

    为了探讨当今社会经济条件下高原环境及民族因素对高原人群骨科疾病谱的影响,我们于2002年7月31日-2003年3月26日对我院骨科普通门诊病人进行了一次骨科疾病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秀来;何娟;刘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高原环境下慢性高原病预后与其相互转型关系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一氧化氮肝脏保护作用与氧自由基的关系

    目的:探讨内源性一氧化氮(NO)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与脂质过氧化的关系;方法:以缺血再灌注制成大鼠模型,以工具药L-精氨酸(L-arg)为外源性NO的激动剂,观察内源性NO对肝脏损伤程度和脂质过氧化终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缺血再灌注可造成肝组织损伤,MDA含量增加,内源性NO水平降低,与对照组比较(P<0.01).以L-arg激动内源性NO,可明显减轻肝组织损伤程度,同时MDA含量降低,NO水平升高,与IR组比较(P<O.05);结论:内源性NO具有肝脏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与抗氧自由基有关.

    作者:孙克勤;李素芝;刘厚东;王茂旭;姜力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低氧高二氧化碳对肺动脉基质金属蛋白酶体系的影响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高原健康牧民的胆囊在超声声像图中的表现

    用超声影像诊断胆道疾病已广泛应用临床,国内外应用超声影像对胆道系统疾病的诊断文献报道很多,但目前国内外对高原不同海拔地区健康人的胆囊研究及分析文献报道少见.

    作者:吕玉珍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缺氧诱导因子-1与缺氧信号转导机制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大鼠高原严重烧伤后早期肝脏损伤的病理变化及复方红景天参芪花粉对其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海拔3 480m)大鼠严重烧伤后(30%Ⅲ度)肝脏病理变化以及复方红景天参芪花粉对其影响;方法:建立烧伤模型,156只大鼠随机分为烧伤试验组(72只),烧伤对照组(72只),正常组(12只),试验组伤前灌胃给药,其余给盐水,伤后3h、6h、12h、24h、48h和72h6个时相点剖腹取肝脏,10%福尔马林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结果:烧伤对照组伤后3h肝细胞即出现肿胀,6h~24h损害继续加重,并出现部分肝小叶坏死,可累及整小叶,这种严重的器质性损伤在48h~72h仍然持续;烧伤试验组:烧伤后3h肝细胞轻度肿胀,6h~24h极少出现肝小叶坏死,伤后48h~72h肝小叶仅见中央脂肪变性范围较小,而累及整小叶及小叶中央静脉周围者少见;结论:复方红景天参芪花粉对大鼠高原严重烧伤后的肝损害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作者:于晟;薛晓东;杨生兰;张示范;刘毅;朱云;张绪生;蔡黔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高原地区41例月经不调的中医疗法

    作者近4年通过在月经经期期间用中医药治疗月经不调116例,收到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永勤;鄢红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原地区头痛42例分析

    高原地区头痛为发作性颅内和颅外血管功能障碍,临床上以反复发作的头部胀痛为特征,是高原特发病之一[1],多有初入高原或高原人久居平原后再次进入高原的病史.

    作者:陈多培;漆远康;陈熠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低氧对复合培养的平滑肌细胞中白细胞介素-6表达的影响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藏药洛布桑胶囊等预防进藏战士缺氧症状的研究

    目的:从富含抗缺氧成分的新型藏成药中,寻找能增强部队紧急抗缺氧的药物,以提高部队快速进入高原后对高原环境的习服能力;方法:171名空运进藏新兵,随机分组,实验组选用藏成药洛布桑胶囊、诺迪康胶囊、藏王宝胶囊、红景天胶囊,以及地奥心血康胶囊;对照组用淀粉胶囊,采用单盲法给药,观察急性缺氧症状发生率;结果:进藏后5天内的急性缺氧症状发生率,除地奥心血康组以外,均以第一天高,以后逐渐下降,至第5天时急性缺氧症状基本消失;入藏后第1天,除藏王宝组外,各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入藏后第2天,仅地奥心血康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入藏后第3天仅有洛布桑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本实验所选的药物,除藏王宝以外,在增强部队紧急习服高原能力方面均有积极作用,有待深入研究.

    作者:王毅;牛文忠;张进军;王红军;陈宁荣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高原地区交通事故原因分析及现场急救

    我院地处青藏铁路二期工程第七标段(北麓河至二道沟),平均海拔在4 800m左右,由于高寒、缺氧、低气压、风沙大、能见度低等环境因素,给过往车辆和铁路建设者带来巨大的困难.

    作者:王凯军;侯安刚;丁守全;贾建厚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硝苯吡啶在治疗高原肺水肿中的应用

    硝苯吡啶(Nifedipine,NF)是一种钙通道阻滞剂,于60年代开始用于临床,并主要用于高血压、心绞痛和心力衰竭等的治疗.

    作者:郑必海;牛清华;王洪斌;周先利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高海拔地区新生儿硬肿症34例护理体会

    新生儿硬肿症是受寒冷引起的表现为低体温,多器官功能损伤、皮肤硬肿的疾病[1].我院因地处3 750m高原地区,氧含量只占平原地区45%~65%,为高寒区,且因受医疗条件差、人文素质低等条件影响,致该病在我院临床多见,死亡率高.

    作者:安玉芳;徐春玲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高原地区149例新生儿窒息的发病原因与护理

    新生儿窒息在我国目前围产保健中占特殊重要的位置.我院于1999年1月至2002年12月共分娩活产新生儿643人,其中窒息149人,占23%.重度窒息56人,占38%,中轻度窒息93人,占62%;并发吸人性肺炎84人,占56%.

    作者:陈三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红花黄色素改善缺氧心肌能量代谢的研究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高海拔地区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用于下腹部下肢手术对呼吸血压的影响

    笔者在高海拔地区对20例下腹部及下肢手术病人采用腰麻-硬膜外麻醉(CSEA)观察,该麻醉对呼吸、血压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作者:白延仓;俞文军;李春全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高原冲击伤的损伤特点研究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高海拔地区不同麻醉方法对高血压病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比较

    青海高原平均海拔3 50m,高原地区机体长期受缺氧的影响,呼吸和血液循环系统有着不同程度的改变,如:PaO2降低、PaCO2降低,血液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多,并有不同程度肺动脉高压,为探索高原环境中不同麻醉方法对高血压病人的影响,本文观察比较了单纯全麻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高血压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作者:白志强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高原环境下慢性高原病并发急性高原病的临床回顾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高原医学杂志

高原医学杂志

主管:青海省卫生厅

主办:青海省医学卫生学会联合办公室 中华医学高原医学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