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原环境下慢性高原病预后与其相互转型关系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

关键词:高原环境, 慢性高原病, 转型, 临床
摘要:
高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高海拔地区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用于下腹部下肢手术对呼吸血压的影响

    笔者在高海拔地区对20例下腹部及下肢手术病人采用腰麻-硬膜外麻醉(CSEA)观察,该麻醉对呼吸、血压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作者:白延仓;俞文军;李春全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红花黄色素改善缺氧心肌能量代谢的研究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拉萨市区藏族中老年人群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与心电图变化分析

    目的:对拉萨市区藏族中老年人群高血压患者采用心电图明尼苏达编码的方法,分析高血压患者血压与心电图变化规律;方法:对拉萨市区1 974名40岁以上的确诊高血压病患者进行血压测定,同时进行心电图检查,心电图采用明尼苏达编码的方法进行统计,对编码中常见异常指标与血压进行比较;结果:①拉萨市区藏族中老年高血压人群中90.32%血压未控制到正常范围水平;在病人中三分之一以上的高血压患者有心电图编码的异常,编码异常率为44.53%;较平原地区高;②高血压患者中异常编码的主要类型为T波改变及ST段的压低,有1.42%的患者出现Q波改变,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5.22%,随着高血压患者年龄的增加,异常编码率明显增高;③收缩压心电图异常明显相关;结论:西藏拉萨市区藏族中老年高血压人群中,心电图异常编码率较高,异常编码率与收缩压和脉压水平有关,以T波改变和ST段压低多见.随着年龄增长及收缩压升高,异常心电图编码率明显增高,必须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干预,采取措施.

    作者:黄贵文;胡学军;赵玉华;杨丽辉;蒋磊;洛桑达娃;宋嘉;扎西平措;刘晓琴;阿旺曲吉;仓决;黄萍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银杏叶片、红景天、酪氨酸对高原人体运动心肌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高原地区外伤性脱位牙再植体会(附27例报告)

    缺齿不仅影响咀嚼功能,也可影响容貌,同时给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带来极大的不便.由于口腔治疗学的发展,对脱位牙的治疗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作者:董旭;宋远雄;张晓雷;董小妮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大鼠高原严重烧伤后早期小肠损伤的病理变化及复方红景天参芪花粉对其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3 480m)大鼠严重烧伤(30%Ⅲ度)后小肠病理变化以及复方红景天参芪花粉对其影响;方法:建立高原烧伤大鼠模型,156只大鼠随机分为烧伤试验组(72只),烧伤对照组(72只),正常组(12只),试验组伤前灌胃给药,其余给盐水.伤后3h、6h、12h、24h、48h和72h等6个时相点剖腹取出小肠一段,10%福尔马林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结果:烧伤对照组伤后3h即出现小肠粘膜充血水肿,伤后6h~24h肠粘膜细胞变性,纹状缘消失,继而上皮细胞糜烂,但病变极少累及粘膜下层,伤后48h~72h上述病变更趋明显,固有膜内可见出血灶,粘膜下充血水肿.烧伤试验组:伤后3h小肠粘膜有轻度水肿,伤后6h~24h固有膜内少许粒细胞、淋巴细胞浸润,粘膜上皮未见明显变性糜烂,伤后48h~72h肠粘膜充血水肿减轻;结论:复方红景天参芪花粉制剂对大鼠高原严重烧伤后的小肠损害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作者:杨生兰;于晟;薛晓东;张示范;刘毅;朱云;张绪生;蔡黔;张鲜英;钟晓玲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高原地区149例新生儿窒息的发病原因与护理

    新生儿窒息在我国目前围产保健中占特殊重要的位置.我院于1999年1月至2002年12月共分娩活产新生儿643人,其中窒息149人,占23%.重度窒息56人,占38%,中轻度窒息93人,占62%;并发吸人性肺炎84人,占56%.

    作者:陈三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低氧高二氧化碳对肺动脉基质金属蛋白酶体系的影响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缺氧/复氧对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Fos、Jun表达和神经元调亡的影响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血管钠肽对低氧大鼠心脏钠尿肽C受体表达的影响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溶栓胶囊对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

    目的:观察溶栓胶囊对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血液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选择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112例,给予溶栓胶囊0.5g,每日3次,共30天,采集患者治疗前后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浆中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活性、纤维蛋白原(FG)及纤溶降解产物(FDP)含量,并与33例高原健康人作对照研究;结果: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血浆中t-PA、PAI-1活性和FG、FDP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或P<0.05),经治疗后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血浆中t-PA、PAI-1活性和FG、FDP含量显著降低(P<0.01),但仍高于高原健康人(P<0.01);结论: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存在纤溶抑制功能的亢进及凝血与纤溶系统的紊乱,溶栓胶囊对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

    作者:任雨笙;符中明;冯国军;江萍;彭顺舟;王东平;任健;雷应权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高原移居内地与世居内地人群血脂异常对比调查分析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大鼠高原严重烧伤后早期肝脏损伤的病理变化及复方红景天参芪花粉对其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海拔3 480m)大鼠严重烧伤后(30%Ⅲ度)肝脏病理变化以及复方红景天参芪花粉对其影响;方法:建立烧伤模型,156只大鼠随机分为烧伤试验组(72只),烧伤对照组(72只),正常组(12只),试验组伤前灌胃给药,其余给盐水,伤后3h、6h、12h、24h、48h和72h6个时相点剖腹取肝脏,10%福尔马林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结果:烧伤对照组伤后3h肝细胞即出现肿胀,6h~24h损害继续加重,并出现部分肝小叶坏死,可累及整小叶,这种严重的器质性损伤在48h~72h仍然持续;烧伤试验组:烧伤后3h肝细胞轻度肿胀,6h~24h极少出现肝小叶坏死,伤后48h~72h肝小叶仅见中央脂肪变性范围较小,而累及整小叶及小叶中央静脉周围者少见;结论:复方红景天参芪花粉对大鼠高原严重烧伤后的肝损害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作者:于晟;薛晓东;杨生兰;张示范;刘毅;朱云;张绪生;蔡黔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高海拔地区中晚期肺癌并发心律失常(附69例临床分析)

    我院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海拔2 260m,大气氧分压164kPa,平均大气压78.0kPa,空气中氧含量为平原地区的75%.我院于1997年1月至2000年10月共收治中、晚期肺癌85例,就高海拔地区中晚期肺癌并发心律失常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田萍;刘丽萍;阚(荣);本巴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7例高原肺水肿并右心衰竭的临床分析

    高原肺水肿是高原病的危重型之一,其起病急、进展快,若不及时救治常有生命危险,虽已有不少文献关于本病病例分析的报道,但尚未见高原肺水肿合并心衰的病例报道.

    作者:汤红亚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硝苯吡啶在治疗高原肺水肿中的应用

    硝苯吡啶(Nifedipine,NF)是一种钙通道阻滞剂,于60年代开始用于临床,并主要用于高血压、心绞痛和心力衰竭等的治疗.

    作者:郑必海;牛清华;王洪斌;周先利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2 016例高原肺水肿现场救治体会

    目的:寻找现场有效救治高原肺水肿的方法和措施;方法:采用系统回顾性方法,分析我院自1956年-2002年收治的高原肺水肿住院病例;结果:氨茶碱组、速尿组、硝苯吡啶组、酚妥拉明组、654-2组、高压氧组及NO组患者症状、体征、X线平片肺部阴影消失时间与基础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地塞米松组同基础治疗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各治疗组相比,氨茶碱组、NO组及速尿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其它治疗组;结论:综合比较各种药物、措施,现场救治HAPE临床疗效的优劣依次为:氨茶碱、NO、速尿、硝苯吡啶、酚妥拉明、高压氧等.

    作者:牟信兵;李素芝;陈有;廖国云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高海拔地区新生儿硬肿症34例护理体会

    新生儿硬肿症是受寒冷引起的表现为低体温,多器官功能损伤、皮肤硬肿的疾病[1].我院因地处3 750m高原地区,氧含量只占平原地区45%~65%,为高寒区,且因受医疗条件差、人文素质低等条件影响,致该病在我院临床多见,死亡率高.

    作者:安玉芳;徐春玲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高海拔地区201例急性脑血管病心电图分析

    脑血管疾病是当前内科疾病死亡及致残的主要原因.随着脑血管病发病率增加,由其所致的多器官功能衰竭倍受重视,特别是心脏电活动变化.我院地处海拔约2 808m的青藏高原,为观察高海拔地区急性脑血管病的心电图变化特征,本文对我院1993年2月-2003年2月资料较为完整的201例急性脑血管病住院患者的心电图进行整理分析、研究以探讨其特点.

    作者:刘争建;王立志;张雪红;牛莉清;刘丽霞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一氧化氮肝脏保护作用与氧自由基的关系

    目的:探讨内源性一氧化氮(NO)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与脂质过氧化的关系;方法:以缺血再灌注制成大鼠模型,以工具药L-精氨酸(L-arg)为外源性NO的激动剂,观察内源性NO对肝脏损伤程度和脂质过氧化终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缺血再灌注可造成肝组织损伤,MDA含量增加,内源性NO水平降低,与对照组比较(P<0.01).以L-arg激动内源性NO,可明显减轻肝组织损伤程度,同时MDA含量降低,NO水平升高,与IR组比较(P<O.05);结论:内源性NO具有肝脏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与抗氧自由基有关.

    作者:孙克勤;李素芝;刘厚东;王茂旭;姜力 刊期: 2003年第02期

高原医学杂志

高原医学杂志

主管:青海省卫生厅

主办:青海省医学卫生学会联合办公室 中华医学高原医学分会